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鎮。如果有熟悉《說嶽全傳》的朋友,肯定對一個故事很熟悉,那就是《八大錘大鬨朱仙鎮》。而朱仙鎮已經是開封城的門戶,所以當年秦檜用了十三道金牌召回嶽家軍,也看得出這有多可惜了。不過現在不是《百家論壇》時刻。但作為一個古戰場,朱仙鎮也無疑是個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官軍和農民軍也都絕對不會放過這個戰略要點,除非他們不再想決戰了。麵對著兵強馬壯的李、羅聯軍,明軍的各路將領都是畏縮不前,他們之前矛盾重重,防備自己友軍的心思甚至超過了對付農民軍。再加上督師丁啟睿統禦無能,因此,雖然這次官軍集中的兵力已經是空前,但完全就是一盤散沙。無可奈何之下,督師丁啟睿排出了一個奇怪的隊形。於是丁啟睿開始和稀泥了,他讓各路官軍也彆再爭執,大家排好隊、分果果,齊頭並進。也不分什麼前鋒,什麼後衛,反正是誰都不吃虧。可這麼一來,官軍行進的速度就可想而知。因為誰都不願意冒進,所以都盯著友軍的行軍速度了,都想趁著友軍不注意自己退縮幾步,讓友軍成為出頭鳥與李、羅聯軍血拚呢。因此,官軍幾乎就是在龜速前進。而李、羅聯軍又怎麼會放過這個送上門來的好機會呢?他們從容不迫地把部隊展開包圍在朝廷大軍的周圍,接著從容不迫地組織勞力,再從容不迫地圍著朝廷大軍挖了三道寬約五十丈、深約三、四丈的大壕溝,把這十八萬大軍就這麼圍了起來。萬分可笑的是,在李、羅聯軍挖壕溝的三天時間內,各路官軍竟然都是驚疑未定地看著農民軍的行動。卻依然沒人肯去做出頭鳥,去主動破壞農民軍的圍困。這兔子急了都會咬人,而這十八萬的官軍竟然連兔子都不如。等到這群“兔子”終於醒悟了過來,他們頓時炸鍋了。他們這時候才發覺自己被包圍了;他們這時候才發覺自己沒多帶糧草;他們這時候才發覺身邊已經集中了朝廷幾乎所有的主力,已經沒什麼援軍來解圍了。督師丁啟睿立刻派出死士,衝破重圍趕赴汝寧,向附近唯一的希望——汝寧軍來求援。可還沒等吳世恭他們搞明白狀況,形勢就急轉直下了。就如同鬆錦大戰時,王樸和吳三桂率軍先逃一樣,各路官軍也不再聽督師丁啟睿的號令。都是競相而逃了。首先是左良玉。憑著他的“豐富經驗”,也憑著他的毒辣,他把自己部隊中的炮灰驅趕在前,用炮灰的屍體填埋壕溝,竟然帶著自己的七千精銳。從農民軍的薄弱處衝殺了出去。之後其他將領也都是不戰而潰。他們學著左良玉的樣,把征發的民夫和軍戶當成了炮灰。踐踏著炮灰們的屍體衝殺了出去。勉強保證了自己家丁、精銳的安全。而督師丁啟睿借口追回左良玉,經許州逃往光州、固始;楊文嶽倉皇竄往歸德。農民軍大獲全勝。此役俘殺明總兵薑名武,收得降卒近十萬名,騾馬七千匹,繳獲兵器盔甲無數。而在此役中,前後竟然未超過十天。朝廷這支好不容易湊起來的大軍就煙消雲散了。在戰後,在各地收攏逃出來的官軍還不到五萬人。而李、羅聯軍得了這近十萬的降卒以後,獲得了大量明朝老兵的補充。再加上那首:“吃他娘,喝他娘。大家開門納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的民謠到處在傳唱,各路流民、盜匪再次像是飛蛾撲火般投入農民軍的懷抱,李、羅聯軍的總人數再一次超過了百萬。而在這次,這百萬大軍可不是主要由老弱婦孺組成了。有了大批明軍老兵和青壯的加入,李、羅聯軍的可作戰兵力超過了五十萬。而且因為大量的繳獲補充,他們的裝備也相當精良。除了炮兵、弓箭兵和披甲步兵這些兵種以外,闖營的騎兵就超過了三萬,而羅汝才的騎兵也超過了兩萬。頓時形成了一股震撼天下的大勢力了。而這時候的汝寧軍還在目瞪口呆中消化著此役的結果呢。戰局是完全出乎了吳世恭他們的意料,李、羅聯軍非但未損耗實力,而且還更加兵強馬壯,整支部隊的戰鬥力也形成了一次飛躍。因此,現在的汝寧軍肯定是要改變作戰部署了。如果汝寧軍馬上與李、羅聯軍展開決戰,那反而變成了汝寧軍與農民軍互耗實力了。而朝廷也將趁此良機休養生息,也說不準會來個黃雀在後,等到汝寧軍和農民軍兩敗俱傷之時,來個通盤全收了。就在吳世恭他們苦惱的時候,幾個不好的消息接二連三地傳至汝寧。崇禎十五年的春天已經快要過去了,可上天確實並沒有顯露出特彆垂佑的跡象。黃河流域和畿輔地區都發生了嚴重的春旱,收成無望;江淮地區的旱情也在漫延,有些地方因為缺水根本不能插秧,隻好把水田改作旱田。為了維持自己控製區的穩定,汝寧軍也拿出存儲糧,在自己的控製區內開倉放糧。雖然汝寧軍的人員流動控製得很嚴密,又有糧票這件利器來控製糧食的流失。但在大規模的賑災以後,汝寧軍的存糧也下降到了警戒線的位置。而在此時,中原和西北地區已經饑餓了十幾年的百姓們紛紛參加暴動,就連一向治安比較穩定的南直隸和浙江也出現了饑民揭竿而起的事件。在饑民的呼應下,各部農民軍的攻勢更猛。尤其是陰魂不散的張獻忠,他原先一直是小股部隊在皖北一帶活動,可是收羅了大股饑民以後,他頓時活躍了起來。於是張獻忠部在四月攻占舒城,並改舒城為得勝州,設立六部尚書等官職。而這是一支首次建立地方政權的農民軍。張獻忠部的活躍,頓時讓汝寧軍不能淡定了。舒城的位置是在和縣與六安之間,正是汝寧軍的後花園。而汝寧軍也早就預定了這塊地區的控製權,並會在將來作為自己的主要糧食供應區。於是汝寧軍立刻轉變了戰略重點,首先調集大軍圍剿威脅最大的張獻忠部。而對於李、羅聯軍,則是擺出一副防禦的態勢,先不讓其肆虐至自己的控製區內,拖後處理了。在這裡先暫停一下中原戰局,先看看大明朝和滿清這兩個朝廷的動作吧!首先看一下滿清:在獲得鬆錦大戰大捷之後,對於俘虜的洪承疇,皇太極是如獲至寶。而洪承疇被俘虜到盛京之後,本來是下定決心以一死來報效皇恩的,所以他一連絕食數日,對來勸降的滿清親貴和大臣們一律是痛罵不止。可是當後來清內秘書院大學士範文程出麵勸降時,洪承疇仍然是破口大罵,但範文程隻是好言安慰,並且同他談古論今。談話之後範文程就向皇太極報告說:“洪承疇不會死的。我同他交談時梁上偶有灰塵落到他的衣服上,他立刻就把灰拂掉。連衣服都還愛惜,何況生命呢?”於是大獲振奮的皇太極立刻是趁熱打鐵了。皇太極不光是派人輪番勸降,還親自去探視,並把自己的貂裘送給他穿。而洪承疇熱愛生命同時又深受感動,也許在鬆山被圍的六個月裡還深刻反思過,感到大明朝的滅亡已成定局,而清王朝卻正是天命所歸。在這種情況下,洪承疇最終投降了清朝。當然還有一種說法,說是皇太極的愛妾莊妃親自給洪承疇送去參湯,這才打動了他。雖然這說法讓後世的編劇激動不已,可這應該是傳說。說什麼皇太極也是位英雄人物,他不會下賤到送自己的女人的。但不管怎麼樣,皇太極確實對於洪承疇是十分珍視。在洪承疇投降後賞賜了大批珍寶,並在宮中演出歌舞百戲為他壓驚慶賀。而這超規格的做法甚至引起了滿清諸將的不滿。滿清諸將都以為這樣對一個戰俘優待得有些過分了。於是皇太極就問他們:“我們櫛風沐雨,是為了什麼?”眾人說:“當然是想得中原!”於是皇太極又解釋道:“比如行人,你們都是瞎子,現在得到一個引路人,朕怎麼能不高興呢?”洪承疇此人,對於大明朝的江山河川是相當熟悉,對各地官軍的部署也是了如指掌。而且他長期為大明朝的頂級文臣,門生故吏和關係網也是蛛絲盤結,很熟悉大明朝朝野的一切狀況。尤其對於現在大明朝來說,現在有謀略,有膽識,又有威信的帥才確實太少了。最關鍵的就是威信,現在隻有洪承疇這幾位屈指可數的統帥,才能夠號令住各路心懷鬼胎的明朝軍將了。而大明朝失去了這樣一位統帥,滿清則多了這麼一個得力的引路人,此消彼長之後,明清雙方的實力也就拉得更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