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林巒欲暮鳥知還(1 / 1)

這是1901年5月的一天。作為海濱城市,此時的上海還是清爽宜人。尤其是在早上的時候,甚至有些寒意。端的是一年中最好的時節。就著這晨光,在滬上第一名園——豫園的點春堂裡,有兩個青年正在低聲討論什麼問題。談到興頭上,兩人聲音漸高,直如指點江山、揮斥方遒,渾忘了一側還有人在靜靜讀書。“執中、厚臣,你們又在吵什麼?且來看看報紙,有大新聞呢!”這時候,堂外匆匆走進一個更年輕的小夥子,手裡還高舉著一份報紙。頓時,兩人擱置了討論。其中一人問道:“什麼大消息,君衡?難道是中堂大人與洋人的條約細目已經議定啦?”“哪有那麼容易?估計還要些日子,祖父為此殫精竭慮,已經消瘦不堪了……”提到這個問題,剛進來的小夥子有些神情黯然。“那還是什麼大新聞?”另一人奇道。聽到有人問起,小夥子才略略好轉,劍眉一軒:“子實兄,你們都還記得京師大學堂那位年青的孫百熙先生麼?”“如何可以忘的?”最裡麵靜靜看書的那位放下手中的書卷,微微一笑,“且不說他是我們的老師,就是如今整個江南,又誰人不知孫百熙呢?商務印書館將他編寫的教科書印行發售,從初等小學堂到高等中學堂,國文、數學、物理、化學,簡直一應俱全,有哪家不是用他的?就算有學生不知道孔孟程朱,也是知道有位‘孫元起百熙先生’的。怎麼,有孫先生的消息?”“以前,我們不是還懷疑這位孫先生,是不是那位揚克·約翰遜麼?”那位叫君衡的小夥子得意地晃了晃手中的報紙:“今天的《字林西報》說,‘著名科學家約翰遜教授即將回華’。到時候,我們就可以當麵驗證了!”1850年創刊的《北華捷報》,是英國人創辦的一種周報,主要刊載時事新聞、商情、司法和領事公報。後因商情新聞日增,1864年增出日報《字林西報》(northadailynews),作為《北華捷報》的副刊。隨著《字林西報》發行量的擴大,《北華捷報》反而成為《字林西報》的星期日增刊。《字林西報》成為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喉舌,也是上海灘發行量頗大的一份權威報紙。“給我看看!”年青人說著,一把奪過他手中的報紙。“執中!你——”君衡明顯對他這種行為有些不滿。執中卻是不管,反而招呼其他兩個一起過來看:“子實、厚臣,一起過來看看!”厚臣應聲走到他身邊,那位叫子實的卻說:“執中,你且讀來,讓我們聽聽。”“好的!”執中應聲答道:“本報消息據紐約5月14日電,本世紀最傑出的青年科學家揚克·約翰遜教授於今日從紐約出發,踏上返回中國的旅程。“揚克·約翰遜教授來自遙遠的遠東,近年來在化學、物理等領域作出了開創性工作,是國際科學界公認的傑出科學家。在去年6月,應美國化學會、耶魯大學、mit等單位的邀請,到美國進行訪學,先後被耶魯大學、mit授予哲學博士、講座教授等學位職稱。“在訪學期間,約翰遜教授與美國學者合作,取得一係列重要的成果。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研發出新型白熾燈,使得燈泡壽命延長了5~10倍。“對於約翰遜教授的歸國,很多學者表示惋惜和不可理解,認為是學界的一大損失。包括耶魯大學、mit、加大伯克利分校在內的各大學也紛紛不惜高薪,願意提供相應的教授席位,加以挽留,但約翰遜教授均婉言謝絕。“約翰遜教授談到回國事宜時表示,與美國同仁合作非常愉快,即便回國以後,每年也會定期到美國訪學;此次回國,旨在建立一所全新的、‘現代化’的大學,為中國的教育和科技發展作出一份努力……”“好!”聽到這裡,旁聽的三位同時擊掌,叫了一聲好。,“不愧是我們的先生!”君衡讚了一句,“‘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也!’孫先生不愧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哪像京師大學堂裡麵那些蠅營狗苟的酸腐!”“君衡,尊師重教,懂麼?”子實斥責了一句,然後才說道:“如此胸懷,孫先生果然不愧為天下讀書人的師者。”“隻可惜,孫先生的大學建好時,恐怕我們都垂垂老矣!”功先放下報紙,有些喟歎,“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恨不共君生,日日與君好!”“哈哈,那有什麼!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怕什麼老的?即便老了,我也要去看看。況且,”說到這裡,君衡朝子實他們擠擠眼,“你們年齡是大了,我還年青呢!”一直不說話的厚臣突然插話道:“如果孫先生本月底從三藩市出發的話,那定是搭坐‘傑拉爾德號’郵輪,也就是6月16日抵達上海。那天,我們到碼頭上看看去!”孫元起是6月1日在舊金山登上了“傑拉爾德號”郵輪。雖然耶魯、mit、伯克利等牛校都向自己伸出了橄欖枝,以高新、全職教授席位相邀,孫元起一邊心動不已,在後世這可是功成名就的重要標誌啊,一邊還得狠下心腸加以拒絕。因為要建聯合實驗室,耶魯、mit都打算排除相應人員,陪同孫元起回國處理合作事宜。但孫元起這邊的“物理傳習所”,還不知在義和團的兵燹中有沒有被焚毀,就怕那些合作者見到所謂的“iprt”隻是幾間破屋子,斷了合作的誠意。隻好說:“現在大清與諸國的和約還沒有達成,外國人到北京恐多有不便。不如待合約簽訂之後,再行商量來華事宜吧。”在國外的一年中,經常是美國、加拿大兩邊跑。幸好自己是“知名人士”,不需要頻繁去簽證,否則光是這種事情就能麻煩死。隻要是在mit,隨時可能遇到“美國少女四人組”的突然拜訪。有時候,孫元起都不知道她們還要不要上學,怎麼就那麼多空閒時間呢?聽說孫元起要回國,艾琳娜和莉莉絲哭成了淚人。孫元起覺得很奇怪:你們哭什麼,難不成你們還能喜歡上我麼?與來時的落魄相比,現在的孫元起更像青年才俊。姑且不說功成名就,就說身上的金額也足以證明這一點:來的時候,隻有用銀票兌換的幾千美金;如今回國,不僅沒少一分,還多出不少倍!這一年時間裡,平日吃飯都是工作餐,出門都算差旅費,住的是學校提供的公寓……除了給國內寄送東西、購買資料外,就沒有用錢的地方。此外,耶魯、mit、麥基爾大學三家單位發工資,加上演講的出場費,以及愛迪生電燈公司支付的專利費,林林總總,兜裡有存了八萬多美金。在孫元起心中,這八萬多美金已經有了明確的用途,那就是要在北京建一所心目中的大學!當然,這八萬美金自然是不夠的,還得加上耶魯和mit建設聯合實驗室的費用。根據之前的商議,耶魯首批支付8萬元,mit則答應給10萬。如此一來,短時期應該是足夠啦!登上輪船,孫元起才愈發擔心北京家裡的情況,不知道老佟、老趙、老鄭這三家人好不好?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鬨北京有沒有波及呢?學生們有沒有好好學習?……或許,這就是“近鄉情更怯”吧。義和團運動期間,天津遭受了極大的破壞,而且因為時常有拳民出沒,已經被認為是不安全的港口。故而“傑拉爾德號”郵輪將停靠在上海,而不是孫元起出國時的天津了。在中國北方各省興起的義和團運動,在1900年夏天進入**。英、美等國害怕義和團運動向南方發展,危及它們在南方的既得利益。6月中旬,英國駐上海代理總領事霍必瀾經本國政府同意後,向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分彆提出保證:如果他們決心維持秩序,將會得到英國在華海軍的支持。劉坤一、張之洞向來主張嚴厲鎮壓義和團,並拒不執行清廷向列強宣戰的命令,他們經過幾度密商以後,同意霍必瀾的建議。26日,他們向上海各國領事提出所謂《中外互保章程》,主要內容是:“上海租界歸各國共同保護,長江及蘇杭內地均歸各督撫保護”,雙方“兩不相擾”。(《官方文電》,《義和團》,第3冊,└韝焓率衷奚停硎駒蟶賢饉翹岢齙陌旆ǎ銜匭氳玫礁韝疾拍苷角┳侄┰肌u胖吹熱說醬φ盤媸荊骸敖ツ梅耍矣猩攏12湊āk醒笊探淌浚θ偽;ぁ!焙罄蠢詈枵隆16攬榷涎睾6礁6猜叫渭印盎ケ!薄u庋岸匣ケ!鋇牡厙痛詠鍘13鼇不鍘10薄10希┐蟮焦愣8=ā17憬5蕉仁。負跽既朧氖》蕁!噸型饣ケu魯獺紛詈笏涿揮星┳鄭泄靨蹩釷導噬鮮鞘敵辛恕t凇岸匣ケ!鋇那榭魷攏幢憔┙蛺埔淮交鶿鈉穡蝦l不故且廊環被縹簦櫛梟健?孫元起站在甲板上,看著漸漸清晰地上海外灘,心中想起的就是書上最常用的倆詞兒:十裡洋場,紙醉金迷。在這個時候,應該“恢複”大清臣民的打扮了。喝了一年的牛奶、穿了一年的西服,如今看到行李中的假辮子、長衫,恍若隔世。行李主要是在美國買的書籍,船靠岸後,雇了兩個力夫扛著,準備先找個客棧住下,明日便買票回天津。越是離家近,越是希望早些到家。這是孫元起來到清朝之後第一次到上海,出了碼頭,正思忖著要不要找個人問問路。猛然間,卻見一群人圍繞著一個大橫幅:“熱烈歡迎孫元起博士歸國。”這字可比初到美國時盧瑟福所舉牌子上的字兒好多了。孫元起卻是疑慮:我在大清也沒認識幾個人呀!但人家既然知道自己的名兒,那定然是認識了。遲疑間,便抬步走過去。走得近了,看見其中有好幾個人衝著自己揮手。嗯,看上去有些眼熟,貌似以前在哪兒見過。“百熙先生——!”有個小夥兒按捺不住,跑了過來,接過孫元起手中的行李,衝孫元起嘿嘿直笑。孫元起在清朝就認識那麼幾個人,仔細一想,記起來了:“你是——京師大學堂的學生吧?”“是,是,我是李國秉,字君衡的。”那小夥兒撓撓頭,“嗬嗬,我就知道,名聲大噪的揚克·約翰遜教授就是我們的孫先生。”“嗯,”孫元起對這個問題避而不談,看著後麵跟著過來的幾個人,“你們都是京師大學堂的吧?怎麼到了上海?”“先生不知道麼?去年鬨拳匪的時候,大學堂管學大臣許大人因為進諫被賜死,教習劉可毅先生也死了。京師大學堂生徒四散,校舍封閉,藏書損失殆儘。皇太後便下令停辦大學堂。沒辦法,我們就轉到了上海的南洋公學。”那幾個人還在向自己鞠躬敬禮,李國秉啪嗒啪嗒幾句話,就大致把事情說清了。孫元點頭:“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國家多難,大學堂也難免池魚之殃!你們能繼續讀書,好事兒,這樣中國才有希望。”李國秉還想說什麼,後麵的幾十個人圍了上來,這回卻是都不太認識了。其中的幾個,倒像是記者打扮。好在有人跑上來,充當了臨時儐相:“百熙先生,您還記得我麼?在下是商務印書館的石韜玉,去年曾在京城拜訪過您!”“哦,記起來了,那還是去年四五月間的事!”孫元起記得確實有那麼一個人,在美國的時候,自己還把寫好的教科書手稿寄給他來著。隻是時間久了,知道名兒,和人對不上號。“百熙先生好記性!”石韜玉隨口捧了一句,“那請允許在下向您大致介紹一下在場的諸位賢達!”一陣抱拳見禮之後,才知道到場的有南洋公學總理張元濟、東吳大學校長葛齎恩、商務印書館總經理夏瑞芳等各界名人,此外還有各個學堂的學生,以及《字林西報》、《文彙報》、《中外日報》、《國聞報》等報社的記者。這些人裡麵,除了商務印書館的諸位,都知道“揚克·約翰遜博士”,也知道“孫元起百熙先生”,卻不知道兩者是一人。等到了碼頭,便見著舉著橫幅的商務印書館,兩下一交談,才知道“著名的青年科學家”揚克·約翰遜博士,就是編寫中小學各科教材的孫元起百熙先生。大家不禁相對嗟歎。寒暄已畢,見縫插針的記者們開始發問:“百熙先生,請問您的貴庚是?”“百熙先生,請問府上是哪裡的?”“百熙先生,據傳孫壽州中堂是您的叔祖,是這樣麼?”“百熙先生,您年未及而立,已然是世界聞名之格致學家,亦是揚譽九州之教育家,可有秘訣?”……層出不窮的八卦問題,讓孫元起一頭汗水:確信這些人不是花邊小報的記者?看來,無論哪個年代、哪個種群,不分性彆、不分老少,八卦是所有人的愛好啊!不僅記者們問得興趣滿滿,便是邊上的聽眾也覺得興致勃勃。就在孫元起有些窮於應付的時候,終於有人不耐煩了,見縫插針,揚聲問道:“孫先生,據聞您回國後,將創辦一所新式的大學堂,您能大致介紹一下情況麼?”這個問題是左功先問的。聽到這個問題,孫元起才精神一震,整理一下思路,正要作答。卻見南洋公學總理張元濟走到諸人麵前:“諸位,諸位!孫先生旅途勞頓,歸塵未洗,想來疲憊已甚,我們就不要再加以叨擾了。南洋公學將邀請孫先生,於後日在校內舉行公開演講會,暢談教育、科學諸問題,如何?”這才把記者們攔下。“百熙先生,我們商務印書館已經在綠波廊定下房間,替先生接風洗塵,這邊請——”作為商務印書館的ceo,夏瑞芳走上前來邀請道。“夏公,某等四人是孫先生在京師大學堂的學生,如今這接風宴,自當由弟子們做東的!”說話的是最老成的胡勳胡子實。“誒,子實,這樣不對吧?我們南洋公學邀請孫先生作演講,自然使我們宴請。況且,這南洋公學如今也是你們的母校,我也忝為你們的師長,難道你還想和老師爭麼?”張元濟教訓胡勳道。孫元起又開始頭痛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