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五年一月十三日,柏林,德軍參謀總部。厚重的巴洛克式會客廳內,中華帝國派駐德國武官暨駐德軍總參謀部全權代表蘇三嶺中將正在等待德軍參謀總長法金漢上將的接見。德軍戰時武裝力量的首腦名義上是德皇威廉二世,但戰區的直接指揮一直是任命專人——總司令或戰區司令負責,總司令、戰區司令之下設大本營或戰區司令部,按戰鬥活動和保障的類彆分為各種專門的處,具體領導軍隊的戰鬥活動及其保障。戰區範圍內的最高權力屬於總司令、戰區司令,國內其他地區由通常的政權機關行使權力,而陸軍部則繼續進行自己的工作,此時完全以充分滿足前線的的需求為目標。而德軍戰略指揮的組織係統,則是各集團軍、戰區直接隸屬最高統帥部。戰前德軍的武裝力量備戰問題特彆是如何製定動員、集中、展開和首批戰役任務的計劃,皆由參謀總部負責,戰時參謀總部則自動成為最高統帥部的基礎之一,其長官即參謀總長在統帥部中起著實際上的主導作用。蘇三嶺這次專程前來拜會法金漢參謀總長,正是考慮到對方在最高統帥部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事關同盟國集團在這場戰爭中的前途命運,非得與這種程度的人物會晤不可。這些天來,聽聞國內捷報連連,蘇三嶺也有些坐不住了,狠不得也帶上一支鋼鐵雄師,揚鞭烏拉山,飲馬伏加河,把亞俄戰爭時未竟的事業進行到底——這位出身禁衛第十“金獅”團、拿過象征最高勇武精神的一等白虎勳章的甲午戰爭英雄,在亞俄戰爭時先後任預備軍參謀長和第四軍參謀長,對那場勝利得遠不夠徹底,或者說,自己發揮的空間太有限太意猶未儘的戰爭一直耿耿於懷。重任在身,不由自己,且歐戰爆發之後,中歐強國集團遭到全麵封鎖,與東亞聯盟之間的正常交通完全中斷,回國之日還真是遙遙無期啊。門開了,進來一位戴著小眼鏡、胡須向兩邊高高翹起、神氣活現的將軍,正是蘇三嶺在報紙上見過的法金漢參謀總長。“軍務繁忙,讓您久等了。”法金漢彬彬有禮地向蘇三嶺伸手道。法金漢有一百個理由要對中華帝國的軍事代表顯示出充分的尊敬,中國為首的東亞聯盟的參戰讓德國看到了奪取最終勝利的希望。雖然與中國結成同盟,就意味著德國將成為美國的敵人——為了解除太平洋、印度洋作戰的後顧之憂,中國幾乎肯定會對美國展開打擊。然而包括法金漢在內的德軍上層一致認為,美軍要將足夠規模的軍隊在歐洲展開需要很長的時間,在此之前,中德足以達成決定性的勝利——擊敗俄國,打通亞歐大陸橋。近期東亞聯盟在珍珠港、林加延灣、阿拉木圖取得的一係列令人震撼的勝利,更加堅定了德軍統帥部將軍們的信心,或者說,增添了他們的恐懼。譬如“看來黃禍的說法完全沒錯”、“我們將要與真正的魔鬼並肩戰鬥”、“我們與凶殘狡詐的惡狼做了交易”之類的怪話一時間也傳遍了統帥部上下。不過怪話歸怪話,當前來看,也隻有中國能將德國救出苦海。到一九一四年底,歐戰雙方力量總的對比是對協約國有利的。協約國擁有二百三十一個師(英國二十二個,法國八十三個,俄國一百零八個,塞爾維亞十二個,比利時六個);中歐強國集團為二百一十個師(德國一百一十八個,奧匈五十四個,土耳其三十八個)。事實上,在1914年戰局中,德軍作戰部隊已經損耗了其大部分基乾士兵、士官和軍官,到1915年戰局開始時,號稱歐洲最精銳的德國陸軍早已不是開戰前的那套骨架,基層作戰部隊新兵充斥,很多根本沒摸過槍的年輕人隻經過短短一兩個月的強化訓練就被推上了戰場——據說對麵協約**隊的情況還要糟,特彆是協約國中人力和工業素質最低下的俄國,經常是兩三個文盲兵共用一支步槍……然而,無庸置疑,擁有廣大領土、殖民地的協約國集團在人力物力上遠遠勝過中歐強國集團,曠日持久的戰爭對後者沒有任何好處。因此,德奧最高統帥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始終未曾放棄速決戰的希望,竭力尋求贏得決定性勝利的途徑。馬恩河戰役後接替小毛奇出任德軍參謀總長的法金漢曾也曾固執地認為,這場戰爭應當在西歐尋求決定性的解決途徑,這方麵的有利條件是:英國尚未充分展開兵力,法國也在1914年戰局的曆次交戰中遭到嚴重削弱。反對的聲音首先來自德軍東線集團軍群指揮部的興登堡和魯登道夫,這兩人因圍殲俄第2集團軍的坦能堡大捷而聲名大振,並得到了德國首相貝特曼霍爾韋格和以康拉德為首的奧匈統帥部的鼎力支持。他們要求首先摧毀俄國,結束東線的戰爭,這樣必將迫使英、法讓步,使它們同意締結有利於德、奧的和約。他們的理由是:俄軍由於1914年的巨大損失而遭到削弱,又缺乏武器彈藥,不可能像西線完成了築壘工事防禦線的英法軍隊那樣難以擊敗,且東線尚存在進行運動戰的可能性,這裡的戰鬥行動無需從突破堅固的陣地防禦開始。此外,對俄國實施強有力的突擊,將防止俄軍可能對東普魯士的入侵,能鞏固哈布斯堡王朝的地位,對於爭取搖擺不定的巴爾乾國家成為德國極需要的新盟友,起著有力的推動作用。最後,占領俄國較富庶的西部地區,如波蘭、立陶瓦、烏克蘭,對擴大德國的物質資源、滿足德國工業對原料急劇增長的需求和居民對糧食的需要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法金漢雖然也認為在1915年迫使法俄其中之一退出戰爭是很有必要的,但對能夠做到結束東線的戰爭以及即使迫使俄國退出戰爭,能夠獲得法國和英國方麵的讓步表示懷疑。他舉出1812年拿破侖進攻俄國的可悲教訓,認為徹底戰勝俄國是不可能的,甚至在其幅員遼闊的土地上還會斷送對付英法所必不可少的兵力。東亞聯盟參加同盟國一方作戰的決心令法金漢的態度一下子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德國得救了!東亞聯盟僅常備陸軍就有58個步兵師(其中46個中國師)和20個騎兵旅(相當於德軍的騎兵師),總共170萬人,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完全動員後,作戰部隊可達到130個步兵師(其中106個中國師)、32個騎兵旅,總兵力超過360萬人。東亞聯盟更擁有總噸位和無畏艦數量超過德國的海軍艦隊(中國海軍總噸位和無畏艦數量微次於德國,排名世界第三),無論軍艦的質量還是官兵的素質都具有國際一流水平。東亞聯盟的工業生產無論在規模上還是水準上都已經逼近德國,聯盟各國巨大的市場更令德國垂涎不已,其廣闊的領土上蘊涵的豐富資源與多達五六億的龐大人口數量絲毫不遜色於英法的殖民帝國。雖說人口平均素質較低,但采取重點培養的方式,也足以遴選出相當數量的精英,維持起一個現代國家的構架,自亞俄戰爭以來,與列強一較高下的資格已經無庸置疑。從地緣政治上看,東亞聯盟更是中歐強國集團最合適最有意義的盟友,有了中國的參戰,英法的亞洲殖民地必將遭到進攻或截斷,英法將無法從這些殖民地吸取力量投入到歐洲戰場,反而要增強當地的防禦兵力,無形中減輕了德軍在西線的壓力。俄國若受到東亞聯盟與中歐強國集團兩方麵的聯手打擊,它的失敗將是注定無疑的——關鍵是它什麼時候投降。“軍務緊急,我就長話短說,奉本國總參謀部之命,希望能了解貴國與奧國的1915年戰局計劃。”蘇三嶺放下還冒著熱氣的咖啡杯,開門見山道。法金漢猶豫了一下,小眼鏡後麵的藍眼珠左右轉了轉,雙手叉在微微隆起的肚子前麵,點頭道:“我軍與奧軍統帥部的15年戰局計劃的確已經完成,不知貴軍與東亞聯盟其他國家軍隊的15年戰局計劃確定與否?”蘇三嶺心中暗罵:“這老頭還想先試探我們,說起來話來鬼精鬼靈的,跟一般德國人的鐵疙瘩腦袋還真不一樣。”嘴上卻還得客客氣氣地應道:“我東亞聯盟的戰局計劃早在去年年末便已最終確定,其中部分內容也曾通報給貴國,閣下應該有所了解罷。”“我隻是想最後確認一下,希望能聽到閣下親口告訴我完整的內容。“法金漢和藹地微笑道。這死老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