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都是早年的事情了,妾身那時候還隻是九真觀的小門生了,哪敢稱什麼認識風水神殿的人,隻是覺得此人的行為還有裝扮有些像神殿的人罷了,談不上認識什麼,你也知道在風水神殿的人,近乎在外界看來都是喜怒無常的作為,第一秒可能還在開心的笑,下一刻就或許會血濺十步。”白色宮裝女子輕輕的搖搖頭,微笑回道。“就算是一麵之緣,我想文奕仙子的遭遇還是不錯的,那組織的人莫不是有大淵源之人,我看那男子絕不像是小角色,我在他的眼前還是顯得有些不適應,不過有些奇怪,怎麼這神殿會派這些人來參加宗門大典,莫非這次的宗門大典會發生什麼事情?”連姓中年男子先是羨慕的樣子,接著眉頭緊鎖下,又有些驚疑起來。“這真有可能,不過既然是風水神殿既然參加進來了,豈是我等可以參與的,一個不小心,恐怕就人家翻手間宗門就碾碎了,最好也不要胡亂打聽的好,萬一惹怒這些殺人不眨眼的人,嘿嘿……”那名白須老者嘿嘿一笑,話猶未儘的的提醒道。這話一出口,其他人麵色微變,全都點頭稱是。至於他們心中如何所想的,自然隻有天知道了。就在這些涼亭中的風水高手還在暗自揣測時無道此行目的時,他的人影卻早已化為一道白虹,進入了千葉穀中,通過對白色宮裝女子的詢問,他沒有按照預料的那般了解到要找的人,故而將心中的最後一點期冀也去掉了,直奔那千葉穀核心地帶所在方向而去。時無道去的地方自然很多,宗門大典類似的機會,他也參與了不少,不過這高氏一族傳承千年的核心-----千葉穀,自當是神秘之極,以他本人的秘法修為,也頗為的忌憚,在此處胡亂的闖蕩,時無道本人的確算的上是第一次來,按部就班的往前奔去。進入這片山穀,時無道隱約有所感應,山穀中的各處靈樞彙聚呼應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法陣,顯然有收攏凝聚天地靈氣之用,使之更為精純之效,使此穀無形中自成洞天。天地精純靈氣在陣法中有規律的運轉而不破散,與巨大的天然風水局相融,呈攏煙霞之勢,怨不得千葉穀時常籠罩在一片白色霧氣之中。時無道心中不由得揣測起來,當初選擇這千葉穀的七葉道人是何種的居心,此處的建築應該是曆代高氏一族族長建立的,不過七葉道人能夠選擇此地,當真具備風水慧眼,這裡的格局不算建築之類,卻包含著千年營建而隱約形成的一個風水大陣。千葉穀雖然不算是很大,但穀內有處被水流衝擊的,裡邊大概能夠居住一千人左右,隻不過這些人中並非都是高氏一族的,村子裡的人也不全是修習風水秘法,但這些年高家的產業經營的很好,這裡算是收留一些風水秘法天賦奇高的孩子,為高家的產業提供後續的支撐。繼續留在這裡的,全是修習風水秘法的弟子,另外,此處也收留從外界避難逃奔來的風水棄徒,從這一方麵來說,千葉穀也算的上是一個隱秘的世外桃源。走了不久的時無道,終於來到了千葉穀的前穀區域,眼前顯現出一排排淡雅古樸的院落,時無道望著眼前的一切,隻是眉梢動了一下,就毫不遲疑的閃身而入,時無道見此情形,麵上露出欣喜之色,口中喃喃了幾句:“高羽等人倒是沒有虛言相欺,這種地方還算是不錯的,隻是不明白這高千秋為何會選在這裡,舉辦無聊的宗門大典,難道他還有什麼暗藏的想法,”就在時無道遲疑間,從千葉穀的建築中飛來三道遁光,直奔時無道而來,似乎發現了他的存在。時無道神色不變,雙手倒背站在前方不動一下,待得身影靠前,時無道前方現出了一女兩男,三名十幾歲童子的打扮,不過看上去還隻是風水靈覺的修為。而這三人目光在時無道臉上一掃後,頓時露出驚喜之色的上前道:“這位是宇閣主吧,我們在此奉命等候多時了!“你們是高羽的門下,以前見過我?”時無道神色一動的問道。”我等的確是高少爺門下,不過高少爺現在實在是脫不開身,隻是讓我等在此等候,至於因何認得前輩,是因為當時高少爺叮囑我等,也描述了時前輩的樣貌,故而認得前輩。”其中一人恭敬的說道。“嗯,等了我這麼久,辛苦你們了,我自不會讓高羽虧待你們,你們前邊帶路就行。”時無道點點頭,麵露一絲笑容的說道。這三人聽了此言均都大喜,自然不敢拒絕,馬上答應著,引著時無道朝千葉穀的一側而去。山穀中的道路,儘頭已是密林環繞的險峰腳下,這處平坦地麵不算是很大,一眼就可以看到建築的範圍,最南端是一座祠堂,一般人到這裡,以為的範圍也就這麼大了,根本察覺不了千葉穀核心所在。時無道抬眼看見彩梁與雕磚,又打量了一眼周圍,這棟建築至少有六百年曆史了,曆代經過多次修葺和粉刷,看外表還很新。三人走在前方帶隊著往前走,向著祠堂的堂後走去,出了後院就是山腳下一片竹林,杯口粗的翠竹鬱鬱蔥蔥,生長的不疏不密,林間地上散落著一層枯黃的竹葉,並沒有路,時無道跟在後邊直接從林間穿過,腳下沙沙作響,卻沒有留下一個腳印。出了竹林地勢已經很陡峭,一般人很難立自足攀登,迎麵是掛滿藤蘿的原始叢林,仿佛亙古以來從無人跡至此。撥開藤蘿山林間卻有一條隱秘的小道,似是大樹下沒有生長灌木的空地自然形成,沿著一株株大樹七彎八繞看似沒有儘頭也毫無規律,其實走的並不遠。恍惚幾步之間,路走的原本是越走越窄的時候,忽然便是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前方一座更大的殿堂拔地而起,一個寬大的廣場出現在眼前,近乎是依山而建,顯得精致之極,看來這就是此次要舉辦宗門大典的地方了。時無道一眼望到此殿堂,初時不覺得又任何不妥,待看到那殿堂中供奉的神像是,不由得愣了一下,眉頭皺了一下,那三位引路童子似乎明了到時無道的遲疑,走向那高大的殿堂,指著殿堂對時無道:“這是我們千葉穀供奉的----‘星君殿‘,到時候那宗門大典會在此處舉行。“時無道點了點頭,盯著殿堂中七尊形態各異的雕塑,眼中卻帶著幾許的沉思。中國道教神話傳說中的重要神仙譜係,星君殿顧明思議乃是為七星君立的殿堂。相傳,龍漢時有一個國王名周禦,其妃名紫光夫人。某日,夫人於蓮池中沐浴,忽感蓮花九朵化生九子。長為天皇大帝,次子為紫微大帝,其餘七子為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七星。“二長帝君居紫微垣太虛宮中勾陳之位。”“這也是天下山川的七星之名,這種供奉星君殿的風水門派,時無道曾經也了解過,不過那風水秘法普通之極,入不得眼,可是如今千葉穀竟然有這種殿堂,那麼想來高氏一族的確有其獨特的特點,很有可能眼前的這座星君殿,是外界流傳的那些鼻祖級殿堂。時無道對千葉穀的來曆,還是略微的清楚一下,據說當年高氏一族的創派祖師,就是明朝的一位道士,傳承至今當然曆儘波折,其宗門道場早已不在青羊宮了,可是這高家祖上到底是以什麼為生,江湖卻沒有更清楚的言明,還不時微蹙眉頭沉思。千葉穀自然是毗鄰金陵的一處風水寶地,與一般的地氣靈樞所在不同,它呈現的是風水靈氣緩聚之相,地氣並不是一味的濃鬱精純,而是在一片很開闊的範圍內都能感應到那隱約的精微,大隱隱於市,千葉穀隱居桃源卻又被周圍略顯嘈雜的都市氣息掩蓋,淡而不顯,貌似無奇卻深遠廣大,需用心仔細體會。裡的人工遺跡也非常有特點,最早甚至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甚至更久遠,地表建築當然大多都是近數百年間的,可神念中總有不經意的感應,或建築台基的深處,或偶爾走過一片不起眼的地勢起伏.似乎穿越了很多年代,就是風水靈樞的運轉與變化。這星君殿的殿堂樓閣不僅感應生動,舉步之間雖行走在千葉穀內,卻又有跨越山川於市井之感,這星君殿神祗造像物性各異,受儘百年的供奉,或靈性逼人,讓時無道也不敢以神念擾動,或僅是泥塑木胎裝模作樣徒然引真人一笑,飛簷柱壁各顯精美典雅,雕飾天書雲籙玄虛難言。那三名引路童子引路之間間,對於時無道這種秘法高手來說,其感悟的玄妙自然與他們三人大為不同,時無道一邊跟著三人往前走,一邊慢慢的踏步跟隨。風水是什麼?我們與誰相處,我們怎樣生活,身心形神受何滋養,這山水、這市井透露出什麼樣的氣質?走在這裡當然也能看見往昔痕跡,傳統居住文化講究城中有園,園中有宅,宅中有院,院中有樹有井,上承天光下接地氣,中有人居。這千葉穀就是如此的鍥合那真諦所在……….------------道教北鬥信仰由來甚久,蓋與我國古代對天地的崇拜有關。《史記》有北鬥為帝車,斡旋中天,出納陰陽的說法。是故《洞真太上飛行羽經九真升玄上記》雲:“仙人徒知咀嚼陰陽,吐納二氣,不知鬥星是陰陽之根府,二象之玄綱也。”可以算是繼承了古代天文學的理論,並賦予神學內涵。上清派經典《九真升玄上記》中介紹了青童君的“存鬥星”之法,“存北鬥九星來下,入頭泥丸中,以柄勺前指,魁偃向上也。良久忽見鬥魁中,有一大神人,衣服名字如咒所言。極久,頭中當小熱溫然也。此是上元九精真氣來入,故暖異以告熱感之休應也。”蓋上清一派注重誦經、服符、存思、偶景為修煉之法。《上清大洞真經》一書中,多是咒語存思之訣,上清派宣揚“偽道養形,真道養神”的理念,給存思下了一個很高的定義。但是存思之法的發展有一個趨勢,即是越來越繁複,或配合符咒、或吞日月之精氣、或存思五臟等等,以至於到南北朝後期,上清派內部就有了針對存思的改革,以清淨之法革除其繁複之弊,於是胎息內丹之術興起。誠如上文所言,存思之術是日益繁複的,北鬥九星作為上清派的重要神靈,其神係也日益龐大。如《太上飛行九宸玉經》中則出現了北鬥九星各自的方圓裡數,所主玉妃的名諱、衣冠等。認為“知其法則九星內映,夫人降席,鬥魂感悅,則共攜兆而升入九元之內宮。”(這裡的玉妃乃是北鬥魂魄之靈的形象,所以有“鬥魂感悅”的說法。)此經文中還敘述了九星所主職位,如“陽明星,天之太尉,司政主非,上總九天之真,中監五嶽飛仙,下領後學真人,天地神靈功過輕重莫不隸焉。星圍九百二十裡,皆琉璃水晶…上有青城玉樓據鬥真人,號曰太上宮青城玉樓九宸君”雲雲。經文以北鬥九星為天庭的主要職能部門,地位崇高。存思術發展到後來,養生的功能逐漸被胎息內丹所取代,比如現在道士修《黃庭經》一脈而存思五臟之神的就很少,北鬥最多是用之於高功法師的存神招將。二、北鬥信仰與上清派符籙祖天師於四川之時有符籙之傳,受道之人佩有籙職,則可以驅使籙內的仙官。後五鬥米道隨著張魯的歸順曹操而傳播至於全國,上清派祖師南嶽夫人魏華存元君就曾經是五鬥米道的祭酒,是以天師道的籙職對於上清派是有影響的(其實很多新道派都繼承了以前祖師的東西,想完全割裂以前道派而自立新的道派幾乎是不可能的,比如全真派的齋醮就與靈寶派有許多淵源,詳見任宗權大師《道教章表符印文化研究》中的論述。)。而《上清黃書過度儀》繼承了天師道黃赤和氣之術,而冠之以上清之名,都足以證明早期上清派和天師道的淵源。所謂籙職者,是五鬥米道的對道徒所授的職彆,體現了道士等級的高下。五鬥米道認為,道士佩戴籙職,就可以得到籙職中神兵的擁護,在行法之時,可以召請籙職中的神靈。是以籙職對於天師道的經教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籙職有幾個部分,其一、籙內官軍神將體係;其二、籙中神將符諱衣冠;其三、籙內神將所主之事;其四、佩籙禁忌、經咒等。)。上清派也繼承了天師道佩戴籙、請神思想,《登真隱訣》中有《請官》一章,就是祈禱官將驅除致病之鬼邪,希望達到神康體寧、魂神安靜的儀式。《中華道藏》中收錄的籙職中就有《上清高上龜山玄籙》、《上清河圖寶籙》、《上清丹天三氣玉皇六飛綱司命大籙》、《上清洞真天寶大洞三景寶籙》、《上清高聖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籙》等等。蓋籙職本為道士佩戴,其籙中神兵亦為道士驅遣所用,北鬥九星納入上清派的籙職神係,對於北鬥神係的發展有極大推動。《上清河圖內玄經?九皇寶籙三》中除了錄有《太上飛行九宸玉經》中到的九位玉妃之外,還有九府靈官等眾,其文曰:“陽明太尉府九百三十品九億萬靈官、飛龍騎吏、繡衣使者、玉童玉女,九九億億萬人。陰--精上宰府五百五十品九億萬諸靈官、飛龍騎吏、繡衣使者、玉童玉女,九九億億萬人”雲雲。這些敘述,顯然是襲承了天師道的籙職信仰,此外還有九星內諱、星君衣冠則多是由早期上清存思派而來。道士所佩之籙功用是明確的,如天師道有“文昌籙”是求文昌的、還有“財神籙”等等。正是這種籙職的功用性,促使上清派道士對《九皇寶籙》中的九星主宰作世俗功利化的解釋,是以《九皇寶籙》雲:“一訴彼之非,明此之是…除罪延福,告請天之太尉第一玉皇君。二陰陽學官,乾祿求位,告請天之上宰第二玉皇君。三學道期仙,通神達聖,告請天之司空,第三玉皇君。四製服人鬼惡逆,誅伐幽顯凶邪,告請天之遊擊,第四玉皇君。五立功建德,益算延年,告請天之鬥君第五玉皇君。六屈滯疾厄,乞申希免,告請天之太長第六玉皇君。七天地否激,氣候不調,告請天之上帝,第七玉皇君。八禳卻眾災,飛上履下,告請天之玉帝,第八玉皇君。九變化無方,應救一切,告請太帝第九玉皇君。”神靈能夠解決世俗的問題,幫助世人度脫苦厄,方能招納更多的信徒。《上清河圖內玄經》認為:“男女學道,佩戴(《九皇寶籙》也)醮之,出入行來,坐臥思真,憂喜疾厄,救疾扶衰,修身濟物,恒存識之,災銷禍散,厚福通神…勤立善功,九年不懈,位為元君,交遊上聖三清元始真人。受之列素立圖,啟告而傳,秘諱心存,則成仙也。”足見上清派中部分道士也是非常注重符籙的。三、唐宋以來的北鬥職司早期北鬥存思(青童君所傳)乃以上元九星之真氣為主,其神不過一人。自《九皇寶籙》出而北鬥遂有九府億萬飛龍騎吏、繡衣使者、玉童玉女,還有輔佐的九位玉妃。北鬥所主之事,則至於九天、五嶽,無所不包,成為天界最高職能部門,此時期北鬥地位最高。但是後來隨著玉皇大帝、三官大帝、紫薇大帝、救苦天尊信仰的逐步確立,北鬥的職能也在逐漸調整。至於唐宋以後,鬥星之職能常被提及的,隻有北魁玄範府和北極驅邪院了。其名字也受到了時代的影響(如早期道教以鬥星為司空、遊擊,唐宋道教以鬥宮有北極驅邪院、北魁玄範府等),足見宗教未能完全脫離世俗也。甲、北魁玄範府古代漢人認為人死之後,魂升而魄降,《禮記?郊特牲》雲:“魂氣歸於天,形魄歸於地。故祭,求諸陰陽之義也。”古人認為人身中,魂為陽而魄為陰(是以後世道教以為三魂欲人生,七魄欲人死)。《白虎通?卷十一崩薨》雲:“葬於城郭外何?死生彆處,終始異居。《易》曰:葬之中野,所以絕孝子之思慕也。《傳》曰:作樂於廟,不聞於墓。哭泣於墓,不聞於廟。所以於北方者何?就陰也。《檀弓》曰:葬於北方,北首,三代之達禮也。”天之南麵而治天下,是蘊含有“向明而治”的意思。而死者葬於北郊,乃以北方為幽陰之地故也。北方又為北鬥九星所在,是以後世道教以人死之後,魂魄歸於鬥宮,想來於此有關。《無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之十七?神虎追攝品》雲:“鬥為世人魂魄之司,故有玄冥隱奧為追攝之本。”《上清靈寶大--法?卷之三十五?神虎玄範門》雲:“下元濁世命祿將絕之人,玄冥所主,鬥中夫人,付符嶽府,方可追取,是主死樞曹也。下有玉女七人,各主生死,因依生時所定,主其簿書。一切冤魂橫魄,玉女其總司主令。有神虎雌雄二大聖,主天下王侯官庶魂魄。各有攝魂吏,一萬二千人,從其所使。內有追魂使者三人,通達太一命令。”“平生功過罪業,年齡夭促,至命祿永絕,死歸長夜,皆北鬥落死君主之。”是以道教又有“南鬥上生,北鬥落死”的說法。今全真教所行《攝招科儀》中,有雲:“三元值事,神虎何喬,二大元帥。冥陽開路,五道將軍。追魂靈童,攝魄使者,七真玉女,地道功曹。”其所謂七真玉女者,即屬於北鬥神係。而全真追攝文牒,其所申告的神司就是“北魁玄範府神虎追攝司”,屬於北鬥的機構之一。乙、北極驅邪院如上所述,古人認為北方為幽陰之地,鬼神聚集之所。故道教繼承了這一信仰,認為北鬥之中有牢獄,拘役鬼魂,有神司追攝亡魂,是為神虎追攝司之所由來也。從其神係的結構上看,還是受到了早期上清經係的影響的。此外《真誥》、《登真隱訣》中還提到“北帝伏魔”之說,《雲笈七簽?卷四十五?秘要訣法部》載有“北帝祝法”,將酆都和北帝聯係在一起。《雲笈七簽?卷四十六?秘要訣法部》尚有“三天正---法祝魔神”之道,認為北帝大魔王會來乾擾山中清修的道士,道士若能持誦此咒語,則“神兵侍衛,山川攝精,千妖受閉,萬試不乾。”竊以為古人北地幽陰、鬼神聚集的說法,和道教的北鬥崇拜,是這一信仰產生的原因。今《中華道藏》第三十冊中有《太上北極伏魔神咒殺鬼籙》,其中“北極天蓬大將領兵三十萬人”的天蓬大將,就是《真誥》北帝伏魔咒語中所謂的“天蓬”。而“六宮大魔王領兵三十萬人”,就是《真誥》中提到的酆都六宮也。足見道教鬼魂世界的建構,與我國古人的信仰有密切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