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張魯原本也沒有信心能擊退晉兵的,但是一個人的遊說,卻讓張魯堅定了信念,決定抗擊文遠兵鋒。這個人就是從西川趕過來的張鬆!或許是因為劉備奪取西川的節奏比曆史上快了許多,張鬆這個本該死在西川變亂中的內應沒有被劉璋發現,幸運的逃過了一劫,而且因為為劉備平川立下大功,被劉備委以重用。此次文遠大軍征討漢中,一直將文遠視作死敵的劉備身在西川,目光卻無時無刻不關注著任何有關文遠的一舉一動,是以一聽說文遠親統大軍征討漢中,就開始想方設法的想要阻止文遠占領漢中。漢中,這是塊劉備早已覬覦很久的戰略要地啊!是他和文遠之間唯一的一塊戰略緩衝。可是劉備很了解文遠的強大,知道張魯絕對不可能是文遠的對手,所以雖然他對漢中早就垂涎三尺,雖然和張魯還處在敵對的態勢中,此時也不能不放下成見,派張鬆前去和張魯溝通,表示願意派出一部分兵力支援張魯。正因為對文遠的時刻關注,劉備這一次的動作很及時,時間點恰到好處!恰巧在楊柏兵敗的時候張鬆來到了漢中,如果晚上幾日,或許張魯就已經喪失鬥誌選擇棄械投降了!張鬆的辯才自然是毋庸置疑的,雖然劉備在張魯眼裡名聲並不怎麼好(公孫瓚、袁紹、陶謙、劉表、劉璋、勉強還算上曹操,幾乎每一個劉備投靠過的勢力如今都已經煙消雲散,尤其是劉表、劉璋,這倆人的基業如今還被劉備奪走)可是大敵當前,他也沒彆的辦法啊!被張鬆一副三寸不爛之舌這麼隨便一忽悠,於是張魯便答應堅決抵抗,等待劉備派來的援兵。不要奇怪張魯為什麼會如此輕易相信張鬆,更何況劉備和張魯兩家之前還處在敵對關係中。在利益麵前,敵人也能變成朋友,不是有一句話這麼說嗎?沒有永恒的敵人,隻有永恒的利益不是嗎?而且劉備雖然確實想得到漢中,但一旦麵對文遠的爭奪,他的底限就放的很低了,劉備寧可全力扶持張魯也不願看到文遠得到漢中,就是自己得不到,也不能讓文遠得手!有了這麼一個基本態度,劉備給張魯開出的同盟條件自然很誘人,再加上劉備提前派人買通了楊鬆,在楊鬆和另外一個彆有用心官員的規勸下,張魯最終答應了和劉備結成秘密同盟。而有了這個同盟關係,劉備立即調動了早就駐紮在葭萌關的三萬精兵,以黃忠為主將,法正為監軍,星夜趕往漢中,聽從張魯的調用(這就可以看出劉備為了保住張魯,做出了多大的讓步了)三萬精兵,這也是劉備手頭上暫時所能調動的最大兵力了。因為被川中隱患突然的爆發絆住了腳步,才使得劉備沒能及早的出兵漢中,而是帶著兵馬四處平亂穩定局勢。不過隱患提早發現也有好處,經過諸葛亮這大半年的全力整治,西川大部分郡縣的局勢已經基本穩定,隻有一小部分叛亂地區還處在大軍圍剿當中。所以劉備暫時隻抽調出三萬精銳,而等到來年開春之後,相信劉備就能將全部精力轉向漢中。說了這麼多,其實總結起來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有劉備的幫助,張魯又有了與文遠一戰的決心,而一旦讓張魯撐過這個冬天,等到來年開春文遠再想從騰出手裡的劉備手中強奪取漢中,就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到那個時候,局勢就變得複雜難以預測了。…………當然,現在文遠還不知道劉備已經增援張魯,兩家已經結成同盟。眼前他隻看到了楊任、楊昂擋在前進道路上的三萬新兵。文遠現在唯一想做的,就是拔掉眼前的這根釘子,然後進軍漢中。打,狠狠的打,把擋住前路的這根釘子儘快拔除!這就是文遠下給麾下將領的唯一命令。但是,楊任,楊昂顯然比之前的楊柏高明了許多,對上徐晃、太史慈兩個猛將,以及他們麾下精挑細選的精銳戰兵,他們居然還能贏了一陣!原來楊任、楊昂早在守陽平關的時候,就親身感受到晉軍戰力的強橫,深知手下這些新兵蛋子就算是五個打一個都不見得能打贏!而一旦正麵交手失利,很可能會一發而不可收拾!所以楊任壓根就沒敢讓手下和太史慈、徐晃正麵交手,而是讓楊昂分一半兵佯作應戰卻一觸即退,甚至假裝大敗丟了大營。一連三日,楊昂連敗三陣,丟了三座營寨,兵退百裡躲進了沔陽城,太史慈、徐晃也就地在沔陽城下紮營,而就在這夜三更,早在沔陽修整了三天的楊任陡然發難,率手下一萬五千兵給太史慈、徐晃也來了個劫營!不能不說,連番的勝仗確實讓太史慈、徐晃有些輕敵大意了,他們還以為楊昂跟之前碰上的楊柏一樣,都是廢柴一樣的對手,沒有防備的他們隻能倉促應戰,最終硬是憑借著兵員的素質,生生擋住了楊任、楊昂的全力猛攻!雖然頂住了漢中軍的攻勢,但先鋒部隊不可避免的損失慘重,一場夜戰,對方以有心算無備,致使晉軍死傷四千餘眾,雖然至少拚掉了三倍於己的漢中兵,卻也讓這支先鋒兵沒有了繼續推進的動力,被文遠勒令後撤休整。如此,原本打算奇襲陽平關後方的文遠隻能親提五萬兵馬來沔陽,可這時候楊任、楊昂卻被嚇尿了,帶著一萬多兵馬躲在沔陽城裡不敢露頭。能不嚇尿嗎?以有心算無備的一場劫營,人數還是對方的三倍,在這種優勢情況下,漢中軍還能損失接近一萬五千名士兵!兩軍戰力的差距,豈止是懸殊二字所能形容?原本楊任、楊昂以為陽平關外的晉軍全部的精銳了,可現在看來是大錯特錯了,晉王手下的兵似乎都是這種水平!眼下漢中軍就像是一個小孩跟一個壯漢掰腕子,怎麼可能掰得贏,如果不是楊任、楊昂顧忌到家小都在南鄭,生怕主公一怒之下殺了他們的妻兒老小,恐怕文遠一到沔陽,這兩兄弟就要開城來投。不過不管怎樣,楊任、楊昂這麼一拖延,又耽誤了文遠幾天功夫,當文遠親自來到沔陽後的第三日,劉備的援兵也星夜趕到了此處!此時,文遠五萬大軍,集於沔陽城下,與城內楊昂一萬五千兵遙向對峙。以此為中心向南不到五十裡,是黃忠、法正的三萬川兵。東北不到百裡,是陽平關張衛的兩萬守兵,關前關後,則是已經呈夾擊之勢的晉軍十餘萬眾,關前以顏良領銜,集中了中軍軍團和各軍團的騎兵近十萬,關後,則是由郝昭、馬超率領,從文遠這一路分出來的五六萬戰兵。就在這片縱橫不到百裡的狹窄區域,三方的兵力加在一起超過三十萬眾,這樣的密度足以令人吃驚!而無論是沔陽還是陽平關的戰線上,晉軍都已經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隻要有一處突破,就足以導致張魯的全線崩潰!而且就看來情勢來看,兩處戰線顯然都難以支撐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