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大早,郭淮就親領兵馬直抵南鄭城下。在馬上高聲喝道:“我乃晉王麾下安遠將軍郭淮,請漢寧太守出城答話!”半晌,就見一人出現在城牆上,此人一身華服,身高七尺,體型微胖,雖然已年過四旬,可皮膚白皙保養的還像三十多歲一樣。隻聽那人道:“本官便是張魯!汝有話便講,不過若是勸降還請閣下免開尊口,我張魯誓要與南鄭共存亡!”郭淮暗地裡卻一陣嗤笑,情報裡說張魯喜歡彆人喊他師君而自稱本座!現在卻口口聲聲說示弱承認是朝廷的太守,就這樣還嘴硬誓與南鄭共存亡?不過是想挽回點麵子罷了。看透張魯的心思,不過郭淮嘴上並不反駁,而是高聲叫道:“張太守可知天時嗎?”將張魯不答話,郭淮繼續道:“我家大王自擁立天子以來,奉天子以討亂賊,天兵到處、曹操、袁紹、呂布、馬、韓之流無不授首,兵鋒所向,莫不望風歸降!今我家大王統精兵百萬,上將千員,奉天子明詔收複漢中。陽平關更是已被我大軍攻破,太守既口稱朝廷之臣,為何不早早開城投降?”勸降!沒錯,郭淮就是要勸張魯投降!尋常的將領攻打一座城池,慣性的思維就是如何攻破城防,這樣的將領缺乏大局觀,隻能為將,離一軍統帥境界上還差了一檔。而為帥者則需要從全盤大局上考慮,運用戰場內外一切有利於己方的因素打贏一場仗。孫子不是有一句話嗎,為將者。攻城為下,攻心為上。郭淮起初也隻是單純考慮如何僅靠手頭上的這點兵力攻破南鄭,不過文遠的軍令給他帶來了極大的啟發,讓他突然想到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問題,而能想到這些,證明文遠的眼光不錯,郭淮確實是個能文能武的全才,很值得日後培養。而且郭淮這一番話說的確實夠力道,至少張魯一下就被被嚇住了,想想曹操、袁紹、呂布這些人,哪一個當年不必他張魯混的好?可這些當世梟雄結果一個個還不都被張遼收拾了?如今張遼的兵馬都已經打到南鄭城下,自己不也要落個同樣的下場?見張魯不答話,郭淮知道他是怕了,大棒子砸下去,緊接著就扔出一個胡蘿卜:“張太守且放寬心,我家大王素來以仁義著稱,並非殘忍嗜殺之人,太守想來也知道曹操雖曾與我家大王互為死敵,如今卻已官拜太傅,呂布也在我家大王帳下為大將。太守此刻若肯開城投降,免南鄭百姓生靈塗炭,我家主公必然厚待,日後免不得為太守封侯拜將。”張魯遲疑道:“將軍此話可當真?”郭淮長笑一聲道:“事已至此,太守以為本將還有必要說謊嗎?征討漢中的幾十萬兵馬不日就能在南鄭城下會齊,太守以為憑城裡那數千殘兵就能守住南鄭嗎?太守降與不降,破城都是必然的,但對太守和滿城的官員百姓來說……可就不一樣了!”郭淮這一番話一語雙關,既賣了張魯一份人情,有給他壓上了一副擔子,把全城軍民的命運都壓在張魯身上。你張魯如果投降,這滿城的百姓自然因你安然無恙,但如若不降,一旦打起仗來刀劍無眼的,死傷的軍民那就是你張魯的罪孽了。話說到這個份上,張魯還有什麼好說的?他雖然一開始舍不下漢中這一攤子基業,可相比起來終歸是保全身家性命才更重要,郭淮兵馬一到城下,張魯其實就沒打算抵抗,開場說那些嘴硬的話,不過是給自己保留一些顏麵罷了。現在郭淮麵子裡子都給了,不僅留他一命,還會請張遼給他爵祿封賞,張魯心裡感激,臉上卻故作遺憾的長歎一聲道;“罷了罷了!不是我張魯不願於南鄭能共存亡,實在不忍見戰事一起,滿城百姓因我一人受難,諸位不必勸我,即刻準備印綬戶籍,隨我出城向郭將軍請降。”張魯手下的官員也不是傻子,聞言齊齊應諾,連一個勸張魯抵抗的都沒有。估計這會誰都能看出來,抵抗?還沒能張遼大軍攻進南鄭,敢說這話的人就已經先被自己人生吞活剝了吧。張魯當即打開城門,率一眾文武官員出城向郭淮請降。郭淮不敢自專,進城後好生安撫張魯及其帳下文武官員,命人在四門張榜安民、又封存府庫賬冊,另派人飛馬往漢水向文遠奏報。文遠剛渡過了漢水就接到了郭淮的捷報,沒幾日就趕到南鄭,大軍中途經過沔陽。楊任、楊昂兩兄弟聞南鄭淪陷,張魯歸降,二將也出城來降。文遠溫言安撫,封二將為列侯,就命二人留在帳前為將。進入城中,張魯再來參拜,文遠命人收了戶籍賬冊,當即表奏張魯為前將軍,新安候,其餘原有大小官員也依次各有封賞。隨後沒幾日,顏良等幾個將領也領著陽平關關內關外的十幾萬大軍趕到南鄭,至此,三路兵馬二十餘萬戰輔兵齊齊在南鄭彙聚。內政方麵,文遠也沒有閒著。在進入南鄭之後,文遠就以漢寧太守印綬招安鄰近縣邑,不出半月,漢中全郡九個縣邑儘數歸降。這裡不能不提一提漢中的內政狀況,因為常年沒有受到戰亂兵禍的影響,加上張魯在漢中頗具人望,漢中社會安定,人口很不少!僅僅一個郡的規模,就有人口近四十萬,幾乎比的上中原半個州了!張魯歸順,穩定漢中並沒有花費文遠太多的精力,一切都在平穩的過渡,這些都是郭淮勸降的功勞。文遠也沒有食言,等三軍聚齊親自給郭淮擺宴慶功,好是一番褒獎封賞。不過也並非所有事都一帆風順,半月之後,派去招安南麵縣邑的官吏來報,說司馬懿不肯投降,而是領兵強行挾裹了數萬漢中百姓,投靠到劉備帳下去了。這個消息,無疑把文遠的目光再度吸引到西川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