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讀者中間有一位博學的馬克思主義曆史學家。他坐在自家的軟椅上翻閱到我們建築加強管製工棚這個地方時,摘下眼鏡,用一個直尺之類的扁平東西啪啪地敲著書頁,頻頻點頭說:"嗯,這個嘛,我倒相信。至於什麼革命的微風徐徐吹,那純粹是扯淡!狗屁!你們這種人是任何革命也搞不起來的。革命必須符合曆史的規律性才能成功。可是,現在把你們這幾千名所謂的政治犯單獨挑出來了,結果怎麼樣呢?你們喪失了人的外觀,喪失了人的尊嚴,被剝奪了家庭、自由、衣著和食物,可你們怎麼樣呢?你們為什麼不起來反抗呢?""我們在掙自己的一份口糧吃。看,我們在建築監獄呀!""這,很好。你們本來就該從事建設。建設嘛,總是對人民有利的。這也是唯一正確的出路。既然如此,老兄們,你們就彆再自稱是什麼革命者了吧!要革命,必須同唯一先進的階級相結合……""可我們現在不已經都是工人了嗎?"脫這些,沒有用!這叫做強詞奪理!什麼叫做規律,你們懂嗎?"規律嗎?倒像是懂得。真的,我懂得。我懂得:既然這不計其數的、關押著千百萬人的勞改營已經存在了四十年,那麼,這本身也就該看做是某種曆史的規律性。勞改營存在的年頭過久,裡麵關押的以百萬計的人數過多,以至於這一切都無法僅僅用斯大林的獨斷專行和貝利亞的狡黠奸詐來解釋了。而且用那始終在先進學說光輝照耀下的執政黨的輕信和天真也是解釋不通的。不過,我並不打算用這一條規律性來開導我的論敵,因為他準會和顏悅色地、笑眯眯地對我說:"我們現在談的不是這個,你離題了。"可他呢,他以為我真是不大懂得規律性的。他有點性急,於是反而開始給我講解起來:"革命者曾經一舉掃蕩了沙皇製度。非常簡單!可是沙皇尼古拉他能夠這麼做嗎?他敢像對你們這樣壓迫當時的革命者嗎?!讓他試試給當時的革命者縫上號碼布看!讓他試試……""不錯,沙皇並沒有作過這種嘗試。正因為他沒有這樣做,所以才使那些能夠在他之後這樣做的人保存了性命。""依我說沙皇也做不到這一點,做不到!"看來,這倒也對。沙皇不是不想做這些,而是他做不到。按照立憲民主黨人(更不必說社會黨人)的通常說法,整個一部俄國史就是一部以暴易暴的曆史。韃靼人的暴政,莫斯科大公的暴政,嗣後五百年本國的東方型的專政和根深蒂固百分之百的奴隸製。(沒有過什麼全俄縉紳會議或者農村公社,也沒有過什麼自由哥薩克或者北方的農民階層!)不論是"可怖的伊凡"還是"最安分的阿列克謝",是"嚴厲的彼得"還是"溫和的葉卡捷琳娜",甚至包括亞曆山大二世,直到"偉大的二月革命"前的所有沙皇,都隻懂得一件事:鎮壓。鎮壓本國臣民,把他們像九九藏書網小甲蟲或毛毛蟲似地踩死。臣民們被這個製度壓得直不起腰,一切暴亂和起義總是被壓得粉碎。不過且慢!鎮壓確是鎮壓了。但也得打個折扣:它並不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那種高科技意義上的"粉碎"。例如,在十二月黨人暴亂的方陣中站立過的全體士兵,四天之後都被寬恕了。(請比較一下:一九五三年在柏林,一九五六年在布達佩斯,一九六二年在新切爾卡斯克,我國士兵們遭到處決並非因為參加暴亂,而是因為不肯向手無寸鐵的群眾開槍。)參加暴亂的十二月黨人軍官被處死的隻有五人。--這在蘇維埃時代是可以想象的嗎?這事要發生在我們今天,有一個能活的嗎?無論對普希金還是萊蒙托夫,都沒有因為他們寫了大膽的著作而判刑,也沒有為托爾斯泰公開顛覆國家而動過他一根手指頭。尼古拉一世向普希金問道:"如果十二月十四日那天你在彼得堡,那你會在什麼地方?"普希金則直率地回答說:"在樞密院廣場。"而為此,他被……放回家去了。然而,我們這些親身備嘗了我國司法機器之苦的人們。還有我們的檢察官朋友們,卻非常清楚地了解,要是在今天,普希金為了這樣的回答應該付出什麼代價-一適用刑法第五十八條第二分條,以參加武裝暴動論處!最從輕的判處也要適用第十九條(圖謀暴動)。因此,即使不是槍斃,至少也要判十年徒刑。而且,確實有一些普希金式的人物去服刑了,被送進勞改營了,最後葬身在那裡了。(像高峰浪詩人古米廖夫那樣的人,還沒有到達勞改營就在地下室裡報銷了。)克裡米亞戰爭對俄國來說是所有戰爭中最幸運的一次,它帶來的不僅是農民的解放和亞曆山大二世的改革!與此同時,它使俄國誕生了一種最偉大的力量--社會輿論。表麵上,西伯利亞的苦役地還在繼續潰爛,還在繼續擴大,似乎還建立了羈押解送犯人的監獄,還繼續在把一批批囚犯送去,法院還在不停地判刑。可是,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審判來,審判去,那個開槍重傷首都警察總監(!)的薇拉?紮蘇利奇不是被……宣告無罪了嗎??(開釋紮蘇利奇的輕而易舉,蛻變成後來在她的作案地點建造列寧格勒監獄大樓的輕而易舉。)薇拉?紮蘇利奇刺殺特列波夫用的手槍不是自己買的,是彆人給她買的。後來還換成了一支大口徑的。而法庭連間都沒問:是誰買的?這個人在什麼地方?按照俄國的法律,不認為這樣的同謀者是罪犯。(要按蘇聯的法律,會立刻給這個人一個"頂頭的"刑罰。)我們知道,曾經發生過七次對沙皇亞曆山大二世謀殺未遂的案件(卡拉科佐夫;索洛維納夫;在亞曆山德羅夫斯克附近;在庫爾斯克城郊;哈爾圖林的炸彈;捷捷爾卡的地雷;格裡涅維茨基人沙皇亞曆山大二世在彼得堡城裡行走時(順便提一下,他並不帶保鏢),眼睛裡流露出驚恐的神色,"像是一隻被追獵的野獸"。(這有列夫?托爾斯泰提出的證明,他曾在一家私宅的樓梯處遇到過沙皇。)可是,怎麼樣呢?亞曆山大二世乾出了像基洛夫被刺殺後摧毀並流放半個彼得堡市那樣的事嗎?哪裡的話?他連想都沒有那麼想!他采取了預防性的大規模恐怖手段嗎?像一九一八年那種全麵的恐怖?他抓了人質嗎?他根本沒有過這種概念。他把嫌疑分子統統關押起來了嗎?沒有,那怎麼行呢?!……他處死了幾千人嗎?他隻處死了五個人。這個時期被審訊判刑的總共不過三百八。(想想看,假如對斯大林哪怕隻有一次這樣的行刺的話,我們為此要付出幾百萬人的生命呢?)一位叫奧利明斯基的布爾什維克寫道,一八九一年他在整個克列斯特監獄裡是唯一的一名政治犯。被轉押到莫斯科後,他在塔甘卡監獄裡也是唯一的政治犯。隻是到了布蒂爾卡監獄後,在押往流放地之前才集中了他們幾個人!……(四分之一世紀以後,二月革命時,在敖德薩城堡監獄裡發現了七名政治犯,在莫吉廖夫市發現了……三名。)隨著啟蒙運動和自由文學的逐年發展,一種無形的、但卻使沙皇們膽戰心涼的社會輿論力量不斷增長,沙皇們已經控製不住這匹駿馬的韁繩,無法抓住它的馬鬃了,而尼古拉二世更是落到了隻能抱住馬屁股和抓住馬尾巴的地步。他沒有了采取行動的勇氣。他和所有他的權臣們已經失去了為捍衛自己政權而戰的決心。他們已經不是在鎮壓,而是輕輕一按就放手。他們總是左顧右盼,仔細聽著輿論會怎麼說。尼古拉二世禁止在部隊內部建立情報機構,認為這是對軍隊的侮辱。(因此當局誰也不知道在軍隊裡正搞著些什麼樣的宣傳。)所以隻能在革命分子當中安插些癟三似的情報員,依靠他們提供的那點單薄的情報。政府認為自己受著法律的約束,不能(像蘇維埃時期那樣)把所有可疑分子通通抓起來而不管具體的罪狀。請看大名鼎鼎的米留可夫這位立憲民主黨的領袖,蘇維埃政權已經搞了三十年,他還一直以他曾發出過"革命的風暴信號"(一九一六年十一月一日)而自豪呢--這"是愚蠢還是背叛"?他在一九OO年出了一件不大的事:身為教授,他在大學生集會(教授參加學生集會!)上的演說中發揮了一種思想(聽眾裡有大學生薩溫科夫),即:如果當局不讓步的話,革命運動的力學勢必導致恐怖行動,但這還算不上慫恿,對吧?也不是"導向……的意圖"吧?這無非是激進的自由派對恐怖行動(當它還不是針對他們的時候)的一種通常的病好而已。這樣,米留可夫被關進了施帕列爾大街的政治犯拘留所。(在他的住宅還按出了一份新憲法草案。)他一邁進監獄大門,馬上收到了同情者們送來的許多鮮花,糖果,食品。他當然還可以從公共圖書館借閱任何書籍。偵查用的時間很短。--在這時候正好有一個大學生刺殺了教育總長(在那次集會後兩個月),但是這絲毫沒有加重米留可夫的案情。他在獄外等候宣判,隻是不能住在彼得堡。那麼是在哪兒呢?不過是在烏捷利火車站的另一頭,這裡已經不算是彼得堡了。他差不多每天都來彼得堡,或在文學基金會成在《俄國財富》編輯部。在等候宣判期間他獲準去了一趟……美國。終於宣判了:在克列斯特監獄關六個月。(在這裡也少不了水仙花和從公共圖書館借來的書籍。)但是他隻蹲了三個月:根據克柳切夫斯基的請求("科學需要他"),沙皇釋放了他。(米留可夫後來稱為"老專製君主"並且給他捏造了一個"背叛俄國"的罪狀的,正是這個沙皇。)不久以後又放他去了歐洲和美國,在那裡製造反對俄國政府的輿論。二月革命的陰暗的精靈之一吉梅爾-蘇哈諾夫一九一四年春天被"驅逐"出彼得堡,但仍讓他用本來的姓名在農業部繼續任職(他晚上常常住在自己家裡,這就自不待言了)。監獄總局局長馬克西莫夫斯基一九O七年是怎麼遇刺身亡的?該局設在一座居民樓裡,幾乎沒有警衛。傍晚下班以後馬克西莫夫斯基毫無戒備地接見了一個要求見他的女人--就這樣被她殺了。警察廳長洛普欣把阿澤夫的秘密透露給了革命黨,--在刑法典中竟然找不出如何審判他的條款,政府對於泄露國家機密竟然沒有防衛的辦法。(總算是依據某個類似條款給他判了刑,後來的律師們長期振振有辭地罵這場審判是"沙皇製度的可恥行徑"。按自由派的意見,這件事根本沒有什麼可審的。)當局這種怯懦的動搖不定的作法隻能起到刺激自己的對手,調起他們的胃口的作用。那個時代的英雄們認為監獄製度不會有什麼來真格兒的事,對它已經輕視到這種地步,以至眼也不眨地刺殺了俄羅斯的智慧和光榮斯托雷平的博格羅夫被戴上手銬的時候竟然大聲喊起來:"你們把我弄疼了!"監獄製度鬆懈到了什麼程度,憑著一九O七年基輔無政府主義者尤斯京?茄克的越獄計劃就能判斷出來(由於顯然是博格羅夫的告密,越獄沒有實行):在法院(政治案!)的休庭時間,茹克(恐怖分子)到院子裡上廁所,看押他的士兵當然是(!)不會跟他進去的(也不會在附近守著)。那裡事先放著一包老百姓的衣服和一件拆卸鐐銬的工具。(這竟然是可以在法院的院子裡做的!)當局對革命者的迫害,僅僅能使他們在獄中相識,給他們以鍛煉,給他們頭上罩上光環而已。我們現在可是有了一把比例尺,可以大膽地說,沙皇政府不是在迫害革命者,而是在珍惜地寵慣著革命者,從而導致自己的滅亡。凡是親身體驗過絕對萬無一失的司法體係的人,都能夠清楚地看到沙皇政府的優柔寡斷,軟弱無力。讓我們在這裡翻閱一下大家熟悉的列寧傳記吧。一人八七年春天,列寧的親哥哥亞曆山大因謀刺沙皇亞曆山大三世而被處死P也就是說,列寧(也和卡拉科佐夫的兄弟一樣)是謀刺沙皇的罪犯的兄弟。而他怎麼樣了呢?同年秋天,我們看到弗拉基米爾?烏裡揚諾夫(列寧)卻考進了喀山皇家大學,而且讀的是法律係!這個事實難道不奇怪嗎?不錯,弗拉基米爾?烏裡揚諾夫在同一年就被大學開除了。但那是因為他組織了反政府的學生抗議大會才被開除的。也就是說,一個謀刺沙皇的罪犯的弟弟又在煽動學生反對政府!如果在我國,在今天,他會怎麼樣?毫無疑問是槍斃!(其他人也得判二十五年或十年!)可是,隻不過把他從大學開除了。啊,多麼殘酷!開除之後還要流放他!……到薩哈林島嗎?不,流放到他家住的村子科庫什基諾村去了,而他每年夏天反正是要去那裡的。他在流放中想工作,就給他工作的機會……叫他到原始森林去伐木嗎?不,是叫他在薩馬拉市實習律師業務。在這期間他還參加了幾個地下小組的活動(以及進行反對1891年社會賑濟饑民的活動)。在這之後他又以校外考生的資格通過了彼得堡大學的畢業考試。(真想提出這樣的問題:他的履曆表怎麼鎮的?特彆處審查時在乾什麼?)幾年之後,這位最年輕的革命者再度被捕,因為他竟在首都建立了"解放鬥爭協會"。豈止如此!他還屢次向工人發表"唆使暴動"的講演,起草傳單。那末,逮捕後嚴刑拷打他了嗎?折磨他了嗎?根本沒有。給他創造了從事腦力勞動的條件。偵訊期間他在彼得堡監獄裡呆了一年多,人們給他送去幾十本必要的書籍,他在這裡寫出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一書的大部分。此外,他還(合法地,通過檢察官!)從獄裡把《經濟問題探討》一文寄給馬克思主義的雜誌《新語》。在獄中,他可以自己付錢按自己的飲食規定購買午飯,有牛乳,有從藥房買來的礦泉水,家裡還可以每周送三次菜來。(同樣地,托洛茨基在彼得保羅監獄裡也能夠把他的不斷革命論的初稿寫了下來。)可是,後來根摒三人小組的判決把他槍斃了嗎?沒有。甚至沒有判他監禁,而是判了流放。是流放到雅庫特?是終身流放嗎??不,是到富饒的米努辛斯克州,而且隻流放他三年。是給他戴上手銬,裝在囚犯車裡押解去的吧?嗅,不!他完全和自由人一樣去的,臨去之前,他自由自在地在彼得堡呆了三天,然後又在莫斯科遊逛了幾天:他還需要留下秘密指示、建立聯絡點、召集留下來的革命者們開會嘛!甚至還批準他"自費"去流放地,也就是說,他可以和自由的旅客一樣乘車去。在去西伯利亞的路上(當然更不必說回來的路上了),列寧一次都沒有和犯人一起走過,也沒有住過什麼遞解監獄。後來,在克拉斯諾雅爾斯克,列寧又需要在圖書館工作兩個月以完成其《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一書,而且這本由流刑犯寫的書竟然出版了,沒有受到書刊檢查機關的任何刁難!(用我們今天的尺度衡量一下看!)那麼,列寧在那邊遠的鄉村靠什麼生活呢?他會找不到工作呀?他請求政府維持他的生活。結果,批準發給他的錢超過他的實際需要。儘管他的母親經濟上也是很寬裕的,他要的東西都能給他寄去。不可能有比列寧在其唯-一次流放中的生活條件更好的了。當時的物價極其低廉,發給他的錢足夠買到有益健康的各種食物,有充足的肉食(每周一隻羊)、牛乳和蔬菜,可以儘情地去狩獵。(列寧不滿意自己的獵犬,人們就認真地考慮從彼得堡給他另送一隻獵犬去。打獵時有蚊子咬,他就可以定製一副細軟羊皮手套。)列寧在這裡醫治好了他的胃病和青年時期落下的其它疾病,很快就發胖了。他沒有任何必須儘的義務,不承擔工作和勞役。甚至他的妻子和丈母娘都不必勞累,因為每月付出兩個半盧布就雇到了一個十五歲的農村姑娘把他家的全部粗活包下來了。列寧不需要靠任何稿酬生活,所以彼得堡方麵幾次邀請他擔任一項有償的文字工作,他都拒絕了。他寫的文章和發表的作品都隻限於那些能夠樹立他的著作家聲望的東西。他服滿了流放刑期(他本可以毫無困難地"逃跑",但為慎重起見他沒有逃跑)。是不是自動地延長了他的刑期?改判他終身流放了嗎?為什麼要這樣呢?這是違法的。期滿後他被批準住在普斯可夫,隻是不許他去首都彼得堡。但他可以去裡加,去斯摩梭斯克,並沒有派人監視他。於是他便同他的朋友(馬爾托夫)一起,帶著一籃子秘密印刷品到首都去了,而且他們乾脆取道檢查特彆嚴格的沙皇村(這是他和馬爾托夫過於自作聰明了),結果,他又在彼得堡被逮捕。不錯,這時他身邊已經沒有那隻籃子了,但他還帶著一封用隱影墨水寫的給普列漢諾夫的信,信裡談到籌辦《火星報》的整個計劃。但是憲兵們似乎不想自找麻煩:被捕人在牢房裡呆了三個星期,信一直在憲兵們手裡,可卻沒有把它顯影出來。那麼他擅自離開普斯可夫這件事怎樣了結的呢?像我們現在這樣判了他二十年苦役刑?不,隻有這三個星期的拘留就完事了;之後就徹底釋放了他,他隨即乘火車到俄國各地去,籌備推廣《火星報》的地點。然後又到國外去籌備《火星報》本身的出版工作。(警察局發給他出國護照時也"沒有看到有什麼障礙!")而且,不止這些!他從國外的僑居地點也照樣把關於馬克思的文章寄交俄國百科全書(格拉納特兄弟編的)編輯部,而且這篇文章居然被刊用了。還不隻是這一篇呢!最後,他在離俄國邊境不遠的奧地利的一個小地方進行反對沙皇政府的活動,而沙皇當局也沒有秘密派遣一些"好漢"去把他偷偷活捉回來。其實,這是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辦到的。沙皇對任何一個重要的社會民主黨人的迫害也都表現了類似的軟弱無能和不堅定性(在對待斯大林的問題上尤其如此,不過,這裡又有其它疑點了)。例如,一九O四年在莫斯科搜查加米涅夫時沒收了他的一些"詆毀性信件"。審訊時加米涅夫拒絕說明這些信的情況。也就完事了。於是,作為懲罰,把他遣送到……他父母居住的地方去了。的確,對社會革命黨人的迫害要嚴酷得多。但到底嚴酷到什麼程度呢?難道格爾舒尼(一九O三年被捕)和薩溫科夫(一九0六年被捕)的罪行還輕嗎?他們組織領導了對俄羅斯帝國最顯要人物的謀殺。但是,並沒有處死他們。瑪麗亞?斯皮裡多諾娃打死的僅僅是一名五品文盲(而且整個歐洲還掀起了一場保衛她的浪潮),那更是如此了--不敢處死她,隻好把她流放了。假如一九二一年唐波夫省(又是唐波夫!)農民起義的鎮壓者被一個十七歲的女中學生打死了,那麼在"回擊"的紅色恐怖浪潮中不經審判而就地處決的中學生和知識分子會有幾千呢?俄國海軍基地(斯維亞堡)的暴亂造成了幾百名無辜士兵的死亡,為這件事槍斃了三十八人,另有八百人被判刑。(其中幾個人二月革命時在傳說得神乎其神的澤林圖伊苦役地獲釋--這次革命時在那裡總共才發現了二十二名政治苦役犯。)那麼對一九O一年在彼得堡舉行大規模遊行示威的大學生們是怎樣懲罰的呢?據伊萬諾夫-拉祖姆尼克回憶說,當時彼得堡的監獄裡簡直就像大學生們在舉行郊遊野餐一樣,學生們笑語喧騰,一起唱歌,隨便在牢房之間串來串去。伊萬諾夫一拉祖姆尼克竟然要求監獄長準許他去看一場藝術劇院的巡回演出:他說,不然,票就白白浪費了啊!後來判他"流放",流放到什麼地方?根據他自己的選擇到辛菲羅波爾去,這樣他就可以背著背包在克裡米亞到處遊逛了。阿裡阿德娜?特爾科娃在回憶這同一個時期時寫道:"對我們這些受偵查的人,管製並不嚴格。"憲兵軍官們向受偵查人提供從最好的"多頓飯店"買來的午餐。另一位喜歡深入鑽研的民意黨人評論家布爾采夫證實:彼得堡的監獄比歐洲的監獄要人道得多"列昂尼德?安德烈耶夫曾起草號召書,號召莫斯科的工人們舉行武裝(!)起義以推翻(!)專製製度。為此他被……關在牢房裡整整十五天!(他本人也覺得太少了,所以他自己加了刑;三星期。)我們來看看他當時的一段日記吧。"單身牢房!不過,沒什麼,也並不十分糟糕。我鋪好了床,把小板凳挪過來,擺好燈,放好香煙、梨……邊讀書,邊吃梨,完全和在家裡一樣……滿有意思。確實有意思。""先生!喂,先生!"獄卒這樣招呼他吃飯。他手頭有許多書,還有從鄰室傳來的條子。總之,安德烈耶夫承認,從居住條件和飲食方麵來說,牢房的生活並不比他當年的大學生活更差。這個時期,高爾基在特魯彆茨要塞監獄裡寫完了他的劇本《太陽的孩子》。一九O五-一九O七年革命退潮以後,許多活動分子,如季亞奇科夫-塔拉索夫和安娜?拉克之流,並未坐等逮捕,紛紛出了國,--二月革命以後他們一個個英雄似地回來,主宰國內的新生活了。這樣的人有好幾百。布爾什維克的領導部門以"格拉納特"百科全書第四十一卷的形式出版了一套相當厚顏無恥的自我吹噓,題為"蘇聯及十月革命的活動家們--自傳和傳記"。隨便把其中哪一篇拿來一讀,用今天的尺度來衡量,你都會感到驚奇:他們既然進行革命工作.怎麼竟然會逍遙法外?特彆奇怪的是他們在獄中的監禁條件怎麼會那麼好?!例如,關於克拉辛的條目裡寫道:"他回憶起在塔甘卡監獄裡的情景總是感到滿意。經過最初幾次審訊之後,憲兵們就不再麻煩他了。(可這是為什麼呢?--作者注)於是他把這不自由的閒暇時間全部用來頑強地做一件事:他學會了德語,讀完了席勒和歌德的幾乎全部原版著作,讀了叔本華和康德的書,認真研究了穆勒的邏輯學、馮特的心理學……"等等。克拉辛自選的流放地是伊爾庫茨克,即西伯利亞的首府,西伯利亞文化最發達的城市。拉迪克在一九o六年被投入華沙監獄,"他被關了半年,日子過得非常好。他學習俄語,列寧、普列漢諾夫和馬克思的著作。在獄裡寫了他的第一篇文章……而當他(在獄中)收到一期刊有自己文章的考茨基主辦的雜誌時,感到十分自豪。"或者,舉個相反的例子吧。關於謝馬什科的一條裡有這樣的話:"監禁(在莫斯科,7八九五年)是非常令人痛苦的":蹲了三個月監獄之後,他被判流放三年,流放到……自己的故鄉葉列茨去!是那些在監獄裡骨頭變軟了的人們,諸如帕爾武斯之流的政客,為了向沙皇專製報複,才會以那種充滿感傷主義美麗辭藻的誇張的回憶錄描寫沙俄的監獄,在西方製造了所謂"恐怖的俄國巴士的獄"的美名。從數以千計的小人物的單獨傳記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同樣的情況。例如,我手頭就有一部百科全書,不過,它不很合適:是一部《文學百科全書》,比較陳舊(一九三二年版),裡麵還"包含著錯誤。現在,趁著這些"錯誤"還沒有被清除掉的時候,我姑且取一個"K"字母為例,舉幾個以"K"字母起頭的人名看一看吧。卡爾片科?卡雷。他是伊麗莎白格勒市的市警察局(!)的秘書,可他卻向革命者提供護照!(把這句話譯成現在的語言,就是:護照科的工作人員替非法組織弄護照。)為此他……被處絞刑了嗎?沒有。他被判流放……五(!)年,流放到……他自己的田莊去了!也就是說等於到彆墅去了。後來他成了作家。基裡洛夫?B?T。他參加過黑海艦隊水兵的革命運動。槍斃了嗎?判了他終身苦役嗎?沒有。他被判流放到烏斯特-塞索爾斯克三年。他後來也成了作家。卡薩特金?H?M。他在監獄裡服刑,同時在寫短篇,而且報紙上居然發表這些!(我們這裡連刑滿釋放者寫的東西也一概不予發表。)卡爾波夫?葉夫季希曾經被流放兩次(!)。後來卻還是委以重任,讓他領導亞曆山大皇家劇院和蘇沃林劇院。(如果在我們這裡,第一,不允許他在首都落戶;第二,恐怕特彆處連個在劇院提示台詞的角色也不會讓他當吧。)克日紮諾夫斯基在斯托雷平反動時期的最高潮中,從流放地回來(他仍然是秘密的中央委員會的委員),立即毫無阻礙地展開了他作為工程師的業務活動。(在我國,如果他能在農機站當個鉗工就算走運了!)雖然《文學百科全書》沒有把克雷連科作為一個條目收進去,但既然說到用"區"字母起頭的名字,提一提克雷連科總是公正的吧。他曾經熱情地從事革命活動,曾先後三次"幸運地逃脫了逮捕",而其餘的六次逮捕總共坐了十四個月的牢。一九0七年(又是一個反動年頭!)他被控在軍隊中從事煽動並參加軍事組織,結果被軍區(!)法庭……宣告無罪釋放了!一九一五年克雷連科被控"逃避服軍役"(當時正在進行戰爭,而且他是軍官呀),可是他這個未來的軍事統帥(和想"謀殺"另一位軍事統帥的凶手)受到的懲處是……把他派往前線部隊(可絕非懲戒營!)去了!(沙皇政府指望這樣既可以戰勝德國人,又可以撲滅革命……)就這樣,在他那未被剪斷的檢察官羽翼的保護下,在多次審判中許多應該被判腦後吃一顆子彈的人竟然能夠苟活了十五年之久。在同一個"斯托雷平反動時期",庫塔伊斯的省長B?A?斯塔羅謝利斯基曾經直接向革命者提供護照和武器,把警察局和政府軍隊的計劃泄露給革命者。可是他為此隻被監禁兩星期就完事了。誰有足夠的想象力,就請把這個情況翻譯成我們現在的語言吧!就在這"反動"時期,布爾什維克的哲學和社會政治刊物《思想》卻可以合法地照常出版。而"反動的"《路標》論文集裡也可以公然登載這樣的話:"病入膏肓的獨裁製度","專製和奴隸製的罪惡"。沒有什麼,這類話我們今天能說!那可是個確實令人無法忍受的嚴厲的時代呀!雅爾塔市一家照像館的修像師B?K?亞諾夫斯基畫了一幅反映槍決奧恰柯夫起義水兵的畫,並把它掛在照像館的櫥窗裡了。(比如說,就像現在把描繪新切爾卡斯克鎮壓行動的圖畫展覽在莫斯科鐵匠橋大街一樣。)對於這件事,雅爾塔市市長怎麼辦了呢?因為沙皇的莊園--裡瓦基亞近在咫尺,所以他對此事的處理也特彆殘酷:首先,他衝著亞諾夫斯基大發雷霆,喊叫了一通;其次,他燒毀了……燒毀了亞諾夫斯基的照像館嗎?不是的,也沒有燒毀那張描繪槍決事件的原畫,而是燒毀了那張畫的複製品。(人們會說:亞諾夫斯基真機靈!可我們還應該指出:市長也並沒有命令當場砸碎照像館的櫥窗呀!)最後,亞諾夫斯基受到了最嚴厲的懲罰:雖然允許他繼續住在雅爾塔,但在皇族成員路經此地時禁止他到大街上來。民粹派評論家布爾采夫僑居國外時,甚至曾在一家僑民辦的雜誌上詆毀過沙皇的私生活。可是當他回到祖國俄羅斯(一九一四年,那正是愛國主義高潮時期)以後,他被沙皇槍斃了嗎?沒有。隻不過蹲了不到一年的監獄,而且獄中還對他優待:他可以得到書看並從事寫作。阿布拉姆?戈茨在那次戰爭期間則被流放到伊爾庫茨克……並且在那裡領導著一份齊美爾瓦爾德派即反戰派的報紙。既然讓斧頭任意欲,斧頭就會砍到自己人身上。"工人反對派"領袖,世代的金屬工業工人什利亞曾尼科夫一九二九年第一次被流放(到阿斯特拉罕)時,可就"沒有與工人來往的權利"了,甚至沒權利擔任他想乾的工人的職務。大鬨第二屆國家杜馬(辱罵俄國軍隊)的孟什維克祖拉博夫都沒被趕出會場。然而他的兒子從一九二七年以後就沒有走出過蘇聯的勞改營。這就是兩個時代的比較。當圖哈切夫斯基將軍像現在一般人所說的那樣受到蘇維埃政權的"鎮壓"的時候,當局不僅摧毀了他又己的家庭,把他全家人都關進監獄(更不必說他女兒被大學開除了),而且還逮捕了他的兩個兄弟和弟媳,逮捕了他的四個姐妹和姐夫、妹夫,還把他的甥男侄女統統趕到保育院去,強迫他們改了姓,有的改姓托馬舍維奇,有的改姓羅斯托夫,等等。圖哈切夫斯基的妻子在哈薩克斯坦集中營裡被槍殺,他的老母親在阿斯特拉罕沿街乞討,倒斃街頭。另外幾百名被處死的知名人士的親屬也都遭到相同的命運。這才叫做迫害呢!沙皇時代的迫害(其實是"非迫害")的主要特點,大概就是革命者的親屬絲毫沒有受到牽連。娜塔利婭?謝多娃(托洛茨基的妻子)一九O七年還能夠自由地回到俄國來,當時托洛茨基已是被判刑的罪犯了。烏裡揚諾夫(列寧)一家的任何一個成員(他們在不同時期幾乎全都被捕過)任何時候都可以拿到出國護照。當列寧因號召武裝起義而被"通緝"時,列寧的姐姐安娜還能夠合法地按期給列寧往巴黎彙款,彙到"裡昂信貸銀行"他的戶頭下。列寧的母親和克魯普斯卡婭的母親兩人的丈夫都曾是沙皇政府的三等以上的文官或軍官,所以她們兩人都曾終身領取沙皇政府的高額撫恤金。對她們進行迫害在當時簡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正是在這種條件下,列夫?托爾斯泰才形成了一種信念:認為似乎不需要政治上的自由,需要的隻是道德上的完善。當然,對於那些已經享有自由的人來說,自由是不再需要的。這一點,我們也同意,因為歸根結底並不是為了政治自由嘛!人類發展的目的並不在於某種空洞的自由。甚至不在於某種成功的社會政治製度。對嗎?問題當然在於社會的道德基礎。但是,這到最後才是如此。那麼,開始階段呢?第一步呢?托爾斯泰的莊園雅斯那雅-波良納在當時成了公開的思想俱樂部。可是要把這個地方也像列寧格勒的阿赫馬托娃的住宅那樣用軍警包圍起來,檢查每個人的身份證件;或者讓那些人們也受鎮壓,像我們在斯大林時期所遭受的那樣,使得三個人不敢集在一間屋子裡談話的話,那麼,大概托爾斯泰也會起來要求政治自由的。在"斯托雷平恐怖政策"最猖獗的時候,自由派報紙《羅斯》還能夠毫無阻礙地在頭版用大字標題刊登:"五名處死!……在赫爾鬆二十人被處死刑!"看到這些消息後,托爾斯泰號陶大哭,聲稱:活不下去了,沒有什麼比這更加可怕的了!還有前麵提到的《往事》雜誌上的統計表:六個月中處死刑者九百五十名聲就以這一期雜誌為例吧。我們注意到,它的出版日期(一九O七年二月)正是在為期八個月(自一九O六年八月十九日至一九O七年四月十九日)的斯托雷平"軍事司法"統治最猖獄的時期中,而它的統計所依據的資料則是俄國電訊社的鉛印資料。想想看,假如一九三七年莫斯科的報紙登出了被槍決者的名單並發行一個資料彙編的話,內務人民委員部那雙從不殺生的素食者的眼睛大概就得眨巴眨巴了吧。其次,俄國曆史上空前的、持續了八個月的這個"軍事司法"時期之所以未能繼續實行下去,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那所謂"沒有實權的"、"唯命是從的"國家杜馬沒有批準這種司法製度的緣故。(斯托雷平甚至沒敢提交國家杜馬審議。)第三,當時提出實行這一"軍事司法"製的理由,是因為前半年中發生過"無數起由於政治原因殺害警察官員的事件",許多官員遭到襲擊,直到在阿普切卡爾島上發生爆炸事件,自由鬥士們在那裡一次就炸死和重傷了60入。因此"如果國家不對這些恐怖行動及時予以還擊,那就不成其為國家了。"斯托雷平政府忍無可忍了。它又不滿於實行陪審製的法院那種從容不迫的迂闊之論和律師力量的無限強大(當時的法院和律師們可不像我們現在的州法院或軍區法庭那樣接到某人一個電話指示就會俯首聽命),因此。政府就急於要通過語言不多、直截了當的戰地法庭來製止那些革命者。(簡直就是土匪--他們竟向客運列車的窗口開槍,為了三五個盧布殺死普通居民。)(即使如此,也還是有些節製:隻有在處於戰時狀態或實行非常保衛措施的地區才能成立戰地法庭,而且隻有在罪行剛剛發生後不久,即在不超過一晝夜的時間內,在犯罪行為有確鑿見證的情況下才能開庭。)既然這種作法使當時的人們感到十分震驚和憤慨,那就是說這種作法對當時的俄國來說已經是很不尋常的了!在一九O六-一九O七年的情勢下,很清楚,對於出現那段"斯托雷乎恐怖時期"的責任應該由內閣和實行恐怖主義的革命者們共同擔負。今天,在俄國的革命恐怖誕生了一百年之後,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采取恐怖手段的念頭和這類行動都是革命者犯下的極嚴重的錯誤,是俄國的災難,它除了混亂、痛苦和超過必要限度的犧牲之外,沒有給俄國帶來任何東西。讓我們把同一期雜誌再翻幾頁看看吧。這裡刊載著一八六二年最早期的一張政治傳單。一切就是由此開始的。傳單上寫著:"我們要求什麼?要求俄國的福利和幸福。要獲得新的生活,更美好的生活,沒有犧牲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沒有時間拖延,我們需要快速的,急劇的變革!"這是一條多麼錯誤的路線啊!當時那些熱心者沒有時間拖延,因而他們就想用犧牲(可不是他們自己的、而是彆人的犧牲)來加速普遍福利的到來!他們沒有時間拖延,因此我們。他們的曾孫輩們,今天,在經過一百零五年之後,卻不僅不是在(解放農奴的)原地踏步不前,反而是大踏步倒退了。我們應該認識到:恐怖主義者是斯托雷平戰地法庭的超前的夥伴。在我們看來,斯托雷平時期和斯大林時期兩者不能比擬之處隻有一點,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殘殺是單方麵的--僅僅因為某人長歎一口氣,甚至連歎氣都算不上的一點小事,就可以砍掉他的腦袋托爾斯泰不是驚歎"沒有什麼比這更加可怕的了"嗎?其實,比這更可怕的事是一點也不難想象的。有比這更可怕的事,那就是:不是時而在某個眾所周知的城市中處死一些人,而是每天到答都在處死人;不是一次處死二十人,而是二百人成批地處死;關於這些事,報紙上非但不用大字標題受,也不用小字標題登,報紙反而在報道"生活比以前更美好了,生活比以前快樂了"!這是打爛了彆人的嘴臉,還要硬說:他原來就是個爛嘴臉。不,原來不是這樣的!完全不是這樣的。儘管當年公認俄國在歐洲算是最壓迫人的國家。本世紀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的科學發展,使人類對於進行壓縮的可能性有了進一步認識。我們的祖先曾經認為地球表層,我們腳下的大地本身,已經是被極度壓縮的了。可是,現代物理學家卻把地表解釋為幾乎好像是一個多孔的篩狀物。放在一百公尺見方的空曠處的一小粒霰彈--這就是原子的模型。人們又發現了奇異的所謂"核填裝":就是把這些霰彈的孩從一切空曠的一百公尺見方的地方驅趕到一起去。這樣填裝起來的頂針那麼小的東西就會有火車頭那麼重。但是,即使這樣的填裝也還是很像一根絨毛那麼鬆的,因為由於陽質子的關係我們不可能把核完全壓實。而如果能單純地把中子壓縮在一起的話,那麼像一枚郵票大小的這種"中子填裝"就會有五百萬噸重!不,當局甚至根本無須借助什麼物理學家的研究成果,就對我們進行了壓縮。他們通過斯大林的口,向全國發出了一個永不更改的號召:不要發善心!可是,"善心"這個詞在達裡的俄語詳解辭典裡的解釋卻是:"心地的良善、心靈的友愛本性、仁慈、對共同福利的關注。"看吧!這就是斯大林號召我們必須丟掉的東西,我們確實也就匆匆忙忙地把善心丟掉了:丟掉了對共同福利的關注!我們變得隻滿足於守著自己的飼料槽。本世紀初,俄國的社會輿論曾經構成一支驚人的力量,構成了自由的空氣。沙皇專製製度的被粉碎,不是在彼得格勒發出二月怒吼的時候,而是比這早得多!俄國文學中早已形成了一種定見,認為:勾畫一個憲兵或警士的形象時多少帶一點點同情,就等於是黑幫分子的阿諛奉承。早在這種定見形成的時候,沙皇製度實質上已被無可挽回地推翻了。當人們認為不僅同憲兵和警察握手、和他們相識、在街上向他們點頭致意是自己的恥辱,而且連走在人行道上衣袖被他們擦一下都是恥辱的那個時候,沙皇製度實質上就已被推翻了!如今,在我國,那些失業的劊子手們竟被特彆委派來領導……文學和文化工作了!他們下令歌頌他們自己,把他們歌頌成傳奇式的英雄。不知為什麼這一切在我們這裡竟稱為……愛國主義!社會輿論!我不知道社會學家給這個概念下的定義是什麼,但我清楚地知道,它隻能是由能夠自由地表達、完全不受政府或黨的意見左右的、能夠互相影響的個人意見所組成。隻要我國國內一天沒有獨立的社會輿論,就不會有任何保障能使無緣無故消滅幾百萬人的暴行不再重演,就不會有任何保障使這類事情不在某一天夜裡,不在任何一個夜裡,不在今天白晝過後的第一個夜裡重新開始。我們已經看到,"先進學說"並沒有能夠保護我們免遭這種瘟疫。不過,我已經看見我的論敵在朝著我撇嘴、使眼色、並連連搖頭了:第一,當心你的話會被敵人聽見!第二,何必如此誇大其辭呢?!要知道,問題的範圍本來是窄得多的,問題並不在於:為什麼把你們抓進了監牢?也不在於為什麼外界人士竟會容忍這種違法行為。人所共知,他們原來根本就沒有相到公布這種事,他們不過是相信黨的話啊(這是二十大以後的慣用語);他們不過是聽話而已。既然說要把整個民族在二十四小時內遷到邊遠地區,那這些民族的人一定是個個有罪嘍!問題並不在於此,問題在於:當你們這些人已經身處勞改營內的時候,你們總該想到這些了吧?!那麼,你們為什麼還在那裡忍饑挨餓,彎腰折背,忍氣吞聲,而不進行鬥爭呢?!他們,那些沒有被武裝士兵押解的、手腳可以自由活動的人們,沒有進行鬥爭是情有可原的,他們總不能把家庭、社會地位、薪金、稿費等統統犧牲掉嘛!!是的,正因為這樣,他們今天才有可能發表批評性文章,指責我們,怪我們當時處在沒有什麼可喪失的情況下為什麼竟會抱住自己那份口糧不放,而不進行鬥爭。恰好,我也正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之所以在勞改營裡忍受,就是因為外界沒有輿論。一個囚犯要想反抗強加於他的製度,他通常能想得出哪些可用的辦法呢?不外下麵幾種吧:l)抗議;2)絕食;3)逃跑;4)暴動。可是,正像那個死人常說的那樣,"誰都曉得"(如果不曉得,那也能夠想法使你曉得)前兩種辦法隻是有了社會輿論的支持才有力量(監獄官才怕它)!如果沒有社會輿論支持,人們對於囚犯的抗議和絕食隻會報以嘲笑!像捷爾任斯基那樣在監獄長麵前撕碎自己身上的襯衣,從而爭取達到自己的要求,當然是很有戲劇性效果的。但那也隻是在社會輿論支持的情況下才行。沒有輿論支持,人們就會用個什麼東西把你的嘴一堵,然後還得叫你賠償公家的襯衣!這裡不妨回憶一下十九世紀末期在卡裡苦役地發生的轟動一時的事件。當局向政治犯們宣布:從今以後對政治犯可以施行體罰,而政治犯娜傑日達?謝格達要第一個受到笞刑(因為她打了警衛隊長一記耳光,想以此來……逼他退休)。於是娜傑日達?謝格達立即服毒自殺了,她寧死也不願受到獄吏的樹條抽打!繼她之後,另外三名婦女也服毒自殺!男監裡十四名男囚犯也要自殺,有些人自殺未遂產這場鬥爭的結果是完全、永遠地廢除了對犯人的體罰。當時政治犯們的想法是:恐嚇監獄當局。因為他們相信關於卡裡苦役營裡的悲劇終究會傳遍俄國,真象會大白於全世界的。但是,假如讓我們這些囚犯來衡量一下這個事件,我們隻會灑下幾滴輕蔑的眼淚。打自由人警衛隊長一記耳光?何況還不是他侮辱了你本人?就算是他朝你的屁股踢了兩腳,那又有什麼了不起?你總可以活下去嘛!為什麼幾位女伴也要跟著她服毒呢?為什麼還有十四個男人也跟著乾?生命不是隻給予我們一次嗎?重要的不是結果嗎?我們有吃的、有喝的,為什麼要和生命訣彆?也許會趕上大赦呢!說不定會被提前釋放呢!看!我們已經從政治囚犯的高度滑到了什麼地方!跌落到了什麼地步!同時,我們那些獄吏們卻上升到了什麼高度啊!不,他們可不比卡裡苦役營的那些笨蛋!即使我們現在挺起腰杆來,想要升天(四個婦女再加上十四個男人),他們也會在我們弄到毒藥之前把我們全部槍斃掉。(何況,在蘇維埃的監獄裡上哪兒去弄毒藥呢?)如果有誰真的服毒自殺死了,那也不過隻是減輕監獄當局的負擔而已,同時,其他犯人則會因為沒有告發而受到鞭刑。而且,當然;關於這事的消息甚至傳不到獄牆外麵。問題就在這裡。這幫人的力量也就在這裡。就因為消息傳不出去!即或傳了出去,也傳不遠,它會是一個微弱、暗啞的聲音,得不到報紙的證實,眼線們會到處追根;因此,等於什麼也沒有。絕不會出現什麼社會輿論的憤慨!既然如此,怕.什麼?有什麼必要去聽取因犯的抗議?誰想服毒嗎,那你就服毒好啦!、關於我們的每次絕食都遭到失敗的情況,我在第一部裡已經談過了。那麼,逃跑呢?曆史為我們記載了沙皇時代的幾次越獄逃跑的嚴重事件。我們看到,每次逃跑都是在外麵的人,即其他革命者或逃跑者同黨的領導下實現的,在許多細節上還得到了廣大同情者的幫助。不論逃出監獄本身,還是逃出後隱藏或偷渡的過程,都得有許多人從旁協助。("噢,對呀!"馬克思主義曆史學家可算找出我的破綻了。"那是因為老百姓支持革命者!支持他們,為了自己的未來嘛!""可是,"恕我反駁一句:"是不是也還因為那樣做隻是一種不會承擔罪責的有趣遊戲呢?從窗口向逃跑者揮動幾下手帕,讓他在你的臥室裡過夜,替他化裝,這算什麼?那個時代並不會為此受到審判呀!彼得?拉夫羅夫從流放地逃跑了,而沃洛格達的省長(霍明斯基)還給拉夫羅夫的自由同居的妻子發了證件,允許她去追趕自己心愛的人……那個時代,甚至偽造護照的人也不過被流放回自己的家鄉去。當時人們並不害怕什麼。您憑親身經驗應該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可是,順便問一句:"您怎麼會沒蹲過監獄呢?""噢,這個嘛,也算運氣吧……"不過,也有另一方麵的證明。我們大家在中學時都不得不讀高爾基的《母親》。可能有人還記得那裡所描寫的尼日戈羅德監獄的生活吧:看守們的手槍都生鏽了,他們用手槍當錘子往牆上釘釘子。人們可以毫無困難地把梯子倚在牆上,安安穩穩地到獄外去。再看看一個叫拉塔耶夫的高級警察官員是怎麼寫的吧:"流放實際上隻是一紙空文。監獄根本就不存在。在當時的監獄製度下,落到獄中的革命者可以毫無阻礙地繼續他原先的活動……基輔革命委員會的全體成員都被關在基輔監獄裡,可他們照樣在領導著基輔市的罷工鬥爭,並且還從獄裡發出呼籲書。"目前,我沒有可能搜集有關沙皇時代主要苦役營地警衛情況的資料,不過,我倒也沒有聽說那時曾發生過像我們這裡那樣的隻有十萬分之一成功希望的絕望的逃跑。顯然,當時的政治苦役犯並未感到有必要去冒險:他們沒有受到由於繁重勞動體力衰竭以致過早死亡的威脅,也沒有無緣無故延長刑期的威脅,服過一半刑期後,他們還可以到流放地去服後一半刑期,他們打算逃跑的話,推遲到那個時候再跑也不遲。看來,隻有那些懶得逃跑的人才沒有從沙皇的流放地逃跑。顯然,警察局也並不要求經常去彙報,監視並不嚴格,路途上沒有設行動人員哨所,勞動地點也並非每天都有警察。囚犯們手裡有錢(或者可以寄來錢),流放地一般距大河和大路不太遠。還有,在那時幫助逃犯的人並不冒任何危險,而逃亡者本人即使被抓回去也不會像我們這裡似的被槍決、被毒打;也沒有再加判二十年苦役的危險。那時候逃跑被抓回的人一般都送回原地,刑期照舊。如此而已。這是一場隻會贏、不會輸的賭博。法斯堅科逃往國外(見第一部第五章),就是這類情況中有代表性的事例。比他更加典型的,可以說是無政府主義者烏蘭諾夫斯基從圖魯漢斯克邊區逃跑的事例。他逃到基輔,隨便走進大學生的閱覽室,聲稱要索取米哈伊洛夫斯基的《什麼是進步?》一書,於是大學生們立即招呼他吃飯、留他住宿,還給了他路費。他逃出國外的情況是這樣的:隨便登上一艘外國輪船的舷梯就上船了,(要知道,那裡並沒有內務部的哨兵在守衛嘛!)上船後他就在鍋爐房裡一蹲。不過,更妙的是:他在一九一四年戰爭期間又自願回到俄國,回到了圖魯漢斯克流放地!把他當作外國派回來的間諜了吧?槍斃?"快坦白吧,敗類!他被什麼人收買啦?"都沒有。調解法官對他的判決是:由於逃跑到國外三年,判罰款三盧布或拘留一天!當時,對烏蘭諾夫斯基來說三個盧布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所以他選擇了一天拘留。格爾豐德-帕爾武斯,毀滅性的《財政宣言》(一九O五年十二月)的作者,一九O五年彼得堡工人代表蘇維埃的實際指導者……被五馬分屍了嗎?沒有,他被判處流放圖魯漢斯克邊區三年,半道上在克拉斯諾雅爾斯克就曾有機會跑掉(放犯人們進城購買食品,列夫?傑伊奇一去不回,帕爾武斯慢了一步)。他到了葉尼塞斯克,在那裡才把唯一的一個押送士兵灌醉,自己溜走了。他不得不換上莊稼人的衣裳,沿葉尼塞河多走一段回頭路,莊稼漢的環境,肮臟,跳蚤,使他受了一些罪。以後他仍住在彼得堡,以後到了國外。而我們的逃跑--從乘破舊的小船渡海或躲在原木貨艙裡逃出索洛維茨群島開始,到豁出性命。喪失理智、毫無希望地衝出斯大林晚期勞改營(本書有幾章專講這些事)為止,--我們的逃跑是巨人們的行動,但這是必遭滅亡的巨人們的行動。革命前的逃跑從來沒有表現過這樣的勇敢,這樣的想象力,這樣的意誌,但很容易成功,而我們的逃跑則幾乎從來沒有成功過。"那是因為你們的逃跑按其階級本質來說就是反動的!……"一個不願再當奴隸、不願再當牲畜的人振臂奮起,企圖逃跑,難道他的這種激情竟會是反動的嗎?逃跑之所以沒有成功,是因為逃跑過程的後幾個階段的成敗取決於普通居民對此所抱的態度。而今天我國的居民是不敢幫助逃亡者的,甚至(出於自私動機或者由於思想認識的原因)還要出賣逃亡者。這就是我們社會的輿論!……至於囚犯的暴動,像勞改營裡那樣有三千人、五千人、八千人參加的暴動,在我國曆次革命的曆史中還從來沒有先例。而我們卻有過。可是,還是由於同樣的邪惡力量的作用,我們所作的最大努力、最大犧牲所帶來的隻是顯微不足道的成果。那是因為整個社會還沒有準備好條件。因為如果沒有社會輿論的支持,即使在最大的勞改營裡的暴動也不會有任何進展。因此,對於我們"怎麼會忍受的?"這個問題,現在可以作出回答了:就連我們也並沒有忍受!讀者下麵就會看到:我們絕對不是一直在忍受的。我們確實在特種勞改營裡舉起了政治犯的大旗,並且確實成了當之無愧的政治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