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東西進擊(二)(1 / 1)

聽到自己所部能出擊陝北,高興之餘,於鎮山問道:“先生,依我們兩個縱隊的兵力,完全解決陝北井嶽秀部也不成問題,為何要止步於無定河一線?”“不要光看到井嶽秀,還要看到黃河東邊的閻錫山。”趙振中指點著沙盤解釋道,“大軍作戰,依照我部眼下的推進速度,不等我們打到黃河邊,閻錫山就能增兵陝北了。”從定邊到橫山一帶,距離約有200公裡,而從橫山到府穀一帶還有200公裡。大軍作戰,要想一氣推進400公裡,憑借人民軍現有條件,怎麼也要7、8天的時間。從地圖上看,自橋山向東穿插要近一些,可這邊卻沒有現成的大路,全是黃土丘陵上的溝壑,走起來反而更費時。而隻要有4、5天時間,就足夠閻錫山調兵過河用了。不過,軍渡、磧口兩處渡口,都位於無定河東岸。閻錫山增兵之後,也應當是先增援榆林重鎮。屆時,人民軍騎兵奔襲之下,搶在閻錫山之前控製無定河西岸還是有可能的。“現階段,讓閻錫山增兵到陝北,這比我們將來過黃河再打他要有利得多。”趙振中又補充道,“現在還不是我們和閻錫山全麵對陣的時候,正好留下榆林、神木、府穀幾個縣緩衝一下。”儘管此番作戰後,從保德向根據地向根據地轉運物資已很難實現,可從海外運來的物資卻還需要囤積到保德一帶的物資倉庫中。若是現在就越河作戰,不但勉強,還會過早的中斷海外向保德的物資運輸。這可是得不償失。沉吟了一會兒,張明瑞說道:“先生,要照這樣來說,我們此次作戰存在兩個變數。一是華北方麵到底能向西北這邊增兵多少;二是閻錫山又能向陝北這邊增兵多少。這樣來看,我們這場仗還要仔細些才是。”“這的確是兩個變數。”趙振中讚許地點點頭,又說道:“不過,這兩個對我們不利的變數之外,還有另外一個有利的變數,那就是馮玉祥離開後的抗日同盟軍。隻要這夥人依然在察哈爾或華北其他地方活動,南京當局就難以向西北大舉增兵。”抗日同盟軍此前因蘇聯援助一事鬨得沸沸揚揚,就連蘇聯駐中國使領館都出來辟謠,加上同盟軍中又確實有**勢力在活動,南京和北平方麵決不會放著這樣一支隨時能威脅到平綏線的武裝力量不顧,大舉增兵西北的。“至於閻錫山,在南京方麵命令,加上我部靠近黃河,唇亡齒寒之下,閻錫山確實會增兵陝北。但山西和綏遠眼下正遭受嚴重水災,道路未修複之前,閻錫山能派到黃河西岸的兵力肯定不會多。”趙振中肯定道。從6月份開始,綏遠就大雨連綿,山洪暴發,黃河綏遠段同時暴漲,沿黃各縣受災嚴重。而套內東勝等地因地勢平坦,積澇成災,也成了澤國。綏遠境內平綏線附近的部隊,在套內水勢緩解,泥淖消儘前,是不可能增兵套內,出兵陝北的。山西則從7月份開始遭受嚴重水災。先是7月初汾河因連續降雨,水勢暴漲,太原東南一帶水深丈許,不少村落被淹沒。7月下旬黃河又在永濟決口,該縣頓成澤國。而趙振中知道,若天氣仍象原本曆史記載那樣的話,山西在8月下旬還將在保德至柳林之間遭受黃河決口之苦。保德那邊因華美公司的緣故,已經加固了黃河河堤,而其他地方恐怕就難免遭受洪水洗劫了。趙振中雖通過李雲天提醒過山西方麵,甚至還提供了一些水泥、石料等物資,可這些物資竟被地方上的一些官員給挪用了!眼看災難將至,趙振中氣憤之下,卻又無能為力,乾脆找借口離開。趙振中此次渡河西來,並經套內長城外側進入根據地,可是冒了一番風險。好在黃河的洪峰削減了不少,加上有大馬力機帆船可用,總算有驚無險的渡河成功。而到8月下旬,長達近300公裡的黃河泛濫區域,又正好將磧口、軍渡兩處渡口給淹沒。就算秋後能恢複通航,可黃河泛濫區域的泥淖卻不是幾天就能消除的。隻要作戰發生在10月底之前,閻錫山就是想大舉增兵也困難。更何況,閻錫山又一向斤斤計較,讓他平白增兵陝北已屬不易,想讓他不惜老本的大舉增兵,估計沒那可能。,對敵我雙方的兵力分析完,又明確了此次作戰所要達成的目的,趙振中又指點著沙盤說道:“此次作戰,寧夏方麵、隴東、隴中等地基本上沒什麼問題。不過河西走廊上,卻有些地方要加強。從與寧夏河西交界的紅水縣到武威之間的長城段,由教縱負責。四縱擔負從武威西部到肅州之間長城段防務,以及肅州以西對諸馬的作戰任務。”河西走廊東起永登、古浪一帶的烏鞘嶺,西到玉門關,全長有900多公裡,儘管放上四縱、教縱共計5萬兵力,可要是全線分攤下來,還是顯得有些薄弱。趙振中盯著沙盤又看了一會兒,開口問道:“陳致遠,高台以西的各縣,現在還有多少民眾?”陳致遠稍一思索,便回道:“經過兩次大地震,多次餘震後,高台以西的民眾已基本上撤到河西走廊東部或者其他地區安置,現在那邊剩下的總共不過4、5萬人。再就是我們縱隊在玉門、鼎新、金塔、肅州等地有6千多駐軍。”在去年12月25日發生一次大地震後,今年1月17日又發生了一次大震,其後又連續發生多次程度不同的餘震。因為餘震不斷,原本重建家園的打算也隻得停下,受災區域的民眾也轉移到他方安置。“既然這樣,那儘快動員剩餘的幾萬民眾轉移到其他區域安置。在秋收後堅壁清野,放棄高台以西的各縣,將防線收縮到高台,利用高台與肅州之間的河流、丘陵阻擊敵軍。”趙振中決定道,“將那片地震後的廢墟布上大量地雷後,交給諸馬去頭疼。另外,你部要多注意下甘州北部大盤道口,防止敵軍從那裡襲取甘州。”趙振中的這個決定正合陳致遠的心思,與其延長自己的補給線去和敵人爭奪現在沒有多少價值的地震廢墟,那還不如收縮防線來得好。“好了,我要說的就是這些。”趙振中放下手中的細木棍,看著眼前的眾人笑道,“至於擬訂詳細的作戰方案,以及各部間的配合問題,由你們一起商量解決。形成具體方案後,報送給我就是了。”眾人裡麵,不算趙振中,共有張明瑞、周昊、楊天明等6位軍委委員,擬訂有關作戰方案不成問題。何況,將來在座的眾人都要獨當一麵,一味依賴趙振中拿主意可不行。兩天後,一份經過幾次爭論並經眾人沙盤推演後的作戰方案送到了趙振中麵前。趙振中看後,對有關後勤物資補充以及炮縱的使用上又提了幾點補充意見,便下發到各縱隊,讓大家遵照執行。隨後,趙振中又就有關事項叮囑了眾人一番,便悄然離開西北根據地,暗中返回了保德。接著,又再次到了青島,與等在那裡的周恬、伍秉義一起登船去往南洋。此前趙振中聲稱要去南洋並非隨口亂說,而是確實要去南洋就有關事項和致公黨方麵洽商,隻不過他在真正出發前玩了個花招,去安排了下西北根據地的事情罷了。經過近4年時間準備,致公黨方麵覺得時機已經成熟,準備著手發動南洋複國一事。不過,在發動前,陳炯明等人卻想聽聽趙振中的意見。在原本曆史上,陳炯明因長期生活窘迫,在香港困頓一隅,最終於33年9月份因病去世。但現在,因趙振中等人的出現,特彆是華美公司物質上的幫助,以及趙振中所提出的南洋立國的目標,都讓陳炯明等一乾南京當局眼中的“叛徒”煥發出了新的活力。現在的陳炯明雖然已經56歲了,但心中有了新的目標,精力實在不比年輕人差。趙振中、周恬等人於8月21日乘船奔赴新加坡,而此時趙振中與張明瑞所說的變數則在其後不久就開始發揮作用。8月23日,從保德南麵的興縣黑峪口至離石縣的柳林鎮一帶,200多公裡長的黃河河堤決口。沿黃各縣頓成澤國。民眾逃上屋頂、樹梢、山坡避難,有逃避不及的,都被洪水衝走。太原、祁縣、太穀、文水、汾陽、洪洞、武鄉等縣,也因黃河水漫溢,相繼成災。,眼看太原城都要受災,閻錫山再顧不得彆的,忙著調集人員四下堵水。而此後不久,作為另一變數的同盟軍,也土崩瓦解,方振武、吉鴻昌也一度分道揚鑣。在馮玉祥離開後,麵對逼近多倫的偽軍李守信部,方振武、吉鴻昌兩人率領剩餘的5萬多抗日同盟軍於8月15日夜間,不戰而退,棄守多倫。16日,儘管方振武宣布接任察哈爾抗日同盟軍總司令,可剩餘的同盟軍見部隊不戰而退,此前喊得最響亮的馮玉祥又早早溜走,各路人馬也不願再買方振武的帳,各本前程。其中大部人馬被宋哲元、商震所收編,而王英等土匪武裝則投靠了日軍,成為後來的大漢義軍,部分蒙古族武裝也投靠日軍,成為偽蒙古**隊。8月24日,此前一直隱藏在幕後的**勢力終於正式出麵,在張北縣召開軍事會議。會議決定,正式公開**在抗日同盟軍中的組織身份,並成立革命軍事委員會。常委由柯慶施、吉鴻昌、張幕陶、宣俠父、許權中等7人組成,柯慶施任書記,吉鴻昌任總指揮。同時決定部隊西開商都,然後出歸綏,再南下蔚縣,實現上海中央意圖,即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區建立新蘇區。但由於方振武不願意和**合作,方、吉兩部共約15000人的部隊於8月26日分道揚鑣。不過,吉鴻昌率領3000多人試圖去商都同原抗日同盟軍高樹勳會合未果,反而在趙承綬部的攔截下,又有部分人馬投靠了對方。吉鴻昌無奈,隻得率部回去找方振武,準備一同進攻北平。9月10日,方振武、吉鴻昌兩人把抗日同盟軍改成了討蔣聯軍,要求所部攻下北平,討伐蔣賊。原本當局對高舉抗日大旗的同盟軍還有些顧慮,但在該部轉而討蔣之後,南京當局和北平方麵已經有了將其消滅的充分理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