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四章關寧鐵騎的猶豫(1 / 1)

明末瘋狂 再次等候 1516 字 2個月前

“楊將軍!楊將軍!太子殿下召見!”正當楊如鬆在忙碌的時候,一位太監擠進了人群,要楊如鬆去拜見太子朱慈烺。楊如鬆立刻皺起了眉。他還年輕,還不怎麼會掩飾自己的情緒,所以不耐煩的表情就立刻顯露了出來。不過一想到召見的畢竟是太子,自己也不能做得太過分,楊如鬆又交待了幾句之後,帶著幾名親兵,跟隨著那名太監而去。“……楊將軍!你勞苦功高,等闖逆退去以後,孤必將稟明父皇,厚加封賞。……”聽著太子朱慈烺乾巴巴地說著一些廢話,楊如鬆就有些不耐煩了。現在是千頭萬緒,恨不得讓時間停止,可太子朱慈烺還要把時間浪費在客套話上,這讓楊如鬆就有些耐不住性子了。“多謝太子殿下厚愛!如沒什麼事,那末將就去安排城防了。”楊如鬆終於忍耐不住,打斷了太子朱慈烺的話。被意外打斷話語的太子朱慈烺立刻是目瞪口呆。他僅僅是個未成年的少年,剛才的那番話也是身邊幾位文官和東宮太監教授的,所以一遇上意外,他就有些不知所措了。於是太子朱慈烺就用求助的目光看向了左右。“咳咳!”一見冷場,隨侍在太子朱慈烺身邊的最高文官——前次輔陳演隻能出麵了,“楊將軍!太子殿下的意思就是,看你年輕有為,殿下視你為朝廷柱石。”其實此時的召見並不是太子朱慈烺的意思,而是陳演這些文官攛掇出來的。到了現在,陳演他們也明白了崇禎皇帝必然是凶多吉少,所以他們也要為太子繼位做準備了。而現在太子朱慈烺身邊,文官是多的冒泡,部隊卻屈指可數。所以陳演他們就要太子朱慈烺向楊如鬆示恩,最好楊如鬆能投靠過來。如不投靠,最不濟也要維持一個良好的關係,以便於太子朱慈烺的順利繼位。可是陳演他們根本沒想到,他們精心設計的一番話,簡直就是對牛彈琴。楊如鬆根本對話中所包含的隱晦含義是茫然不知。反而感覺到都是些空話、套話。沒辦法,到最後陳演隻能自己親自赤膊上陣了,而且還把太子朱慈烺的意思明明白白地說了出來。可楊如鬆一聽陳演的話,就覺得相當反感。在汝寧軍中,楊如鬆所在的家族地位不是最高的。但整個家族的勢力可是能排上前幾位。現在去投靠太子朱慈烺?除非楊如鬆的腦子燒壞了。再說,現在城外大順軍大軍壓境,誰有功夫去玩那勾心鬥角之事?於是楊如鬆依然裝作沒聽懂,向著太子朱慈烺和陳演行了一禮,說道:“多謝太子殿下!多謝陳閣老!末將必不辱使命。守護著殿下的安全。”望著楊如鬆遠去的背影,陳演忍不住長歎道:“武人跋扈啊!”而太子朱慈烺的神色也變得是更加茫然。……七月二十日。灤縣。當七月十八日從山海關出發以後。入關的關寧鐵騎就是龜速前進。當北京淪陷的消息一傳至吳三桂這裡,吳三桂就立刻下令全軍在灤縣停止行動。要觀察清楚時局的變化。而觀察北京城戰況的關寧鐵騎探子也隻是在遠處看到,大批大順軍魚貫入城,所以吳三桂他們也想當然地認為,明朝已經滅亡,而北京城已經全部淪陷到了大順軍的手中。而在這時候。就需要吳三桂來選擇了。如果是放棄遼東的地盤,趕往南方去?那糧餉怎麼解決?不說路途遙遠,光說拋棄了遼東的家當,吳三桂就不能控製住自己的部隊不潰散。如果是投降滿清?吳三桂這些人也不願意。長年累月的激戰。已經使得關寧鐵騎與滿清有了血海深仇。所以不到走投無路,吳三桂也絕對不會用這個下下策。再說,雖然與滿清的戰鬥是屢戰屢敗,但吳三桂他們還是看不起滿清這些蠻夷之人。就是皇太極已經建國稱帝了,吳三桂他們依然以為滿清是在坐井觀天。誰放著中原花花世界的日子不去過?要到極北苦寒之地去受苦呢?更不用說投降異族的行為,是讓祖宗蒙羞了。如果投降李自成的大順軍?吳三桂他們也相當抵觸。因為李自成的政策太過激進了,簡直不留給官紳階級活路。作為遼東的大軍閥、大地主,吳三桂他們在本質上就是大順軍的天敵。所以吳三桂準備再等等看,準備大順朝的新政策出來以後再說。那麼現在留給吳三桂他們的出路就很少了。如果不投降滿清,也不投降大順軍,那關寧鐵騎應做何安排?於是在一番商議之後,吳三桂他們商量了以下幾套方案:第一、關寧鐵騎可奇襲居庸關,讓開山海關大道,讓大順軍與清軍來鬥。而自己則扼住北燕山入口,對北京形成製約之勢。而後居險地而守,同時竊取張家口。這樣一來,關寧鐵騎一方麵可以從北側對大順軍形成製約,另一方麵也可以此地為依托,觀望大順軍與清軍相鬥,不管任何一方勝,關寧鐵騎都有希望重新占居北京。第二,如勢有不及,關寧鐵騎也可北出蒙古,與清軍從新形成合力,同時,隻要主力在手,並利用蒙古騎兵優勢,關寧鐵騎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補充和加強。另一方麵,也可以脫離清軍的直接協迫,形成一定的獨立形勢,這樣一來,也可以加大自己在清軍、闖軍以及南明之間的砝碼與周旋餘地,抬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如大順軍戰敗,關寧鐵騎則可竊取山西、竊襲陝西而後西北,形成勢力割據;如大順軍戰勝,則可急速南下,攻占黃河渡口,收拾明軍零散部隊,爭取在山東、河南一線得到發展,並與長江流域南明舊勢力取得聯係,搞不好也可得到江南半壁。可這兩套方案可謂是曲折而又危險,有著兩大難題難以解決。首先是當北方的各股勢力交戰時,要把關寧鐵騎完全遺忘,任由他們發展壯大。而這一點就幾乎不可能實現,因為關寧鐵騎作為天下有數的強軍,各股勢力絕對不會視而不見的。其次是北方也不能進入另外的勢力,要不然,變數太多,在各方勢力的傾軋之下,關寧鐵騎絕做不到獨善其身。所以吳三桂他們以上所打的如意算盤就難以實現。當然,吳三桂他們還不知道,吳世恭的汝寧軍已經加入到北方戰局之中,他們設定的先決條件也早就不存在了。可就在這時,吳三桂軍中突然來了一位清軍密使,他給關寧鐵騎另指了一條“金光大道”,那就是——借兵。那位清軍密使是口吐蓮花,他首先向吳三桂他們保證:滿清的誌向隻在遼東和長城以外,對於中原的要求隻是承認滿清為兄弟之國,以及每年奉上若乾歲幣就可以了。接著他又指出:李自成的農民軍是滿清和大明朝廷的共同敵人,因為滿清和大明都是共同維護官紳階級利益的,所以絕不能讓這些泥腿子翻身。然後那位密使又說明:滿清對中原之地沒有野心,所以他們願意扶持魯王朱以派為新皇帝,如果關寧鐵騎願意與清軍並肩作戰,那麼吳三桂他們也將在新朝擁有擁立之功。最後那位密使還保證:隻要打退了大順軍,清軍將把北京交還給新皇帝,並且把魯王交由吳三桂來控製。而這一番說辭就讓吳三桂他們心動了。因為有了《魯王告天下書》等兩封詔書,那麼引狼入室的惡名也將由魯王去承擔,關寧鐵騎最多擔上個“愚忠”的名聲。這也使得吳三桂他們最大的心理障礙消除殆儘。之後的聯合作戰,深知清軍戰鬥力的吳三桂他們,也覺得勝麵頗大。這總比關寧鐵騎孤軍奮戰要強上許多。而在擊潰了李自成的大順軍以後,如果滿清守諾,那最好,吳三桂他們正好能在新朝獲取極大的利益。就算是滿清悔諾,占據了京城以及燕雲地區不走,隻要關寧鐵騎不分散,保持著獨立性,那麼也可以到西北幾省的真空區去發展,接收大順軍所遺留下的“遺產”。成為割據一方的勢力之一。於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吳三桂他們就做出了與清軍聯合作戰的決定。可是吳三桂他們根本不知道,在皇太極率領全軍北上途中,因為聽聞北京城淪陷,沿途城池和通州大營的明軍是大批潰散,而清軍也接受了大量明軍的投誠。就這麼積少成多,清軍竟然也接受了近三萬。而在通州大營坐鎮的首輔周延儒身邊,也隻餘留了二萬明軍。簡直要開始唱《空城計》了。而皇太極隻要這些投誠的明軍剃發,接著就把他們編入到了漢軍旗中。因為皇太極知道:那些剃發的投誠明軍已經很難反叛了。畢竟頭發剃掉了可難以長出,而隻要有了這個發型,那就證明了這些投誠明軍已經與漢人割裂開來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