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公元前21世紀什麼最貴(1 / 1)

無為無不為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文化高峰時期,正在經曆社會大變革的各諸侯國,各階層都對社會變革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張,一時間形成了百家爭鳴的文化現象。luoqiu春秋時期,兩位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孔子。首先看老子,道家創始人,這個道家跟道教不一樣,道教是中國古代神仙方術、原始巫術的集合體,吸收了道家思想之後,形成了道教。道教形成之後,神話老子,把它捧為太上老君,就是在爐子裡煉孫悟空的那個白胡子老頭。實際上曆史確有其人,但是生平事跡不詳。隻知道他是道家的創始人,有人說他叫老聃,也有人說叫李耳。他的學說有兩個特點,第一,樸素辯證法。第二,無為。政治上主張無為。無為好不好?老子為什麼主張無為?有為什麼樣?誰有為?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王、楚莊王,春秋五霸這些人有為,戰國七雄、商鞅變法這幫人有為,有為的結果是生靈塗炭,烽火連年。所以老子看到這種情況,提出咱們應該無為。小國寡民,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這樣的狀態最佳,人與人之間就沒有戰爭了。老子希望退回到原始社會,他認識不到未來有共產主義社會,所以他隻能認識到我們怎麼樣才能夠避免這種悲劇戰爭,所以就提倡無為,同時他認為人一定要順應自然,自然就是天道。老子的《道德經》,上來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我說不清到底是什麼東西,我隻能強名之曰道,按我們的道理講,道就是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強調的就是天人合一。他認為國家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而道最大。道才有天,天才有王,王是萬人之主,還遠不如道,那麼普通百姓更加要順應自然規律。順其自然的衍生狀態叫以柔克剛,最簡單的道理是水滴石穿。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比如你嘴裡最硬的是牙,最軟的是舌頭,你老了,掉牙不掉舌頭;大樹比小草高大強硬吧!七級風一來,大樹連根拔,沒見過草滿天飛的。杯滿則溢,隻有空杯才能倒進水,所以無可以生有,有就不能再生了。中國現代哲學家馮友蘭先生,把人分成四種境界,天地境界,道德境界,功利境界和自然境界。咱們是在功利境界,殺人犯、強奸犯這都是自然境界。道德境界就是聖人們,他認為中國古代人達到天地境界的隻有一個人,就是老子,孔子都隻在道德境界。一般我們在功利境界的人,是貴有不貴無,我們有什麼比什麼,比有錢,比有房子,比有車,比我爸爸比你爸爸官大。而老子是貴無,看破放下,四大皆空,六根清淨,你才能成就,無為才能無不為就是這個意思。道德境界的孔子跟他見解主張就出現了分歧。孔聖人提倡有為,所以孔子這一生很辛苦。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思想家、教育家。他在中國古代尤其元朝以後,被稱為大成至聖先師。集萬般禮法道統學術之大成的萬世師表,老師的祖師爺,所以台灣把9月28日孔聖人的誕辰,定為他們的教師節。好多政協委員建議我們的9月10日也改到9月28日去,孔聖人誕辰做教師節,這個多好。有愛有禮貌“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三綱和“仁、義、禮、智、信”的五常,這些觀念一開始都是源自孔子的思想,其後才被董仲舒等人整理出來的。孔子的中心思想是個仁,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歌都有人唱過。《大學》的第一句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就讓我們要親民,也就是孔子仁者愛人的意思。人指的是彆人,愛跟你不相乾的人,統治者愛被統治者,被統治者要愛統治者,讓世界充滿愛,這不就是和諧社會嘛!這種仁愛比耶穌的觀點早了五百多年,所以中國的聖誕節應該和教師節同一天,也改成9月28日。孔子還強調禮,強調貴賤有序,尊卑有位,恪守本分。他認為春秋戰國的時候下麵人不把周王室放在眼裡,屬於禮崩樂壞,對此很不滿。他認為讓世界充滿愛的最好辦法就是每個人都遵守自己的本分,心裡彆存非分之想,是哪個階層的人就要對自己的生活知足。諸侯老老實實做諸侯,大夫老老實實做大夫,彆大夫想做諸侯,諸侯想做天子,那就亂套了。為了國家穩定社會和諧,勢必要克己複禮。但是孔夫子這個主張是非常天真的,中國古代的禮製森嚴,所有的東西都能體現出等級來。天子頭戴的冕旒冠,看著好像腦袋頂一個搓板,垂著算盤珠子。這珠子都有講究,天子要垂12串珠子,諸侯垂9串。韓國的曆史劇裡麵韓王一出來戴的那個就是9串,我特意趴電視上數,韓國這回還真沒吹牛,這個韓劇還比較真實,他們的9串是戴對的,因為他不是天子,中國皇帝才可以戴12串。再比如故宮的大門上,九九八十一顆銅釘,屋脊上九個走獸。你說我們家屋脊上也弄九個,找死呐!我們家蓋房子也用黃瓦,找死呐!這全都有等級的,皇宮九九八十一,王府八八六十四,七七四十九,你不能隨便來。皇宮的大門可以開幾間,王府開幾間,也是有規定的。孔子就特彆強調要維護這個禮。大家知道孔子有一句特有名的話,叫“是可忍,孰不可忍”。什麼事兒把老爺子給氣成這樣了?魯國大夫季氏開宴會跳舞,天子跳舞可以動用64個人,諸侯48個人,大夫32個人,結果季氏居然動用了64個人,孔子氣壞了,你大夫怎麼能擺出天子的架勢來呢,這如果都可以忍受的話,還有啥不能忍的。我們今天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孔夫子有病,人家有錢,願意用128個人你管得著嗎?但是那個時候禮製森嚴,不但管得著,而且必須管。所以他的思想核心,一個仁,一個禮。推素質教育除了思想外,孔子在教育上也功績斐然,打破了學在官府的情況,使平民有受教育的機會。咱們現在講素質教育,沒有教不會的學生,隻有不會教的老師,你不能用一種方法教學,不能千篇一律。最早孔聖人就是這種主張,孔子一生三千弟子,72賢人,它這個三千弟子裡麵,年齡最大的跟他差個五六歲,最小的比他孫子都小。他從爺爺教到孫子,不能用一種方法,所以當然是因材施教。那會兒沒有應試,孔聖人絕對是搞素質教育的。好多教育思想對今天都很有借鑒意義,咱們現在一寫教育論文,動輒蘇霍姆林斯基說,或者杜威說,其實孔聖人說就已經足夠了。為了素質教育的推廣,孔子編訂整理了《詩》、《書》、《禮》、《易》、《春秋》,這就是後來儒家的五經,本來還有一個《樂》,隋朝的時候還有六經,後來樂這部經失傳了。孔子他的標準像就是兩手這麼一搭,佩劍。然後一般的情況下,這幅畫上邊有一個題款,寫的是大成至聖先師,或者萬世師表,兩邊是一副對聯:“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刪述六經垂憲萬世”。這個對聯說明了孔子述而不作,《論語》雖是他說的,但不是他寫的,是他弟子整理的。看來大人物都是這樣,釋迦牟尼隻講,也不會自己寫,穆罕默德也是這樣,述而不作。老子和孔子是春秋時期的兩位著名的思想家。尤其孔子的儒家思想成為後來曆朝曆代的指導思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