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誤打誤撞 呂一鳴涉足報告文學(1 / 1)

鴻緣的新書 鴻緣 1111 字 2個月前

一篇題為《時代在車輪上奔跑》的報告文學,發表在《光明日報》上,作者是呂一鳴。他文字犀利卻也不乏幽默感,圖片攝影也是自己擔綱,此文一時間被各大報紙爭相轉載。

邱楓手上拿著一份《青島日報》,仔細地研讀著呂一鳴的文章。幾次想給呂一鳴打電話,但都克製住了,她正在青島的家裡,坐在藤製的搖椅上。自從呂一鳴來過一次,她常會回到這座陳舊的民國建築裡來。她自己把牆壁都粉飾了一遍,在牆上掛起了世界地圖,中國地圖。還做了些鏡框,把在洛杉磯拍的照片掛在牆上。做這些的時候,她都在想:呂一鳴,你還會再來嗎?現在你在乾嘛呢?是不是在想我?她時常取下鏡框,對著相片上的呂一鳴努努嘴,甚至親吻相片中的呂一鳴。也會捫心自問,呂一鳴愛自己什麼呢?

邱楓從搖椅裡站起身,走到窗前,向窗外望著,一條柏油路在這座民國老宅前麵彎了一下,像是一個箭頭給路人引路一樣。她轉回頭,光線迷離地掃射進屋內,就是在這裡,呂一鳴坐在沙發上和自己討論著文學,寫作。

記得自己對他講了作家班裡學生的話:“等到退休了,閒得沒事,再來讀文學。”現在看來,文學並非那麼無聊,它是有戰鬥力的。不過,先有實踐,再談文學,也許更好。她又拆開黃老板寄來的最新一期的《北大邊緣人》。她翻開看了,幾乎被呂一鳴的文章包版了,圖片比報紙上的多了許多,還都是彩印的。

她感覺自己有胃口了,又想做些吃的了。她一邊給自己做飯,一邊想著,既然自己是邊緣人,可以繼續為《北大邊緣人》寫稿啊。於是,她開始動筆了。

忽而,她停住筆,想到一個問題。山大威海分校有全國高校不多見的天文台,科技氛圍很濃。她想采納朋友的建議,放棄中文係係主任的職位,到威海分校的東亞學院謀個職位,多參加些與經濟活動相關的實踐。博士不再進修中文,改學市場營銷,她不禁被自己的想法激動不已。

她想把這想法立即告訴呂一鳴,似乎這時才意識到,總是呂一鳴一有想法就找自己,我卻很少去找他。這時她的手機上收到了呂一鳴的短信:姐,求你件事,再給《北大邊緣人》寫點兒稿子吧,快堅持不住了。我在北京呢,想去山東看你,你在威海還是在青島?她回信道:在青島,來吧,我等你。正好有事跟你說。

總說:知識就是力量。有學曆卻總喊著“英雄無用武之地”,該是怎樣的窘境。像呂一鳴這樣,“不學無術”卻總喜歡“搞事情”的人,被人譏諷也就沒什麼稀奇的了。

八十年代中期,國內的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中美政治關係也在世界風雲變幻中,有著微妙的變化。自戈爾巴喬夫上台,由於中蘇關係轉好,中美關係也有了向好的跡象。亟待發展經濟的國人,希望引進美方的資金與先進技術,合資企業應運而生。北京,作為共和國的政治中心,自然首當其衝。

原來生產北京吉普212 的北京汽車製造廠,最先贏得了美國車企的青睞。然而,合資談判一談就是四年,這讓注重效率的美國佬既震驚又無奈。為了這個世界最大的市場,他們煎熬著,堅持到合資協議簽訂。開啟一個上億人的市場讓美國佬興奮,同時他們也被東方文化熏陶,濡染,困惑。

當呂一鳴看到北汽大切諾基的廣告,立刻給老同學,在北汽服務公司上班的謝建華打去了電話。但他從電話裡聽到的卻是一肚子的委屈。

“唉,彆提了。跟你說你都不信。外資用幾十萬改造廁所,我們廠裡的人都氣瘋了。說不如把錢分了。結果你猜怎麼著,人家人盯人防守,一個人管理幾個廁所,愣是把我們之前那些臭氣熏天的廁所改造了。彆說,像是高級酒店裡的一樣,上檔次。可扛不住這幫人造啊,沒多久就毀得不行。現在矛盾升級,針尖對麥芒,誰也不讓步。老美都嚷嚷著要撤資了。”謝軍嘮嘮叨叨地說了一大車,把呂一鳴心裡的熱乎氣兒澆滅了。

他記起謝建華當初也是接他老爸的班,到北汽上崗的,同學們都很羨慕,那可是大國企啊。呂一鳴又和謝建華寒暄了幾句,說回京一定去看他,就把電話掛了。

酒店,也許一開始就不是隻提供吃住行,尤其是那些有名氣,在一方水土上有曆史的酒店。白雲賓館就是一家有曆史,在特殊時期誕生,又為本土人民喜歡的酒店。它是改革開放初期由外商投資的酒店。

在嶺南,後來有太多高檔酒店如雨後春筍一樣萌生,但白雲賓館對於廣府人,一直都被垂青。他們忘不掉酒店開業時,對市民開放。那些腳蹬人字拖,穿著背心、短褲的街坊們蜂擁而入,連洗手間的衛生紙都被用掉幾十提。人們扶老攜幼進來參觀,笑逐顏開地擠到人工瀑布前拍照。無一人被驅趕。直到幾十年後,這裡還在早茶時間為市民保留低價消費的菜品。

這樣一家酒店自然有自己的菜品風味,更有自己的營銷之道。呂一鳴把這裡做成一個信息交流的平台,常有各路精英來這裡承包會議室,開設營銷論壇。他沿用北大的思路,與嶺南書畫,詩歌等各界人士合作,在此開設講壇,尤其以粵韻為主題的推廣粵語的活動,深得市政府的稱讚。

今天,一位軍人模樣的中年男子,在酒店總經理的陪伴下走進呂一鳴的公關部,他是來請求呂一鳴帶他赴京,去見見呂逸飛的。當然,他的最終目的是求見機械部的領導。深聊過後,呂一鳴才知道,廣州也想造自主品牌的汽車,但指標總是批不下來。他想起謝建華在電話裡的滿腹牢騷,再看看這軍人模樣的男子,百感交集。當即答應回京去請父親出麵協助。

呂一鳴後來知道,那中年男子是廣州汽車製造廠的黨委書記。呂逸飛聽聞廣州為造國產車四處奔走,自然是衝鋒在前,可最終一萬輛的生產指標卻跑了十六個部門,蓋了三百多個章。到呂一鳴發稿時,那黨委書記還在“長征”路上。

呂一鳴聽報社編輯對他說:“你的報告文學寫得很生動,揭示了不少現實問題,繼續努力。”

“報告文學?”呂一鳴重複著這幾個字,似乎又為自己找了新的追求。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