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anjysan最近重看了鐵血帝國後半部的部分,想起一件事,就是浮空單位的飛艇問題。既然有載重達8噸的巨型飛艇,那麼就有可能在上麵搭載飛機,成為飛行母艦。譬如強雲級,其載重5噸,1600km續航力,此可使其以吊掛搭載的方式,懸掛5架左右的偵察/戰鬥機,並攜帶2~3次出擊所需的油料與彈藥。而這些戰鬥機可以在空中回收,方法是在上翼支架上方裝設兩組吊鉤,飛艇下方則裝設掛架。以上是以不改動飛艇主要結構的方式來運作。如果允許重新設計的話,則可以兩艘飛艇二合一的方式,建造擁有兩具艇身氣囊的飛艇,左右並列,相隔大約10米,並於其中以三角鋼架相連,中間(或中線偏下)的部分則留出一個長方形艙室,做出前後配置開口的全通甲板,便可讓飛機於其中起降。飛行甲板後半部可設數道攔截網,但一般來說較少使用,因為飛艇本身有速度,加上當時雙翼戰機能以低速飛行之故。若以兩具強雲級的飛艇來組成上述的空中母艦,則應該可以擁有30~40米的飛行甲板,可以攜帶10架左右的戰鬥偵察機。若以兩具赤雲級飛艇組成,則可能組成擁有80~100米長的飛行甲板(可能寬15~20米),載重24噸,搭載24架戰機實施護航任務。當然,這些艦載機將以偵察/空戰為主要目的。如果要裝炸彈的話,則機數就會減少,騰出載重來裝炸彈。不過此時亦可考慮空中補給任務的情況。也就是說,以補給飛艇來攜帶燃油炸彈,經由空中懸吊輸送的方式送到飛行母艦上,方法類似海軍航艦特遣隊的快速補給艦運補方式。以上的方法其實是將飛艇的任務由第一線撤出,移到第二線,而第一線任務則交由艦載機執行。當然在目前敵軍沒有強大空中兵力時,這種方式沒有必要或急迫性。然而當敵軍同樣裝備飛艇或戰機時,則飛艇將變的十分脆弱,因氫氣飛艇極易燃燒爆炸,生存性甚至比小型戰機還低。而氦氣雖然安全,但那個年代無法大量生產。而若能使用空中母艦的方式,則便可讓飛艇停在前線後方約100km的安全地點,或在對地轟炸的場合,停在地麵炮火所不能及的高度,並派出戰機到前線或低空實施轟炸或與敵方交戰。此時既可讓飛艇充分發揮其長大航程與運載量的優點,又可避免將其直接投入戰火,可使其生存性有飛越性的提升,同時又部會嚴重降低空軍戰力。而戰機若與飛艇交戰,則戰機zhan有極大優勢。飛艇是可以裝大量機槍,但是用處不大,首先因為飛艇體積龐大又易燃易爆,因而極易遭命中摧毀。其次,飛艇的龐大氣囊將嚴重遮蔽其機槍射界,換句話說,若戰機從其頂上俯衝攻擊,則飛艇下部航行艙裝備裝備的機槍,因其射界遭氣囊遮蔽將無用武之地。最後,飛艇之間無法近距離團隊作戰,因流彈極易命中友軍氣囊,而隻要一發子彈命中,便足以讓整架飛艇變成空中的巨大火球。因此飛艇和b-17之類的重轟炸機是沒有可比性的。後者戰術不能沿用至前者。當然,在操作艦載機的場合,小型機可能就無法搭載大型炸彈。因此對堅固目標投擲重型炸彈的重轟炸任務,還是得由飛艇執行。但這些飛艇需要以前述艦載機實施護航....簡單來說,空中母艦是男人的羅曼,是架空的王道,所以趕快把他生出來吧其實主要是生存性的問題。關鍵在於氫氣。不考慮生存性的話,飛艇的載重、航程都遠比飛機強的多。然而當曳光彈發明出來後,飛機取得對飛艇的絕對殺傷力,這裡有些資料可供參考:/phantom/自1915年1 月19日至1918年8日,德國出動飛艇208 艘次、飛機435 架次對英國實施空襲,其中飛機空襲52次,飛艇空襲5l次,投彈約300 噸,造成約1300人死亡,3000人負傷。約有80艘飛艇毀於協約國的炮火和風暴。簡單來講,飛艇出動的51次任務,共208架次,損失就達80艘,傷亡率達38.5%,這種損失是無法承受的,最終使飛艇單位完全退出一線與日間戰鬥任務。簡單來說,ww1裡飛艇和飛機的關係,有點像ww2中戰艦與空母的關係。要說攻擊威力,戰艦當然遠遠高於空母。譬如ww2時一艘9門16吋炮的戰艦可以在1hr內發射500枚16吋炮彈,相當於600噸炸彈/1200架次的俯衝轟炸機攻擊/24艘大型航母的一次艦載機打擊量,但兩者交戰,前者生存率極低,幾乎是一麵倒的情況。而在ww1裡,由於引擎技術的因素,不管戰鬥機、偵察機或轟炸機,航程與載重都很低。譬如令協約國聞風喪膽的紅男爵座機三翼機,其航程卻隻有200km而已。附帶一提,fokker dr.i的空重405kg,全備重量584kg,速度100kt,最大高度23000英尺,更有趣的是,它所的燃油容量為16.5 gal (62.45 lt) ,也就是不到50kg重而已.....而英國用以對抗的sopwithcamel搭載較多的燃油,全重/空重分彆為658kg/421kg,航程也隻有455km而已。然而航程與載彈量上,飛艇卻有絕對優勢。譬如ww1裡德國的l-30飛艇就擁有61,600lb(28噸)的貨物搭載力以及4600mile(7500km)的續航力。這是飛機所無法比擬的,具有同等級能力的飛機甚至要到40年後才真正出現(b-52洲際轟炸機,一次大戰飛艇的搭載量與航程居然能和40年後才出現的超大型噴射轟炸機相比擬,很神奇,但卻是事實)。德國l-30飛艇:zepp/uk/airships/另一個關鍵在於ww1裡飛艇可以夜航,而飛機做不到。飛艇可以夜航的原因有二,其一,較大的載重足以負擔額外的導航人員與較佳的導航係統。其二,強大的滯空能力使其於夜間維持浮空狀態等到天明再降落,而當時飛機滯空時間為1~2小時,夜間降落很容易造成極大傷亡。故而ww1中德國屢次於夜間出動飛艇轟炸英國目標。當然這樣準確度會嚴重下降,但問題在於白天飛艇無法在使用曳光彈的戰機下生存,故隻有選擇戰機無法起飛做戰的夜間出任務。然而若能把戰機與飛艇兩者組合起來的話,可以截長補短,避免各自的缺點,發揮各自的優勢。譬如飛艇可以載著戰轟機到其自力航程所達不到的地方發動攻擊。或者反過來看,假如一架航程400km(作戰半徑為150~200km)的轟炸機,若以飛艇搭載到距離目標50~100km的地方出擊,則由於目標距離較近,故可以少裝燃油多裝炸彈,又或者是在同樣的時間之內將出擊任務加倍,則總投彈量自然也就加倍。更可以在經過徹夜飛行在黎明出擊以增加奇襲性,或於黃昏時出擊回收撤退,讓敵軍無法追擊等。而如果要設定空中航母,還是那個建議,以兩艘飛艇左右並聯,中間架出飛行甲板與機庫(其實就類似洞庫基地,漫畫基地88裡麵那個)。然後飛機運載量可簡單以整數計算,譬如1噸的載重可操作1架戰機/輕轟炸機出擊10次,2噸的載重可操作一架中型轟炸機出擊5次之類的。然後用飛艇酬載噸數來計算艦載機搭載量。譬如以前述德國l-30飛艇性能為例,以兩具l-30組成的空中母艦,載重量應為56噸。考慮機庫甲板乘員武裝等必備重量,可假設有40噸可用載重。則可搭載操作40架戰機/輕轟炸機,或20架戰機與10架中型轟炸機,或10架戰機與15架中型轟炸機等。又,關於您的中的飛艇性能數據,可能需要略微修正一下。譬如以德國主力飛艇l-30為例,其僅使用6具240hp引擎,總共1440hp,便已有62.2mph (100km/hr) 的速度與28噸載重、7500km的航程了。即使酬載9噸的齊柏林l4型也隻使用3具210hp引擎而已。建議參照上述網頁中的各式飛艇性能進行修改。又,飛艇載重其時和引擎馬力關係較小,隻和其體積(提供的浮力)有關。而所使用的引擎隻要提供前進的動力即可不需太大。事實上也無法太大,空用引擎輸出的發展情況大約是這樣:10年代末期 100~200hp20年代中期 300~400hp20年代末期 400~500hp30年代初期 600hp30年代中期 700hp譬如ww2德國主力戰機的bf-109的就是在1935年出廠,使用的是685hp的引擎,整機全重1960kg。而ww1年代的工藝技術無法造出大馬力引擎,一般轟炸機或飛艇上需要大馬力的環境,都是使用多具引擎來獲得足夠的總共推力。至於飛艇的續航力,引擎的關係也比較小。主要還是看要騰出多少載重來裝油。這些方麵就和飛機差很多。事實上,這就是”比空氣輕”的浮空單位的最大優勢所在.....而飛艇的空中補給,可以使用空中靠接接駁,鋼纜吊掛運輸(先射繩子過去,後麵拉鋼纜,係緊以後吊運傳送,用於水麵艦航行中補給),或是在空母之間使用飛機轉運的方式進行。在可靠性方麵,隻要不直接投入火線麵對曳光彈,飛艇的可靠性算是還不錯。此外空中母艦起降操作性能比水上空母高非常多,因飛艇與飛機相對速度比空母與飛機小很多,故於空中母艦上可以安全起降。至於效費比,搭載轟炸機攻擊的空中母艦效果會比使用飛艇自行轟炸低一些。實際投彈量(重量或數量)可能會減半。不過使用輕艦載轟炸機俯衝轟炸的話,精確度會比飛艇高空水平拋投高許多,可以從此點增加破壞力,彌補降低的載彈量。但若是對於要塞等堅固目標,則小炸彈效果還是不如大炸彈。取而代之,空中母艦獲得的就是生存性,空中母艦由於待在後方,很難損失,就算敵機要過來攻擊也得通過100km的戰鬥機防空圈。而單純派飛艇轟炸的話,載彈量可以加倍,但是根據前麵的數據,一艘飛艇平均隻要出三次任務就會被擊落,而且傷亡率可能還會快速增加。所以從整體看來,使用飛艇還是相當劃算的。特彆在海上使用空中母艦更是如此。因為飛艇攻擊水麵艦隊的命中率很低,而使用飛機俯衝轟炸的命中率則高的多了。而在您的中,建議運用逐步發展的方式。也就是說,一開始還是執行傳統的飛艇轟炸戰術,但是遭遇戰機或地麵火炮曳光彈使損失率大幅提升,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故開始考慮飛機護航戰術,然後戰機上艇,最後連轟炸機也上艇變成飛行空母...空中母艦正視圖:*** *****=======*** | |***=======*****|_|***由左右兩具飛艇組成,中間是全通飛行甲板/機庫。中間下部突出物為飛艇指揮艙。此指揮艙必需設在下部而不能設在頂部,這是追求降落時的地麵視野,空中母艦上視圖:====================**====================||| |||| |====================**====================飛行甲板的底部地板應比頂部天花板長。若地板長80米的話,天花板可能長僅60米。前後兩端應有10米露天空間。這是為了:1.方便戰機起降。2.需要高速前進時,可用折疊之傾斜門版(或鐵卷門之類的)將前後蓋起來,降低空氣阻力。最後,當門版蓋起來後,左右氣囊中間的艙室形狀可以在高速前進時提供某種程度的升力。空中母艦的設定可能有些問題2艘並列,相距約10m並從中鋪設飛行跑道的寬度可能太窄了。參考航空母艦的尺寸大小,在飛行甲板上往往還要停靠飛機而且還有升降機,這還不算飛行回來的飛行員在空母上的著陸瞄準誤差,10m的寬度實在是太窄了。建議設定變更一下,變成4艘聯合體或者是6艘聯合體,甚至是8艘聯合體……這樣一來,直通的飛行甲板一下子就可以增長到約20~30m的寬度,以及xx的長度(這個xx與聯合體的飛艇數量成正比)。將飛行甲板拓寬加長之後,不管是載油量還是搭乘飛機的數量都會增加不少,更重要的是這種東西可以對對方形成有效威懾,完全可以通過小型飛艇的油料運輸來進行彈藥油料補給,使之成為永遠不會遠離威懾目標、供給城市的小型空中基地,這個對於敵方的心理威懾相信也會十分有效,特彆是在這種看起來好象空中堡壘一樣的東西沒有被擊落也不會被擊落的時候尤其如此。不過推測這種東西在效果最好的濱海城市使用卻不會動用這樣大規模的配置,因為天氣不會允許,特彆是風暴的侵襲對於這種體積龐大的設施傷害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在陸上使用建議使用6艘、8艘聯合體,而在海上多使用4艘形式的。另外,為了使用方便,可以對空母之間采取類似國際空間站一樣的無差彆連接組建,以方便根據任務和實際需要對空母進行有效的拆卸與安裝。每間隔一段時間根據物品損耗原則是需要定期更換檢查的,特彆是高空中油汙與雨水對相關連接部分的腐蝕可能會很成問題,對於損壞比較嚴重的飛艇直接更換掉,另外換一艘上去以接替原來的空位。考慮到這種問題的出現,建議當中的飛行跑道與外圍的飛艇實行滑軌的方式進行連接。並且,一旦某一飛艇遭受了重創,還可以進行可能的補位措施,使整個空母體係不至於一下子就完全遭到毀滅性打擊,這有點類似於海船上的獨立艙室設計。當中的飛行跑道不用使用鋁製結構,直接使用橡木或者紅鬆木又或者其它的材質比較優良的木料,用以保障在出現飛機著陸故障的時候對整個跑道強度的支撐。在空中預留1t左右的載重來準備用以更新和修補的零件(飛行甲板上的優質木料是比較重的東西,還有飛機零件),用以修補飛艇甚至是需要緊急處理的損壞飛機的修理。這個載重預留的重量可以根據不同的時期,或者說是根據不同的需要可隨意修改。除此之外,可以對整個空母體係進行有效加載的措施。因為不會以及較少遭受攻擊的原因,完全可以在飛艇於飛艇的兩側加在高空探測氣球一樣的東西,用以增加飛艇的浮力。這樣做的好處是不會因此就增加飛艇的體積,直接利用整個空母體係的上層空間。若是有敵機突破了安全距離,直接釋放掉這些氣球以減少攻擊目標體積實施自然迫降就好了,雖然可能不會真的有多大效果。其實這樣做得更關鍵的目的,是想在飛艇上加裝幾層儲放飛機的空間。上層跑道主要用來回收飛機,而下層空間除了儲放飛機還可以以扔炸彈的方式投放飛機。比方說固定支架使飛機首先保持引擎的正常旋轉,待到一切準備就緒之後讓飛機先往下滑翔一段距離以獲取足夠的速度,然後投入到正常的作戰中去。嗯,我就先把自己以前的一點設定拿出來了,看看有沒有用。其實,如果將飛艇大規模用於後勤我以為是一個十分不錯的選擇,隻要氣候不是太過離譜,飛艇的工作費效比會讓很多人大跌眼鏡。總之,飛艇的確是個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