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天子趙與莒,如今已經是一個二十七歲的男人,雖然他打六歲起便與“幼稚”、“輕浮”之類的詞無關,不過,每次見到他的時候,崔與之在心底深處,還是隱隱會有驚歎。該章節由網友上傳,網特此申明究竟是什麼原因才會誕生如此沉穩而又英姿勃的天子?他自然不會知道,這是胡人四百年肆虐與外夷二百年侵淩下的悲慘,才有如此天子誕生來挽回國運。趙與莒見著他們時,雖然麵上還是謙和帶笑,可眉宇間有著一種抹不去的憂慮。崔與之時常與他打交道,便是沒有政務時,也喜歡往皇宮裡走,陪同皇子公主們玩耍,也與皇帝說說閒話,因此很容易便現了趙與莒的隱憂。見過禮之後,崔與之帶頭問道:“陛下召臣等來,不知是有何事?”“十九日之前,朕接著近衛軍龍騎兵參領王啟年的奏折。”趙與莒向內侍示意,內侍將一份奏折的抄寫本趕緊交給了四人。崔與之聽得“近衛軍龍騎兵”時心中便是一沉,原本他以為是少壯派的禁軍軍官出了問題,可現在才知道起竟然是近衛軍。但仔細看過奏折內容之後,崔與之便意識到自己先前的猜想都錯了。在王啟年的奏折當中,隻是對整個事件源源本本地記錄,連那個倚仗著力大從煤廠裡逃出來的唐十力,如今被他征募入伍的事情也都說了,但對事件本身並沒有做任何評價。折中自然免不了請罪,他以軍隊做了原是護軍做的緝拿事情,實是有違禁律,隻是當時情形緊急,故此不得已為之。“朕收到這奏折時還不大相信,認為情況未必有如此嚴重,但是後來派了人去暗查,兩個鐘點前。那人的奏折傳了回來---若是朕猜得不差,這已經是他的遺奏了。”聽得遺奏二字,崔與之四人都是一驚,天子自然不會差個病得要死的去調查此事,好端端的使死在調查過程之中,這意味著什麼事情。他們四人心中都有數。“真是膽大包天,膽大包天!百姓他們可以欺淩虐害,官吏他們可以收買賄賂,就連朕派出的使臣,他們也敢欺瞞,見欺瞞不過,便殺了滅口!”趙與莒地怒火刹那間膨脹起來。象是一顆爆炸地炮彈。崔與之四人都是變了顏色。天子之怒。流血千裡。伏屍百萬。這豈是小事!“朕與諸卿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食不甘味寢不安枕。為地是什麼?朕地忠勇將士前線廝殺犧牲。為地是什麼?莫非是為了這些羊狠狼貪之輩躺在金山銀山上做著美夢?莫非就是這些貪官汙吏升官財?”“這才是兩年。兩年!無論是諸卿舉薦地官員。還是朕自流求調來地官員。或是留用地原先金國官吏……竟然都勾結在一起了。欺下瞞上官商勾結橫行不法。這是謀逆。是造反。是要革朕和文武百官地性命!是要將朕地子民逼為盜賊。是要將朕放在火爐上燒烤。是要食朕之肉寢朕之皮!”狂風暴雨般地怒火傾瀉出來。崔與之四人慌忙跪倒請罪。“你們有什麼罪。若是有罪。朕早著付有司前往緝拿。還要召你們來做甚?”趙與莒冷笑了一聲:“朕要地不是你們請罪。是你們替朕尋出個解決方法!朕對這等事情。零容忍。零容忍!”“零容忍”這個詞。眾臣雖然是初次聽到這詞。顧名思義。卻也知道這是天子表明要對那些貪官汙吏和不法奸商重懲。“朕要你們做三件事。”趙與莒又道:“第一,刑部與大理寺組成朕合處置使,朕要你們從快,從嚴查處此事,所有官員,一律不得自京西、河東兩省抽調。朕不想這些蛀蟲再次壞了朕的大事!”刑部尚書趙葵與大理寺正卿袁韶都是躬身領命。“第二。吏部必須儘快擬出大宋官吏律令條文,澄清吏治。不可姑息養奸,官員任免方式,朕也要變動----如今朕還隻是有個想法,隻是與你說一聲,但是,鄒卿,自古王朝更替,莫不與吏治敗壞相關,我大宋善待士大夫,官吏薪俸之厚,遠勝於漢唐,可那些貪腐蛀蟲仍是成片成片地出來……這吏治不得不改,你須給朕擬出約束官員的章程,官吏薪俸既是勝於以往,那麼官吏若是違法亂紀,其受到的處罰也應勝於以往才是。”“必須加大那些狡官胥吏的亂紀成本,他們貪上一文,便要讓他們吐出十文,他們禍害一方,便要叫他們一代不得安生,其餘罪衍不宜株連,但這貪瀆腐化,非株連不可止。官吏貪瀆所得,多供其自身與妻兒子女揮霍,既是如此,他妻兒子女也須得為此受重懲!”“給朕在吏部衙門前立一副對聯,上聯便寫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下聯是汝權汝職,國器國利,私心可有,國法怎逃”“其三,崔卿,你牽頭坐鎮,設立一個由吏部、刑部、大理寺聯合抽人組成的新官署,這個新官署名字便叫廉政司,專門負責督查百官----禦史台地那些大嘴巴,每日隻管盯關朝官吃飯喝水,卻不肯去關注地方上的民生疾苦,你替朕訓斥他們,告訴他們朕這朝堂之上,不養隻吃閒飯不乾活的牲口!”趙與莒對文臣百官,向來是寬容優厚,對等禦史諫臣,更是禮敬有加,總是說他們是文人之骨,當禮敬三分。可這次他真是氣急了,連“隻吃閒飯不乾活地牲口”都說了出來,口不擇言,讓崔與之心中苦笑。若隻有他們君臣二人,他還有轉圜的餘地,但是當著鄒應龍等人的麵,這事情就有些難辦了。“這三件事,須得給朕辦好,要快,特彆是第一件聯合處置使,三日之內人員必須調齊。要年輕踏實勤懇廉潔的,五日之內必須出,十五日內須得抵達河東珙桐縣,便給朕從珙桐查起,朕從近衛軍中抽調五百火槍手護衛,從軍情司抽調一百軍法官聽令執法。以合律製。”在最後關頭,趙與莒終於從氣憤中稍稍冷靜,他自親政以來,便努力使得司法**,到現在為止已經略有成效,至少在地方上,提點刑獄司和護軍已經從地方行政主官的控製下**出來。若是他為了今日之事不顧一切,讓軍隊去執法,那麼日後軍權必定擴張。武人乾涉司法之事便會屢見不鮮了。聽完趙與莒的咆哮之後,崔與之心中有些不以為然,貪腐之事。曆朝皆有,豈是一朝一夕能禁絕得了的,皇帝為此如此暴怒,實在是有失平日裡的鎮定,即使不是小題大作,也應該算是失態了。不過大宋如今禦史諫官確實處在一個異常尷尬的局麵,自從趙與莒親政之後,對於中樞官員地控製非常緊密,數年間也未曾聽聞有貪賄。而除此之外言官對於百官的監督,幾乎沒有意義。相反,地方官員特彆是邊遠之地的地方官員缺乏有效監督,雖然司法**使得貪賄之行為有所收斂,可還是難以杜絕,增加一個監督地方官員的機構,從現有的官署中抽調冗員組成,這樣既不至於增加冗員,又有助於澄清吏治。倒是一個好主意。“陛下除此之外呢?”見趙與莒神情平靜下來,崔與之問道。“還嫌少了?”趙與莒愣了愣,這次河東省的事情,對他來說是一個打擊,但同時也是一個機會,長期以來,地方官員地相對**性,使得“天高皇帝遠”,他們缺乏監督。因此為所欲為。趙與莒上次將司法權從地方官員手中分離。隻是改革地方吏治的第一步,而現在廉政司的設立。則又在製度上為這些地方官員套上了一個圈圈。再加上戶部地經濟管轄,吏部的人事任免,地方政府的膽大妄為將受到空前強大的約束。這當然不可能根除**,但可以最大限度上增加**成本,至少象王啟年奏折中說的那種地跨兩省、牽連數以十計的州縣地貪腐瀆職之事,便難以再生。“臣劾近衛軍參領王啟年,以武職乾預地方政務,以軍隊擅行執法,實是目無法紀。”崔與之大聲說道:“武人乾政,為我朝之大忌,王啟年得知此事,當奏明聖上,再行處置,而不應擅自抓捕,陛下另不罰之,安知他日後世子孫之中,無有不肖之人挾兵權以自重,行天下不忍之事?”趙與莒剛剛按下去的怒火騰的又揚了起來,他盯著崔與之正要作,轉念一想,卻又覺得驚奇。此前崔與之便是要勸諫,也都是極委婉地,多是選擇在二人相處之時,而不會在其餘臣子麵前。這次他勸諫,為何會如此失態?想到這裡,趙與莒按捺住怒火,看了看大氣也不敢喘地袁韶等人,他有些不耐煩地擺了擺手:“崔卿留下,你們退了吧。”袁韶三人恭聲領命,迅退了下去,出了博雅樓之後,三人相對苦笑,自他們入閣以來,皇帝便一直是和藹可親的,可突然間一回怒,便是袁韶這樣年逾七旬地老人,也不禁覺得心底寒。趙葵更是頭上冒出了冷汗,在他還未調入中樞就任刑部尚書之前,他坐鎮長安,雖是軍區都督,實際上當時陝西行省處在軍事管製之下,對於那邊的情形更為了解,他的一些禁軍部將,更是與那些行不法之事的家夥們有千絲萬縷的聯係。他心中暗生警惕,今日天子的怒火是如此明顯,自己那些原先地部將們,隻怕少不得有一些要倒楣了。“崔相公這次……”鄒應龍張開嘴隻說了一句,然後搖了搖頭:“二位,我們快去辦事吧。”袁韶與趙葵不約而同地點了點頭,這個時候天子正在氣頭上,崔與之卻一反常態,當麵彈劾天子信重的近衛軍將領,實在是不智之極。以崔與之的老奸臣滑,怎麼也不應該玩出這樣一手,除非……崔與之還打著其他的盤算。在他們離開之後,博雅樓中,趙與莒盯著崔與之許久,崔與之則笑眯眯地看回來,兩人對視許久,趙與莒終於沒有這老兒的耐性,先開口道:“崔卿,你今日為何與往常不同?”“陛下今日為何與往常不同?”崔與之笑道。趙與莒不禁一愣,確實,今日他覺得崔與之與往日不同,可若是從崔與之的立場來看,自己今日大雷霆,是否也與往常不同?他皺起眉,自從朝堂大改組特彆是將史彌遠拎出來刺激了一次眾臣之後,大宋政務軍務都是一帆風順,難道說正是因為順利久了,當出現自己意料之外的大規模貪腐事情時,自己的耐心就變弱了?“崔卿有話就直說。”想到這裡,趙與莒心中隱約有些懊惱,他催促崔與之道。“陛下往常,凡事必三思而後行,臣這個丞相,隻要能協調好陛下與諸臣的關係即可,上有明君下有賢臣,臣落得可以偷懶。但今日陛下急躁暴怒,臣若還與往常時一般應付,隻怕有所不宜了。”崔與之收斂起麵上地笑容,正色道:“臣有幸得遇明主,陛下不以臣老邁不才,簡拔臣於草莽,臣驟得高位,常懷憂思,自古以來為相,庸碌方可全身而退,忠直多以抑鬱而終,臣是庸碌而退,亦或抑鬱而終,皆在陛下一念之間。”這次崔與之說得便不是那麼客氣了,雖然還是有些委婉,卻很明確地告訴趙與莒,以前他表現得是個深謀遠慮耐心十足的英明之主,所以崔與之看上去庸碌無為以保全君臣間的關係,但若是趙與莒總是象今日這般暴躁亦怒,那麼崔與之少不得也要做耿介之臣,哪怕因此得罪於天子抑鬱而終也在所不惜。趙與莒默然半晌,麵有愧色,良久之後起身向崔與之行了一禮:“崔相公,朕謹受教。”崔與之哪敢當他的禮,慌忙避了開來。“陛下,今日陛下暴怒之時,言辭辱及言官,臣恐明日禦史言官,多有稱病請退。臣以為,陛下不妨下旨,詔令禦史言官儘數進入廉政司,且責且撫,方為天子執政之道。”“此事依卿。”“臣劾王啟年之事,雖是出於公心,可有麵辱陛下之嫌,陛下宜詔告群臣,罰臣俸祿,以護天子之威。”崔與之又道。趙與莒啞然失笑,指著崔與之道:“你這老兒,恁地奸猾,分明是要朕處置王啟年,卻拿自己說事……王啟年擅自拘捕百姓,雖不是武人乾政,確屬越權,念在事情緊急,他又行事有度,朕就不罰不賞,隻斥責了事如何?至於卿,朕也不賞你進諫之善,不罰你麵辱之過,不罰不賞,如何?”注1:“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實是五代十國時蜀主孟昶所言,後為趙匡胤所用,以告誡百官,趙光義繼位後,更是刻了二十五塊戒石銘分置全國各府。(全本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