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徐州(1 / 1)

思來想去,在手下謀士建議曹操,還是要救一下孔融的,就算是不為了自己的名聲,為了孔融的這員小將,也應該出手,這名叫做太史慈的小將能夠從袁紹大軍中殺出,就證明了他的武勇,救了孔融,給他一些好印象,以後也方便收服,更不要說救下孔融,可是會讓天下士子歸心的。這段時間,曹操也是招攬了一些謀士,補足了手下的步卒,程昱、荀彧、荀攸這三個人都到了曹操的麾下,可惜孫陽提前截胡了戲誌才和郭嘉,要不然曹操的陣容會更加的華麗,即便如此,曹操也是輕鬆了很多,心中的野心也在膨脹。既然決定了去救孔融,曹操也不猶豫,立刻點兵出發,直奔北海城,袁紹也得到了斥候的情報,知道了孔融求援的居然是曹操,這讓袁紹想不到,但是就算是曹操,也不能夠阻止自己占領青州。袁紹留下了一些將領繼續圍住北海城,自己帶兵迎向了曹操,和曹操相逢在泰山南麓,兩軍列陣在那裡,雖然曹操軍隊人少,但是將領都是精銳,夏侯惇、夏侯淵這些都是一流武將,比起袁紹招攬的那些二流武將來,要高不知道多少。不得不說曹操的那些親族真是人才輩出,不管是夏侯家的夏侯惇和夏侯淵,還是曹家的曹洪、曹仁,這些都是數一數二的名將,比起袁紹的那些什麼高乾、蔣奇要強得多。看到昔日討董時的戰友,袁紹也是感慨良多,年輕的時候可是和曹操曹孟德是好朋友,好的比自己和袁術都強,沒想到現在居然要成為敵人。曹操也是唏噓不已,雖然和孫陽交談過,知道袁紹的不臣之心,但是沒有想到袁紹居然這麼等不及就開始征討天下,畢竟漢獻帝還沒有死,還在長安是名義上的皇帝。“孟德,你又何必來趟這攤渾水呢。”袁紹來到陣前,對著曹操說道。“本初,難道你是想要背叛大漢嗎?為何興無名之師,孔文舉乃天下士人的榜樣,你這樣對待孔文舉,恐怕會讓士人離心的,不如早早退兵。”曹操也是對袁紹說道,既然決定了要來救孔融,那就勢必要和袁紹敵對,曹操不是那種優柔寡斷的人,決定了就不會改變。“看來孟德你是一定要阻攔我了。”袁紹沒有和曹操繼續辯論下去,雖然現在已經是大漢失鹿,群雄逐之,但是目前漢帝仍在,一些話還是不能夠公開說出來的,這就是做biao子還要立貞節牌坊。“沒錯,既然孔文舉有求於我,我自然不會放之不管。”曹操肯定的說道,就知道無法用言語勸說袁紹,那就來吧,看看誰的實力更強。既然都已經兩軍對壘,自然沒有虎頭蛇尾之說,還是真刀真槍的拚一場,才算是不枉此行,兩個人都是愛麵子的人,開戰自然要從鬥將開始。結果自然是不用說了,袁紹的那些二流武將怎麼可能是曹操的對手,他的顏良文醜已經被孫陽給弄走,現在袁紹可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連續被夏侯惇和夏侯淵斬了兩員大將之後,袁軍士氣大降,曹操一鼓作氣,揮軍掩殺,袁紹隻能夠敗走,曹操的士兵可是學習了孫陽手下士兵的訓練辦法,不過曹操也沒有能力承受一天一操的訓練強度,但是也是兩天一操,比起其他諸侯,士兵自然是要強一點。袁軍被打退了二十餘裡地才停住了敗勢,袁紹重新整合了軍隊,看到大家臉上都沒有了戰意,就知道這次自己隻能夠退兵,袁紹心中對曹操的恨意是瘋漲,自己這個好友居然背叛了自己,他應該輔佐自己成就大業的,一個閹宦的子弟,居然對自己這個四世三公後人出手,真是該死。袁紹選擇退兵之後,北海被圍的危機總算是解除,孔融親自出城迎接曹操,曹操的名聲開始飛快的提升,這讓投靠曹操的人也開始增加,尤其是讀書人,這一次袁紹算是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而曹操則是選擇了正確的決定。孔融雖然感謝曹操,但是依舊沒有交出北海國的位置,雖然他也知道,亂世將至,自己實在是不適合做一方太守,但是受到名聲拖累,他實在是不想在去當庶民了,要換位置,也隻能夠往上爬,哪怕是一個有名無實的虛名,現在顯然是沒有。能夠收獲名聲,曹操就已經很滿足了,而且他也拉攏了太史慈,太史慈承諾,隻要離開孔融,就肯定投向曹操。曹操在拉攏人方麵,還是有點水平的,如果不是關羽是和劉備拜把子,關羽的最大特點就是忠義的話,恐怕關羽在曹操手下那段日子,絕對被曹操拉攏過去,你想想,曹操給了關羽豪宅、豪車、美女,這已經是讓關羽站到人生巔峰,成為人生贏家了,可是關羽偏偏受到性格所限,死心塌地的跟著劉備那個窩囊廢,不知道是該誇關羽忠義,還是該說關羽傻呢。雖然沒有拿下北海城,但是青州其他地區已經落入袁紹手中,這讓袁紹相當的滿意,這一次沒有拿下北海城,還有下一次,總之北海城這座大城,自己是一定要拿下來的。救了北海之圍後,曹操也回到了自己的地盤,覺得自己有點夾縫中生存的感覺了,就讓自己的謀士想辦法,程昱給曹操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南下,進入徐州,徐州的陶謙不是什麼有能之人,占據了徐州就是浪費,還不如取而代之。曹操考慮了一下,確實,徐州還是很富饒的,拿下了徐州,對自己以後的發展很有幫助,曹操就率軍南下,去攻擊徐州。陶謙本來以為袁術是一個狼子野心的人,所以重點防範豫州的袁術,結果沒有等到袁術,曹操倒是來了,這讓陶謙有點慌張,他比袁紹還不如呢,袁紹手下的將領雖然都是二流武將,但是架不住人多,而自己呢,能夠拿出手的可是少之又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