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王安石死磕(1 / 1)

搜刮有錢人於是,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變法。北宋一共九個皇帝,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欽宗,神宗是第六代皇帝。王安石變法有三方麵。第一,理財措施。理財措施核心是這麼一句話:“民不加賦而國用饒”。不增加老百姓的負擔,但是要增加國家的收入。不打老百姓主意,國家又要拿錢,這擺明了就是從有錢人身上下刀子。所以他這個改革既屬於調整階級關係,也屬於調整統治階級內部的關係。首先是青苗法。每年青黃不接時,分兩次貸款給農民,收成後加息20%還官,免受高利貸盤剝,增加政府收入。相對於現在來說,20%利息太高了,現在都是千分之多少。你嫌高你可以不借,但是你要不跟政府借,隻能向高利貸和地主借,那就是200%的利息。所以這樣一來的話,“民不加賦而國用饒”這一句話就把官僚地主搞慘了,這些人想盤剝百姓沒法盤剝了。其次是募役法,政府向應服役而不願意服役的人收取免役錢。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錢,減輕農民差役負擔,保證生產時間。這樣一來,原來可以不服役也不交錢的官僚地主,現在不服役就得交錢了。再次,農田水利法。複次,方田均稅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每戶的多少肥瘠收稅,官僚地主不得例外。官僚地主的土地肯定又多又肥,農民的土地又少又瘠,那就肥的多收,瘠的少收。最後,市易法,政府設置市易務,出錢收購滯銷貨物,市場短缺時再賣出。這就限製大商人控製市場,有個成語叫“囤積居奇”,本來是商人的斂財之道,現在等於是政府在乾這個事兒了。這有利於穩定物價和商品交流,又減輕了百姓的負擔,增加政府的收入。政府在夏季收購羽絨服二百塊錢一件,以免你積壓倉庫,所以商人都把羽絨服賣給政府了。到冬季政府以六百塊錢賣出,然後政府掙四百對吧。但如果商人賣,他可能賣八百,九百,一千。因此這樣造成的結果是政府得到了錢,老百姓物價也能夠便宜點,然後商人吃虧了,就這個意思。所以整體的理財措施都體現著這個思想核心“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短暫的變法變法第二是軍事措施。首先,保甲法。政府把農村住戶組織起來,每十家(後改為五家)一保,五保為一大保,十大保為一都保。然後你們家有兩個男丁的,出一人為保丁。農閒時練兵,平時種田,戰時編入軍隊抵禦遼夏進攻,減少軍隊開支。這種兵實際上叫民兵,是保衛本鄉本土的,中國最適合這樣的軍隊。因為有人說中國人輕家國而重鄉土,勇於私鬥,怯於公戰。打架勇敢著呢,你看我媳婦一眼我跟你沒完。外敵入侵就膽小,異形打過來了,我躲著。中國人有強烈的鄉土觀念,一出國,你北京的,我也北京的,你上海的我也上海的,沒有說你中國我也中國的,組織的也是北京同鄉會,不是中國同鄉會,缺乏國家概念。所以這民兵非常適合,你保衛的是你媳婦,你家鄉。將兵法。禁軍駐地固定,然後固定地將官加以訓練,充實邊防。變法第三是教育措施。改革科舉,廢明經,設明法。明經就是死記硬背的東西,沒用。整頓太學,使學校成為為變法造輿論,育人才的地方。所以王安石的作用是通過變法,一定程度地扭轉了社會危機。可惜最後還是失敗了,失敗的原因是用人不當,危害百姓。而更主要的原因是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司馬光當政,就是小時候砸缸的那個,王安石的新法就被廢除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