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讀者大大“fremont”投給天堂2張月票,讀者大大“火藥槍王”打賞天堂100縱橫幣,還有大大“用戶91179690”打賞366縱橫幣並投給天堂1張月票,謝謝大家^_^第三目標位麵,炎黃大陸。這裡的時間剛剛到達公元1413年初,也就是和主位麵相差足足600年的時間,所以也難怪此位麵和主位麵相距最遠,花費‘宇’物質最多,蓋因為時間跨度相差太大,已經超出了雅迪的估算,能夠到達這裡,本身就屬於小概率事件。此時炎黃大陸的主人是朱棣,大明王朝的第三任皇上。看過《明朝那些事》的人都知道,朱棣算不上個好人,但確是個能人。在他之前,沒有一個人能夠以藩王起事,戰勝中央集權,定鼎天下,朱棣卻做到了。在他當皇上的22年裡,辦了不少大事:遷都北京是他命令乾的;編纂永樂大典是他命令乾的;後世讚譽無數的鄭和七次下西洋,從發起到前6次都是在他任上乾的(最後一次是宣德帝)。由於1413年是永樂十一年,要到永樂十九年(也就是他快死的那時候),北京城才初具規模,所以此時朱棣還在南京,他老爹朱元璋修建的明皇宮呆著,而且此時的南京不叫南京,叫京師。按照主位麵曆史,1413年應該是鄭和第四次下西洋。帶頭人正使太監鄭和,副使王景弘,統軍二萬七千餘人,駕海舶四十艘,出使滿剌加,爪哇,占城,蘇門答剌,柯枝,古裡,南渤裡,彭亨,吉蘭丹,加異勒,勿魯謨斯,比剌,溜山,孫剌等國。整個使團中包括官員868人,兵26800人,指揮93人,都指揮2人,書手140人,百戶430人,戶部郎中1人,陰陽官1人,教諭1人,舍人2人,醫官醫士180人,正使太監7人,監丞5人,少監10人,內官內使53人(包括翻譯官馬歡)。整個行動在1413年出發,1415年8月12日回國,同年11月,也就是1415年11月,榜葛剌特使來炎黃進獻“麒麟”(長頸鹿)。當然了,以上全都是主位麵曆史,這裡是第三目標位麵,情況有不少差異。炎黃大陸,京師(南京)。在這裡生活辦公的朱棣,此時正在翻看內閣篩選呈報後的奏折。不用於明太祖朱元璋的事無巨細,均親自處理的勞累工作方法,朱棣設立了內閣(後來被西方國家所效仿),幫他處理政事,所以工作強度大大減少。當然此時的內閣,並沒有多少實權,可以理解為高級秘書,隻做一些初步篩選建議等工作,政權真正最後拍板的決策者,還是朱棣。不過這時候,內閣呈報的奏折,大多數都是議論勸阻新一次“鄭和下西洋”活動,理由是消耗甚巨,得不償失,建議——停!這些讓朱老爺子很不高興,作為一個有思想有手段的“馬背”皇帝,朱棣除了經常率軍遠征外,其治理國內也是一把好手。他堅持“家給人足”、“斯民小康”才是天下治平的根本。因而大力發展和完善軍事屯田製度和鹽商開中則例,保證軍糧和邊餉的供給。派夏原吉治水江南,疏浚吳淞。在中原各地鼓勵墾種荒閒田土,實行遷民寬鄉,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進生產,並且注意蠲免賑濟等措施,防止農民破產。正是因為這些措施,使得它的“永樂”是賦入盈羨,達到有明初時期的最高峰。因而朱老爺子真覺得自己乾的不錯,好容易找到自己喜好的“遠洋朝貢”樂趣,就立刻被群臣們說三道四,皇帝不高興,後果很嚴重。他已經打定主意,明天早朝找一兩個“典型”,好好訓斥一番,出出胸中惡氣。對於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後世史學家有很多的猜測和臆斷,比如促進經濟、宣傳明朝國威、尋找失蹤的建文帝、迎佛牙等等。這些理由猜測各有論據,但究竟如何,曆史已不可考。不過雅迪根據互聯網上各類資料彙總的結果,覺得鄭和下西洋是為了滿足朱老爺子的“虛榮心”,應是比較靠譜的結果,即所謂“際天極地皆王臣”的滿足感與膨脹感,才是朱棣皇帝更看重的東西。要知道,單從收支方麵看,鄭和的幾次下西洋,純屬賠本賺吆喝。永樂期間,鄭和下西洋所費約在白銀600萬兩,相當於當時國庫年支出的兩倍,而且這其中還不包括造船等各支出費用。此外,明朝實行海禁政策,鄭和船隊每次出海,雖浩浩蕩蕩,但“孤帆遠影”,它的後麵是不允許民間海商船隊跟隨,隨同做貿易的。在民間,一直奉行“片板不許下海”的基礎國策。太倉劉家港,這裡是鄭和船隊的主要停靠地之一。此時一支上百艘船隻的龐大船隊,正停靠在這裡。“這就是鄭和寶船?”王凡通過飛行器內的大型屏幕,看到船隊中,體型最大的那幾艘船,問道。“對!鄭和寶船,最大的長四十四丈四尺,寬十八丈,折合主位麵長度約為151.18米,寬61.6米。船共有四層,船上9桅可掛12張帆,錨重數千斤,要動用二百人方能啟航,載重量八百噸。可容納上千人,應該是這個位麵這個時候,世界上最大最強的船隻。”雅迪調取資料庫的數據,解釋道。“那些小的是什麼船,也是寶船嗎?”王凡指著周圍模樣不同的其他船隻,繼續問道。對他來說,能夠意外看到傳說中的鄭和船隊,純屬意外驚喜。“那些不叫寶船,應該分彆是馬船、糧船、坐船和戰船,在整個船隊中,分彆用於載貨、運糧、作戰和居住。”“想不到明朝的工匠技藝如此之高。”“王凡,其實吧~~”“怎麼了?”“雖然我很理解你的自豪心情,看到自己國家曆史上的輝煌,非常振奮。但是我還是要點出,明朝之所以船隻工藝發達,除了皇帝本人重視外,它的前任——元朝,也是重要原因。曆史上元朝擁有遠洋貿易傳統,遠洋貿易非常發達,擁有當時世界上貿易量最大的幾個港口,和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和海量的民船和商船,這一切,為明朝的航海奠定了基礎。”“那個馬背上的民族,把漢人當奴隸的民族嗎?這麼說還真可惜了!”“可惜什麼?你不會懷念元朝統治吧?”“怎麼可能,我是想如果明朝不實行海禁政策,說不定後世的超級大國和日不落帝國,就不是星條旗和英國,而是獨屬炎黃了。”“也許吧。”明皇宮,華蓋殿。“陛下,陛下,不好了~~”一名小太監風風火火的跑了進來。“混賬,什麼事情如此失禮。”站在一旁,負責伺候朱棣日常起居的大太監昌盛,出聲訓斥道(朱棣當皇帝時,信任太監,敢用太監,所以很是出了幾個名人:鄭和不用說了,三保太監,七下西洋;王景弘,太監,鄭和的副手;侯顯,有才辨,強力敢任,五使絕域,勞績與鄭和亞;亦失哈,鞏固北方邊防,晚年研究改造武器,如改造步槍;阮安,明永樂朝時的著名建築師和水利工程師。在此他們證明了一句話,能力不問出處,與某個零件是否正常無關,金槍不舉,照樣乾事!)。“可是陛下,外麵,外麵~~”朱棣聽到小太監仍然不知悔改的話語,也是不悅,已經決定讓左右把這個小太監拉下去實施鞭刑,一正宮規。不過當他轉首向窗外看去,也不禁一時間呆立當場。隻見透過中式窗戶,可以看到外麵湛藍的天空中,從遠處快速飛來三艘巨艦,此時已經來到皇宮上空。目測數百米的長度和上百米的寬度,遠遠超過正和船隊最大號寶船的尺寸,其金屬船身特有的反射光澤和噴塗的帶有後世現代美感的側舷龍形圖案,還有每艘軍艦製造出來的數萬平方米地麵遮光陰影,一下子就讓沒見過這種高科技裝備的明朝官員和皇帝本人,集體失聲。“護駕,護駕,快!”隨著最先反應過來的大太監昌盛,尖聲斷喝,一隊隊手拿尖刀和前裝藥簡易鳥槍的禦林軍,從各個宮殿裡奔出,向著明成祖所在的位置奔來。半分鐘內,朱棣所在的屋裡屋外,院內院外,數百人組成的阻敵部隊已經到位,他們全部神色緊張的看向天空中的三艘巨艦。尤其是其側舷兩肋畫著的金黃色巨龍圖案,清晰入微和活靈活現的藝術圖畫,讓每個人心底不自覺的變出一個念頭:“這是仙人下凡嗎?”“陛下,是否先通過地下密道撤出城外?”“不用這麼緊張!”朱棣搖了搖頭,拒絕道。然後兩眼眨也不眨的盯著龍形圖案。自古,龍就是皇帝的象征,天子的代表。此時一個未知存在突然愣生生的出現在京師,在皇城,在自己麵前,朱棣有一個預感,這明朝的天,怕是要大變了。就在所有人緊張不已,京師老百姓,紛紛爬上自己房屋屋頂,眺望皇城高空,一隊隊城外的禦林軍部隊,不要命的向城內飛奔勤王救駕的時候,三艘空中巨艦,隨著幾聲聲響,艙門大開,一具具兩米多高的鋼鐵戰士緩緩出艙、跳下、滯空、降落,似先鋒官開道一般,占領奉天殿,為後麵的將帥露麵,掃清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