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地球儀(1 / 1)

一夜的宿醉,第二天清早起來的時候,蕭銘的頭還有些疼。今天是大年初一,按照習俗是走親訪友的時候,如果在長安,他應該到處拜訪了。不過在大渝國如果沒有要事,藩王是不得離開封地的,尤其是蕭銘還擔任著戍邊之責,更加不能擅離職守。如今除夕夜過去了,對蕭銘來說,這過年的第一件事便是蓋倫船出海的事情。布置了將戲劇偷偷傳播到民間的事情,他去了博文學院,在新年裡其他人可以休息,但是嶽雲可不能休息。畢竟他將是三艘蓋倫船的領導者。“殿下,今天是出海前的最後一課嗎?”早上的時候嶽雲就等在了學堂中。蕭銘點了點頭,他讓嶽雲暫時不要出海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火炮還未上船,一個則是嶽雲還缺少航海的最重要的一課——如何在海上定位自己的位置。學堂中隻要三人,一個是嶽雲,還有兩個是這次海員中學習比較優異的兩個水手,蕭銘給他們在海上的職位便是航海士。顧名思義,航海士風帆戰艦上的職責就是定位艦船位置,引導蓋倫船抵達正確的方向。在三人麵前坐下,蕭銘說道:“一堂課你們可學不完這些東西,記住,下麵你們要學的東西很複雜,所以都給本王打起精神來,不然你們很可能會迷失在大海上永遠回不來。”嶽雲三人聞言,重重點了點頭,因為蕭銘還從未如此在學堂上這麼嚴肅過。這時蕭銘對外伸了伸手,一個王府家丁走了進來,他的手裡抱著一個球型的東西,在球形物體的中間還貫穿著一個根棍子,最下麵則是地盤。“你們曾經問本王這天地是怎麼樣的,現在這天地就在你們麵前。”蕭銘指了指桌上的地球儀。這是過年期間他一直準備的,這個地球儀是純木質的,外麵打磨的很光滑,在地球儀上標注了地球的經緯度以及世界地圖,尤其是縱橫的航海路線,甚至上麵還標注了什麼地方有暗礁。在地圖上還標注了每個地區的特產,不如玉米,棉花,甘蔗,黃金等等。“殿下,這就是你說的地球儀?”嶽雲三人一臉的震驚。這地球儀呈現出來的東西,絕對是對他們的思想上的顛覆。蕭銘點了點頭,這個地球儀直徑一米,上麵的足夠蕭銘在上麵把世界地圖繪製出來。為了繪製這個地圖,他可是毀了十幾個地球儀,直到這個稍微完美一點,他就直接拿來用了,不然他也不會等到現在才教嶽雲這些知識。蕭銘的手在地球儀上按了一下,地球儀開始旋轉,一片片海洋陸地在嶽雲的眼中閃過。“從最簡單的講起,首先你們要做到世界分為哪些海洋,哪些陸地。”蕭銘開始講四大洋,七大洲的知識灌輸給嶽雲。可以說他現在的教育基本上就是填鴨式教育了,沒辦法,有些東西隻能死記硬背,而這是他的強項。一邊講著,蕭銘一邊在地球儀上展示這些地區的位置,把世界上每塊陸地的知識都說的很詳儘。在普及了世界地理知識以後,蕭銘說到了正點。“現在你們已經知道這個世界很大,而且有很多的國家,現在該教授你們如何在海上定位了。”蕭銘說道。嶽雲三人現在變得十分謙遜。這段時間的學習讓他們覺得自己不過如同井底之蛙一般,再也沒有當初的傲然。“這是象限儀。”蕭銘在地球儀之後又拿出了這個時代航海必須的一樣的物品,象限儀,他手中的象限儀真正的名字叫戴維斯象限儀。這種象限儀是16世紀末英國航海家戴維斯發明的,用於在航海時測量地球的緯度。根據科技庫中的記載,在十六世紀到十八世紀初期,這種象限儀是這個時期最精確的航海工具。而且這種象限儀操作簡單,不許要像使用星盤那樣拉根繩子看太陽,而是利用棍棒投射到刻度計上的影子,其影子端的位置則表明了太陽的高度,這樣緯度就可以計算出來了。在製造這個象限儀的時候,蕭銘可謂是下了大功夫,其實這個象限儀的結構很簡單,就是一大一小兩個圓規拚在一起,不過圓規兩腿各自用一個有弧度的木條相連,而在相連的結構上各有一根木棍。這中象限儀最難得地方是刻度的問題。為了讓刻度精確,蕭銘手裡拿的象限儀有些大,幾乎有五十公分長。畢竟刻度間隔越大就越好畫,誤差也就相對小了一點。“殿下,就用這個計算地球維度嗎?”嶽雲已經了解了什麼是經緯度。蕭銘點了點頭,“這個隻是儀器,現在你們還要學習如何計算經緯度,也就是經緯度的公式。”說罷,蕭銘起身站到了黑板前。他在黑板上寫下,“緯度1度=大約111km,緯度1分=大約1.85km,緯度1秒=大約30.9m,經線上跨度1度=111千米,緯線上跨經度1度=111*cosa千米,其中a是緯度,任意兩點距離,d=111.12cos{1/[sinΦasinΦb十cosΦacosΦbcos(λb—λa)]}。”這個公式一出來,嶽雲整個腦袋都大了,他痛苦地捂著頭,“殿下,能不能不學這些東西。”“不能,蕭銘回答的很簡潔。”嶽雲的等人的數學可以是說是零,現在這幾個月也不可能一下學會高等數學,所以,蕭銘不會教嶽雲其他數學知識。他隻讓嶽雲學會如此計算維度,也就等於他隻需要學習如何使用這個公式計算經緯度就可以了。如此一來,他的學習量就會大大減少,隻專注在這個公式上。而蕭銘還會提供一個經緯度的計算表格給他,即便到時候他算不出來,對照經緯度計算表去找也能確定自己的位置,以至於不會在海上跑偏。在以前,蕭銘也以為航海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是學習了航海知識他才明白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係統知識,而在十八世紀,沿著海岸線走那不叫航海。現在的這個課程基本是嶽雲在去海上之後最後一段課程了,從此他就要走向大海,為了貿易,為了那無邊財富,為了青州最原始的資本積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