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凝視著地圖上的橫嶺,感歎道:“前漢時期,元封元年,武帝自泰山複東至海上,至碣石,自遼西曆北邊九原,歸於甘泉,所走的正是直道。這次巡幸,司馬遷曾經隨行,故而能將直道的起訖地點明確記載下來,還說,行觀蒙恬所為築長城亭障,塹山堙穀,通直道,固輕百姓力矣,對秦人開辟直道的利弊得失進行了總結。前漢不僅積極利用秦時所修的直道防禦匈奴南犯,而且對於直道的維護也曾有所著力,在北地郡新增了直路縣和除道縣,這兩縣正分彆設在子午嶺段直道的南北兩端,加強了對直道的控製。反觀今朝,消極防禦,毫無作為,大好直道,淪落至斯,讓人扼腕歎息。遙想當年大將軍竇憲,以執金吾耿秉為副,遣精騎萬餘大破北匈奴於稽落山,北單於逃走。竇憲大將軍追擊北匈奴,出塞三千裡,登燕然山,刻石紀功,命中護軍班固作銘。隨後竇憲大將軍又遣左校尉耿夔等出居延塞,大敗北匈奴於金微山,北單於奔逃,下落不明,北匈奴從此破散。當時大漢何其雄哉!後來為何衰敗至此,便是因袁安等世家大臣把持朝政,挑撥外戚與內廷爭鬥所致。隨後的梁冀、何進與內廷宦官本來都是皇帝對抗外官的左膀右臂,卻被世家大臣巧施計謀,挑撥他們自相殘殺,世家乘機坐大,尾大不掉。到後來雖然桓帝、靈帝覺察到世家做大威脅皇權,已經無力鏟除。因為汝南袁家、弘農楊家等世家把持朝政,搬弄是非。挑撥外戚、內監爭鬥,大漢忙於內鬥,無力圖外。竇憲大將軍時期的積極防禦遂一去不複返,漸變成後來的消極防禦,原本歸附塞內不敢妄動的南匈奴、烏桓、羌胡都轉而依附跟從鮮卑為禍邊境,甚至入寇司隸關中,大漢淪落至斯,若非主公您力挽狂瀾,大漢命運堪憂!”呂布淡淡一笑道:“你我皆是邊塞熱血男兒,而那些世家大臣飽食終日不履邊塞。自然不知我們邊塞百姓的疾苦。”賈詡聽主公這麼一說,心裡暖暖的,同時也慶幸於自己的選擇,自己出身武威,常年居於北地郡,在羌胡人年年叛亂劫掠之下,雖然自己又保身之道。但自己的很多親友都被羌胡人所殺,自己對胡人恨之入骨,可若是自己找個世家人物做主公,恐怕這輩子都不能為那些死於胡人之手的親友報仇。還好自己跟隨了大將軍呂布為主公,主公跟自己一樣。都是邊塞人,都遭受過胡人的荼毒,自己的親友死於羌胡人之手,主公的父母都死於鮮卑人之手,主公對胡人強力、徹底的漢化很讓自己欽服,這輩子能跟著一個跟自己誌同道合的主公,為其奔走,不虛此生!呂布說了剛才那句話,忽然想到後世培養領導人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都要有艱苦地方工作的經驗,最好是有邊塞胡人雜居地方工作的經驗,而最近幾十年為什麼大漢對胡人危害認識不足,就因為當政的世家大臣幾乎都沒有在幽州、並州、涼州等邊塞地方工作過,像汝南袁家曆代三公都是在司隸、豫州、冀州、兗州等中原地區轉來轉去。呂布騎在馬上,回頭對秘書令路粹說道:“向朝廷上書,命吏部設下製度,庶族子弟必須先外放邊疆五年以上,每年考核他治下漢化水平,完成的越好,就能越早入朝為官。”…,至於那些世家子弟,反正是放在位高權輕的地方養豬,就無所謂了,但那些庶族子弟都要有基層工作經驗,也有對付胡人的經驗,也要沾染點血氣,最好的辦法就是派往邊疆做實際工作。五年之內看不出這些庶族子弟的厲害,五年之後十年之後,這些在邊疆飽經風霜殺氣騰騰的寒庶子弟入得朝廷,必定把那些沒有實際治政經驗隻懂得坐而論道的大部分世家子弟鬥得人仰馬翻,呂布期待那一天的到來。呂布回到鄴城後,待河套那些城池修繕略儘,便動議將河套立為朔州。呂布這個動議的前提是,他收回了河套。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置“朔方刺史部”,州治在朔方縣,東漢建武十一年(45年),因為放棄了河套地區,朔方刺史部名存實亡,便省朔方刺史部入並州。呂布收回了河套地以後,便又有了設立朔州的基礎。呂布之所以把河套地設立的州命名為朔州,既是取朔方的朔字,又是因為在曆史上這塊地方就曾被設為朔州。北魏太武帝置朔州,治盛樂城,轄境約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鄂爾多斯市東勝區及和林格爾、清水河、托克托等縣,準格爾、達拉特、杭錦等旗地,正光五年改為雲州。北魏正光五年以懷朔鎮置,時六鎮起義軍已占領懷朔鎮,孝昌中乃寄治並州界,東魏又僑置於介休縣界,又稱南朔州,北周廢。北齊天保六年置,治新城縣,又稱北朔州。天保八年徙治馬邑城,另置招遠縣,轄境約後世山西朔州市一帶。隋大業初改為代郡,後改為馬邑郡,唐武德四年複為朔州,天寶元年又改為馬邑郡,乾元初仍改為朔州。新立的朔州轄有朔方郡、九原郡、上郡、北地郡,以及武威郡黃河以東部分地區、西河郡在黃河以西部分地區,新任的朔州刺史由雁門郡太守郭縕擔任,郭縕雖然才兼文武,在演義上並不出名,但他有一個有名的兒子郭淮。郭淮現年隻有六歲,衝齡小童,看起來呆頭呆腦的,除呂布之外,誰能料想曆史上的郭淮,竟然能做到曹魏的大將軍。郭淮在曆史上,以擅於謀劃且行事精密而著稱。早年曾任夏侯淵軍的司馬,夏侯淵戰死時郭淮收集殘兵,推張郃為主將而得以穩定局勢,後來一直留在魏國西方負責防守西部邊境,並且多次平定羌胡的叛亂。在諸葛亮北伐及薑維北伐初期,郭淮參加了幾乎所有的對蜀的抵禦戰爭,諸葛亮伐魏時,郭淮料敵準確,立下戰功。後來郭淮打退薑維,升任左將軍、前將軍,最後受命總督雍、涼兩州軍事,官位升至車騎將軍,死後被追封為大將軍。郭縕雖然是大司農郭全之子,算是世家子弟,但他久居邊塞,跟常年廝混在司隸洛陽的世家人物並不親近,反倒是對大破胡人的呂布異常佩服。郭縕前來鄴城拜見天子的時候,得知呂布準備舉薦他為新建的朔州刺史,欣然領命,並自願提出把兒子送入大將軍府與大將軍之女作伴。這自然是一種變相的質子,以求取呂布對他的信任。呂布笑著推脫,郭縕一再堅持,並且誠摯地笑道:“久聞大將軍府邸裡有諸葛亮、陸遜、呂蒙、吳班,皆是聰慧過人的少年,都跟隨水鏡先生、孔明先生學習文武韜略,常言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若能讓淮兒與那四位少年一起生活,受他們的影響,想必淮兒將來必能成為對大漢有用的棟梁之才。”…,郭縕既然已經這樣說了,呂布便不便推辭,隻好留郭淮在自己府上。諸葛亮領著郭淮,徑直去到他們童子軍的駐地。呂布望著諸葛亮拉著郭淮,不禁啞然失笑,誰能料想,曆史上的他們竟然是兩軍對壘的死敵。郭縕主動將兒子送到大將軍府,得到大將軍的信任,這個消息不脛而走,呂布嫡係將領也有跟主公進一步拉近關係的考慮,同時也考慮到子女的未來,便把五歲以上的子女都送到大將軍府後的童子軍駐地,與少主呂玲綺、諸葛亮、陸遜、呂蒙、吳班為伍,像沮授把十一歲的兒子沮鵠送入大將軍府,賈詡將十二歲的兒子賈穆送入大將軍府,呂岱將七歲的兒子呂凱送入大將軍府,典韋將六歲的兒子典滿送入大將軍府,有這些人為榜樣,其他有子女的嫡係將領也將五歲以上的子女送入大將軍府,有些嫡係將領現在沒有子女,等他們結婚生子後,子女長到五歲以後,便會送入大將軍府裡。那些非嫡係的將領,如張燕、管亥之類的,如那些寒庶出身暫時又不想投靠呂布為主公的,見呂布大勢已定,又考慮到自己以及子女的前途,都紛紛將子女送入大將軍府裡,在童子軍駐地學習訓練。童子軍招收的是五歲到十五歲的少年兒童,而在大將軍府後方的童子軍總部裡麵學習訓練的都是五品官的子女,很多小孩的父親或祖父甚至是一品官、二品官,這樣說來,這裡的童子軍其實都是太-子黨。這些小孩若是不好好教導,很有可能成為魏晉時期的世家子弟或滿清時期的八旗子弟一樣的紈絝子弟,若是好好教導,因為他們超出常人的遺傳天賦、良好的家教,再加上司馬徽、胡昭這樣的名師,以及呂布、高順、黃忠、田豐、沮授等有實際軍政經驗的中央軍將領按時輪流教課,這些孩子必能成為明日的棟梁。加上年長一點的諸葛瑾、法正也跟隨水鏡先生司馬徽、孔明先生胡昭學習,大將軍府裡少年英才人才濟濟,可以推想一二十年後的中央軍不會出現人才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