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皇你要保重啊(1 / 1)

第二天,李世民正在跟房玄齡和岑文本和侯君集、薛萬徹等都討論具體的行軍路線,他這次禦駕親征目的是想通過一戰而解決高麗,最不濟也想將高麗趕回到他們領地。所以,在行軍路線方麵,李世民跟眾人商討了一次又一次,想做到萬無一失。在這期間,房玄齡和魏征兩人都提到了將北王李恪召進皇宮聽聽他的意見,都被李世民所拒絕。而兩人見皇帝的態度這麼堅決也就不再提這事。等到眾人商討了將近兩個時辰,這才確定了行軍路線。這時,就見王德快步走進兩儀殿。“皇上,北王殿下求見!”王德彙報道。以往任何人在這種情況下覲見李世民,估計王德都不願意去通傳,畢竟皇上在商議軍國大事,要不是邊關六百裡加急,誰還有比軍國大事更重要的事情嗎?可李恪是個例外,特彆是李世民在大臣們商議軍務而拒絕了相召李恪的時候,李恪這時的殿外求見,讓王德心思活絡,他認為李恪的到來可以解決更多軍務方麵的問題。“你讓他在殿外等候吧,等待會商議完軍務,再讓他進來!”可是,王德怎麼也沒有想到皇上的態度真冷淡,敢冷冷的目視了自己一眼,眼中竟露責備之意。王德身居皇宮數十年,什麼樣的風浪沒經曆過,豈能不知皇帝這樣對待北王的原因,也就隻能躬身退下。等到李世民有更大家討論完了糧草輜重方麵的細節問題,大家依次退出了兩儀殿,李世民這才讓李恪麵見他。“兒臣參見父皇!”李恪恭敬的給李世民行禮道。“你有什麼事嗎?”李世民開口淡淡的問道。“父皇,你要親自北征高麗,讓兒臣留守長安,兒臣覺得自己不孝啊!”李恪低聲哭泣道,他這招是跟曆史上的李治學的,曆史上的李治用這招對付李世民,那可是百試不爽啊。“你——”李世民被李恪的孝心所感動,語氣緩和的說道,“你哭什麼,堂堂的大唐北王,你也是戰場老將了,還哭哭啼啼的,你起來說吧!”“多謝父皇——”李恪應了李世民的話,起身恭敬的站在他的麵前。“不想留守在長安,那你想乾什麼?”李世民問道。“父皇,你北上遼東,而西北剛經曆大戰,吐蕃殘餘勢力還沒有被消滅,新吐蕃國人心不穩,西域諸國也對大唐戒備森嚴,兒臣怕會出什麼問題。”李恪說道這裡,看了李世民一眼,見他正在認真的傾聽,便大聲說道,“兒臣想請旨去西北巡邊!”“恩——”李世民淡淡的說道,“朕倒是疏忽西北問題,朕北上遼東跟高麗作戰,西域諸國和吐蕃餘孽倒是會借此興風作浪,這個不能不防,也好,那你就去西北吧,這樣朕北上征討高麗也比較放心。”“多謝父皇——”李恪謝恩道,他沒有想到李世民答應的這麼痛快,他認為李世民既然已經在猜忌自己,那就肯定不會讓自己在這種情況下離開長安,自己想要離開需要花費一番功夫,沒想到李世民一口就答應了他的要求。“恪兒,你對父皇北征高麗作何感想?”李世民突然向李恪詢問道。李恪沒有想到李世民突然之間會跟自己問這個問題,儘一時不知道該怎說。但他反應奇快,思量一番便答道,“父皇,高麗自隋時便已經開始侵占了我華夏土地,到大唐立國至今,他們雖然表麵上臣服於大唐,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時刻窺視著大唐的萬裡河山,大唐絕不能容忍這樣的附庸之國的存在。現在,大唐既然有能力平定高麗,奪取當年失去的土地,我們就不能將這個問題留給自己的子孫。”李恪的話不是很慷慨激昂,但依舊讓李世民很滿意,他不斷的頻頻點頭。“那你說,朕該怎麼滅掉高麗呢?”李世民又問道。這個問題確實難住了李恪,在李恪的心裡,大唐現在還不是滅高麗的時候。因為,他的計劃中,等到高麗因為鴉片而國內打亂的時候才是大唐出兵的最佳時機。所以,對於怎麼樣一戰滅高麗,他還沒有仔細的想過這個問題。可今天李世民開口詢問自己,自己又不能信口開河的回答。所以,李恪開始眉頭緊皺,立即在頭腦中思量當年李世民征討高麗時遇到的問題,想給他點提醒,免得他犯錯。李世民見李恪苦苦思索也沒有打擾他,而是靜靜的等待李恪。半響,就見李恪回道,“父皇,首要便是糧草輜重,高麗複員遼闊,大唐北征高麗,想必高麗國內已經知曉,他們沒有派出使者,可見已經做好了跟大唐一戰的準備,而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會堅壁清野,全麵死守,我軍想要取勝,糧草必須要跟上,要在高麗國內就地取糧,這恐怕很難。”“第二,就是不能分散兵力。父皇這是親帥二十大軍北征高麗,可高麗城池過多,想要攻下一座城池就派兵把守,這樣不但會減少主力大軍的人數,攻下的城池要防守,還會給高麗大軍反攻的機會。”李恪繼續說道。“不守城池,那你的意思呢?”李世民反問道。“殲敵為上,占城次之!”李恪一字一句的答道。“殺俘?”李世民眼中射出一絲寒光。“父皇,有的時候不能不這麼做啊!”李恪看到李世民的冰冷目光,就知道他不讚成自己的建議,可他還是勸諫道。因為,他很清楚高麗人的醜陋麵目,這是一支你打他他就投降,你放他他就繼續打你的國家。他不希望李世民犯這樣的錯誤,讓自己的仁慈斷送了大唐將士的性命。“你繼續說吧——”李世民冷冷的說道,顯然不想聽李恪的勸諫之詞。“第三,任城王叔久居長安,父皇可以帶他在身邊讚助軍務!”李恪沒有再提出什麼建議,而是向李世民舉薦了任城王李道宗。他認為李世民身邊的武將有點過於單薄,曆史有李績和李道宗,可現在李績守大門,李道宗又不在李世民這次征討高麗的大將之中,李恪這才建議道。“恩——你說完了嗎?”李世民淡淡的問道。“兒臣說完了!”李恪答道。“那你就下去吧!朕讓兵書給你調令,等朕離開長安,你就去西北吧!”李世民歎氣道。“諾”李恪躬身退出了兩儀殿。隻是,在退出兩儀殿的時候,他不清楚李世民那一聲輕微的歎息究竟的為了什麼。李恪回到府中,傍晚時分,兵部的調令就下達。而過了兩天,李世民在長安城外誓師北征高麗,在三軍麵前,他下詔布告天下,陳述了這次東征高麗的五條必勝之道:“一曰以大擊小,二曰以順討逆,三曰以治乘亂,四曰以逸待勞,五曰以悅當怨”。等到李世民詔書讀完,全體將士高呼萬歲。隨即,李世民又開始幾裡士氣,“遼東舊中國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隋氏出師者四,喪律而還,殺中國良善不可勝數。……朕長夜思之而輟寢。將為中國複子弟之仇!”李世民的話音一落,全場數萬將士高呼萬歲,且熱血沸騰,戰意高昂。因為,隋朝三次征高麗失敗,高麗將隋軍陣亡將士的屍骨築成了一座京觀。(古代戰爭中,勝者為了炫耀武功,收集敵人屍首,封土而成的高塚叫“京觀”)“身既死矣,歸葬山陽。山何巍巍,天何蒼蒼。山有木兮國有殤。魂兮歸來,以瞻河山。”寒風吹來,京觀上的薄土被吹去,立刻便露出下麵的森森白骨,所謂屍山血海並不僅僅是一個形容詞而已。幾十萬烈士的忠魂便在此不斷地嘶喊,召喚。隋亡距離貞觀年間不遠,很多軍中將士的父輩都戰死在了遼東。大唐的子弟豈能忘記這段刻骨銘心的仇恨?就在這一陣慷慨激憤的戰意之中,李世民的車架緩緩的離開了長安城。PS:不想說太多,既然已經答應了說在二十六號的時候三更,就必須要做到。但是,白天更新出了問題,老三隻能在夜上碼字補上自己承諾過的章節。希望大家繼續支持《回唐》,繼續支持老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