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風劈麵。砭人肌骨。農曆十月下旬,已經是後世十一月末十二月初,在這河北大地上,氣溫已經在零度上下遊移。尤其是前一夜開始下起小雪,這雪直到午後還沒有停息,嚴寒之下,軍士們都將頭臉包裹得緊緊的。環顧四周,一路之上方圓近兩百裡的區域內幾乎沒有人跡,偶爾路過的村落,到處是殘垣斷壁,道旁不時可以看到屍骨累累,在這一片區域,文遠領八百親衛與袁紹數萬軍馬周旋了一個多月,頻繁的戰亂也使這裡的百姓背井離鄉,逃亡各處縣邑。戰爭就是這樣,即便文遠達到了拖住袁紹大軍的目的,所受的損失也是極慘重的,所以文遠第一步計劃就是拔除占領曲周的袁軍,光複整個巨鹿郡。文遠正在思考著此次出征的計劃,突然有人出言道:“刺史大人,這雪越下越大,您看是不是讓將士們好好歇息一天,行軍數日,將士們實在累得很。”文遠回頭一看,說話的正是常山相孫瑾,此次討伐袁紹,因為平素交好,巨鹿周邊的常山、中山、趙郡皆派兵響應,早就暗中依附巨鹿的常山國相孫瑾更是親自出馬。隻不過孫瑾開始還躊躇滿誌,希望在文遠麵前好好表現一番,不過剛剛行軍不到三天,他帶來的常山兵和巨鹿兵甚至上黨兵就顯現出來差距,嚴寒之下行軍,他麾下的士卒個個苦不堪言行動之間磨磨唧唧,中山、趙郡的士兵也好不到哪去,而文遠麾下的巨鹿兵,上黨兵行進中則氣度沉凝,隊列整齊。不能不說,同為郡兵,文遠兵和此時大部分的內地郡兵已經拉開了差距,隻有作為各方諸侯心頭肉的一小部分精銳可以與之媲美。究其原因,還是文遠舍得投入,用數之不儘的錢糧堆砌出來的一支強軍。軍隊是什麼?恐怕在漢末大多數諸侯心目中,都隻是一串數字而已,並沒有對士兵表現出太多的關心,漢末亂世,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百姓,隻要手頭有糧,這些雄踞一方的牧守們隨時都能拉起一支部隊,漢末諸侯相互征伐,動不動就出兵數萬甚至十數萬人。在諸侯眼中,軍隊隻是為他們攥取權力的工具,他們隻在乎權力有沒有到手,有幾個肯真正在乎手頭工具的命運?給他們一口飯吃,給他們最簡陋的鎧甲兵器就足夠了,反正到處都是流民,陣亡了再招就是。可以說大多數諸侯都是這麼想的,以至於漢末各方諸侯手中除了其中極少數的精銳之外,其餘的軍士隻能算是稍加訓練甚至不經訓練就發於兵器的農民!這樣的兵,打順風仗時隻會想著割首級換功勳,打敗仗時就望風逃竄,毫無鬥誌。這樣的軍隊不是文遠想要的,泱泱大漢也傷不起。漢末百年,大漢人口從最鼎盛時的五千多萬人到最後隻剩下九百萬,黃巾起義到群雄割據的二十年間,有時一郡太守尚且能糾集數萬軍隊,可是到了後來,由於人口急劇減少,各地的兵力也隨之減少,不知不覺間,大漢民族已經大傷元氣。文遠的想法和彆人不一樣,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以人為本。士兵的數量可以不需要太多,但是素質必須要過硬的,雖然文遠並不能供養所有人,而是依靠輔兵供養正兵,但是至少軍中的正兵全部是脫產的職業軍人。優渥的生活,精良的裝備,這些職業軍人的待遇遠超過其他諸侯麾下的部眾,他們的戰力比其他諸侯麾下的士卒強悍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就像現在,他們行軍的時候還披著沉重的甲胄,而孫瑾麾下的常山兵,兵器盔甲都交給後麵的輜重隊運送,哦不對,常山兵連甲胄都少得可憐,三千軍士穿鐵甲的不過百人,皮甲不過五百餘副,大部分軍士都是隻有一件破舊的號衣,看著渾身鐵甲精神抖擻的巨鹿軍士豔羨不已,行起軍來也是唉聲歎氣要死要活的。文遠掃了一眼孫瑾身後的常山兵,道:“孫大人所言正是,今晚我們就能抵達癭陶,等到了那兒休整一日再走吧。”當天下午,大軍進至癭陶,驍騎營趙雲已經在這裡砍伐樹木,開挖壕塹,構築營地。一進營寨,常山中山巨鹿的聯軍士兵就叫苦不迭的原地坐下歇息,文遠軍(為稱呼方便,巨鹿兵上黨兵以後統稱文遠軍)士卒則是輕鬆無比,他們在軍官的引領之下幫忙安營紮寨,分配防守區域,一天三五十裡的行軍路程對他們來說實在是稀鬆平常的事情。紮營完畢,嫋嫋的炊煙在綿延數裡的營帳中升起,空氣中到處彌漫著香噴噴的飯菜氣味。不一刻,幾十輛輜車推來了熱騰騰的飯食,蒸的香噴噴的黑麵餅子,大桶大桶菜葉混合肉乾熬製的葷湯,看著這些飯食,聯軍的士兵一個個雙眼放光,或許隻有這個時候才是聯軍士兵最精力充沛的時刻,聞著飯菜的香味,這些聯軍士兵早就垂涎欲滴,他們學著文遠軍的樣子,排著長長的隊伍等待領取飯食。當兵吃糧,本來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不過這些聯軍士兵在沒來巨鹿之前,夥食待遇卻差得很,有一頓沒一頓不說,往往一兩個月也未必能能見一點葷腥,而文遠軍一日三頓,包管吃飽,每天還會配給一些肉湯,隻是不許ng費。對文遠軍頓頓能夠吃飽,天天有肉湯喝,聯軍士兵都是羨慕的很,隨同這些文遠軍出征的這些天,隻是衝著這天天能夠吃飽的待遇,此次出征就已經值了。對孫瑾這些人來說,此來巨鹿所見的一切都透著震撼,同樣是一郡太守,自己常山一郡士卒加在一塊隻有六七千人,而文遠隻是巨鹿一郡就養活了兩萬多大軍(輔兵沒算在內,孫瑾以為那些隻是民夫。)兵器鎧甲和自己的士兵天差地彆也就算了,連吃喝都如此豐盛,這需要究竟多少錢糧?什麼事差距?這就是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