九十八、乘時各奮風雲會(1 / 1)

作者寫書不容易,請到支持作者,額米有月票投推薦票也是一種支持。心中有事,居然不覺得腳上的疼痛,匆匆走出頤和園。老趙、劉三兒把馬解了牽到草地上吃草,幾個人蹲在樹蔭下聊天,看孫元起急衝衝地從園子裡走出來,連忙吩咐套馬。老趙迎上去,見孫元起臉色不好,也不好問什麼事情,隻好小心地叫了聲“老爺”……孫元起雖然有些鬱悶,還不至於遷怒於老趙他們。況且眼下這事也怪不上任何人,誰知道老妖婆是怎麼想的?可每年200個)外國留學生,可怎麼辦呢?這事兒,看來還得問問自己的叔祖,畢竟老人家在官場上摸爬滾打四五十年,做到大學士,經驗和眼光肯定是準的。況且他老人家現在還是學務大臣,正分管自己這一塊,問問他自然沒錯。於是對老趙說:“我們進城,去叔祖家一趟。…”上了車,一個人坐在車裡開始想法子,腦子裡紛紛紜紜,總靜不下心。這時候才覺得腳上疼得厲害,隻好把官靴脫掉。又想,總也不能赤腳去見叔祖,再說,沒準兒以後哪天還用得上。便囑咐老趙進城先去內聯升買雙官靴。一路上,馬車晃晃悠悠,到了黃昏的時候,終於到了廉子胡同的孫府門口。老趙下車上前通報:“經世大學的侄孫來拜見叔祖大人。”。孫元起幾乎每個月進城的時候,都會拜會老人家一回,門子自然熟悉,也知道家中老爺對這個侄孫高看一眼,見今日又來,還史無前例地身穿朝服,自然知道是大事。便有上前請安帶路,裡麵早有人飛奔而去,向老大人通稟消息。老大人已經年近八旬,精力大不如昔日,雖然當著東閣大學士、學務大臣,不過是取其名望。平時已經很少到軍機處值守學務方麵更是撤手不管,隻有些大事拿不定主意、需要批示簽閱的時候,才呈給他過目。今日下午,他就從早早從軍機處回到宅子裡,在暮春的陽光下,手持一卷古書,安享著這人生中難得的靜謐。聽說孫元起過來拜偈,還穿著官服,老大人一直眯縫著的雙眼猛然睜開老態儘去,精力瞬間回複:“請他到書房裡等著。”。在書房裡等了一盞熱茶的工夫,兩個仆人扶著一身官服的老大人走進來。孫元起還沒有見過老大人那麼鄭重地接見自己,連忙站起來,待老大人坐定恭恭敬敬地給老大人磕了幾個頭。老大人沒有向以前那樣,立馬讓孫元起平身賜座,而是先揮退兩名仆人,然後悠悠然問道:“今天你去頤和園見太後啦?”高!高家莊的高!彆看這位叔祖平時不顯山露水,可這京城的大風小事沒有能逃過他法眼的。孫元起跪在地上回答:“是的,叔祖大人。”。“你就這麼著給太後叩頭請安?”。老大人問了一句在孫元起看來是不著邊際的話。“是的,叔祖大人。”。孫元起心想,其實給老佛爺叩頭還不如給您磕頭那麼恭敬呢。“哦,起來,坐吧。”。這時候老大人才讓自己起來。坐定之後還沒等開口說事,老大人便徑自說道:“太後召見你,是不是因為外國遊學生的事?今天你來,是不是因為太後限定遊學生數目太多?”。孫元起目瞪口呆,老大人這是能掐會算,還是未卜先知葉的?難道老人家在太後身邊有密探?不能吧!如果說剛才對老大人是佩服,現在已經是五體投地的膜拜景仰。按捺住衝老大人豎大拇哥的衝動,心悅誠服地說:“是是是,叔祖大人洞見一切晚輩佩服!”。“太後讓你們的大學堂每年招收多少名遊學生?…”老大人捋著花白胡子。孫元起伸出兩個指頭:“整整200人!”。“才200人?”。老大人有些吃驚。“啊?才200人?”。在頤和園,那老太監貌似說的叫“才400人”。為什麼大家都用“才”。字呢。”依著我的意思,每年40人最好,60人都嫌多!”。“哈哈哈哈。”。老大人笑得很開心,“百熙你在城外,還不知道宮裡消息吧?前此日子美利堅、英吉利、法蘭西、德意誌等國向外務部遞交照會,希望派遣遊學生。外務部這些人,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思,就把照會給退回去了。三番五次洋人就想出個辦法,說是大清每接收一名遊學生可免除《辛醜合約》5000兩白銀。”。,每人5000兩,200人,那不是一百萬兩?孫元起張大嘴巴:怪不得老太太那麼和顏悅色!怪不得老大人和那個死太監都說“才…”!原來如此。“光緒二十七年簽訂的《辛醜條約》,我大清要向俄、英、美、日、德、法、意、奧、比、荷、西國賠款白銀四億五千萬兩,分39年還清。這麼算下來,每年至少也得一、兩千萬兩。民生艱辛哪,如果多收些遊學生,可使萬民稍蘇、也算是莫大功德。”。老大人沉吟道,“你們收了200學生,就是一百萬兩,可以去一省之雜稅,不知救活多少百姓,甚好!甚好!”。孫元起聽老大人這麼一解釋,頓時心平氣和多了,畢竟是解救國人。轉念又一想,很疑惑地問:“叔祖大人,我們不是還有京師大學堂、北洋大學堂、山東大學堂這些大學堂麼?每個)學堂都收個一、兩百人,怎麼也能收一兩千人,這樣不是更好嗎?”。“你覺得那些大學堂如何?”。老大人輕笑道。孫元起囁嚅半天:“雖說他們這些大學堂科學技術方麵隻有國外中學水平,但是在中國文學、曆史等方麵,應當頗為專長!”。老大人嗤笑一聲:“你以為,那些洋人會來學習我中華典章製度、文學辭章麼?明說吧,洋人們指定是去你們經世大學。”。轉而又一笑,“老夫功業寂寂,數代之後,恐不免歸於塵土。然而為你們學校題一校名,或可附驟尾以留名百世,也算意外之喜。”。“如果,如果…………”孫元起心想,早知道,學校建設的步伐應該更大一點,或許可以招收更多的留學生,可以解救更多人於水火之中。世界上是沒有後悔藥的,“唉,就目前來說,200人都是太多了!”。“嗬嗬,百熙不必擔心。老夫以為,洋人要求招錄一人即可減免銀兩,其中實有頗多竅門可以利用。…”老大人捋著胡子,眯著眼睛,,恍如招錄之後,每月考試,不合格者予以退學。我大清會試過後,殿試尚有刷退者。考試不合格,想來洋人也無話可說。再比如授課以華文,洋人不明華文者,先往他校補習華文,合格者入學…………”老大人一條一條說,但覺這規定中處處都是漏洞,處處都可以利用。孫元起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說了一回。老大人忽然問道:“對了,百熙,你每年收200名洋學生,太後可有什麼封賞?”。“好像有!”。孫元點頭,迷迷糊糊聽見那個老妖婆封了自己個什麼官職,“好像是個什麼進士出身”。老大人打斷孫元起,急切地問道:“是賜進士出身?還是賜同進士出身?”。“應該是前麵那個)。”。雖然兩個沒有什麼大差彆,但後麵一個聽起來挺彆扭的,如果老妖婆說的是這個,自己應該有印象“好!”。老大人很興奮,輕輕拍了一下桌案,“自明以來,殿試分三甲,一甲止三人,曰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若乾人,賜進士出身。三甲若乾人,賜同進士出身。雖然“賜進士及第,最好,畢竟難得。所以士子出身,總以賜進士出身為正途:若是“賜同進士出身”便覺下人一等。曾文正公一生道德、勳業蓋世無雙,獨有一心病,就是“賜同進士出身”終身以為恥辱。而今百熙有了出身,以後出入館閣六部,再無難處。嗯,好!還有什麼封賞沒有?”。“噢,還有一個翰林院什麼學士,沒聽清!”。老妖婆說的話,孫元起沒太認真聽。“翰林院侍講學士?!”。老大人站起來,一臉迫切。 孫元起隻有陪著站起來:“耳熟,好像就是這個。”。“哈哈哈,好!好!好!”。老大人開懷大笑。孫元起還沒有見老大人這麼高興過。”老夫把翰林院騰出空位的工夫,終於沒有白費!好,好,好!”。孫元起可不知道這個“翰林院侍講學士”。有什麼好的。笑了一會兒,老大人才坐回去,慢慢與孫元起解釋道:“嗬嗬,我大清為官有兩道坎兒,一個是七品,過了七品,才算得是真正的官員:還有一個則是五品,不過五品,始終是府縣地方官,過了五品,才算登堂入室。而後一道坎兒尤難跨越。百熙一下子從國子監司業到翰林院侍講學士,牟是越級擢升,把這道坎兒輕輕邁過,而且是翰林院侍講學士,最是難得!“看來百熙你還不知道這“翰林院侍講學士,是什麼吧?這侍講學士是從四品,雖然在光緒二十九年把侍讀學士升正四品後,沒有原先那麼清貴,那也是京官中頭等的好差事,最適合養望。隻要待上數年,外放之後,或是一省學政,或是一省桌司,便算得上是方麵大員。如果不外放,再升為內閣學士,十年之內尚書、侍郎也唾手可得!你看這侍講學士如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