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金仆林那句著名的"東就是東,西就是西",難道一點道理就沒有嗎?當然是有道理的。當你接觸2+2=4時,可以說基本上沒有什麼不一樣。隻有當你麵臨像a+b=c這類問題時,東西方之間才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要真正解決東西方之間的a+b=c問題,一個人必須具備高等數學的功底。當今世界的不幸在於遠東a+b=c方程的解答,掌握在不僅統治大英帝國,而且與日本結盟的約翰·史密斯手中,但他甚至連基本的代數都不懂。東西方之間關於a+b=c方程的解答,其中存在許多未知數,因此是非常複雜困難的問題。在東方,孔子、康有為先生以及端方總督之間的理解不同,即使在西方,莎士比亞、歌德以及約翰·史密斯之間的理解也存在區彆。事實上,在你解答a+b=c方程之時,你將發現其實東方孔子與西方的莎士比亞、歌德之間的差彆很小;反而在西方的理雅各博士與阿瑟·史密斯之間存在很大的差彆。為了說明這一點,請看我下麵列舉的具體例子。阿瑟·史密斯牧師,在談論中國曆史時說:"中國的曆史很悠久,這不僅表現在他們試圖回到衣不蔽體的時代作為出發點,而且也體現在他們那無休止境的停滯和混亂。在他們內心中,不僅存在過去時代中那種很單調的生活,而且也包括像木頭、乾草和稻麥杆等那種流逝的東西。除了中國這個民族之外,再也沒有其他民族能形成這樣的曆史了;也隻有中國人的記憶才能將這樣的記憶儲存在他們寬厚的肚子裡了。"(z-57)接下來,讓我們來聽聽理雅格博士在這個問題上的論述吧。在談及中國23個正統的王朝曆史時,理雅格博士說:"沒有其他民族的曆史能如此完整和貫通了,並且就整體性而言,它是值得信任的。"在談及另一本偉大的中國文學選集時,理雅格博士說道:"我原以為這本著作是不會出版的。但事實上,它在乾隆最後執政的第九年(47)就編輯出版了,這是在兩廣總督阮元的督促和資助下(同時還有其他官員的資助)。如此大規模的出版物,這充分顯示了當時中國高官具有一種公益精神和對文學的追求。這一點值得思慮重重的外國人學習。"以上我表達了下述意思。不僅在東西方存在很多不同,就是在西方的理雅格博士、那個能看出中國官員熱心文學的學者,和西方的阿瑟·史密斯牧師--那個為中國的約翰·史密斯所愛慕的人之間,也是存在很多差異。一個大漢學家"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48)《論語》我最近翻閱了一下翟理斯博士所著的《翟山筆記》(49)。在讀此書的過程中,我不禁又想起另一句話,那是英國駐華領事霍普金斯(50)先生所說:"在中國居住的外國人,在談論起某某漢學家的時候,總是把他們當作傻瓜看待。"翟理斯博士早已享受大漢學家的美譽。如果僅從其出版著作的數量來看,他不是浪得虛名。但是,我覺得現在是對其著作的質量和價值進行真正評估的時候了,而不能僅僅看其數量。一方麵,翟理斯博士與其他所有漢學家相比,具有特有的優勢,即他具有文學天賦,能寫出非常流利的英文。但在另一方麵,翟理斯博士則缺少哲學洞察力,甚至有時候連普通常識都不懂。他能夠翻譯中文的詞句,卻又不能解釋和理解中國的思想。在這個方麵,翟理斯博士具有與中國的文人一樣的特征。孔子曾雲:"文勝質則史"九-九-藏-書-網。對於中國的文人而言,書記和文學作品隻不過是他進行寫書所用的材料而已。他們生活、行走於書本世界,與現實的人生活的世界沒有什麼聯係。對於文人來說,著述立言不是實現目的的唯一手段。對於真正的學者,著述立言和文學研究隻是他們解釋、批評、理解和認識人類生活的手段而已。馬修·阿若德曾言:"隻有通過理解全部的文學--人類精神的整體曆史,或者把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當作一個有機整體來理解時,文學的力量才能顯現出來。"但是翟理斯博士著作中,沒有一句話能表明他曾經或試圖把中國文學當作一個整體來理解。正是由於哲學洞察力的匱乏,導致翟理斯博士在他的書中,在組織材料方麵顯得那樣的無助。讓我們來看看他的那本大字典,它根本一點都不像一本字典,僅僅是一本漢語詞句的大雜燴。書中他的翻譯,沒有任何選擇與組織的標準,以及順序與方法。作為一本為學者而著的字典,他的這本字典肯定是不如衛三畏(51)博士所編的舊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