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激流勇退的餘子璉(1 / 1)

明末瘋狂 再次等候 1039 字 2個月前

崇楨十二年五月,北京城。今天的崇楨皇帝和楊嗣昌又是相談甚歡,不知覺忘了時間,於是崇楨皇帝再次留楊嗣昌在宮中用了晚膳。雖然崇楨皇帝節儉,晚膳的菜品並不多,可禦廚所做,那菜肴依然精美。可用膳的倆人卻無心品味,他們都抱著“君子食不語”的古訓,都在沉默地用著餐,所以在用餐的殿堂內,除了一些碗碟的碰撞聲,就保持著一片靜默。直到匆匆地用完飯,用茶水漱口以後,倆人才繼續了剛才的話題。“皇上!京城警危已解,現要妥善安置餘侍郎所部。”楊嗣昌的開場白就是直言不諱的規勸。崇楨皇帝最欣賞的就是楊嗣昌的這種態度。不計個人得失,敢於“直諫”,要知道,現在所說的可是一個敏感話題,是很容易損毀楊嗣昌名譽的行為。當清軍在京城附近掃蕩活動時,朝廷當然要把精兵——餘子璉的汝州軍留在京城外,可是現在清軍已經出了關,警報解除,如果再把汝州軍留在京城就有些不合適了。兩個解決辦法:一個當然把汝州軍遣返回汝州;另一個就是把汝州軍並入京營。從內心裡,無論是崇楨皇帝還是朝廷都希望把汝州軍並入京營。從此次清軍的入口之戰中就可以看出,京營雖然有著二十萬大軍,可確實不堪一擊,難以讓人放心,所以迫切地需要一支勁旅加入。可這麼一來,就一定要把餘子璉外放出京城。讓一位朝廷的重臣在京城裡掌握一支大軍,這件事想想也知道太過危險。就是作為預防,也要杜絕此類事的發生。可就是這樣的預防措施,卻沒一位朝臣願意先開口,甚至連崇楨皇帝都也不願意進行哪怕一丁點的暗示。因為這種卸磨殺驢的意味也太明顯了一點。而且在私人感情上,崇楨皇帝對餘子璉的觀感很好,從內心裡,崇禎皇帝是準備對餘子璉大用的。可是如果把餘子璉外放,九邊的督臣肯定不合適,這道理也一樣,九邊離京城太近了。南邊的督撫也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如果把餘子璉安排過去,那到底撤換誰好呢?反正也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既然如此,崇禎皇帝就要聽聽楊嗣昌的建議:“楊愛卿!餘愛卿之事確實難辦,虧待有功之臣。朕又於心不忍,但朝廷規矩又不能不尊,朕真不知該如何開口。”麵對著楊嗣昌,崇禎皇帝也說出了心裡話。說到底,崇禎皇帝就是太好麵子。不願意去主動做這個惡人。“君子坦蕩蕩!餘侍郎也不是位不明事理之人。微臣在昨日已經與其當麵交談,餘侍郎對外放也並無不滿。有些事。反而是明說為好。餘侍郎也是位正直君子,他也明白朝廷的難處,所以此事已無阻礙。”楊嗣昌說道。“哦?那餘愛卿又是如何說的?”一聽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崇禎皇帝是大喜。於是他就急著了解餘子璉對外放的要求,如果不過分,崇禎皇帝就一定會滿足他。“餘侍郎答應任南京兵部侍郎。並回其家鄉常州募錢募兵,再為朝廷練上一支強軍。”楊嗣昌答道。崇禎皇帝和楊嗣昌並不知道,這些天餘子璉待在京城也是如坐針氈。作為一名常州出身的官員,他天然就成為了東林黨人。想不做都不行。而見到了餘子璉驟然成為朝廷的重臣,東林黨官員也就立刻把其捧為了東林黨在朝廷中的旗手。可餘子璉本來在東林黨之內的地位就不高,名聲也不大,所以東林黨的那些大佬,就利用自己在東林黨中的地位和自身的名望,天天對著餘子璉指手畫腳,逼迫著餘子璉在朝中為東林黨的爭權奪利而衝鋒陷陣。可餘子璉也不是傻瓜,雞蛋碰石頭的事他也沒什麼興趣。不說崇禎皇帝對東林黨的態度,隻要看一下現在絕對敵視東林黨的首輔薛國觀和寵臣楊嗣昌吧!餘子璉就知道在這場爭鬥中絕沒有什麼勝算。再說,餘子璉對東林黨也沒什麼認同感和感情。自己所獲得的一切都是沙場上用命換回來的,在其中東林黨也沒有出過絲毫氣力。而現在自己卻被東林黨當成棋子,隨意地擺弄犧牲,餘子璉怎麼樣也不會容忍這樣的蠢事。既然惹不起,那就躲得起吧!於是餘子璉就決定放棄所有的一切,拒絕在官場上再玩了。朝廷想要汝州軍,那就把汝州軍獻出來;朝廷要讓自己離京,那餘子璉就回自己的家鄉;朝廷沒辦法安排自己,那就主動要求個南京的閒職,給朝廷解決了這個麻煩。既然自己已經沒有任何利用價值,那就沒有人再揪著自己的頭皮不放了吧!所以當楊嗣昌主動與餘子璉交心的時候,餘子璉立刻很善解人意的一退到底,完全就是一副大公無私、不眷戀官位的模樣。可餘子璉有些失算了,他低估了自己在崇禎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國難思良將,崇禎皇帝是怎麼樣也不會放棄顯示出卓越能力的餘子璉的。隻要明白人都知道:餘子璉一返常州以後就處於了半離職狀態,那個南京兵部侍郎就是個閒職。而在常州募錢募兵?又沒有硬性指標,天知道餘子璉會練出幾個兵。再加上餘子璉不戀棧不去的態度,這更博得了崇禎皇帝的好感。“湖廣巡撫或鄖陽撫治如何?”崇禎皇帝詢問道。“那又置熊督師於何地呢?”楊嗣昌反對道。如果把餘子璉安排到這兩個直麵農民軍的地方,明眼人都知道他是準備來替代熊文燦的五省總督的官職的。要不然,不會讓餘子璉掛著一個兵部侍郎銜來低配於這兩個官職。雖然現在崇禎皇帝和楊嗣昌對熊文燦確實有些不滿,認為他未儘到剿滅民匪之責,可是現在的他們也不想立刻替換熊文燦。因為崇禎皇帝和楊嗣昌正在部署朝廷大軍要圍剿盤踞在穀城和房縣的張獻忠和羅汝才呢。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崇禎皇帝和朝廷絕對不會臨陣換將的,更不用說來個雙頭指揮,攪亂剿匪的大軍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