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悲劇之因(1 / 1)

戚夫人的一生是個悲劇,誰製造了戚夫人的人生悲劇呢?一是“商山四皓”。宋李覯(gòu,購)《旴江集》卷三十六《戚夫人》詩曰:《西京雜記》記載:“戚夫人侍兒賈佩蘭,後出為扶風人段儒妻。說在宮內時,見戚夫人侍高帝,……至七月七日,臨百子池,作於闐樂,樂畢,以五色縷相羈,謂為相連愛。”當年戚夫人和劉邦每年七月七日,都要駕臨百子池,用五色線相連,叫做“連愛”。因此,李覯在這首詩中說:當年百子池邊的春光已經不在,隻恨當年的秦始皇,為什麼沒有殺死隱居商山的四個老人(商山四皓)。此詩認為:戚夫人的悲劇是“商山四皓”造成的。二是推薦“商山四皓”的張良。如果說“商山四皓”的出現最終阻止了劉邦“廢立太子”的計劃,導致戚夫人慘死;那麼,推薦“商山四皓”的張良是否也有責任呢?三是戚夫人咎由自取。戚夫人當年受寵的同時也麵臨著兩種選擇:一是恃寵挑戰皇後;二是自抑服從皇後。皇後與嬪妃的地位身份十分懸殊,因此,諸多得寵嬪妃都試圖坐上皇後的寶座來滿足自己的欲望,甚至不惜一切去挑戰皇後的權威。一旦失敗,她們就會遭到殺身之禍或滿門抄斬。儘管如此,渴望皇後的位置與權力的衝動,使不少得寵嬪妃還是選擇了向皇後進行挑戰的險棋。戚夫人挑戰呂雉的皇後之位、挑戰劉盈的太子之位導致了自己的悲劇結局。四是劉邦的江山、美人之爭。“商山四皓”的出現,使劉邦也麵臨著江山、美人的兩難抉擇。當年西楚霸王麵臨江山、美人的兩難選擇時隻能先舍美人而打江山。如今劉邦在江山、美人的兩難抉擇中可以說是毫無懸念地選擇了江山而不能選擇美人。儘管西楚霸王與漢高祖同樣是既愛江山又愛美人,但是,在江山與美人不能兼得之時,他們注定隻能選擇江山而不能選擇美人。為什麼呢?因為,無論是項羽,還是劉邦,都是握有實權的政治人物。政治人物如果不能確保自己的政治地位,任何美人對他們都沒有意義。失去了權力,失去了公信力,也就失去了一切。保證自己不失去政治權力是政治人物一生中處理一切問題的最高原則;因此,在政治權力與其感情生活發生矛盾之時,他們隻能選擇政治權力——這是虞姬的悲劇,也是戚夫人的悲劇。儘管她們一個是失敗了的項羽的愛妾,一個是勝利了的劉邦的寵妃,但是,她們有一個共同點——她們所愛的男人都是政治人物。因此,無論是勝利者,或者是失敗者,在江山、美人之爭中都隻能選擇江山!清代詩人田雯《詠古》一詩就從這一角度詠歎了虞姬和戚姬同樣的命運:詩中的“玉體”指虞美人和戚夫人。“兩橫陳”,指兩位美人之死。第二句還是寫美人之死。田雯此詩說,誰讓兩位絕代佳人相繼慘死呢?劉邦、項羽看來真是對手,虞夫人死後緊接著戚夫人也死去。此詩意在諷刺劉邦能夠滅項,但是,他卻不能保護他所愛的女人。他所寵愛的戚夫人竟然和項羽寵愛的虞夫人麵臨同樣悲劇的下場。嚴格來講,虞姬比戚姬頭腦更清醒,也更果斷。虞姬果斷自決,戚姬渾渾噩噩,盲目爭奪儲君之位,失敗後也隻會哭泣,毫無自全之術,最終受辱而亡。虞姬雖然和戚姬同為悲劇,但是,虞姬保持了人格的尊嚴;戚姬尊嚴儘失,也未能苟活於世。為了發泄一己之恨,呂後殘殺了戚夫人,但同時也害死了自己的親兒子。這是呂後始料不及的。惠帝的崩世,使呂後通過惠帝掌握朝政的願望完全落空,那麼,手握大權的呂後將怎樣繼續掌控朝政呢?請看:女主稱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