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貞觀:一代治世的背影(序)(1 / 1)

貞觀長歌 周誌方 964 字 2個月前

文/吳子牛人們往往對一些看起來熟悉的曆史存在認識上的誤區,比如對貞觀時代的印象。貞觀一朝一直讓華夏後裔無比自豪,許多人以為那是中國曆史上最強盛的時期,其實不然,或者說不甚準確。科學地說,貞觀是一代治世,李世民治下的二十三年,國力還遠未達到整個唐代的巔峰,許多經濟指標,甚至遠不及出了著名暴君煬帝的隋朝前期。李世民之後又經過了高宗、武後以及玄宗等幾個高明的執政者的努力,唐帝國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才在“安史之亂”以前的“開元”年間進步到一個舉世景仰的水平。但是,貞觀的政治文明卻達到了在封建時代的中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境界。這一時期政治風氣的清明,政府機製的高效,法製精神的普及以及君臣、官民間的和諧,都得到後來的封建統治者和曆史學家的推崇。可以說,貞觀對一個強盛王朝的曆史性貢獻,在於它用二十三年的時間建立、完善和確定了一套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政治製度,在此基礎上,又經曆了大約近一個世紀的時間,唐才終於成為那個時代最強大的國家。所以,在長篇《貞觀長歌》的創作中,作者並沒有將更多的筆觸傾注於對一朝盛世的追懷,而是將目光轉向了開創治世局麵的艱辛,這是我所讚同的。李世民不是李淵的嫡長子,在他前麵已經有一個哥哥被立為太子,雖然在開國戰爭中,李世民建立了彆人望塵莫及的戰功,但依照封建正統觀念,他通過玄武門之變取得政權的方式是為人所詬病的。被他殺死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都曾頗有政治實力,被他逼退的父親李淵也還有一批元老重臣,這是李世民執政後不能不麵對的,所以,在貞觀初年,他一直能感受到來自唐內部的壓力。更為可怕的是北方燃起的狼煙。李世民是一位在戰爭中崛起的傳奇英雄,但是他與草原統治者頡利可汗的戰爭完全不同於對隋軍和長城以內那些豪強的戰爭。頡利擁有強大的騎兵,至少在當時的亞洲居於領先地位。冷兵器時代,在機動性和突擊能力上占據優勢的騎兵,往往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力量。正因為如此,頡利在李世民登基後幾天就能長驅直入,兵臨長安,震動了整個唐朝。李世民的執政始於一個99csw.危機四伏的夏天,的故事也是從這樣一個讓人驚心動魄的緊張環境中展開的。此後,各種危機始終伴隨著這位皇帝,也順著李世民個人命運的脈絡延伸出種種緊張曲折的懸念和跌宕起伏的矛盾衝突,直到他的人生走到日暮,將一盤已經開了好局的棋留給繼任者。的故事不該由我來進一步講述下去,書擺在後麵,讀者可以細細品味。我隻想說一點最深切的感受,從文學藝術的視角來看,貞觀確實是一座富礦,輕輕拂去曆史的塵埃,便可以看見一顆顆璀璨的寶石。這個時代最大的魅力在於無數的艱難困苦,給英雄的誕生創造了機會。通過,你會發現作者在中不僅僅是在寫一位有著漢族和鮮卑族混合血統的統治者,更是在寫一位偉大的中國古代英雄。由此可見,作者心中懷有極深的英雄情結,正因為如此,他才會將李世民刻畫得如此英武睿智,而對他的許多缺點進行了剪裁甚至回避。不知批評家們對此將如何做出評判,不過,在拍攝電視劇《貞觀長歌》的過程中,我幾乎也采取了同樣的創作態度,在劇中處處流露出對曆史的感動,現在回味起來,也許是因為我的心中也深藏著類似的英雄情結吧。影視藝術是一門關於時間的藝術。欣賞影視作品的觀眾,必須漂浮在時間的河流中,才能經曆作品中的起承轉合,從而被劇情所感染,達到亞裡士多德在幾千年前說的移情的“快感”。正因為如此,前蘇聯的電影大師塔爾可夫斯基才將他的評論集取名為《雕刻時光》,雖然這位大師的藝術常常在時間性的故事情節上顯得晦澀而神秘,而在空間性的畫麵感上展示出更強的表現力和穿透力。,或者更通俗一點講,故事,也是時間的藝術。必須從頭讀起,即使經典如《紅樓夢》,如果你不是為了吟賞其中的詩詞,而是為了看看大觀園裡小兒女們的喜怒哀樂,那你也得從頭讀起。當然,不排除這樣的情形,即,你對《紅樓夢》已經爛熟於胸了,隨便翻到哪一頁都可以讀下去。但即使在這樣的情形中,你的,也是在不斷地檢點前因、期待後果,因此仍然是漂浮在時間的河流上。就這一點而言,影視藝術和是相通的,不過,二者在欣賞的效果上還是存在著巨大的差彆,有一些東西可以在影視作品中意會,而另一些東西可能就更適合於在中言傳,個中真味,也隻能請觀眾和讀者在比較中細細感受了。長達82集的《貞觀長歌》是我從事影視藝術實踐以來拍攝得最為艱辛的一部電視劇,但同時也收獲到了前所未有的創作快樂。這個在荊棘中前行最後攀上山頂的藝術創作過程,讓我和我的合作者們都終生難忘。通過這部作品,我與編劇誌方成為了很好的朋友。在電視劇即將開播之際,他創作的同名長篇曆史《貞觀長歌》亦將付梓,我謹表示誠摯的祝賀,並衷心期待誌方不斷取得新的成功,也希望我們將來有更多的機會在一起合作,為觀眾奉上優秀的作品,特著文以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