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立黨為民(二)(1 / 1)

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求月票!……從27日到29日,經過和眾人的輪番座談,趙振中與大家交換了對有關問題的看法,統一了認識,決定從8月30日開始,正式召開第一次代表會議,組建政黨。近現代以來,政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政黨的作用也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和發掘。畢竟,一個健全的政黨,可以使一個團體的核心凝聚力進一步增強,可以通過自己明確的綱領、嚴密的結構、得力的人員,組織和號召更多的民眾團結起來,為實現該黨的目標而奮鬥。為了成立屬於自己團體的政黨,增強團體的核心凝聚力,以便應付將來國內外日趨複雜的局勢,趙振中從25年開始,用了長達六年的時間進行理論、組織、人員等各方麵的準備。眼下,終於水到渠成,能有一個不錯的結果了。在這六年多的時間裡,耗費趙振中精力最多的是為建黨進行理論準備,這實在比連續打幾場大仗更牽扯精力。在以前世界中,趙振中雖然在部隊時就成為了一個黨員,甚至還是支部委員,但那時的他並不會過多關注黨建方麵的問題。因此,在幾年前決定成立屬於自己團體的政黨時,趙振中實在有些趕鴨子上架的感覺。好在就算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跑,趙振中以前在部隊上所接受的黨史、戰史教育還是有一定成果的,加上周恬的幫助,以及對曆史趨勢的超前把握,這使得趙振中能高屋建瓴的總結一些彆人的經驗教訓,避免自己等人今後再走彎路。從彆動隊時期,趙振中就給自己所帶領的這支隊伍製定了嚴格的軍紀,並開始灌輸一些人民軍隊的理念。25年去美國送周恬、周昊等人回來後,更是不斷為隊伍灌輸有關思想。到現在,不但國家、民族的概念和自己隊伍的性質刻入到部隊每個戰士的心裡,對為何而戰,為誰而戰,戰到何時等問題的準確回答又澄清了部隊中一些戰士的思想困惑,破除了大家心靈上的枷鎖。對於有關概念和問題的回答,就是沂蒙根據地的民眾經過這幾年的熏陶和教育學習,也能說出個一、二來。除了這些基礎性、根本性的建設之外,趙振中在這幾年中還了大量的外文資料,將其中一些文章翻譯成中文並加以點評後,在護衛軍骨乾力量培訓班上進行講解,使大家認清國內外政黨的優劣,破除對所謂政黨的好奇和迷信。在30年第二次從美國回來後,趙振中將自己等人在海外創辦的《四海之聲》帶回沂蒙根據地,並組織大家進行學習、討論。隨後,又於30年春天創辦了《沂蒙新風》,以加強對護衛軍和根據地民眾的宣傳教育。從30年到現在,趙振中將自己以前的觀點加以係統總結,先後寫出了《國家、民族與政黨》、《當前的形勢與我們的任務》、《對蘇聯革命之批判》、《試論今日之國民政府》等一係列文章。這一係列論著成為趙振中等人建黨並將該黨發展壯大的有利武器。其中,前兩者成為組建政黨的理論基礎,而後兩者則將趙振中等人所創建的政黨與共黨勢力、南京政府勢力嚴格區彆開來。在《國家、民族與政黨》一文中,趙振中分國家、民族的曆史淵源;政黨的出現和發展;現代政黨製度;政黨對國家、民族的曆史責任等四個部分,係統闡述了近現代以來國家、民族、政黨的概念和三者間的關係。在該文中,趙振中指出:“任何一個政黨,不論代表哪一個階層的利益,都必然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維持其存續,有一定的綱領指導其行動,並最終歸結、依托於一定的國家來實現這個政黨的目的。自身缺乏經濟基礎,一個政黨要麼無法存續,要麼會成為彆個勢力的附庸,喪失其獨立性;沒有綱領或者沒有明確的綱領,政黨要麼陷入思想混亂要麼陷入盲動;而離開國家依托或者妄圖跨越國家的政黨,要麼脫離現實陷入虛無主義,要麼無法調節所跨越國家之間的矛盾而最終解體。”,“政黨與政黨之間,基於利害關係,可以對抗,可以合作,可以結盟,但無論如何每個政黨都有自己的利益底線。那種在一黨內部出現另一個組織嚴密的政黨,並且這個組織嚴密的政黨還將發展對象描向它所寄生的政黨黨員身上,這種損人利己的事情會在現實中發生,隻能用不可思議來評價。其結果,必然是組織嚴密的政黨得以發展壯大,而被其寄生的政黨則肯定會變得千瘡百孔,危機四伏。”針對眼下跨越多個國家的第三國際,趙振中的評價更是一針見血,他指出:“第三國際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政黨,它是蘇俄革命成功後,俄國布爾什維克為了反擊協約國集團,維護蘇俄利益,由蘇俄倡導成立的,以國際共產運動和輸出革命為存在形式的一個傀儡組織。其本質是對抗戰後的協約國集團,維護蘇俄國家利益的工具。而那些分散在各國的所謂共產國際某國支部,不過是為蘇俄火中取栗的工具或者說炮灰而已。”在《當前的形勢與我們的任務》一文中,趙振中分“當前國內外的形勢”、“中國的問題和我們的任務”、“為實現任務而應采取的策略”三大部分加以論述。趙振中認為,一戰後的國際形勢除了西方列強間為瓜分世界而進行的明爭暗鬥外,還有一個重要部分就是西方列強與蘇俄在經濟基礎、意識形態以及軍事領域上的衝突。國際的大氣候決定了國內的小氣候,受列強間衝突以及列強與蘇俄間衝突的影響,一戰後國內軍閥的混戰以及當前南京政府與**勢力之間的圍剿與反圍剿,則是這種國際上的衝突在中國國內的具體衍化。其中,主要是以蘇俄為代表的價值體係和以英美為代表的價值體係之間的衝突,亦即分彆以公有製、私有製為經濟基礎的兩種價值體係的衝突。當然,受中國本土思想影響的“一統”與“割據”的理念之爭也在軍閥混戰有所體現。據此,趙振中指出:“列強的侵略和當局所奉行的對外屈膝、對內壓榨的政治經濟政策,以及傳統的封建製度才是造成當前中國問題的根源所在。……因此,我們的任務就是:領導和團結各進步階層,清除任何外來勢力對中國的奴役,清除反動當局,清除封建腐朽勢力,消除內亂,統一中國為真正獨立、富強、民主的共和國。”對於進步階層的範疇,趙振中認為,一切願意為改變中國被壓迫、被奴役的現狀而奮鬥,建立符合絕大多數民眾利益的公正、合理新秩序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城市小資產者和開明士紳都屬於進步階層。當然,工人、農民受到的壓迫和奴役最重,改變現狀的需求更迫切,立場也更堅定,是今後自己隊伍力量的根基所在。而其他進步階層,則是團結和聯合的對象。針對國內外的形勢、自己等人的曆史任務、進步階層的認定,趙振中從甲午以來國內各方勢力的經驗教訓,提出了政治、經濟、軍事方麵所應當的采取的一係列策略。而在《對蘇聯革命之批判》中,趙振中曆數沙俄時期對中國的侵略,以及蘇俄在成立後出兵蒙古、挑動中國內亂、為中東路出兵等一係列卑劣行徑,指出:“自鴉片戰爭以來,沙俄是侵華勢力中最為窮凶極惡的。其不但獲得了其他西方列強在華所能獲得的利益,還利用地緣關係,從中國割占大片領土。並挑動外**立,分裂中國。而自蘇俄成立以來,雖口稱與華為善,但卻先後出兵外蒙、東北,挑動國內軍閥混戰,挑動中國內亂,其對華政策與沙俄時期可謂一脈相承。……而今,蘇聯國內斯大林上台後,對黨內清洗,對國內反對民眾鎮壓,以維持其獨裁統治,一個新的、披著社會主義外衣的沙皇誕生了。”在對蘇聯革命進行批判的同時,趙振中又從蘇俄指導思想上進行分析:應當說,馬、恩的思想是有利於團結貧苦民眾共同奮鬥的。但馬、恩作為一種思想、一個主義的創始人,卻從沒有任何進行國家建設和管理的實際經驗,他們所留下的隻是紙麵上的推論。蘇俄成立後,列寧、斯大林所推行的指導思想雖然號稱是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但實際上已經與馬、恩的主張有一段距離了。最明顯的就是,馬克思儘管讚成暴力革命,但他在任何地方都沒有準確地說明無產階級專政這一概念到底是什麼意思,反而反對“革命成功後的”“優秀分子專政”。顯然,所謂“優秀分子專政”將會導致**和獨裁,而這明顯與馬、恩兩人在《宣言》中倡導的追求自由、解放的思想相悖。,如果有一天,以馬、恩思想為指導的政黨真的通過團結貧苦民眾經過奮鬥成為了當政者,那這個政黨還要領導這些貧苦民眾繼續貧苦下去麼?如果讓當初的無產者變成了有產者,而又無法避免新的無產者的產生,曆史很可能將進入一個新的輪回。而如果領導這些貧苦民眾繼續貧苦下去,那民眾肯定不會答應。蘇俄的例子就在那裡,當你成為當政者給民眾帶來的依然是貧苦,甚至生活水平因為各種原因還不如沙俄時代的時候,原來對這種思想、這種政黨飽含希望的貧苦民眾同樣是會起來反抗。1920年西方乾涉失敗後,蘇俄仍舊執行的讓民眾生活困苦的政策,不就引發了席卷全國的動亂?而蘇俄最終是依靠軍事力量的堅決鎮壓才使得其政權得以維持下來。但是,當一個國家的政黨把暴力工具轉而對向曾經給予自己無私幫助,現在為生活困苦而抗爭的民眾時,這個政黨已經開始走向民眾的反麵。這個黨已經不能說是代表民眾利益的黨,而蛻變成了一個具有自己特權利益的集團。蘇俄的成功,使人們開始推崇蘇俄模式。但蘇俄模式真的值得推崇嗎?當列寧去世後,陷於黨內高層鬥爭的政黨開始混亂,而當斯大林以強力方式清除異己成為權力核心後,一個新時代的沙皇出現了。在文章最後,趙振中斷言:“蘇聯現在國內的情勢如果照此發展下去,所謂的無產階級專政演變為一種小集團統治,一小撮政治家的專政;也一定會引起公共生活野蠻化,引起強製、恐怖和**,引發道德崩潰;而隨著政治生活在全國受到壓製,所謂蘇維埃的生活也一定會日益癱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