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國的政局,已經到了一個極為緊要的關口上。《馬關條約》簽訂後引發的政潮,皇帝因移民實邊事“氣走”了聖母皇太後,李鴻章身負喪權辱國罪名而千夫所指、返任無望,老湘軍和淮軍之間的暗爭,恭親王複出後升發洋務派與守舊派之間的ji鬥,戰後裁軍和編練新軍的矛盾、契機,京城裡嗅覺靈敏的權貴、官員們都看出來了,此番光緒緊急從遼東將楊格召回,就是要把所有的事兒攤牌了!楊格是誰啊?去歲十月前,大清國三萬萬六千萬人之中知道這個名字的人屈指可數:而今,大清國三萬萬六千萬人中,恐怕有六千萬都聽說了這個名字,其他三萬萬人嘛,連大清國與倭國開戰是啥回事都未必鬨得清楚!楊格之名,與淮軍、武毅軍、武毅先鋒軍密切相關,與遼東屢次的勝仗密切相關,又與光緒皇帝逐漸以強硬姿態掌控政權相關。一個防勇,半年間成為天下矚目之焦點,實為奇觀。細細一想卻又並不稀奇。昔年湘軍、淮軍崛起,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依靠的就是軍威和辦理洋務,身居高位。如今恭王複出,辦理洋務乃是題中之義,楊格適逢其會,以武毅先鋒軍之赫赫戰績走進大清國政壇,在各方勢力角逐權力的爭鬥中,兩萬精銳和大清國第一良將,隱隱成為各方競相拉攏的對象。太後有了楊格和武毅先鋒軍,消化淮係、伸張後權、垂簾聽政輕而易舉。皇帝有了楊格和武毅先鋒軍,鎮壓遼東諸軍、整編地方軍力、皇權穩固而難以撼動。洋務派有了楊格和武毅先鋒軍,移民實邊隻是一個開端,集中全國權力於皇帝一人之手,統籌全國之洋務推行之,才是目的。至於守舊派嘛,那就彆想嘍,夠不著!楊格那身新式軍服就會晃huā他們的狗眼,還是跟在太後身邊老老實實的消停一陣子吧。其實,大多數人都看明白了。皇帝和恭親王的聯合力量已經先行一步,把住了主動。故而,太後隻能退避到頤和園,暗中使勁了。賢良寺車水馬龍,各懷心思的來訪賓客絡繹不絕,從掌燈時分到宵禁,把門的千總英善來回跑動通傳都跑酸了兩tui。可是,宵禁是禁平民百姓,哪裡禁得住達官貴人、皇親國戚們呐?最苦的還是楊格,趕到京城後連飯菜都沒吃上一口,就一直“接客”折騰到後半夜才總算完事,匆匆吃過“宵夜”後各自倒頭就睡。第二天一大早,閣、部、院臣工在西苑勤政殿廷議之後,光緒帶了恭親王、翁同和、李鴻藻三人徑直來到紫光閣召對在此等候多時的楊格。選定紫光閣召對楊格,光緒頗huā費了心思,京師消息靈通者也能從中看到楊格之前程錦繡,故而車水馬龍也就正常之極了。紫光閣原本是皇帝檢閱八旗子弟騎射和shi衛武功,召見武進士、軍功賜宴之所。乾隆皇帝在幾番西征之後重新修葺,借以彰顯十全武功。閣中繪製了軍功卓著者兩百人頭像,借鑒後漢光武帝之雲台二十八將典故,把畫像懸掛閣中,其中五十人由乾讒皇帝欽定讚文。由此,紫光閣在大清國武人心目中成為一個聖地,能夠列頭像於其上。然而,乾隆朝過後,大清國勢日漸衰微,道光朝經曆鴉片戰爭,大清**隊幾乎無戰不敗,除卻在湘淮之爭中落於下風的左宗棠,在鎮南關大敗法軍的馮子材,又哪有赫赫軍功者足以繪像表彰呢?…,在此召對,乃是蘊含了昭明楊格此前軍功,ji勵其再建奇功,名列閣上之意。叩拜並山呼萬歲,光緒令平身、賜座時,楊格起身立正行了一個軍禮並轉向奕所、翁同和、李鴻藻方才禮畢。光緒有些驚訝,問:“楊愛卿兩次行禮,何故?”“啟稟皇上,叩拜大禮是楊格身為大清國民對皇帝的禮節:軍禮則是大清**隊官兵對陸海軍統帥和僚屬重臣的禮節。二者都是禮節,含義卻大有不通。臣以為,強軍之始可從軍禮著手改革積弊,ji勵軍心,提升軍人地位。大清國一向重文輕武,於平時大有好處,於戰事卻大為不利。地位低下則無榮譽感,無奮發進取之心,無砥礪效死之念。如此,臨戰即怯,臨危即退,難以成就強軍。”光緒點頭,又問:“難道朝廷對遼東諸軍賞功罰過,特意重賞愛卿和武毅先鋒軍官兵,也不能ji發士氣和、和那個榮譽感嗎?”“能,但事倍功半。”朝廷供養軍隊,戰時以重賞ji勵軍隊打勝仗,乃是一種常態,深入光緒、奕所等人的意識之中。而楊格回答顯然超出了常態的範疇,令他們都有些錯愕不解。楊格早有準備,兩番行禮引出這個話題乃是反複思想過後的結果。他在繡墩上欠身道:“當今的戰爭形態已經與以往不同,臣願為皇上在圖上試演一番,加以說明。”圖上試演?光緒年方二十四歲,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否則也不會斷然擯棄和議而對日開戰。楊格轉頭看向永山,永山向光緒作禮後走到紫光閣門口,從門外侯立的曹文翰手中拿過圖囊,一邊走一邊揀選出一幅圖來,鋪在光緒腳下。“皇上請看,右上角之槍械為皮夏利式燧發槍,法蘭西帝國皇帝拿破侖遠征俄國時,俄軍普遍裝備此式槍械。此槍從膛口裝藥火藥、子彈,步驟複雜,裝填速度緩慢,以最熟練的射手操作,每分鐘的射速隻得一發。故而,兩軍數萬人會戰時,都以四排以上橫隊列陣,次第發射裝填,保持火力的正麵密度和連續xing,此為線xing戰術的基本形態。大清國在剿滅發、撚之亂時,淮軍即用此等戰法,其要領為,以500人為一營,營分八隊,會戰時根據敵情分為營本隊四列、營官居營隊左前指揮:或者左右各四隊也呈前後四列,營官居左右兩隊之中號令。如此戰法,一營500多人密集列陣,隻需一名官長指揮作戰即可。”光緒暗思,裝備少量步槍、大多是抬杆、火銳的神機營就是這般光景。“皇上再看,左上角之槍械為馬梯尼單發步槍。此槍為後膛裝填定裝子彈,熟練者可達每分鐘四發的戰鬥時射速。此類步槍的有效射程在600碼,精確射擊距離為200碼以內,故而采用此類步兵作戰時,敵我雙方一般都在600碼的距離之外列陣,在對射中前進到200碼距離上發起白刃進攻。200碼的距離,常人可在兩分鐘之為跑過,也就是說,從敵軍發權白刃突擊開始到發生白刀戰,隻有兩分鐘的時間,每一名合格射手最多隻能發射八發子彈,實際情況是在敵軍臨近時,射手往往因為驚慌而無法完成裝填、瞄準、射擊的動作。為了保證火力密度能夠壓製敵軍的列陣對射和白刃突擊,此時的戰術隊形為前中後三排列陣或前後兩排列隊。去年戰前,淮軍各部的操法就是如此。其要領是,營官之下另設哨官,哨官指揮百人左右,儘量以哨為單位形成整齊、準確、輪番的排槍火力,以最大化的擊殺敵軍,阻止敵軍接近到50碼以內。與以往相比,每營擔負指揮作戰之責的官弁增加了五名哨官或哨長。”…,光緒隱約明白了,火器越精良,營隊豐的官弁數目反而會增加,而不是減少。“這是毛瑟8響快槍。”楊格手指左下角的步槍說:“每分鐘戰鬥射速在7發以上,精度提升顯著,單排火力線即可抵禦敵軍突擊。故而,營、哨、隊的作戰隊形發生了巨大變化,不再以先行戰法為主,而是以一條或者兩條攻防戰線為核心,營哨隊的作戰正麵因此可以達到500碼以上。而且,根據地形、地物的起伏變化,還可以依托地形地物采用臥姿、蹲姿射擊。此時,營官已經很難看到屬下500多名官兵,自然無法掌握,哨官的作用因此凸顯出來。甚至於在地形複雜,作戰任務多樣的戰鬥中,哨官也無法掌握手中的100名官兵,這就需要增加軍隊中隊一級,隊以下一級的軍官或者老兵數目,才能在換裝精良武器之後,發揮出最大的戰鬥力來。當前的陸軍強國如德意誌,他們的陸軍營中,有軍官14名,士官30多名。反觀我軍在新法整編之前,隻有營管帶、幫帶,五個哨官和五個哨長,共計1上,畫著呈四排火力線的步兵營陣列:也畫著呈三排、兩排的步兵營陣列:最後畫著一個以高地為中心的營防禦戰鬥線。很顯然,高地這邊的營管帶看不到高地另一邊的下屬。圖示清楚,解說詳細而準確,讓隻看過神機營操練的光緒大開了眼界。甲午開戰之初,光緒也知道大清國精銳之淮軍裝備了連發快槍,比之日軍裝備精良,被洋槍洋炮打開國門的大清國人,普遍都陷入盲目崇拜精良武器思想中難以自拔,很少有人想到如何有效利用這些武器,隻依賴於一群德國退役軍官們移植德國陸軍的操法。可是,德國陸軍的操法適用於德國陸軍,就一定適用於大清國淮軍嗎?德國陸軍軍官素質高,士官數量多,這是一支軍隊從少有技術含量的冷兵器時代走向技術含量越來越高的熱兵器時代,適應近代、現代戰爭的基礎條件。沒有這些條件的清國陸軍茫然不知,敗在學習德國陸軍相當到位,基層建製有大量軍官、曹長、軍曹、伍長的日軍手上,確實不冤枉,一點兒也不冤枉。有些話,楊格沒有說,怕折了年輕皇帝的銳氣。但是問題必須提出來,想辦法解決掉,把軍隊基層建製問題解決了,才能就此推出中級戰術問題,高層戰略問題,才能把建立全軍總參謀體係的話題拋出來。戰爭越來越具有技術xing,專業xing。那些讀了古兵書就以為可以指揮千軍萬馬打現代戰爭的老家夥們應該滾到一邊去!少在皇帝身邊儘出餿主意!這裡,皇帝身邊,就有幾個那種人。“皇上,建立完善的軍官培養體係是增強戰鬥力的不二法門,這一點,從目前的武毅先鋒軍身上可以體現出來。但是,武毅先鋒軍在戰時的倉促條件下,很多方麵仍不完善,如果按照臣的想法確立新軍製、有了更多可用之才後,武毅先鋒軍的戰力還可在今日之上提升兩倍有餘!而我大清國,隻需在新軍製下編練三十萬軍隊,即可確保陸上國防。”光緒心裡有一本賬。甲午年五月,朝鮮局勢緊張以來,朝廷就統計過大清**隊數目字和大略的裝備、訓練情況。能戰者為四萬餘淮勇(包括淮軍改編的防軍,防勇),勉強能戰者為各省在八旗和綠營基礎上以洋槍、洋操改編的三十二萬練軍,還有老湘軍各部不足兩萬人。…,算起來,這個數目字已經達到四十萬有餘,而大清國吃兵餉的員額遠不止於此。八旗京營,駐防八旗及各都統所轄,卻是五十餘萬!百萬大軍打倭國不過十幾萬軍隊,怎麼打也不可能輸啊?結果卻?戰爭的嚴酷結果已經讓整軍成為擺在朝廷麵前的急務,如何改,楊格指出了路子,光緒也有意借此消化淮軍、削弱湘軍、強大旗軍,如楊格所言,果真能以三十萬新編精銳之軍承擔起百萬大軍的責任來,那何樂而不為呢?隻是,難度比之移民實邊還要大上一百倍!移民實邊是在日本軍隊已經威脅到關外祖宗陵寢和龍興之地的情況下實現的,如今戰爭結束了,和談成了,旗人們、皇親宗室們又可以過上無憂無慮的日子了。依靠這些人打破八旗軍製,裁減旗人占有的經製軍員額軍餉,去編練新軍?那不是砸旗人的飯碗嗎?!牧很難,先不說這些,還是說一說解決淮軍的話題,說一說如何把武毅先鋒軍、武毅軍掌握在朝廷手中的話題。“楊愛卿,編練新軍可以一步步的來,就以武毅先鋒軍和武毅軍為基礎。朕看了圖,聽你一番說解後,覺出今日之戰爭已非昔日可比。”說著,光緒轉眼看了看翁同和、李鴻藻,眼光又瞟過永山,慨然道:“朝中,朕的身邊少了熟知今日軍事之人參佐讚畫,難收如臂使指之效。與倭國對戰十月之久,朕的體會尤其深刻啊!”“皇上,此事不難。”楊格早就猜到光緒的真實意圖,乃是借武毅先鋒軍之手統一軍事權。“隻需效法歐洲強國,改督辦軍務處為陸、海軍總參謀部,揀選陸、海軍得力軍官主持,為皇上最高軍事幕僚機構和軍令機構即可,軍政方麵的事務仍然由兵部負責。”督辦軍務處乃是臨時設置,如今戰爭結束,局麵稍定之後是要撤銷的,恭親王奕所也就少了一個兼差。可是,如果以新法整軍的名義保留督辦軍務處,那麼督辦軍務大臣奕所就能名正言順的主持軍務,再置楊格於其下,逐步消化各軍,集攏軍權,倒是打擊後黨和地方督撫的一招狠棋!光緒轉眼看向奕所,奕所也正好看向皇帝,二人心意頓時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