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與莒能送出這封信,實為不易。他是個極謹慎的性子,自知一步走錯滿盤皆輸,故此在長達一年的時間內,僅通過簡單的方式與流求保持聯係,例如秦大石有時會在他上朝或下朝的路上,看著他做出某個手式。這種簡單的傳遞信息,隻能將自己平安與否的消息傳出。在新年之前,史彌遠終於為他找來了老師,正如他所知的曆史,這位老師便是鄭清之。鄭清之得史彌遠信任,本人又深諳儒理,他是呂祖謙再傳弟子,故此通讀史書,對於趙與莒的教導,也是理學、史學並重。趙與莒初時覺得自己自後世而來,腦子裡又記得一大堆的東西,故此多少有些應付之心,隻是他掩藏極深,絲毫未表露出來。可跟著鄭清之學了不過一月,便覺得此人學問果然高深,言事也是極明事理,兼之鄭清之為人胸懷廣闊,言語頗為不俗,故此漸漸趙與莒對他真的佩服起來。鄭清之頗好美食,而如今臨安城中美食最佳,便是“三元樓”與“群英會”。趙與莒猜想,他隱於紹興時將霍重城推上台前,加之霍重城又沒少往史府管家、門客處送理,想來他之大名早入了史彌遠耳的。以史彌遠之能,自然能查出霍重城與自己頗有交情,故此無須過於做作,免得反而引起疑心。借著孝敬師長的名義,他時常遣人去“群英會”,借用廚師來沂王府,而霍重城自然免不了要因此登府求見敘舊。在霍重城第三次登府求見之後,龍十二悄悄將趙與莒的秘信交與他。這才將趙與莒的信件送了出來。“也不知那信到了流求沒有……”端坐書桌之前。趙與莒捧著書,心卻隨著那信一起飄至流求去了。一年時間,他都沒有怎麼得到流求的消息。他知道自己培養了一些這個時代了不起的少年,他將自己能在短短數年時間裡教與他們的知識,已經是毫無保留地傳授出去。他在春天種下一粒種籽,隻是不知這種籽是否能如他所願,長成參天大樹。“殿下!”韓妤輕輕地在後麵推了他一把。鄭清之撇著嘴,正用惱怒的眼睛瞪著他。趙與莒覺得自己象是在後世讀書之時,上課看情不自禁露出笑容結果被老師抓住地感覺。他有些赧然地垂向鄭清之行禮:“先生。”見他知錯,鄭清之臉上地怒意消失了。他頷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嗣子身負天下之望,不可不謹慎小心。”他這話語之中含有深意,趙與莒卻麵不改色。隻作未曾聽出來,目光再度轉在那書本之上。鄭清之微微一笑,對於自己的這個弟子,他極為滿意。雖然反應稍稍慢了些,但極是好學,每日捧書苦讀不倦。對於自己的尊敬,也是自內心,全然沒有一般宗室子弟那種傲慢。這或許與他生長於民間有關。更有可能是他的天性,這般性子的人……如同當今天子一樣,是能容得下臣下的。若是太過聰慧,太有主見,對於史相公與自家來說,未必是什麼好事。過了會兒之後,他考校趙與莒近日所學,覺得頗有長進。又勉強了幾句。然後告辭離去。才出沂王府,便被一頂小轎攔住。那小轎之前立著的人雖是眼生,可是他一句話便讓鄭清之依言上轎。“相公請鄭先生。”鄭清之見著史彌遠時,不由嚇得一跳,因為史彌遠麵色極難看,全然沒有往日鎮定自若。“相公這是……”鄭清之微微皺起眉來,史彌遠如此失態,叫他好生驚訝。“文叔來了。”史彌遠並未立刻回答他的話,而是繞了一圈之後,將他引進書房中,二人分賓主落定之後,鄭清之再看史彌遠,覺他麵上帶笑,方才那氣極敗壞的神情,竟然絲毫無存了。“這位史相公翻起臉來倒比翻書還快。”鄭清之心中一凜,喜怒不形於顏色固然讓人敬重,但象史彌遠這般變臉極快,則更讓人膽寒。“文叔,今日請你來,是有事相詢。”史彌遠臉上笑吟吟的,絲毫怒意都不見了。“相公儘管吩咐。”鄭清之道。“自文叔為沂王府教授以來,也有數月之久。”史彌遠用手指輕輕敲了桌子兩下,然後問道:“以文叔之所見,沂王嗣子其人如何?”鄭清之心中一動,事已至此,他為何還要問自己這個問題,又為何偏偏挑在此時問這個問題?史彌遠地書房,擺飾並不華麗,因為他個人脾性的緣故,在書房一角,點著來自南海的檀香。刻鐘則在書房另一角擺動,傳來“噠噠”的聲音,象是人地心跳一般。隻是瞬息之間,鄭清之腦中便轉了幾轉,然後他展顏一笑。史彌遠沒有退路,自家也沒有退路,事已至此,沂王嗣子便是不好,又能如何?“嗣子不凡。”鄭清之慢慢地說道。史彌遠微微露出驚訝的神情,鄭清之不知他這神情是裝出來的,還是真正感到訝然,他撚須,微微眯眼,然後問道:“如何不凡?”細細思忖這數月以來,自己與趙貴誠相處的時間,鄭清之忽然神情有些恍惚,這位嗣子殿下,實在是平庸得緊,若說有何不凡之處,那便是勤奮好學了。這一點,史彌遠如何會不知道,可他偏偏還要追問有何不凡,他究竟是何意思?“相公此問倒是……”鄭清之打了個哈哈,然後笑道:“嗣子極是不凡,言行學業。儘數不凡!”這回答原本就和沒有回答一般。史彌遠卻極為滿意,他點頭稱許道:“這也是文叔教導有方,文叔,你且稍候,我在等一人來。”片刻之後,鄭清之聽得外頭腳步聲響起,接著,一人搖搖擺擺地走了進來,那人見著史彌遠,立刻拜下身軀。恭聲道:“下官拜見相公!”“會之,無須多禮。”史彌遠微微一笑,然後指了指鄭清之對麵的位置:“坐坐!”那人又施了一禮謝過座後,這才施然坐下。鄭清之心中微微哼了聲。此人在史彌遠麵前,極儘卑顏之能事,讓鄭清之頗為不喜。“堂堂吏部尚書,竟然如丞相家奴一般……”鄭清之心想。此人姓薛,單名極,字會之。乃是朝中重臣,也是史彌遠心腹。他與另外三人,都為史彌遠爪牙。因為名字裡都有一個“木”字,故此號稱四木。“薛會之乃我腹心之人,凡事皆與其商議,故此文叔儘管放心。”見鄭清之麵上神情,史彌遠淡淡的一笑道。薛極麵上也露出淡淡地笑,似乎史彌遠這句表明與他關係親近的話語便讓他極高興一般。“鄭文叔與我累代世交,更是自己人,加之他又是沂王府教授。”史彌遠又對薛極道:“此事還須他多多受累。自是無須瞞他。”鄭清之心中又是一凜。顯然,不知不覺中。史彌遠已經拉著一幫人密謀廢立之事了。這兩年來,今上龍體欠安,屢有違和之時,若有不豫,這些人隻怕便要合謀起事了。“今日請你們二位來,是因為咱們那位皇子殿下,又有些不安分了。”史彌遠掃視二人一眼,然後慢慢地道。他所提及的皇子趙近來確實是不安分。就在史彌遠召集心腹於書房中密謀地同時,皇子趙則麵帶笑容側耳傾聽。“翁翁”的琴弦聲裡,名為綠綺的宮女凝神專注,目光始終停留於琴弦之上,檀香在弦旁點燃,淡淡地輕煙遮住她地臉,讓她恍若仙子。趙非常喜歡看她彈琴的模樣,覺得此時之她,無比純淨與美麗,宛若一捧清泉,讓人覺得清爽。琴聲越幽遠,綠綺一邊撥弦,一邊抬起眼來,與趙目光相對,兩人唇邊都露出一個淺笑,目光癡纏於一處,良久也不曾分開。綠綺輕啟朱唇,秦少遊的《鵲橋仙》如一連串玉珠般,自她銀牙之間滾了出來,她聲音未必極佳,可唱得這曲子卻分外婉轉,輾轉承合之時儘顯功底,聽得趙如癡如醉,不知不覺中,便行得她身前。待得她唱到“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句時,趙俯下身來,將臉與她的臉貼在一起。“殿下!”琴聲雖然未止,綠綺卻有些嬌羞地避過臉,橫了趙一眼:“還聽不聽奴唱了!”“自然要聽地,不過方才那般聽法,可以聽得更真切。”趙調笑道。趙家天子,幾乎代代風流多情,俱是知情知趣地人物。趙雖說如今還隻是皇子,在這方麵上卻毫不遜色於當今天子,不僅諳音樂,而且好聲色,又是個癡情種子。綠綺善琴能唱,兩人琴瑟相和,倒是極為相契。聽得趙之語,綠綺麵現紅暈,眼波流轉,又輕輕嗔了他一眼,卻不曾再躲避他的臉。聽得琴聲鶯唱,趙隻覺心神俱醉,那些政務煩惱,幾乎儘數飛到九霄雲外去了。正這時,有內鐺在外喊道:“皇子妃駕到!”綠綺立刻變了顏色,她慌忙站起,還險些與趙頭撞在一處,然後垂肅立,等待皇子妃進來。不一會兒,環佩聲中,皇子妃吳氏走了進來。她身邊並未跟隨侍女,見著趙與綠綺地模樣,她臉上也沒有不愉之色,隻是淡淡地道:“綠綺,你先走吧,我有事與殿下說。”綠綺福了一福,不敢耽擱,碎步出了大殿。“有事?”趙有些不快,沉聲問道。“殿下,這些日子。你又當眾說了史相公惡言?”吳氏歎了口氣。看著趙的目光有些複雜,她知道自己的丈夫喜歡地是綠綺那般色藝雙全的美女,自己過於端正嚴肅,隻怕他心中敬更多於愛。隻是二人既是成婚,那麼便是禍福一體休戚與共了,無論他聽得進與否,自己總得勸上一勸。“正是。”聽得吳氏提起此事,趙嘴角上翹,似乎有些得意。“殿下忘了真景希之信麼?”吳氏覺得極無力,這位殿下仁厚風流。卻是嘴巴無邊好色輕浮,總是如此冒失,遲早要闖出禍事來。趙搖了搖頭,歎息道:“你終究是婦人之見!”“臣妾為婦人之見。那真景希名動天下,豈也是婦人之見?”吳氏尖聲道:“殿下不納忠言,卻又親近史彌遠送來的女侍……”“住口!”趙勃然變色:“綠綺雖是史彌遠送來的,卻不是史家之人,不過是史彌遠當初為投我所好想用她來博我歡心,卻不知我對他早有防備。哼!”他深深吸了口氣,讓自己心平靜下來,然後搖頭道:“你知道史賊屢次三番在父皇麵前詆詬於我麼?”“臣妾知道。殿也知此事,為何還……”“我與史賊,誓不兩立,此事你我心中知曉,史賊心中豈是不知?如今他日日在父皇麵前離間,我還如何去禮敬大臣?你記得曹孟德如何避其叔父之讒麼?我今日當眾辱罵史賊,他再去父皇處進讒言,父皇隻道他是器量狹隘。為我所辱。故此報複,如此一來。他便是說得天花亂墜,父皇也不會信!”吳氏神情愕然,她原以為趙今日當眾辱罵史彌遠,隻是一時激憤,卻不知這背後竟然還有如此含意!“父皇天資雖是……”說到此處,趙也壓低了聲音,含糊帶過:“卻不是糊塗人,史賊與那位皇後內外勾通,他心中有數,隻是沒有精力去管罷了。真景希雖是名動天下,可這權謀之術,他還差得遠,否則也不會被趕出朝堂!”吳氏吃驚地瞪著趙,嘴唇嚅囁了好半晌,才問道:“此計……此計是殿下自己想出地?”趙神情一變,盯了吳氏一眼,過了好一會兒才笑道:“此計自然不是我想出地,我為皇子,自有忠臣誌士相助,區區一個史賊,隻待我得遂大誌,必將除之!”“那人是……”吳氏開口欲問,但立刻抿緊嘴,搖了搖頭道:“殿下不必說出那人是誰,上回殿下提及華嶽,結果不數日華嶽便下獄杖死,連父皇也求他不得。殿下,那人是誰,隻能你知,不可告訴旁人,便是臣妾也不可告之!”“孤心中有數。”趙有些不耐煩:“孤堂堂皇子,做事竟然也得畏畏尾!”注1:促成中國古代思想史大事之一的鵝湖之會的,便是這位呂祖謙。他本人雖是自成一家,但在鵝湖之會中,相比傾向於朱熹一方。注2:薛極與胡榘、聶子述、趙汝述四人。注3:秦觀《鵲橋仙》全詞如下: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顏鵲橋歸路。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注4:即太監。注5:其實這個典故可以塞在正文裡湊字數,嘻嘻:曹操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整日飛鷹走狗,遊蕩無度。其叔叔希望曹嵩對曹操嚴加管教。曹操聞訊,擔心受到責罰,便心生一計。一日,曹操在路上遇到其叔叔,立即裝出中風地樣子,其叔大驚,趕緊去告訴曹嵩,曹嵩忙找來曹操,見曹操一切正常,問:“你叔叔說你中風了,怎麼這麼快就好了?”曹操說:“我並沒有中風,隻是叔叔不喜歡我,所以就誣蔑我。”以後曹操的叔叔再向曹嵩說曹操的壞話,曹嵩根本不信,於是曹操也就更加無法無天了。(全本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