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淵真沒想到,在人氣雜亂的天津山東分界處,竟有這等清幽雅致的居所,無論是周圍風景還是山居陽宅的風水都不錯,很適合養老修養,見到此處絕佳的隱居之地,離淵心中暗歎,有錢人就是生活的不同,他們有條件去挑剔,或者自有人替他將一切安排的很舒適,住這種地方一般老百姓想都彆想。然而離淵隻是感歎並沒有太多羨慕,也許與心態有關吧,風水師雖然很少為自己堪輿風水相識陰宅,但是不代表不會這般做,而且離淵精通風水善察地氣,隻要耐得下心花費點時間去找,自然也能找到小環境不比這裡差,而且在物價地價上便宜很多的地方,隻是人工修飾上無法相比而已。在門前匆忙的下車,仍是那冷豔女子將離淵領到一樓,或許是其他顧忌的原因,那冷豔女子並沒有帶他去見此地主人,而是領著他在一間洗輿室的門口站定,請他進去洗手更衣,然後才將離淵帶至一件西洋特色的官邸小樓中。官邸小樓建造的年代不能算是太晚,大概有七八年的時間吧,離淵所進的是側門,不是主人平日會見客人的地方,而是用餐的小廳,雖說是側門的小廳,但也足足有近百平方米,這裡朝南裝著雙層落地長窗,拉開簾子可以看到外麵的風景,中央放了一張鬆木古典的方桌,桌邊共有四把椅子,卻隻放了兩套餐具。一套當然在主座前,另一套在主座的右手邊,離淵一看就知道自己該坐哪裡。客隨主邊入鄉隨俗,況且離淵尚且不知道這些人會將他“請來”的目的,更不敢胡亂的造次,二人將離淵送到這裡,便一同出門去了,他正在詫異間,忽聽身後有個老者的聲音說道:“小兄弟,剛剛我就見你麵有晦色,神情恍惚,怕是有口舌災禍官非臨頭,流年不利啊。”聲音甚是慈祥,略微帶著點沙啞。離淵聞言趕緊轉身行禮問好,來者賀然是一位半犀老者。這位老人家個子不算太高,大概有一米七的樣子,看相貌依稀仍有年輕時風流俊朗的影子,畢竟歲月不饒人啊,一身黃色的老式錦服,很像民國時候的裝扮,但他的精神很好,眼神並不混濁,偶爾斜撇的時候,還閃爍著精光,相貌之中藏著一副難以覺察到的睿智。這位老人擺了擺手示意離淵坐下,自己也慢慢的來到餐桌前,點頭示意道:“小先生,不必拘束也不必驚慌,我這次請你來,不過也是受人之托,來喝頓晚茶聊聊天而已,沒有任何的它意!”離淵看一個人的裝束就知道某些場合的氣氛,老先生穿的是尋常家居服,但顯得很隨意,也就說明此時不必太拘束。這樣離淵也就不再客氣,徑自在老先生的右手邊坐了下來。餐桌旁隻有他們兩人,還有兩名廚師打扮的服務人員站在門口,原來的冷豔女子則是在小廳門外的休息間中等候。老先生無言的仔細端詳了一會離淵,而後喝了一口廚師特意調配的苦茶,這才笑嗬嗬的問道:“小友果然不是普通人啊,今年多大了怎麼稱呼?”他稱呼離淵為小友,此刻聽起來更多的意味是在開玩笑。離淵答道:“庚寅年出生,算是二十二歲了吧,老先生叫我離淵就行了。”離淵表麵上不動聲色,暗地裡卻是詫異無比,眼前的這位主人不知他的姓名,也不知道他的情況,就草率的受人之托將他請來,背後那個的人到底是誰。那老者哦了一聲,似有深意道:“你看上去更年輕啊,比我想象的要年輕多了,不過應該是我要等得人了,我這人三十年前就代發修道了,俗家的名字早就忘記了,你稱呼我為葛鴻就行了,今日你先行休息,小友的疑問過幾日就可解了。”葛鴻的眼睛看人特彆的毒,屋內的陽光不算是太強,而他卻是緊緊的眯縫著眼,精光從小眼中閃出。“嗬嗬這倒是不急,能到老先生這裡做客,在下也是感覺很是榮幸,而且聽葛老的話,您也是儒雅之士,您剛剛說我麵色不好,難道真有官非災禍麼?”離淵裝著很不經意的問道,現在的離淵風水秘法修為大損,無法妄動自身的靈覺,自無法查看眼前的葛鴻是否是秘法大家,但是他能夠從背影就判斷離淵的麵向,或許真是相術卦象方麵的高人倒也說不定。“不錯,‘人以氣為主,於內為精神,於外為氣色。有終身之氣色:少淡,長明,壯豔,老素是也。有一年之氣色:春青,夏綠,秋黃,冬白是也。有一月之氣色:朔後森發,望後隱躍是也。有一日之氣色:早青,晝滿,晚停,暮靜是也’,如今你暮青而不停,印堂發暗,近日必有口舌災變,纏上官非啊,好在雙目還算有神,暫不至遭血光之災,是現在看來依然無礙了。”葛鴻麵色鄭重的解釋說道。“是出了一點事兒,但是還不至於那般嚴重。”離淵臉上沒有顯出任何異色,而是若無其事的說道,也沒有說葛鴻的話是對是錯,隻是說發生了些事情,這就是遊曆江湖的技巧,不輕易的說出自身的狀況,畢竟離淵身受重傷的事情,還是越少人清楚越好,不過想來這葛鴻應該能看出某些端倪來。“天地之間,萬物雖變化莫測,但均可通過易理推衍,鉤深致遠,唯變所適。自古以來,太乙神數、大六壬、奇門遁甲乃是《周易》中最為高深的三門學問。其中奇門遁甲明天時,曉地利,最為靈驗,葛老我中年開始對周易之術感了興趣,同時家境也頗為的富裕,就四處遊蕩,也就是那年碰到了我多年的知交,這次找你來也是因他之事。”葛鴻一邊說著,一邊品著茶,好像回到那個戰火紛爭的歲月。“江湖上的算命批八字也是易學的一種麼?算不算迷信呢?”離淵試探著問道,他是風水師,雖然略懂一些相師之道,但是總就是門外漢,離淵不是不信命,而是對相術很敬畏,不會輕易的去求人占卜,離淵開口這般詢問葛鴻,想聽聽他的意見,占卜的人往往最信命,或許是自以為泄露太多天機,都是命犯五弊三缺。所謂五弊,不外乎“鰥、寡、孤、獨、殘。”而三缺說白了就是“錢,命,權”這三缺。隻不過大多數的相師都是犯命缺,但是往往不知道自己何時歸位。“它們都是易學的一些分支,四柱八字、紫微鬥數、鐵板神數、六爻梅花占卜等等。”葛鴻解釋說道。葛鴻的話沒說完,輕輕歎了一口氣繼續說道:“在離淵小先生這種明白人麵前,也就沒必要拐彎抹角……我已經這麼大年紀了,還在乎什麼?無非想給後人送個平安護身符,而今我的摯友有難,我也非幫不可,我本非風水秘法中人而是俗世中的閒人而已,但是命卻是纏著你,這次我占卜試算總算成功了,能把你請來也算是一種緣分。”葛老先生在明白人麵前很坦誠,對於他來說請離淵來,也有這方麵的用意,葛鴻是個熟通八卦周易之術的相麵之人,他當然有常人所不及,能看出離淵所具有的能力,索性完全將事情都挑明了。離淵不好說彆的,隻有陪著笑答道:“兒孫自有兒孫福,老先生留給子侄的福緣餘蔭,已經遠超常人了。”葛鴻話鋒一轉,沒有繼續剛才的話題,而是認真的問道:“今日就不談其他的事情了,離淵先生身體不適,等過幾日我再替你引薦吧……彆光顧著說話了,請你來是喝晚茶的,快吃吧。”說完葛鴻舉起了桌子上的杯子。桌上放的各色早點,而葛鴻本人隻吃麵前的幾樣,其它的顯然是為唯一的客人離淵準備的,離淵也不客氣,拿起筷子先填飽肚子再說。等他吃的差不多了,葛鴻才笑著說:“年輕人吃飯就是香,看見你吃東西的樣子,我都覺得胃口大開……離淵小友,你這次將你請來之事,自己就沒什麼話想說嗎?”離淵將最後的一杯淡羹喝掉,這才停下筷子道:“葛老先生既然為了知交來讓晚輩做事情,晚輩當然是不能夠提出什麼意見了,但是不瞞老先生,我身受重傷,恐怕到時候出不了太多的力,倒讓老先生失望了?”葛鴻想了想,點頭道:“這個你不必擔心,你的這點小傷對那個人來說,並不算是什麼大礙,這次我就算問我欠了你這份人情。假如離淵先生將來有什麼難處,可以找我幫一個忙。回頭會有人給你個聯係方式,到時候打那個電話,報離淵的名號就行。”-----------------------關於《道德經》的精神,前人曾經有很多概括。如王弼在《老子指略》中說:“老子之書,其幾乎可一言以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所謂本指無和無為,末是有和有為。司馬談《論六家要旨》雲:“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作為道家的核心,老子的思想當然適用這一描述。其實王弼和司馬談所說大體上是一致的,都突出了老子思想中虛無的特點,在政治上則落實為無為和因循的原則。我想從當代學者不大重視的四十九章出發,來談談《道德經》這種虛無和因循的精神,以及其在社會政治領域中表現出來的節製和寬容。四十九章的文字比較多,為了討論的方便,先把它寫在這裡:聖人恒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聖人恒無心,以百姓心為心”是這一章的綱領,也是虛無和因循精神的最明白的呈現。聖人體虛無,故無心,無心則能以百姓心為心,此便是因循。聖人為什麼要無心?蓋有心則未免於借助權力之位之勢,以己心為百姓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他人和世界,從而以有為、粗暴的方式占有和主宰世界。這正是人世間人主的常態,老子稱之為“強梁者”。此有心之心或惡或善,惡不必提,即便是善,如仁如義如禮,其結果或仍為惡,所謂“善複為妖”。如追求“和”的禮卻可能成為“忠信之薄而亂之首”。所以必無心方能避免此問題,無心則能以虛受人,順應百姓之心,道法自然。這正是老子與儒家分歧的關鍵處。儒家以為聖人先知先覺,百姓後知後覺,所以主張教化以新民。老子則以前識為“道之華而愚之始”,主張“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比較起來,儒家對人對知識都比較樂觀,進而采取信任的態度,老子則謹慎得多,更強調無知的一麵。對於他而言,與其信任一個人,還不如信任百姓;與其相信一個人的知識和意誌,還不如順應百姓的意願。從此出發,老子主張君主必須要節製自己的權力,節製主宰的衝動,給百姓更大的空間。這不僅是為了百姓,也是為了權力自身。為政者應該意識到,在給百姓更多生存空間的同時,也就給自己留下了更大的空間。八十一章“聖人不積,既以與人己愈有,既以為人己愈多”的說法,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這段話是虛無和因循原則的具體化,充滿著寬容的精神。從《道德經》來看,老子是承認有善人和不善人的區彆的。如二十七章“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以及七十九章“天道無親,恒與善人”。麵對這個區分,老子不是把兩者對立起來,而是采取了“混同”的態度。他主張對於善者和不善者,都善之;對於信者和不信者,都信之。通過這種混同,善與不善、信與不信的區彆逐漸消失,此即“德善”和“德信”。可以看出,這裡的關鍵是如何麵對“不善者”和“不信者”,而如何麵對又取決於如何理解。善和不善、信和不信的區分,以及“不善者”和“不信者”的命名,是不是為政者“以己心為百姓心”的人為操作?換句話說,這種區分和命名或許並不客觀,不過是出於權力的私意。一旦從“恒無心”的虛無出發,善和不善等的區分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根據這種理解,“善之”“信之”的態度就是自然的結果。這也就是《莊子·天下篇》所謂的寬容精神,在漢語中,“寬容”一詞最早正是出自該篇敘述老子思想時所說的“常寬容於物,而不削於人”句中。與法家和儒家相比,老子的思想對百姓的確最為寬容。在寬容的態度之下,理想的政治就不是昭昭、察察的清楚,而是昏昏和悶悶的混沌。執政者不是用各種各樣的名來命名和分裂社會,而是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昭昭和察察隻能強化這個世界的區分,並激化社會的矛盾。昏昏和悶悶才會帶來“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的太平景象。所謂“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指的就是混沌的政治。對於聖人而言,最重要的是“渾其心”,也就是“無心”,在順應和寬容百姓之中保持權力的長久穩固。《道德經》倡導的虛無、節製和寬容在中國思想中獨樹一幟,在曆史上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即便在今天,我們也仍然可以感受到其價值。-------------------道教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璀璨多彩,四域生輝。在這海洋般輝煌燦爛的文化寶藏中心,綻放著一朵奇葩,散發著奇光異彩,它就是占卜文化,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文化像它這麼古老,這麼影響深遠。之所以以道教占卜文化為題,是問了區彆於其餘諸教派係的占卜,道教占卜以下簡稱為道占。遂以(一)道占的曆史淵源;(二)道占的科學原理;(三)道占的應有原則;(四)道占的具體方法;(五)道占應用舉例為題目,整理餘所知所悟寫出如下,彙報給道教弟子及十方道教信眾!一、道占的曆史淵源道占來源於上古方術,方術在上古時代就已經出現了。在神話傳說和後來的文獻中都可見到有關方術的記載。祝由術是當時很流行的一種方術,在《黃帝內經》中有明確的記載,此不贅述。方術起源於原始社會生殖崇拜,早期的方術其中一種是原始神靈形式。它是以涉及到神靈觀念為特征的,因為古代人們認為萬物都是有神靈的,原始神靈神化客體,並向其求告與敬拜,試圖借助神靈來控製或影響客體。《史記》曾記載華胥因踩過天神的腳印而生下伏羲,反映的就是這種方術之一的原始神;還有原始靈怪,在《呂氏春秋》和引用了《括地誌》的《史記正義》中所說,有一種名叫丹魚的靈魚,如果把它的血塗在腳上的話,人們就可以在水麵上行走,這也稱為原始神靈方術,占卜術就是它其中的一種。後來天文曆法的突飛猛進使道占走上了樸素的唯物主義道路,與古老的東方科學結合在一起。道占起源於伏羲、神農和黃帝,成熟於薑尚、老子和鬼穀子,發揚光大於張良、董仲舒、東方朔、孔安國、司馬遷。在幾千年以前,我們的祖先通過勞動和在勞動中不斷實踐,經過總結歸納,創造出了以道占為中心的各種古代術數,使我們的祖先在當時避過了一次有一次諸如大洪災、大地震、大旱災、大饑餓等等不可想象的自然大災害。在西方人還不知道在那顆書上做“猴子”時,我們中華民族就到了高度文明的炎黃時代。既然道占對推動中華民族的文明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麼它的科學原理又是什麼呢?二、道占的科學原理道占是道學的重要技術之一,就是用道學理論來了解或預測事物發展規律的學問。道占的科學理論基礎即陰陽、天乾、地支、甲子、八卦、五行等理論。現在我們已經知道陰陽表示力或氣的方向;五行表示的是力的大小;天乾和地支合在一起所代表的就是使天體產生作用力的陰陽五行性能;甲子是天體運動引起的天體力的變化規律;八卦是物體產生作用力的陰陽五行性能(包括方向和大小n=f.m)。道占就是利用陰陽五行之氣的規律進行占斷的技術,即了解事物的規律。由於陰陽五行之氣存在於空間之中,因而道占理論其實就是關於空間裡氣的運動作用規律的學問,而氣來源於天體和天體上的各種物體,所以氣的規律其實就是天體等物體的運動作用規律,道占就是仰觀天文,俯察地理,遠取諸物,進取諸身的實踐結果,道占就是通過研究天體的運動規律,進而來預測某一時刻即將發生的事情。接下來就到了討論道占應有原則的時候了。三、道占應有原則在介紹道占的具體方法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它的應有原則,因為占卜原則直接影響到卜卦的結果是否靈驗,而無論用什麼樣的方法進行占卜,領不靈驗才是重要的一點,這裡有自古流傳下來的11條要遵循的道占原則:1.占卜前一晚早睡,不做任何事情;2.晚上23:00以後不卜,因為兩日交接之時,天地混沌未明;3.如廁後要洗手,即淨身、淨口、淨手;4.以玩笑試之,或在嬉戲嘈雜,廁所臥室等環境下不卜;5.心未定心不誠不卜、奸穢盜淫之事不卜;6.一事隻一占,今日占明日又占,如此即不靈,一事占過要到六十日之後方可再占同一事。7.唯摯誠可以感動神靈,故無事切勿試卦;8心意已決,可以智慧判斷不卜;9.最好在神案或無雜的書桌上進行,占卜之事,以簡潔之詞寫在紅紙上;10.占卦需客觀,且要定心,不受外物等影響;11.占卜的人要燒三根香,敬拜主神,後靜坐片刻,閉目養神,待心靜後,誠心默念祝告文:弟子某某一心誠意三拜請,拜請、拜請、拜請伏羲、神農、黃帝、老子以及諸神明,弟子某某因某事憂疑未決,敬請諸神明、眾神仙之尊靈,伏求靈卦,祈求靈通感應,勿使卦亂,是凶是吉,儘判分明在卦爻之中,宗旨是靜心、誠摯,使意念專一。下麵介紹道占的具體方法。四、道占的具體方法1.時間起卦法:用起卦時農曆年、月、日三數之和除以八得餘數為上卦,年、月、日、時四數之和除以八的餘數為下卦(若整除則以八為數取卦)以年、月、日、時四數之和除以六得餘數為動爻(若整除則以六為動爻數)。需要注意的是,計算年、月的界限必須以月令交接為準;2.見物起卦法:見長男手拿煙,長男為震,煙為離,的卦“震離豐”,以當時的時間求動爻;3.衣服起卦法:上衣的顏色為上卦,下身的衣服顏色為下卦,以當時的時間為動爻;4.聲音起卦法:如有朋友敲門三下為離,以方位為下卦,當時的時間為動爻。如先敲三下門,停了一陣又敲門兩下,則為“火澤睽”卦;5.動態起卦法:如見車在路上跑,車為巽,跑乃動為震,得“風雷益”卦,以當時的時間求動爻;6.偶然起卦法:見抬右臂則為“地雷複”,見足動為“山雷頤”,以當時的時間求動爻;7.人象起卦法:見到少年男子為艮卦,老年婦女為坤卦,人為上卦,方位為下卦,以當時時間求動爻;8.文字起卦法:(1)用一個字起卦,則此字部首偏旁必須明確,清楚好分,以此字左旁或上部筆畫數為其上卦,餘之則為下卦,全數和除以六為動爻。(2)多個字的起卦,為奇數個字的以少的為上卦,以多的為下卦,字數和除以六求動爻,偶數個字的則平分字數求卦,字數和除以六求動爻;9.數字起卦法:如電話號碼、車牌號、隨意報的一組數,組數個數為奇數,則以少一字的前半部之數和除以八,餘數為上卦(若整除則以八為數上卦),用後而之數和除以八,餘數為下卦(若整除則以八為數下卦)。若為偶位數,則平分此組數,分彆求出前後之和的上下卦,卦的動爻數均以全數之和除以六得餘數為動爻(若整除則以六為動爻數)。10.坐向起卦法:以求測者背坐的方位為上卦,求測者麵朝的方位為下卦,在以當時時間求動爻,此外還有火珠林起卦法等等,此不贅述。上述方法其卦數用先天八卦數,即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數字一到八,按以上規律與八個三畫卦相對應。在敘述道占應用舉例前,有必要先把年、月、日、時解說下。年數是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算起。子為數1,醜為數2,寅為數3,、卯為數4,辰為數5,巳為數6,午為數7,未為數8,申為數9,酉為數10,戌為11,亥為12。(子年出生人年數為1,醜年出生人年數為2,以此類推);月數:正月為數1,二月為數2,以此類推,十二月為數12;日數:初一為數1,初二為數2,以此類推,三十日為數30;時辰:子時為數1、晚上23點以後至1點,醜時為數2、1-3點,寅時為數3、3-5點,卯時為數4、5-7點,辰時為數5、7-9點,巳時為數6、9-11點,午時為數7、11-13點,未時為數8、13-15點,申時為數9、15-17點,酉時為數10、17-19點,戌時為數11、19-21點,亥時為數12、21-23點。例如前日一朋友聯係到我為親戚小孩起名,孩子出生日期為公曆2010年3月24日早上六點半左右,換算成農曆為庚寅年巳卯月(2月)癸酉日(初九)乙卯時生人,得卦應為3+2+9=14,其中年數為3,二月為數2,9為日數,相加除以8餘6為坎卦,除儘者為坤卦,年加月加日加時的和為3+2+9+4+18,除以8餘數為2為兌卦,除儘者為坤卦,動爻為年加月加日加時的和除以6除儘六爻動,餘數1為初爻動、餘數2為二爻動、餘數3為三爻動、餘數4為四爻動、餘數5為五爻動、則其命卦為“風澤中孚”有誠信之德,誠信能感化萬物,所以吉祥,利於冒險排難,利於持正。要知具體的命運如何,大可排大運、推算流年、小運等,餘則以為可以從對孔子一生卦的描述中得道啟發,吾十五至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隨心所欲而不逾矩與六爻一一相對應,參照相應的卦和爻詞,正確與否願後來讀者大眾以實踐驗證之。通過本文相信道教弟子及十方道教信眾,會對道教的占卜文化又有一個更深層次的了解,亦學會卜卦的方法,至於卦靈不靈驗,那就是醫生水平的高低了,醫術高的醫生能把病人醫治好,醫術相對低的醫生有可能使患者的病情加重,占卜的真實經驗應該是實踐出真理。個人拙見,認為占卜就算推算命運至神至靈,也終究不過在術的層次上;佛經念的好或不好,修行不管有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至少還在法的層次上;道經參悟的透或不透,修道有沒有成真暫且不論,但始終是站在了道的層次上,道比法大、法比術大這是學術界、曆史界對幾千年來道法術的統一認識,希望讀者大眾不要熱衷和篤信於推命算卦,那畢竟是術的層次,是下乘的修煉方法,建議有條件或有能力的能夠選擇中乘或上乘的修煉之法。所寫所悟乃個人私心揣摩,不代表道教的立場,悟所不及,切盼道教弟子及十方道教信眾有以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