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津江在阿飛虎嶺和馬息嶺之間劈開較小的山體、衝走阻擋江水的頑石,從東北向西南奔流而去,在盛夏時節裡更加的洶湧澎湃。法洞,在阿飛虎嶺東麓,距離元山不過八十多裡的直線距離。這一帶的地勢崎嶇,溝壑縱橫,植被茂密,僅有一條沿著河穀向北的山間小路可以通行。也就是這條路,可以繞過阿飛虎嶺關口到達大峰山南麓,再繞過大峰山就是元山的側背——永興裡了。李皓中尉,曾經的山貂教官如今是軍團直屬偵察連連長,此時與神射手王昌二人肩並肩的趴在山坡的草叢中,目睹一隊隊身著黑色軍衣的日軍從眼皮子底下向北而去。日軍的輕裝步兵沒有發現偵察連第二排,日軍的前哨和側衛就算是在距離第二排二十多名官兵不過十來米遠的地方經過,甚至曾經在李皓身側一塊岩石上站立了大約三分鐘,也未曾潛伏在這裡的中國偵察兵們。複雜的地形、茂密的植被,妥善的偽裝,良好的訓練和嚴格的紀律,讓潛伏偵察行動有驚無險。晌午時分,太陽光從頭頂偏東南方射來,為了避免望遠鏡片的反射光被日軍發現,李皓沒有使用望遠鏡,依靠王昌天生的遠視眼也能在30——500米的距離上把敵情看個清楚。“連長,一個鬼子少將。”王昌的聲音在喉嚨口打轉,李皓順著王昌槍口緩緩移動指示的方向看去,卻隻看到日軍的行進隊列,一如源源而過的幾千人的隊列那般,輕裝、肅靜、在山間江水嘩嘩的流淌聲中,幾乎是無聲的前進。漸漸的,王昌的槍口指示的方向上,那條山道以及山道上的人距離李皓近了,他才看到確實有一群沒有攜帶長槍的軍官。隱隱簇擁著一個人,還是看不清那個人的裝束和相貌。哎,人比人,氣死人。連長又咋的?論目力,能比得過遠視眼王昌嗎?那群日軍就快轉過山坳看不見了,李皓看看略偏西南方的太陽,又看看轉向東北的敵群,急忙舉起望遠鏡調整好視界,恰好看到那個被簇擁的鬼子軍官領口上的一顆將星。五千名日軍輕步兵,沒有騾馬。沒有重武器,甚至沒有攜帶大量口糧的跡象。如果按照中國新式陸軍操典來換算的話,這支日軍旅團級兵團隻有七天的口糧補給力和有限的作戰能力。但是,這支力量一旦出現在俄軍的側後,卻結果遠比幾百門重炮齊射來得有效。俄國人還不太習慣“現代化條件”下的新型戰爭,對新戰術的適應能力隻能以“可憐”來形容,俄國人在邊境衝突中吃了虧,卻依然有些迷信“絕對的兵力兵器優勢和大兵團會戰”。會戰?會個屁!李皓觀察了四周。其中有兩個已經標定的日軍側衛勤務哨位,日軍哨兵撤走了,他們需要追趕大隊。在下一個行軍經過的特殊地形執行任務。“撤!我們的任務完成了。”“啥?一槍沒放......”王昌嘀咕了一句,卻還是乖乖的執行了命令。不過,他心中的疑惑很快就由連長給出了答案。偵察,作為軍團直屬偵察連,任務不是搞戰術偵察,而是戰略性的。偵察的目的是要印證己方作戰計劃中對敵想定的幾種可能性,比如日軍可能從漢城方向穿越中部山嶺向元山背後側擊,這種可能性被事先潛伏在此地的偵察連二排確認了,那麼,總部製定的作戰計劃就可以排除其他的對敵想定。專事於日軍迂回側擊元山北麵俄軍之側背,調兵遣將,妥善應對甚至是利用日軍的戰略企圖達成我方的戰略勝利。…,此謂主動的戰略偵察。被動的戰術偵察則是盲目的尋找敵軍,在敵軍出現之後再報告總部,然而總部得到消息往往會因為空間距離和通訊手段的因素遲滯兩三天,己方作出的反應就會遲滯四五天。倘若如此,這仗就沒法打了!偵察連二排完成在法洞的偵察任務就是勝利的保障,而一排則是監控俄軍,三排是監控平壤之敵情,全部是戰略性的偵察任務,極少與前線軍事主官發生直接聯係。............檜倉,介於元山和平壤之間,幾乎就是在兩地的中段。日本朝鮮軍總司令官山縣有朋陸軍大將把司令部設置在此地的目的,是要協調平壤、元山兩個戰場,有力的指揮在元山方向的東路軍(第2、3、6師團)和西路軍(第4、第5師團),貫徹他的西線引誘清軍進攻漢城,東線狠狠打擊俄軍,從而達成與俄媾和,專力對付清軍的戰略構想。計劃執行的很順利,第五師團從大寧江開始“節節敗退”,作出了“退保平壤,固守待援”的態勢;第二師團之第三旅團(仙台旅團)已經順利的溯臨津江而上,預計在三天後,也就是8月4日出現在永興裡之俄軍側背;第二師團之十五旅團正掩護位置很是突出的總司令部,並擔任平壤方向的警戒;第三、第六師團已經做好了向永興裡之俄軍發起總攻的準備。山縣有朋大將對東路作戰已經不太操心了,轉而把整個戰役的著眼點放在平壤方向。是命令第五師團之第十旅團固守平壤而被清軍圍殲,還是放棄平壤大踏步退向漢城?至今,他還沒有作出最後的決斷!大將必須要考慮他的對手在各種情況下可能的想法和反應,他不能把自己的戰略企圖過早的暴露給那個年輕而狡猾的對手。如果清軍輕易得到平壤,楊格會不會發現日軍的戰役重點在元山?肯定會!會不會推測出日軍有在重擊俄軍之後,而與俄國人談判媾和的可能?肯定會!那麼,楊格就能對此作出反應。事實是,清軍隨時可能抵達平壤外城北門——玄武門,而日軍迂回俄軍側後的第三旅團卻需要三天的時間。時間,如何為迂回支隊爭取時間?如何讓楊格在三天時間之內無法判明皇軍朝鮮軍的戰略企圖?山縣有朋的目光在地圖上久久停留,思想卻在地圖的牽引之下,飄飄渺渺的遊蕩到九天雲外。似乎,飄渺中有一種可以感覺到卻無法把握的東西存在。到底是什麼呢?情報參謀次官明石元二郎中佐快步走到大將背後,向思想被打斷而麵露不悅之色的山縣有朋鞠躬呈上電報抄紙道:“閣下,兒玉參謀長和小川師團長的急電。”山縣有朋接過電報看了看,又快速扭頭看向地圖。搖頭歎道:“哦.....朝鮮國王稱帝了?兒玉君、小川君胸有格局而目光犀利啊!隻是,第十旅團阻擊作戰不力,導致清軍過快的通過肅川,那麼,第十旅團就該為此付出代價!卻......明石君,清軍安州、肅川、順川一線各部番號可曾查明?”“已經探明,為清軍最精銳之新軍第一旅、第七旅和第四、第五、第六、第八旅。在南浦的麻永裡,還有海軍陸戰第一旅登陸。其中,第一、第七、陸戰一旅戰力強橫,乃是從武毅先鋒軍中派出而成的精銳。戴超、覃振聲、楊慕時都是楊格非常器重的將領......”…,“不,楊格麾下真正的猛將還沒有出現,隻是,我們麵對的其實就是楊格本人。明石君,有個問題。我想知道你的答案。如果以第十旅團堅守平壤三日,你覺得第十旅團能夠勝任嗎?”明石元二郎並不精於排兵布陣,故而不敢貿然作答。山縣有朋似乎也無需中佐的答案。他看著地圖等了一會兒,就自言自語的說道:“三天,三天,第十旅團倘要堅守平壤三天,側翼的第九旅團就勢必會在麻永裡——南浦被清軍陸戰旅咬住,那麼,整個第五師團都會被拖在平壤一線......一個旅團,一個師團......一個師團!”大將的自言自語中,明石元二郎明白了,大將是準備用一個師團抑或一個旅團的被清軍殲滅代價。換取在東路作戰的戰略性勝利!不,不,不對!“大將閣下!卑職有個想法。”“說。”“卑職以為,在兒玉參謀長策劃的朝鮮國王稱帝事件發生的此時,楊格決不會跨過臨津江!”明石元二郎搶步上前,沿著三十八度緯線把朝鮮橫切成兩半。又在北部中間從上而下劃了一條虛線,說道:“我軍登陸仁川並迅速進占漢城,控製朝鮮王室及政府後,主動權握在我軍之手,朝鮮政治格局的演進也會在大將閣下東進西退戰略中朝著更有利於我軍的方向發展。此時,朝鮮國王稱帝,等於是拒絕了清軍乾涉日俄之戰、調整戰爭,從國際道義而言,清軍已經失去繼續南下的外部條件。從清國政局和近兩年來的新政情形判斷,楊格沒有實力與日俄在朝鮮爭霸,他製造槍擊事件引發日俄爭端,趁機派兵進入朝鮮的目的是有限的。閣下,軍事問題往往能夠用經濟的、政治的角度來作出完全不一樣的詮釋。朝鮮國王稱帝,清國收回朝鮮宗主權的計劃夭折,那麼,在清、日、俄三國在遠東爭霸的格局下,楊格將如何控製朝鮮,並以此來遏製大日本帝國的崛起?卑職以為,軍事手段是次要的,政治、經濟利益將是決定遠東爭霸成敗的主要因素。”“直接一點,楊格會怎麼做?”“穩占平安道,進窺黃海道。聯結俄國,共同壓製挾朝鮮王室的大日本帝國。”明石元二郎在回答之前其實並沒有想得太透徹,就是在回答的過程中靈機一動,自覺徹底的洞悉了敵手的企圖,乃侃侃而談:“司令官閣下,朝鮮經濟一向自給自足,以三十度緯線劃分南北,以中央山脈劃分東西,那麼,將會出現如下情況。盛產稻米的南方平原地區沒有工業原材料;盛產工業原材料的北方東部地區幾乎沒有糧食自給力;隻有平安、黃海兩道,也就是楊格企圖染指、控製的地區,工業原材料資源和糧食產出比較平衡。俄國人需要的是良港,是朝鮮半島西海岸瀕臨黃海的不凍港而非東海岸瀕臨日本海的季節性封凍港;清國人需要的重返朝鮮,阻止我國得到朝鮮北部地區的礦產並在朝鮮站穩腳跟;我國需要的是煤、鐵礦產、糧食對朝鮮政局的把控。當前,楊格沒有能力一口吞下朝鮮,卻有能力占據北部西海岸地區,居於在未來三國遠東爭霸中最為有利的地位。而他南下漢城,勢必會引發我軍殊死相抗和俄國人的猜疑,他實力有限無法應對兩個戰場,一個不好很可能就會落得退兵鴨綠江以西的結果。因此,卑職推斷,楊格不會南下漢城而會在俄軍遭遇重創之際伸出援手,增援俄軍。當然,這是楊格能夠拿下平壤,兵進黃海道,達成自己的戰略目的之後,為清俄未來在朝鮮聯手遏製我國的戰略格局而作出的行動。由此可見,我們不能指望在重挫俄軍之後於俄談判媾和,而堅守平壤則是挫敗楊格戰略的唯一辦法!”…,明石元二郎中佐的話意徹底的顛覆了山縣有朋大將的戰略構想。朝鮮日俄之爭,乃是楊格利用日本對礦產資源的渴求設計引發的,對此,山縣有朋在事件發生後的第一時間就作出了判斷,隻是拿不出清國人擊機日俄商人、軍人的證據而已。這些都不重要了,大日本帝國動員了五個師團近九萬兵力,在朝鮮半島上形成了當前的戰略格局,如何在此基礎上達成“得到礦產,控製朝鮮王室、政府”的目的?就要看山縣有朋本人如何打這麼一場有點糊塗的戰爭了。此前的戰略計劃確實有些一廂情願的意思。清國在茂山駐紮了三個旅三萬人,意圖是什麼?清軍主力如果輕易得到平壤、黃州、海州卻不南下漢城,而是以茂山的三個旅和西海岸之一部增援俄軍,至少保證俄軍能穩守城川江一線,甚至有可能以“其人之道還施其人之身”,以精銳橫越中央山脈側擊元山,斷日軍第3、第6師團以及第2師團一部之後路,與俄軍前後夾擊之,又當如何?!可能的變局出現了,而山縣有朋大將手中隻有一個旅團的預備隊,根本無法應對變局!“命令,第五師團全員退守平壤,固守五天;第四師團立即以不少於兩個步兵聯隊、一個炮兵聯隊和部分騎兵的旅團級支隊增援平壤;第二師團第十五旅團緊急集合,保衛司令部向平壤以南的沙裡院轉進!命令第三師團司令部充任東路軍司令部,全權指揮東路作戰!急電大本營,請調齊裝滿員之近衛師團增援朝鮮!”命令下達,建議的明石元二郎和決策的山縣有朋都不曾想到,自己此時的想法,正是那個麻煩的對手——楊格所期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