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金手指第一卷、朝為田舍郎 三十二、船場(上)(1 / 1)

大宋金手指 聖者晨雷 1019 字 2個月前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念及這句古話,趙與莒微微一笑,拿起手中鵝毛筆,在白紙上寫下一個“船”字。近來他得到的消息,與這句古訓卻大相徑亭,可以說,這幾日裡,他可謂喜事不斷。先是新莊子建好,接著又是刻鐘製成,還沒來日,胡福郎便帶著七八個人回到鬱樟山莊,如今,便坐在他麵前。他帶來的人中老的老少的少,年紀最大的已經過七十,雖說看起來還是耳聰目明,腿腳上卻極是不便。若不是一路乘船而來,趙與莒很懷疑這位老人是否能平安自泉州出來。來的人儘數姓胡,這倒與胡福郎頗有些緣份,想到這裡,趙與莒又在紙上寫下一個“胡”字。那日胡福郎至毛家船場出來,迎麵便遇著一個半大的小子,約是十四五歲的模樣,指著他破口大罵。胡福郎極是驚訝,自忖與這小子從不相識,無緣無故地他如何敢罵自己。他來泉州也不是孤身一人,帶了兩個本家的伴當,當下便有一個去揪住那小子,拉扯之間,那小子才明白胡福郎不是毛家船場的人,原是他罵錯了。那小子雖說是莽撞,倒不是個死皮賴臉的貨色,當下便要與胡福郎磕頭陪罪。胡福郎不為己甚,隻是多問了幾句才知事情原委。這小子也是姓胡,家中百餘年來都在泉州造船,倒是船工世家,他父兄原本皆在毛家船場裡做活,因前些時日一起事故不幸遇難,毛場主見他家隻剩老弱,竟給了幾貫錢鈔便將他家自船場趕了出來。胡家有老有小,唯獨少了中間的頂梁柱,自是不肯依從,他家雖說隻是船工,卻也有些親朋故友,少不得去找毛場主分辯。可此時規矩便是如此,毛場主將他家打出來,最多也隻能算是個刻薄寡恩,卻無礙於國法。鬨得後來,便是胡家的親朋故友也沒了耐性,隻有這半大的小子每日還去毛家船場廝鬨。他要的也不多,隻是求毛家船場收容他為船匠,好賺幾個銅錢養活家中老弱。可先前雙方便已破了臉,加上他又隻是個半大的小子,做不得啥事,故此被毛場主所拒。再一細問,胡福郎得知這小子叫胡幽,這名字險些讓胡福郎笑了起來,胡幽胡幽,可不是個“忽悠”麼?他原本想給兩貫銅錢打了這小子,但他一句話卻又讓胡福郎改了心思。“俺家個個都是好船匠,俺家阿翁當年在他毛家船場裡便是這個。”胡幽說時還豎起大拇指:“他若不是病了雙腳行動不便,毛家早就哭著喊著要他老人家來了。”“哦?”真正所謂瞌睡遇著枕頭,胡福郎原本便是奉趙與莒之命在泉州尋能造福船的船匠。雖說開個鋪子,專銷繼昌隆之絲,但因新繭未出存貨已儘的緣故,近來也很得空閒,才出來找尋船匠。他便是聽說毛場主因為不景氣的緣故,船場中有意裁撤人手,故此來尋他。不過這些日子他也知曉,各家船場對自家熟練匠人都是極看重的,輕易間難以拉走,毛場主便是要裁,也隻會裁那些學徒,因此,象胡幽祖父這般有經驗的老船匠,即使是腿腳不便,也值得拉攏一番。接下來之事便簡單了,胡福郎跟著胡幽去了他家,拜會胡幽祖父胡柯,說動他離開泉州這傷心之地,舉家乘船北上至慶元府,再自慶元府乘大車來到鬱樟山莊。“大郎,為將他們帶來,在如何安置上俺可是擅做主張了。”胡福郎見趙與莒高興,心中也是歡喜,他在趙與莒籌辦“保興”時便被折服,故此說話時也是極客氣的:“俺在泉州見識一番,總覺得泉州雖好,卻非故土,離咱們山莊又遠。來時自應元府上岸,便覺得這慶元府海客雖較泉州要少,卻也極是繁華,不如……”“九哥所言極是,是俺當初想差了。”趙與莒對自己的錯誤一口應承下來,他雖是心思縝密,可偶爾仍會用後世眼光看待事情,讓胡福郎去泉州開鋪子便是如此,現今泉州海運雖是極通暢的,可6路卻不如後世便利,將鬱莊山莊的生絲運去,還是得走水路。因此,趙與莒又在白紙上寫下兩個字:“慶元”。“既是這般,俺便關了泉州的鋪子,在慶元府另開一家。”胡福郎精神一振,趙與莒從善如流,沒有旁人那般倔犟固執,讓他覺著為鬱樟山莊做事,頗能一展所長。“聽聞九哥認了那位胡老船匠為義父?”趙與莒點了點頭,表示認可胡福郎的提議,然後笑著道:“既是九哥義父,那便也是我長輩了,今日我見他勞累不堪,便未曾多談,明日還得與他老人家說說造船之事。”胡福郎嘿嘿笑了笑,卻未答話,他原本父母早逝,靠著親族拉扯才活到十三四歲,又靠著自家努力,才在小米店裡當上了學徒。自被趙與莒所用後,生計上已經是不愁,見到那胡幽,不免想起當年的自己。“在慶元府建船場,先做些漁船罷。”趙與莒輕輕敲了兩下桌子,沉吟著道:“請胡老伯多帶些徒弟,九哥在慶元船場裡也尋尋,看看能否招著其餘船匠,哪怕是在船場裡乾過一些時日的學徒也成。”“大郎急著造船出海?”胡福郎一驚,這與當初他從趙與莒嘴中聽說的卻不太相同。趙與莒點了點頭,然後微笑道:“九哥放心,自是不會讓九哥出洋冒險的。”胡福郎略有些尷尬地笑了笑,兩人商議了會兒在慶元府建船場之事,趙與莒又提道招募工匠之事:“若是也有胡老伯這般船匠,九哥隻管募來,錢鈿上的事情不必擔心。”“俺見著後邊的莊子了,今年春繭上來,咱們莊子便可大乾一場,俺自然不會替你省錢的。”胡福郎開了個玩笑,突然想起一事來:“去慶元府,倒須與沿海製置司打交道,大郎還須定個章程。”“沿海製置司?”趙與莒微微一怔。(全本網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