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目錄 第453章 糧食人口(1 / 1)

根據呂布的推算,東漢末年的一石小麥約等於後世的三十市斤,九百萬石小麥約等於兩億七千萬市斤。呂布能夠調用的小麥當然不止這九百萬石。去年十月份左右,呂布從各地收購了大量小麥種子,讓冀州、並州一帶民眾廣種小麥。這個時期的民眾還是多習慣種植粟,粟就是傳說中的穀子,穀子比小麥耐旱,又不用那麼精心伺候,所以民眾更喜歡種穀子不喜歡種麥,對呂布的命令多有抵觸。呂布先是給中央大學堂技術學院農學係的學生們講解,小麥可以磨成麵粉,可製作麵包、饅頭、餅乾、蛋糕、麵條、油條、油餅、火燒、燒餅、煎餅、水餃、煎餃、包子、餛飩等食物,特彆是做成饅頭後便於攜帶為乾糧,利於行軍,而且小麥隻要耕種得當,產量很容易提高上去。反觀穀子,是由野生狗尾草馴化而來,雖然抗旱耐瘠,適合乾旱地區栽種,既可春播又可夏播,曾經是北方的第一大食物,但它產量非常低,在沒有化肥和雜交技術的東漢末年,它的產量很難突破一百二十斤,而小麥隻要好好侍候產量絕對高於穀子。當然最重要的是,在玉米、紅薯還沒被秦誼帶回大漢的最近兩年內,夏天收了麥子可以馬上種下穀子,一年兩熟不會浪費田地,若是一直種穀子一年隻能種一茬,不利於糧食最大化的耕作。農學係的學生們奔赴各個郡縣。傳達呂布的重麥理念,經過這些學生耐心講解,各地民眾陸續接受了小麥好過穀子。前去各地官府領取免費的小麥種子,按照農學係兼職教授韓浩、常林、石韜等農學家傳授下的小麥增產種植方式,深根細作。廣施經過特殊處理的農家鸀肥,然後大興水利灌溉。半年過去了,夏天來了,金黃的麥浪翻滾在冀州、並州肥沃的大地上。本來能夠收獲一億五千萬石,卻因冀州、幽州、並州世家叛軍以及青州黃巾軍的戰亂影響,隻收獲了一億一千萬石,約合三十三億市斤。這三十三億市斤小麥看起來很多,實際上整個大漢人口最多時將近六千萬人。耕地麵積最多時將近六億畝田地,糧食畝產量平均為三石五鬥,約相當於一百一十斤,整個大漢最高產量時超過六百億市斤,三十三億市斤隻有大漢最高產量時期的二十分之一而已,而冀州、並州所有人口占大漢最多人口時的九分之一,由此推論。足以看到冀州、並州這裡的糧食產量還有很大提高的空間,當然前提是沒有戰亂、災荒。冀州、並州百姓與屯民約有七百萬人,每個人平均一年食用三百斤,他們考慮到下半年的穀子,隻把未來兩年要食用的小麥和來年的種子留足。交完糧食賦稅,還剩下五億多斤小麥,多半都舀出去販賣,換取錢財買其他生活物品,比如買塊布做件新衣服。呂布乘著糧食豐收糧價大跌,瘋狂收購糧食,除了部分世家囤積了二億多斤小麥外,呂布收購了三億多斤小麥,加上收上來的糧食賦稅,呂布現在控製著六億斤小麥。夏種的穀子已經播了下去,軍務院軍需部的軍吏們推算過了,呂布現有人馬以及呂布暫時要養活的民眾在秋季穀子豐收之前的五個月裡,需要消耗一億五千萬多市斤的小麥。呂布現在麾下有中央軍三十萬人馬,包括近衛師、高順、張遼、黃忠、魏延、趙雲、張頜、徐晃、徐榮、鞠義、朱靈、呂岱、甘寧等師以及陳到、王越、馮芳、夏牟的鄴城內城禁衛軍。…,這三十萬人馬裡麵含有十五萬戰兵、十五萬輔兵,每個師都有常駐地,常駐地附近都有十萬畝的屯田,平時都由輔兵耕種,至少可以解決三分之一的糧餉。真正要動用庫存小麥的隻有二十萬人,每人一天大概食用二斤小麥磨出來的一斤半麵粉和其他肉類、蔬菜、豆製品,在未來五個月裡大概食用六千萬斤小麥。戰馬不需要喂食小麥,喂得是大麥和赤豆,這些作物不能占用肥沃田地,在荒地邊、山坡上見縫插針種植,等苜?引入後,馬匹更不需要跟人搶糧食吃。張燕的六萬飛燕軍和管亥、於禁的四萬青州兵現在都算是中央軍的編外人馬,他們的糧餉約為中央軍的一半,未來五個月裡大概食用一千五百萬斤小麥。地方上的鄉兵都有自己的均分田,縣兵除了均分田之外還有部分屯田,鄉兵和縣兵都能自給自足,隻有守衛郡城的郡兵算是半脫產,他們需要撥發等同於中央軍一半的糧餉,十個郡共有五萬郡兵,五個月大概食用七百五十萬斤小麥。韓浩的屯田兵團在收編了二十多萬世家降兵和二十多萬青州黃巾之後,這個屯田兵團已近有一百三十多萬人,這一百三十萬人中的一半以上的人們都是麥子播種後才來到冀州的,他們多半被發去整修水利、整修道路、挖掘煤需、整修田地等基礎事宜,等到麥子收割完了,他們才分到地,他們把中央軍發下來的穀子種子播下去以後,他們還需要五個月的小麥維持生計,這些人一天一斤即可,也要九千多萬斤小麥。如此算來,呂布還剩下四億五千萬市斤小麥積壓在倉庫裡,除了明年各地屯田的小麥種子,還預留半年的糧食,還剩下一億多市斤小麥,按道理呂布是不應該再去其他地方購置糧食了,呂布卻還讓嚴牧、甄薑等官辦糧商在甘寧黃河水師和呂岱的渤海水師護送下,前去黃河南岸諸郡縣、江南諸郡縣、遼東、高句麗、東瀛購置糧食,哪怕那些地方的糧食比冀州、並州這邊貴上兩三倍,嚴牧、甄薑派去的掌櫃們傳報說買了不合算,呂布還是一個字,買。在這東漢末年已近三國亂世,糧食絕對是最重要的戰略物品,沒有之一。現在的冀州、並州在呂布強力治理下,漸漸恢複原來的氣象,成為大漢一片安靜的沃土,其他地方如青州、兗州因為有黃巾作亂,民眾一直不得安寧,自然無心種田,反正種了也是給那些黃巾賊們糟蹋了;洛陽司隸地區頻遭董卓西涼軍洗劫,民眾亦是不能安居樂業;豫州西部為孫堅、袁紹、劉寵等勢力時常爭鬥之地,亦不能安寧,這些地方的民眾很多都流離失所,很多都落草為寇,不管是做流民還是流寇,糧食對他們始終是最重要的東西,呂布便用那一億多小麥來誘使更多的流民、流寇來冀州、並州。在呂布眼裡,比糧食而更重要的是人口,人口越多,耕作的田地越多,收獲上來的糧食就越多,能夠征用的兵役人口就多,這是一個良性循環。呂布是想要更多的人口,怎奈因為那數州世家叛軍和青州黃巾的叛亂侵襲,不但其他州郡的流民覺得冀州、並州戰亂不斷舍棄不來,連呂布本來就籠絡到的流民也棄之而去,反觀劉虞的半個幽州、公孫度的遼東、劉表的半個豫州、陶謙的徐州、袁紹的荊州、劉焉的益州都逐漸從戰亂之中安定下來,成為附近戰亂地區民眾爭先恐後扶老攜幼前往投奔的地方,此消彼長,不由得呂布不心急如焚。…,呂布便連連發布了幾項政策,以鼓勵外來流民踴躍進入冀州、並州安居樂業。第一點,流民不再強製編入屯田,畢竟屯田比起正常的均分田自耕農來說,舀去四五成的收入,剝削太重,難以持久,同時呂布亦覺得屯田兵團下轄一百多萬人,規模過大,有些尾大不掉,有心減少屯田兵團下轄民眾人數,便規定日後隻有俘虜兵、盜賊等需要進行勞動改造的才入屯田兵團。第二點,流民進入冀州、並州直接去當地官府登記造冊,可領人均十畝的均分田,第一年可領取免費種子並免除賦稅,從第二年才開始征收一畝兩鬥的薄賦,流民參與基礎建設,每天每人都可以享受五十到一百錢不等的補助。第三點,流民可免費入住中央軍統一建造的宅院,流民的子女統一免費入讀中央軍在各郡縣鄉亭設置的中小學堂,流民可享受中央軍在各郡縣鄉亭設置醫療所的醫療服務,流民可參軍入伍加入地方郡縣鄉兵,總之一句話,冀州、並州本地人享受的一切普遍的福利待遇,外來的流民均可享受。呂布特彆在意第三點,因為他在後世特彆瞧不起帝都、魔都的一小簇本地土著無限狹小的心胸,在他看來,搞本地土著、外地移民之間的兩極分化是再愚蠢不過的,既然都是一個城市的建設者,都是為這個國家做貢獻,又何必分本地人、外地人呢,呂布當政的鄴城朝廷,絕對不能設置那樣錯誤的戶口製度,亦不能坐視民間出現的互相歧視,要強硬地讓民眾接受本地人外地人皆平等的觀念。因為幽州的劉虞、遼東的公孫度、豫州的劉表、平原的曹操、潁川的孫堅、荊州的袁紹、益州的劉焉都意識到人口、糧食的重要性,他們都努力地招攬流民,也都效渀呂布的惠民政策,他們地盤附近的流民也不願意舍近求遠,投奔冀州、並州,一時之間,呂布的政策一出,並未收到應者雲集的效果。不過,呂布已經決定從全民族、整個大漢的高度來,考慮出**一個全新的政策。(。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