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第十九世紀-3(1 / 1)

中國人史綱 柏楊 10769 字 2個月前

十一俄國再攫取六十三萬平方公裡疆土然而,伊犁地區仍在俄國軍隊占領之下。伊犁地區位於新疆西北天山主脈跟支脈婆羅科努山之間,麵積約七萬平方公裡,是本世紀(十九)新疆全境耕地最肥沃、工商業最發達、人口最稠密的一個矩形平原,清政府統治新疆最高官署“伊犁將軍衙門”,就設在伊犁城(新疆伊寧)內。一八七○年,阿古柏攻陷烏魯木齊。一八七一年,俄國就發動突襲,占領伊犁地區。對這種明目張膽地侵略行為,它向中國解釋說,因為中國已不能在那裡行使職權,所以基於朋友的道義,暫時代為管理,以免落到叛軍之手;一旦新疆的動亂平息,就雙手奉還。俄國認為中國絕不可能再回到新疆,伊犁地區並入俄國,已成定局。一八七六年,中國竟然回到新疆,俄國大失所望。依它所作的承諾,必須從伊犁撤退。俄國無法拒絕撤退,但要求談判撤退條件。談判,是它最喜歡的事了。我們現在追溯一件十二年前(一八六七)中國在俄國高壓下簽訂的喪失五十八萬平方公裡領土的《塔城條約》(或稱《勘分西北界約記》)。根據一八六○年中俄《北京條約》,兩國在中亞的邊界是:“從沙賓達巴哈的界牌起,順著山脈河流的形勢和中國常駐的哨兵站(卡倫)等處,直到浩罕。”沙賓達巴哈,就是沙賓山口,在外蒙古唐努烏梁海西北,是中俄共同邊界上的一個山隘。一八六二年,外蒙古軍區總司令(烏裡雅蘇台定邊將軍)滿族人明誼,跟俄國代表劃界。明誼這才發現,山脈河流形熱跟中國常駐的哨兵站是兩回事,以山脈河流形勢,也就是以分水嶺為基準的話,則中國所有的哨兵站,都遠在分水嶺以西二三百公裡之外。《北京條約》簽訂時,以奕訢親王為首的官員,沒有一個人了解中國真正的邊界到底在什麼地方。明誼認為應該以中國哨兵站為主,因為那表示中國力量實質上就在那裡。俄國立刻派出大批哥薩克騎兵,沿著一千餘公裡的邊界,發動攻擊。中國哨兵站在沒有援軍的情況下,不能抵抗,被迫節節後退,一直退到俄國心目中的地點,然後說:“好吧,就以你們的常駐哨兵站為基準談吧。”明誼狼狽不堪。一八六四年,新疆民變爆發,妥明在烏魯木齊叛變稱王,明誼恐怕俄國跟變民結合,就接受俄國的要求,簽訂了《塔城條約》,俄國再一次從中國手中不動聲色的攫取了五十八萬平方公裡的領土,這一塊矩形的有日本一倍半大的廣大土地上,包括六千三百平方公裡的伊賽克湖和三千平方公裡的齋桑泊,以及中亞重鎮的阿拉木圖城(今哈薩克共和國首都)和皮什彆克(今吉爾吉斯共和國首都比什凱克)。然而,俄國仍不滿意,七年後(一八七一),《塔城條約》的墨跡方乾,俄國乘阿古柏攻陷烏魯木齊(新疆烏魯木齊)之際,又出兵占領伊犁(新疆伊寧)。俄國既要求談判交還伊犁的條件,中國隻好跟它談判。一八七九年,清政府派滿洲權貴崇厚前往俄國首都聖彼德堡,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派遣使節到外國首都辦理交涉。崇厚在觀念上認為隻要收回伊犁城,便算完成任務。而且星象家曾警告他,這一次出國對他非常的不利。所以他急於早日在條約上簽字,以便迅速回國,擺脫惡運。因之他到了俄國後,很快就簽訂了下列的《裡華幾亞條約》(又稱《伊犁條約》):一俄國把伊犁城(新疆伊寧)交還中國。二中國賠償俄國占領費五百萬俄元(盧布)(中國白銀二百八十萬兩)。三割讓霍爾果斯河以西(二萬平方公裡),及特克斯河流城(三萬平方公裡)與俄國。四齋桑泊以東,重新劃界(這就是說,還要舉行俄國最喜歡的談判)。條約的結果是,中國隻收回一個伊犁城,城以西和城以南的領土全部喪失,從伊犁到天山南路必須經過的特克斯河,也被切斷。這時候清政府對國際事務,開始多少有點了解,再加上英國暗中為中國出主意,於是清政府拒絕批準這個條約,並且宣布崇厚因沒有接到訓令就擅自返國,把他逮捕,判處死刑(星象家的不祥預言應驗了)。清政府若乾大臣還聲稱要用武力收回伊犁。中國全國的輿論沸騰,左宗棠也集結軍隊,準備進攻。俄國的態度非常強硬,但那時他們還沒有西伯利亞鐵路,運兵困難。而且新征服的中亞諸國,有乘機反抗,跟中國合作的危險。最後,中俄兩國恢複談判,清政府這一次沒有再派滿洲權貴了,而派漢人曾紀澤當全權代表。一八八一年,簽訂《聖彼得堡條約》(又稱《收回伊犁條約》):一割讓霍爾果斯河以西(二萬平方公裡)給俄國(總算保住了特克斯河流域三萬平方公裡)。二賠償軍費九百萬俄元(盧布)(多了四百萬俄元,九百萬俄元約合中國白銀五百萬兩)。俄國仍不肯罷休,兩年後(一八八三),再跟中國勘定齋桑泊以東邊界,簽訂《科塔條約》(外蒙古科布多與新疆塔城間邊界條約),用不著問,吃虧上當,割地如儀的仍是可憐的中國,麵積三萬平方公裡(約有台灣島那麼大)的齋桑泊地區,再斷送給俄國。俄國對清政府無論采取什麼方式愚弄,沒有一次不得心應手。僅西北邊境一隅,中國的失地,就達六十三萬平方公裡。連以前所割東北邊境的領土,至此共達一百六十一萬平方公裡,我們用下表說明詳細的內容:這一百六十一萬平方公裡,有三個法國、或四個日本那麼大,都是中國國防上絕對不可以喪失的重地,任何中國人都不會忘記這筆巨債。中國在清政府滿洲權貴領導下,被俄國一大塊一大塊的宰割,卻沒有惹起當時世界上任何人的注意。比起英國、法國以及以後的日本軍國主義那種開槍開炮、聲震四鄰的公開搶劫,俄國的手段,更高一級。而最使中國人啼笑皆非的是,俄國每一次攫取中國土地,都在它堅稱對中國十分友善和堅稱它是中國最好的朋友之後。十二中法越南戰爭《聖彼得堡條約》簽訂兩年後(一八八三),中國又為了保護越南,而跟法國發生戰爭。上世紀(十八)末,流亡在外的廣南國王阮福映,得到法國傳教士的協助,於一七八九年,跟法國簽訂同盟條約,允許法軍長駐交趾中國地區(越南南部),並把土倫(峴港)割讓給法國。法國承諾派遣一支軍隊,幫助阮福映複位。五年後一七九四年,法國遠征軍攻陷首都順化,西山黨政權消滅。這時正逢法國大革命,無法消化它的勝利果實,而把軍隊撤回。阮福映繼續北伐,滅掉安南王國,統一全境。本世紀(十九)初葉,阮福映請求中國加封,中國改封他為越南國王,他就是越南曆史上著名的嘉隆王。一八二○年,阮福映逝世,他臨死時,囑咐他的兒子阮福皎說:“不可忘記法國的大恩,對法國要敬愛不衰,但千萬不要把土地割給法國。”可是他的後裔對法國卻采取敵視態度,法國傳教士受到動輒被殺的迫害,法國的憤怒自在意料之中。延遲到一八五六年,法國才采取行動,海軍少將魯約裡到順化呈遞國書,要求越南履行一七八九年跟嘉隆王阮福映簽訂的條約。越南政府理也不理,原封退回。魯約裡就在土倫(硯港)登陸,摧毀越南炮台。越南政府等法國艦隊撤退後,把在越南傳教的法國傳教士,屠殺淨光,作為報複。三年後,一八五九年,英法聯軍在中國大沽口挫敗,但對越南並不放鬆。法國艦隊再度光臨越南,攻陷交趾的首府西貢(胡誌明市)。越南隻好屈膝,於一八六二年,跟法國簽訂《西貢條約》,把交趾割給法國。法國政府對於占領越南三分之一的國土,似乎已經滿意,但法國商人卻垂涎被稱為“北圻”地區的越南北部,商人久辟酉在北圻首府,交趾古都東京(河內),發現一條可以通往中國雲南省的交通新道,就是紅河。他利用這條河道販賣軍火到雲南省,賣給正在作戰的伊斯蘭教變民和清政府的軍隊。但軍火在越南卻是違禁物品,越南官員無法阻止他,就要求駐在西貢的法國總督召回這位商人。一八七三年,法國總督派遣海軍官員葛爾裡前往調查,葛爾裡率領兩艘軍艦到達東京(河內)後,竟被久辟酉說服,建議總督派兵並吞越南北部——北圻。越南官員對葛爾裡痛恨入骨,就跟山區的黑旗軍秘密聯絡,葛爾裡遂在黑旗軍一次狙擊戰中,中伏被殺。黑旗軍的領袖劉永福,是中國廣東省人,在五十年代中國遍地民變時,劉永福是其中的一支,但他不像太平軍那些領袖有政治理想。太平天國失敗後,清政府逐漸恢複秩序,劉永福在中國無法立足,就率領他的部眾逃到越南,在中越邊境北圻西北部山區一帶屯墾,當然也免不了種種不法的勾當,自成一個獨立王國。越南一向把中國人當作天朝人,所以對劉永福的侵入,既無力驅逐,也不想驅逐。劉永福這批約二千餘人的綠林豪傑,使用黑顏色的旗幟,越南人因之稱他們為黑旗軍。當劉永福把葛爾裡等五顆法國人頭呈獻給越南國王阮洪任(二任王阮福皎的孫兒)時,阮洪任大為高興,認為法國已經喪膽,就任命劉永福當三宣兵團副司令(三宣副提督)。葛爾裡之死,引起法國更大的壓力。明年(一八九四),越南政府再次屈服,跟法國簽訂第二次《西貢條約》。一法國承認越南是獨立國。二越南外交由法國代理。三開放紅河自由航行。法國駐中國公使把條約副本,通知清政府,清政府正式覆函聲明:“條約中有承認越南是獨立國條款,中國大惑不解,越南自古就是中國的屬邦,所以對此條約,中國不能承認。”越南對這種連外交權都喪失了的屈辱條約,也根本不準備履行。可是中越兩國彆無他法,隻把希望寄托在黑旗軍上,希望黑旗軍能對紅河通航發生阻撓作用。越南政府告訴法國說,因為來曆不明的黑旗軍盤據保勝城(中越邊界上紅河東岸的重鎮老街城)的緣故,紅河無法通航。一麵不理會法國代理外交,繼續向中國派遣朝貢使節,法國用武力阻止貢使出發,貢使卻提前一天動身,使法國軍隊撲了一個空。法國當然不肯罷休,一八八二年,海軍司令李威利由西貢率艦隊北上,在北圻登陸,攻陷東京(河內),要求越南履行第二次《西貢條約》。越南向宗主國中國乞援,中國向法國交涉,兩國代表在天津簽訂《天津草約》,在草約上,法國同意紅河以北是中國保護區,中國承認紅河以南是法國保護區。但這個草約呈報給兩國政府時,立即受到反對,北京認為這樣做等於瓜分越南,而且堅信黑旗軍是法軍的克星;巴黎認為法國必須全部占領越南,不能讓中國分一杯羹。次年(一八八三),中法兩國同時宣布草約無效。法國大軍即進攻越南首都順化,越南國防軍瓦解,國王阮福升(阮洪任的兒子)投降,跟法國簽訂《順化條約》,承認越南是法國的保護國,內政外交,全歸法國管理。越南政府高階層拒絕承認,把阮福升罷黜,另立他的兒子阮福吳當國王,一麵派急使到中國求救。清政府的反應十分迅速,立即派遣援越遠征軍進入越南,在東京(河內)附近的北寧府、山西府、興化府一帶布防。可是等到法軍發動攻勢,援越遠征軍和被估計過高的黑旗軍,全部潰敗。清政府隻好再跟法國談判。第二年(一八八四),中國代表李鴻章,法國代表福祿諾,在天津簽訂《李福協定》(或稱《天津簡明條款》)。一中國軍隊從越南撤退。二中國仍是越南宗主國,但不再過問法國和越南間所訂的條約。三中國不向法國索取賠款。然而,這草約再度受到兩國政府的反對,中國政府認為這樣等於出賣越南,法國政府認為中國仍保留宗主國名義,可能引起後患。法國首先突擊越南東北邊境城市諒山,被中國援越遠征軍擊退,法國駐北京代辦謝滿祿就向清政府提出最後通牒,限中國在兩天內承諾賠償法國軍費八千萬法元(法郎)。清政府拒絕,謝滿祿逾期得不到回答,即下旗回國。中國皇帝載湉下令各省備戰,而法國艦隊已開始攻擊。清政府的軍隊腐敗如故,停泊在福建福州閩江口的艦隊和號稱固若金湯的馬尾炮台,被闖進來的法國艦隊全部摧毀。法國艦隊再攻擊台灣,在基隆登陸,占領滬尾(台灣淡水),封鎖台灣海峽,切斷中國南北海道。明年(一八八五),法國軍隊再在台灣海峽中的澎湖群島登陸。法國艦隊司令海軍中將孤拔,就死在澎湖。他的死,中國說是被中國擊斃,法國說是害病逝世。但法國的陸軍從東京(河內)向北進攻時,在中越邊界上的鎮南關(友誼關),被一位因這一次戰役而成名的中國將軍馮子材擊敗,並乘勝追擊,重占諒山,進逼東京(河內)。這對於一向習慣於勝利的法國,是一個人心震動的打擊,消息傳到巴黎的明日,法國內閣倒台。就在這種情況下,中法接受調停,簽訂《越南條約》,承認《李福協定》,但取消中國是越南宗主國的條款,越南從此淪為法國的殖民地,中國雖然被迫放棄越南,但中國已儘了宗主國應儘的力量,沒有逃避。——當時,越南的嘉隆王朝政府,跟中國的清王朝政府,同等的腐敗和同等的無知,對外國隻一味的閉著眼睛。這時候距鴉片戰爭已三十年,清政府應該了解通商貿易的本身,並不是一件罪惡,應該鼓勵越南接受。不去這樣做,卻去幫助越南利用烏合之眾的黑旗軍阻撓紅河通航,即令阻撓成功,對於已經土崩瓦解的越南危局,實質上也沒有補益。幸而中國乘著諒山的勝利,立即和解,否則法國非常有可能繼續占領台灣、澎湖,造成割讓的事實。十三自強運動本世紀(十九)四十年代的鴉片戰爭,是一個劃時代的戰爭,然而清政府的皇帝和官員卻把它當作曆史上跟外國作戰的一個普通戰役,勝敗乃兵家常事,算不了什麼,中國雖然打了敗仗,隻不過一時的挫折,格言上說過,有小屈必有大伸,一旦具有無限權威的皇帝赫然震怒,大展雄威,重張天討,那些夷狄醜類,仍將匐匍在王師腳下。可是緊接著六十年代英法聯軍攻進北京,滿洲權貴們親身挨到巨棒,尤其是簽訂《北京條約》的奕訢,這位青年親王首當其衝,受的刺激更大,這促使奕訢處於領導一項發奮圖強運動的地位。英法戰爭結束的次年(一八六一),皇帝奕囗逝世,六歲的兒子載淳坐上皇帝寶座,載淳的母親那拉蘭兒以皇太後的身分臨朝,由奕訢主持政府(官銜是“恭親王·議政大臣·軍機大臣”),他遂得以實行他的主張。沒有人反對發奮圖強,問題是如何發奮圖強。鴉片戰爭時,英國隻不過出動軍隊二千餘人;英法聯軍時,兩國也不過出動軍隊一萬餘人,竟把擁有四億人口,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超級大國打得落花流水。奕訢跟漢人中若乾掌握實權的官員曾國藩、李鴻章之輩,恍然大悟,認為西洋人的政治不如中國,唯一比中國高明的,不過“船堅炮利”罷了。中國隻要也船堅炮利,就可以製服英法諸夷。至於如何才能船堅炮利,則隻要采取下列三項措施就能達成目的:一向西洋購買軍艦大炮。二中國自己設立工廠製造軍艦大炮。三派遣留學生到西洋各國去學他們的本領。唯一的問題是,深恐西洋那些夷狄對軍艦大炮的建造使用方法,秘密不肯傳授;但當發現那些夷狄不但肯傳授秘密,而且還熱心的傳授時,不禁大為驚喜。於是,自強運動就在上述的理論基礎上,積極推動。從六十年代英法聯軍戰爭結束,到九十年代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三十五年之間,我們用下表說明清政府的主要措施:自強運動最重要的是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它是英法聯軍打進首都北京後的新生事物。過去各國隻能跟清政府指定的邊疆地方官員交涉,像俄國隻能跟庫倫(蒙古烏蘭巴托)的辦事大臣,歐美各國隻能跟廣州的兩廣總督交涉。清王朝中央政府隻有一個藩屬事務部(理藩院),處理藩屬國的事務。即令在鴉片戰爭之後,仍然如此,所以英法修約之議初起時,兩廣總督葉名琛拒不見麵,英法連談話的對象都找不到,才決定改用武力。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設立,表示清政府終於在心理上承認世界上尚有平等地位的國家。它等於現代的外交部,但外交不過是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主要工作之一,事實上它是自強運動總司令部,奕訢是最高統帥,稍後出任北洋通商大臣兼直隸(河北省)總督的李鴻章,則是總執行官。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負責推動的幾乎是包羅萬象的各種前所未聞的嶄新業務,諸如:一教育自強運動需要通曉外國語文的人才,同文館(外國語學校)不僅培植語文人才,除了英文、法文、俄文、德文四個學係外,同時還培植科學人才,有天文係、化學係、地質學係、格致係(物理學係)、醫學係,是近代國立大學的雛型。二海關這本應是財政部(戶部)的事,現在由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主持,聘請英國人當海關的首長,稱“總稅務司”。沿海沿江口岸和沿邊商埠,所有對外貿易的稅收,留下十分之三作自強運動的經費,其他十分之七繳入國庫。三海陸軍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又是海軍部兼陸軍部。海軍艦隊、船隻、軍港,和海軍附屬單位,如軍械局、造船廠、海軍軍官學校,全由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負責。陸軍軍官學校、炮台要塞,新的陸軍訓練,以及海陸兩軍一切向外購買武器事務,也都歸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當時的國防部(兵部)幾乎成了一個不重要的機構。四其他不僅僅上述的那些而已,其他像礦產開發、鐵路、電線、輪船、國內和海外航線、工業工廠之類,凡是跟船堅炮利有關的,甚至雖然無關,但隻要跟外國有關,就都由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主持。因為自強運動主要的形態是軍事的西洋化,和跟東西洋各國的洋人打交道,所以也被稱為“洋務”。大量金錢投下來,中國不久就在外貌上呈現出一種金碧輝煌的場麵,新式海軍陣營堂皇,戰鬥力強大的北洋艦隊最先成立,另外還有三支比較小的艦隊,即南洋艦隊、粵洋艦隊和1884年在閩江口被法國全部擊沉的閩洋艦隊,擁有號稱世界第七位海權大國的巨艦巨炮,本世紀(十九)七十年代之後,中國在世界上雖已不是超級強國,但仍保持一等強國的尊嚴。然而,政治腐敗和官員的貪汙無能,使新建立起來金碧輝煌的軍事力量,不過是一副漂亮的拳擊手套。被擊敗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師,在觀察強大對手的優點時,不歸功於對手的強壯如牛,反而歸功於對手有一副漂亮的拳擊手套——比湖南兵團司令官楊芳歸功於對手有妖法,已是很大的進步了。老拳師認為隻要他也有這麼一副漂亮的手套,就可發生同等的威力,甚至更大的威力,因為自己的身體(政治的和社會的)比對手健康得多。清政府的自強運動目的就是要弄那麼一副漂亮的拳擊手套,現在他們已經弄到。隻有少數人發現問題並不這麼簡單,其中一位就是駐英公使郭嵩燾,這位科舉出身的官員,卻有時代的見解,他在英國寫信給李鴻章,警告說:西洋立國兩千年,政治和教育,都非常修明。跟遼金崛起的情形,絕不相同。……西洋富強,固不超過礦業、輪船、火車。但它們所以富強,自有原因。……我們必須風俗敦厚,人民家給戶足,作為基石,然後才可以談到富強。豈有人民窮困不堪,而國家能富強之理。現在談富強的人,把國家大事,看作跟人民無關。官員貪汙,盜賊橫行,水災旱災不斷,上下交困,每天都在憂患禍亂。這時輕率的追求富強,隻不過浪費金錢。……船堅炮利(“兵事”)是最末微的小事,政治製度才是立國的根本。……中國之大患,在於士大夫沒有見識。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曾把郭嵩燾的各種報告,彙集出版,我們所引的不過其中一小片斷,但可看出他的真知灼見。然而,他的真知灼見不但不能在當時引起正麵反應,反而被全國沸騰的士大夫階層的衛道輿論,痛詆他是數典忘祖的漢奸賣國賊。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政府戴上這副漂亮的拳擊手套出場。十四第二次保衛朝鮮第七、第八世紀二百年間,中國文化大量輸入日本,使日本跟在朝鮮之後,成為世界上采用中國文字為本國文字的兩個國家。十三世紀時,中國跟日本同時受到蒙古帝國的侵略,中國被蒙古人建立的元帝國政府統治,而日本靠台風的幫助,幸免於難。十七世紀一六三五年,日本征夷大將軍(江戶幕府)德川家光下令驅逐所有的外國人,禁止日本人出國,在國外的日本人也不準返回日本,隻允許中國和荷蘭少數商船到長崎貿易。這是著名的鎖國令,日本像一個塞著瓶口的瓶子,跟外界隔絕。日本鎖國二百一十九年,本世紀(十九)一八五三年,即太平天國定都天京(江蘇南京)的那一年,美國海軍的一個艦隊。在艦隊司令培理的率領下,來中國保護美國僑民。在航行中途,不知道什麼原因,突然闖進日本的東京灣(江戶灣),要求日本同意通商,培理送兩幅白旗給日本官員,告訴他們作為戰敗時投降之用,又告訴他們說,今年不能久留,明年當再度來此。日本全國在驚恐中等到了明年(一八五四),培理果然如約光臨,日本沒有抵抗就告屈服,跟美國簽訂《神奈川條約》,鎖國時代結束,門戶大開。但最大的影響發生在八年後的一八六二年,日本殺死了一個英國人,英國軍艦炮轟鹿兒島。日本跟中國一樣,受到巨艦大炮的刺激,決心發奮圖強。五年後(一八六七),即太平天國滅亡之後第三年,以及阿古柏在新疆稱可汗的那一年,日本明治天皇即位,下令變法,這就是曆史上使全世界歎為奇跡的“明治維新”,征夷大將軍(江戶幕府)德川慶喜,把統治大權奉還給明治天皇,明治天皇把首都從京都遷到靠海的江戶,改名東京,跟七世紀六四六年“大化革新”全盤吸收中國文化一樣,明治維新則是全盤吸收西洋文化——從生活方式到意識形態。隻短短數年,日本就從荒陋落後狀態之中,一躍而成為一個完全新麵貌的現代化的年輕國家。——紀元前四世紀中國大黃金時代中,秦國變法成功,是人類最大的魔術。本世紀(十九)日本也變法成功,應該是人類第二次最大的魔術。日本人創下的這個使全世界都目瞪口呆的改變,各國學者都試圖發掘出其中奧秘的原因,卻得不到一致的結論。日本一旦崛起,立即向外侵略。一八七一年,琉球王國的船隻在台灣海麵沉沒,船民在登上台灣島時,其中五十餘人被島上牡丹社(台灣屏東牡丹鄉)的土著殺害。這件事跟日本無關,但日本認為有關。一八七四年,日本新建立的、連運輸艦都沒有、還得租用美國輪船供應補給品的艦隊,開到台灣,屠殺人民,焚燒村落。清政府不得不賠償白銀五十萬兩,日軍才飽載而歸。這件事距日本明治維新隻不過第八年,便如此迫不及待地使它的鄰居流血,一方麵顯示日本變法效果之大和成長之迅速,一方麵也顯示日本器小易盈。——日本不久就禁止琉球國王尚泰向中國進貢,尚泰派出密使到北京乞援,但清政府對這個孤懸海外的藩屬,已無力保護。七十年代最後一年(一八七九),日本把尚泰擄到東京,改琉球王國為衝繩縣,琉球遂亡。台灣事件,使日本發現侵略妙不可言,像一個強盜發現劫掠妙不可言一樣,他可以用最少的代價,得到最豐富的報酬。日本的下一個劫掠目標,立即轉到三百年前碰過釘子的古老王國朝鮮身上。攻擊台灣的次年(一八七五),日本艦隊闖入朝鮮首都漢城所麵臨的江華灣,小艇更深入漢江測量水道。朝鮮炮台發炮阻止,日本艦隊攻陷炮台,這跟西洋對付中國的手段一模一樣。朝鮮隻好答應日本的條件,簽訂下列要點的《江華條約》:一日本承認朝鮮是獨立國家。二日本在朝鮮享有領事裁判權。三朝鮮開放兩個港口(元山、仁川)通商。朝鮮把條約的內容和簽約經過,報告中國,清政府這時候正在全力收複新疆,無力反應,就勸告朝鮮李氏王朝政府乘這個機會,主動的開放門戶,跟世界各國廣泛地建立外交的和商務的關係,使日本的力量受到牽製。可是朝鮮宰相金允植拒絕說:“與其通洋而存,寧願絕洋而亡。”李氏王朝已曆時五百年,現政權掌握在王妃閔氏家族手中,貪汙腐敗到無以複加的程度,僅積欠軍隊的糧餉,就達十三個月,連以貪汙腐敗聞名於世的清政府酒肉官員,都大吃一驚。一八八二年,即中國簽訂《伊犁條約》的次年,漢城爆發兵變,憤怒的士兵攻擊王宮,閔妃負傷逃走,國王李熙被囚,變兵又攻擊支持閡氏家族的日本公使館,日本若乾軍官被殺。李熙的父親,那位早已失去權勢的前任攝政王(大院君)李是應,出麵維持秩序,主持政府。事實上李是應是這次兵變的幕後領導人,他是一個昏庸的老官僚,缺乏必須有的政治頭腦,以致同時的觸怒了中國和日本。中國認為囚禁被中國所冊封的國王,即令是國王的父親,也是大逆不道,而且也深恐日本抓住軍官被殺的借口,向朝鮮進一步勒索。日本對日本公使館被攻擊,人員死亡,當然怒不可遏,尤其日本是一個正需要麵子的暴發戶,不能忍受這種侮辱。於是,中日兩國軍隊分彆在朝鮮登陸,當日本公使花房義質宣布日本軍隊將對李是應政府采取行動時,中國遠征軍司令(廣東水師提督)吳長慶,已用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把李是應拘禁,專艦送回中國,迎接國王李熙複位。日本既失去發作的對象,隻好接受調解,由朝鮮付出白銀五十萬兩的賠款,跟日本簽訂《濟物浦條約》,承認日本有在朝鮮駐軍保護公使館的權利。朝鮮不甘心日本的駐軍,請求中國軍隊也不要撤退,以平衡日本的威脅。清政府同意,命吳長慶的一位部將袁世凱擔任駐屯軍司令官。朝鮮不斷的內憂外患,使國內分為兩黨,一是“獨立黨”,主張效法日本變法,實行政治改革。一是“事大黨”,主張繼續侍奉天朝——中國,維持現狀。兩黨在中日兩國駐朝官員分彆支持下,鬥爭激烈。兩年後,朝鮮又發生甲申(一八八四)事變。這時中國正忙著為越南跟法國作戰,日本認為中國已沒有餘力照顧朝鮮,獨立黨遂發動政變,率領由日本軍官訓練的新軍,屠殺事大黨,衝進王宮,強迫國王下令征召日軍入宮護駕。日本公使竹添進一郎主張馬上把國王秘密送到日本作為人質,但獨立黨恐怕激起人民的憤怒,無法善後,主張先行送到漢江口的江華島。中國駐屯軍司令官袁世凱得到消息,立即攻擊王宮,一麵向朝鮮人民揭露日本的陰謀。憤怒的朝鮮群眾把王宮包圍,協助中國軍隊晝夜攻打。日軍不能支持,隻得舍棄國王,跟獨立黨突圍,撤退到四十公裡外的仁川港。甲申事變是日本明目張膽地乾涉朝鮮內政,在國際上引起各國紛紛指摘。所以它雖然吃了虧,但態度無法強硬。拖到次年(一八八五),終於跟中國簽訂解決朝鮮問題的中日《天津條約》,規定中日兩國同時自朝鮮撤退,以後朝鮮如果再度發生變亂,需要出兵時,由兩國同時出兵。這個條約使朝鮮成了中日兩國的共同保護國。但在朝鮮人心目中,根本不承認日本有這種資格。日本像一隻貪得無厭的餓狼,目不轉睛地注視著朝鮮,祈求老天爺使它快一點發生變亂。中國則恰恰相反,唯恐朝鮮有什麼風吹草動,引起日本的乾預。隻有朝鮮閔氏家族控製下的政府,對此茫無感覺,閔氏家族好像跟朝鮮王國有血海深仇,不把這個王國消滅誓不甘休,在重握政權之後,更頑強的拒絕改革。中國稍後把他們的政敵前攝政王李是應釋放回國,閔氏家族於是又把中國恨入骨髓,企圖聯絡俄國跟中國和日本對抗。一個稱為東學黨的朝鮮人民反抗行動,在朝鮮全國爆發。十五中日甲午戰爭東學黨是朝鮮民間崛起的反抗暴政和反抗除了中國人以外所有外國人的組織,閔氏家族用最殘酷的手段鎮壓他們,結果激起全國大暴動,朝鮮政府失去控製。一八九四年,即中國古老曆法的甲午年,朝鮮向中國請求派軍平亂。當中國軍隊出發時,依照中日《天津條約》,通知日本,兩國軍隊遂同時到達朝鮮。日本這一次已拿定主意,再也不走了,他們從甲申事變(一八八四)焦急地等待了十年,才等到這個天賜良機。東學黨聽到中國軍隊登陸的消息,精神上失去支持,即行潰散,天大的變亂霎時間歸於平息。中國通知日本,要求兩國軍隊同時撤退,日本提出種種不能馬上撤退的理由,然後,突然間發動攻勢,把王宮占領,逮捕閔氏家族以消除人民的怨恨,請出李是應再當攝政王。國王李熙在壓力下,下令廢除跟中國簽訂的一切條約,又下令征召日本軍隊驅逐侵犯朝鮮主權而又拒不撤退的中國軍隊。中國急向朝鮮增援,當增援的軍艦濟遠號跟廣乙號,運送陸軍到牙山(漢城南八十公裡)回航,駛到距牙山六十公裡的豐島海麵時,受到日本艦隊偷襲,廣乙號擱淺,自己炸毀。濟遠號竭力抵抗後不支,懸起白旗詐降,然後乘隙逃走。日艦在追擊途中遇到中國第二批增援部隊所乘的高升號商輪和操江號護航艦。高升號被擊沉,增援部隊一千二百人僅七十餘人逃生。操江號攜同所載運的白銀二十萬兩軍餉投降。中日兩國同時宣戰。戰爭分彆在陸海戰場進行。中國駐防牙山的陸軍,自豐島海戰後,就受到日軍的猛烈攻擊,無法抵抗,即向漢城北方二百公裡外的重鎮平壤撤退。中國在平壤集結的軍隊有一萬四千人,司令官(諸軍總統)葉誌超是官場中的典型人物,膽小如鼠,視錢如命,又沒有聲望,其他將領們也都是大小官僚,除了吸食鴉片外,每天都擺酒歡宴,既不體恤士兵,也不理會逼麵而來的大敵,他們都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的官場哲學。等到日軍以一萬五千人發動攻擊時,大軍即行崩潰,葉誌超首先逃生。日軍乘勝尾追,越過鴨綠江,深入中國領土的遼東半島,順利地占領位於半島最南端、中國最優良的旅順軍港。日本這時已決心永遠的攫取旅順,所以在旅順作滅種式的大屠殺,中國人全部死儘,隻有三十六人逃生。平壤潰敗三天後,中國北洋艦隊,包括戰艦十二艘、炮艇二艘、魚雷艇四艘,從大連出發,運送增援平壤的武裝部隊在大東溝(遼寧東港)登陸,在回航途中的黃海上,跟同樣擁有十二艘戰艦和四艘魚雷艇的日本艦隊相遇。北洋艦隊司令(提督)丁汝昌站在旗艦定遠號的艦橋上指揮,下令艦隊作一字形雁陣應戰。可是副司令兼旗艦艦長(右翼總兵旗艦管帶)劉步蟾,發現如此則旗艦定遠號恰恰在最危險的前端,將第一個受到炮擊,於是他在轉達命令時,竟改為人字形雁陣,使定遠號位於他認為比較安全的中央後方位置。英國顧問泰樂爾看見陣勢跟司令所下的命令不符,對這種在海軍中聞所未聞、幾近叛變的陣前抗命,大為震駭。他急忙奔上艦橋,企圖挽救,但時間已不許可,日艦已經逼近,劉步蟾下令開炮。奇怪的事情發生了,當定遠號的大炮發射第一炮時,那個年久未修,早就鏽爛了的艦橋,被震斷裂,丁汝昌和泰樂爾被雙雙拋到半空而後跌到甲板上。丁汝昌腰部重傷,泰樂爾失去知覺。日艦的猛烈炮火,把定遠號的桅檣摧毀,以致懸掛不出指揮的旗幟,各艦遂成了一群各自為政的盲鴨。海戰隻五小時,中國戰艦五艘沉沒,其餘全部重傷,落荒而逃。日本則僅旗艦鬆島號重傷,無一艦被擊沉。北洋艦隊這時仍剩下軍艦二十六艘,包括戰艦七艘、炮艇六艘、魚雷艇十三艘,集結在基地威海衛(山東威海)。旅順陷落後,威海衛更加重要,仍控製著渤海海口,阻止日艦進攻天津。黃海戰役三個月後,日本海陸夾攻威海衛,陸軍由山東半島最東端的成山角登陸(七世紀時,中國援助朝鮮半島上新羅王國的遠征軍,就在這裡乘艦出發),日軍登陸後,攻陷威海衛的要塞炮台,北洋艦隊反而暴露在自己岸炮的威脅之下。日本海軍又一連兩夜發動魚雷艇偷襲,定遠號被擊擱淺,來遠號和威遠號則被擊沉,兩艦上的戰士傷亡慘重,但兩艦的艦長卻安然無恙,因為兩位艦長都上岸嫖妓去了,根本不在艦上。這是一個絕望的局勢,中國海軍主力全在北洋艦隊,其他南洋、粵洋兩個艦隊都微不足道,而且地域觀念和派係觀念,使他們樂意於看到以李鴻章為首的北洋係勢力瓦解,所以北洋艦隊根本不可能有援軍。不久,司令部所在地的劉公島上發生兵變,水兵棄艦登陸,要求司令丁汝昌“放他們一條生路”,而島上駐防的陸軍卻搶著攀上軍艦,要求快快逃命。秩序已亂,英國顧問瑞乃爾建議丁汝昌鑿沉殘餘軍艦,士兵徒手投降。丁汝昌采納,下令沉船,可是那些艦長們恐怕沉船後會觸怒日本人,可能性命不保,所以拒絕執行命令。丁汝昌又打算率領各艦突圍,更沒有人理他,丁汝昌隻好服毒自殺。拒絕沉船,又拒絕突圍的艦長之一程璧光乘著懸掛白旗的炮艇出港,向日本艦隊投降。曆時二十四日的威海衛戰役結束,曾經煊赫一時,作為自強運動結晶的北洋艦隊,灰飛煙滅。清政府知道大勢已去,尤其是那位皇太後那拉蘭兒,急於慶祝她六十歲的快樂生日,所以迫不及待向日本乞和。次年(一八九五),中國代表李鴻章在他領導的事業全部失敗後,到日本低頭接受屈辱的和平,簽訂《馬關條約》:一中國承認朝鮮獨立自主。二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台灣、澎湖給日本。三中國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這是一個天文數字)。中國戰敗,朝鮮陷於驚恐,在朝鮮人的眼中,偉大的天朝是不會戰敗的。朝鮮失去了靠山,六神無主,隻有默默地承認日本為他們的宗主國。——本世紀(十九)最後第三年(一八九七),日本命朝鮮國王改稱皇帝,並改稱為大韓帝國。下世紀(二十)一九一○年,即清政府被中國人推翻的前一年,日本命李照簽訂跟日本《合並條約》,朝鮮遂亡。朝鮮當中國的藩屬一千餘年,兩國感情融洽,如足如手,中國對朝鮮沒有任何領土野心,這一次又為了保護它,而連自己的領土都賠了進去。但它當日本的藩屬隻不過十六年,就被並吞。《馬關條約》既然簽訂,中國的重大損失已成定局,然而國際間錯綜複雜的形勢,卻發生三國出麵強迫日本退還遼東半島的事件。俄國、德國、法國聯合起來向日本提出抗議,認為割讓遼東的要求,過份苛刻。這事件的動機十分簡單,當中日戰爭爆發之前和已經爆發之後,清政府渴望俄國或其他任何一國出麵乾預,但沒有一國肯幫這個忙。等到條約簽訂,俄國才發現它垂涎已久,遠東最大的不凍港旅順和旅順所在地的遼東半島,竟落到日本人手中。德、法兩國也願利用俄國的心理狀態,向俄國和中國表示惠而不費本的友誼,作為以後索取報酬的資本。純粹自私的動機,在外交詞令下,看起來好像是正義的行動。日本無力跟三國抗衡,答應把遼東半島退還中國,但由中國增加白銀三乾萬兩的贖金。——三國乾涉還遼事件,使清政府的當權人物對俄國感激零涕,認為俄國真是中國最好的朋友。這份感激之情維持了五年,直到下世紀(二十)第一年(一九○○),俄國乘八國聯軍進攻中國之際,突然間出兵占領麵積達一百一十萬平方公裡的東北三省,清政府才大夢方醒。十六中國失敗的原因在發奮圖強上,日本起步比中國遲。中國門戶開放了十年之後,日本門戶才開放。中國發動自強運動七年後,日本才明治維新。但海軍居世界第十一位的蕞爾小國日本,卻一舉擊潰了海軍居世界第七位的龐然大物的中國,使全世界都大大的震驚,不得不承認中國是遠東病夫。——當時,歐洲人稱土耳其帝國是近東病夫。都是發奮圖強,為什麼日本辦得到而中國不能,不但本世紀(十九)不能,而且拖到下世紀(二十)中葉以前,仍然不能。這可以由對門戶開放所持的態度上,得到啟示。美國艦隊敲開鎖國二百餘年的日本,日本並不把它當作一種恥辱,反而慶幸由於這個刺激,使日本早日驚醒。中國不然,像一個赤身露體而衰老患病的夢遊患者,被鴉片戰爭驚醒後,發現自己所處的窘境,而認為驚醒他的人罪該萬死。日本麵對著巨變,內心充滿著恐懼和自卑,立刻就認清必須全盤接受西洋文化,才能生存。中國則悻悻然怒不可遏。對西洋文化懷著一種輕蔑和仇視的心情,在不得不屈服時,也隻勉強接受一副漂亮的拳擊手套,這已是讓步的最大限度。也就是說,日本認為萬事不如人,它的改變出自內心的徹底覺悟。中國則始終堅持從古代傳下來的儒家係統的那些儒書,仍是救世良方,隻要加以現代化的解釋就可以了。中日兩國有同一的文化基礎,卻對同一刺激,產生兩種恰恰相反的反應。為什麼會如此?我們認為主要的下列四項原因:一中國有長期的科舉製度,日本沒有。二中國有士大夫僵化了的階層,日本沒有。三中國人在經濟上有安全感,日本人沒有。四中國帝王有危險感,日本帝王沒有。日本於七世紀大化革新時,把中國文化幾乎全部接受過去,不知道什麼原因,卻單單的拒絕或遺漏了中國知識分子最瘋狂崇拜的科舉製度。科舉製度有它的主要功能,它使政權向下微作一隙的開放,使擁有相當資產的平民有機會借此一線狹徑,爬到政權高峰。但也使帝王用它來控製知識分子,這些被長久控製的知識分子,在帝王跟平民之間,形成一個新的統治貴族。他們異於舊有的血統上的貴族,而是一種由科舉考試而產生的貴族,即士大夫階層。他們以研究儒家學派的儒書和做官為唯一職務,俸祿和貪汙使他們的財富增加,再把這些財富投資到土地上,所以每一個士大夫都擁有土地和一個寄生性的家族。這些士大夫和這些家族,就像大海裡無數礁石,而中國政府則像一隻巨舟,在這些礁石之間,蹣跚行駛。日本因為從沒有科舉的緣故,它幸運的沒有製造出來這些礁石,日本政府航行的大海是遼闊的,隻要領導人決心改變方向,它就可以改變,不會遭遇到像中國領導人所遭遇到的密如星鬥般礁石的阻嚇。科舉製度主要內容是考試兩千年前的儒書,儒家學派強烈的保守和崇古本質,也就成為士大夫最突出的冥頑性格,八股文的機械訓練,更使士大夫腦筋裡殘存的想像力蕩然無存、士大夫習慣於不用自己的思想,所有的著作都是代替聖人係統發言,於是養成一種不切實際發高燒的毛病,對社會上的任何改革和進步,都狂熱的對抗。日本知識分子也有這種毛病,但毛病要輕得多,大多數都能冷靜地思考到自己國家的缺點,虛懷若穀地接受西洋的生活方式和西洋文化的意識形態。日本的長子繼承製度也使日本社會的資金容易累積,比中國社會蘊藏較高的活力。長子繼承製度一定使次子以下的子弟(至少占全國青年三分之二)都有一種不安全感,他們發現父母的財產跟自己無關時,隻有走出家庭,赤手空拳到陌生的社會上創立事業。中國是平均繼承的,每一個男子都有一份遺產,他缺少創業的刺激,如果他雄心勃勃地去創業——除非是去參加科舉考試,社會上沒有一個人會讚揚他奮發進取,反而會認為他不知道安分守己。十九世紀以前的中國的家庭,往往跟家族同義,《紅樓夢》上的賈府就是一個士大夫地主家庭的典型形態,沒有工作不能生產的成年人,他不必工作,隻要停在家裡,照樣可以享受被重視的生活。而在老年時,尤其占優越地位,所以中國人永遠在礁石保護之下,而不是在政府巨舟的保護之下。日本人沒有礁石作他們的藏身之所,他們必須奮鬥。中國政府的性質和皇族的地位,跟日本的完全不同。日本皇帝被形容為萬世一係,是一種傳奇的政治形態,日本有過將近七百年的幕府政治,但幕府的最高官位不過“征夷大將軍”,他們把天皇的權力剝奪罄儘,但從沒有人想到把天皇排除,自己去當天皇。中國任何一個有權力的野心家,第一件想到的事就是把皇帝擠下寶座,由自己的屁股坐上去,並且還要用極殘忍的手段對付失去權力的帝王,以免他死灰複燃。帝王本身自然也用同樣殘忍的手段對付那些有權力的野心家,以免他們的屁股發癢。所以中國統治階級對於權力問題,具有高度的敏感和緊張,帝王的最大工作不是治理國家,而是防止官員或將領獨攬大權。一些高級官員或軍事將領,也特彆用不攬大權——事實上也就是不負責任,來表示自己並不是野心家。西洋文化中的民主政治,主要的精神是帝王無權,權在民選的宰相和議會,而這恰恰的嚴重違反了中國政治傳統,更觸犯了權力中心最大的禁忌。日本天皇事實上一直沒有權力,所以也從不擔心喪失權力,征夷大將軍歸還大政,不過把權力從舊式的幕府轉移給新式的內閣與國會而已。所以中國專製政體下的帝王,是世界上危險感最大的人,對野心家的恐懼心理,助長一種對中國傷害最大的貪汙罪行。貪汙在中國數千年不能絕跡,而在大黑暗時代尤其無孔不入,原因之一就是帝王有意培養它,當憤怒的人群紛紛控告某一有權人物貪汙暴虐時,帝王往往暗自高興,認為手握大權的人一旦把注意力放到貪汙上,他就再不會有坐金鑾殿那種野心。英明的玄燁大帝,就公開承認,絕對不貪汙的官員根本沒有。以貪汙為中心的官員們的結合,形成一個隻有中國才有,而其他各國所無的“官場”和官場特有的意識形態,在官場中,以善頌善禱和不負責任為第一要務。這些跟西洋近代文化,尤其跟自然科學工業以及軍備業務,不能並存。日本卻在二開始就肅清了貪汙,建立起來一個非常有效率的文官製度,這是重要的分野。石頭投入河流會生出漣漪,蘋果種進肥沃的土壤會發芽成長。石頭投入醬缸隻會聽到“噗”的一聲,蘋果種進醬缸很少能發芽,即令發芽,也無法成長,即令成長,結出的果實也使人沮喪。中國沒有力量擺脫數千年累積下來、沉澱下來的渣滓廢物的汙染,這是中國的不幸。十七百日維新·戊戌政變中國在被日本擊敗後,弱點全部暴露。二十年前七十年代時,中國知識分子為墮落的祖國解嘲,說中國是一頭睡獅,終會覺醒,有些外國人同意這個看法。現在西洋各國對這個睡獅的表現,哄堂大笑。當非洲、土耳其和印度莫臥兒帝國,先後被歐洲瓜分之後,他們認為瓜分中國的時機已經成熟,而且必須迅速下手,否則就可能會被彆人搶走。在本世紀(十九)最末短短的五年內,各國對中國急吼吼宰割的成果,我們摘要列為下表:從上表可以看出,中國已千瘡百孔,支離破碎,開始受到各國的淩遲酷刑。過去他們對中國還保持著對待一個一級強國應有的禮貌,現在完全露出帝國主義的猙獰嘴臉,不再作任何化裝。像俄國對旅順、大連,它的艦隊突然闖進港口,聲稱有租借它,的必要,就大模大樣作軍事占領,清政府隻好答應。英國對威海衛,法國對廣州灣,都是直率地提出他們的要求。中國清政府這個末期癌症的老拳師,在失去了漂亮的拳擊手套之後,隻有挨打的份。各國的勢力範圍也就是各國預定的瓜分地區,都已協調妥當,隻等動手的信號。幸而這個信號沒有出現,卻出現了美國的敏銳反應,美國不願意被排除在瓜分的行列之外。本世紀(十九)最後一年(1899),美國國務卿(外交部長)約翰開發表聲明,強調維護中國領土的完整和政治的獨立,以及各國在中國有均等的通商貿易機會。這就是著名的“對華門戶開放宣言”,各國因為它可以消除各國在中國對抗的緊張形勢,先後表示讚成。中國就在這種脆弱的均勢之下,苟延殘喘。但被瓜分的危機,已使廣大的青年知識分子覺醒。《馬關條約》簽訂的那一年(一八九五),北京正在舉行科學製度下的全國考試,集中在北京參加考試,來自全國各省的數千名考生(舉人),悲憤交集,推舉一位廣東省的考生康有為當領袖,領導大家向皇帝載湉上書,要求效法日本的明治天皇,變法維新。專製政府等級森嚴,這份請願書當然到不了載湉麵前。次年(一八九六),康有為已考取了進士,再向載湉上書,載湉仍然不會看到。不過以康有為當領袖被稱為維新黨的知識分子們的呐喊,已掀起政治性的狂飆,成為十二世紀宋王朝大學生在被金軍包圍的首都開封,發動激烈的知識青年救亡運動以來,第二次激烈的知識青年救亡運動。自強運動是當權官員發動的武器改良,現在是青年們要求發動的政治改革。經過皇家教師副宰相兼財政部長(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翁同和的推薦(在康有為失敗後。翁同和又誓言他沒有推薦過),年輕的皇帝載湉,發現了這個救亡運動。他在讀到康有為稍後所著的《波蘭亡國記》、《突厥亡國記》,不禁痛哭流涕,這位頭腦清晰的君主對他的王朝和中國的前途,懷著極大的憂慮。本世紀(十九)最後第二年(一八九八),古曆的戊戌年,二十九歲的載湉,接見地位卑微的康有為。接著從四月二十三日起到八月五日,一百零三天中,載湉頒發了下列一連串嚴厲的詔令,實行公孫鞅式的變法:一科學考試仍保留,但廢除八股文,改用議論體裁。二設立北京大學(京師大學堂),各省原有的舊式書院(專門研究儒家的四書五經,造就科舉考試人才),一律改為現代化的中學小學。並創辦茶絲專科職業學校。三命滿洲兵團,全部改用現代化武器,用新式訓練。並將漢人組成的綠營兵團,改為警察。四撤銷疊床架屋的若乾中央機構,如詹事府(皇太子宮事務部),通政司(皇宮文件奏章收受處),光祿寺(皇宮供應部),鴻臚寺(屬國或外國使節招待部,職權跟理藩院——藩屬事條部重複),太常寺(祭祀部),太仆寺(畜牧部),大理寺(最高法院,職權跟刑部——司法部重複)。五選派滿洲貴族出國遊曆考察。六改良司法部門,改良刑事訴訟法,改革監獄弊端。七命各省出版農業叢書,獎勵各種工商發明。除此之外,康有為還建議載湉進行更激烈的下列明治維新式的改革:一建立內閣會議製度,由皇帝召見大臣討論國事(開懋勤殿)。二禁止婦女纏足。三請載湉率先剪去辮子,改穿西服(斷發易服)。四請遷都上海,擺脫舊勢力,在新環境中改革。五借巨款六億元,改良軍隊,廣築鐵路。一百零三天中,載湉所作的這些衝擊,使全國那些朽爛透頂了的官員士大夫階層,像被挑了巢的螞蟻一樣,驚恐失措,駭叫奔走,亂成一團。自從十一世紀王安石變法失敗以來,中國曆史即顯示出一個定律,在士大夫政治形態下,任何變法和改革都不可能。以王安石無懈可擊的道德聲望,和崇高的宰相地位,皇帝趙頊又有絕對控製政府的權力,都歸於慘敗。康有為不過一個新進的小官——工程部科長(工部主事),要他領導負載如此沉重的政府,做出比王安石還要激烈十倍的改變,失敗自在意料之中。變法運動在技術上也發生錯誤,包括載湉在內,維新黨沒有一個人有實際的政治經驗,他們不先謀求廣大人群的覺醒,反而在自己的力量還沒有能控製局勢之前,剝奪了太多人的既得利益,因而樹立太多的政敵。像突然間廢除八股文,僅此一項就使全國知識分子恨入骨髓,因為在這世界上,除了八股文外,他們再不會其他東西了,廢除八股文就等於把他們全都埋葬。像突然間撤銷那麼多具有。千年曆史的古老官署,立刻就觸怒依靠那些官署為生的官員和寄生人物,他們散布在北京的大街小巷,製造出憤怒的輿論,看起來北京就像是沸騰了一樣。沒有做好準備工作而作太猛烈的刹車,會導致車輛翻覆。沒有做好準備工作而作太猛烈的改革,會引起暴力對抗。守舊黨的勢力事實上比維新黨強大百倍以上,儒家學派理學巨頭宰相徐桐,就是代表人物之一,他連從洋樓前麵走過都不肯,他堅持“寧可亡國,不可改革”。監察部委員(禦史)文祥是滿洲人,他向載湉警告說,維新黨的目的隻在救中國,不在救清王朝。文祥的見解供給滿族人反對改革的理論根據,他們誓言:“寧把國家送給友邦,也不交給家奴。”家奴,指的是漢人。皇帝在理論上有絕對的最高權力,但必須獲得軍隊的效忠,載湉也曾注意到這一點,他曾把河北省司法廳長(直隸按察使)負責在天津訓練新軍的袁世凱,擢升為副部長(侍郎)階級,並且接見他,建立私人感情。但袁世凱是官場中人物,官場中人物隻效忠權力較大的一方,那時中央的軍權全部握在守舊黨領袖直隸(河北省)總督滿族人榮祿的手裡,而榮祿正率領王公大臣(包括那些被裁撤的古老官署的高級官員),日夜在皇太後那拉蘭兒——載湉的伯母兼姨母身旁,向她哭訴清王朝滿族人的危機。而袁世凱又適時的告密說,皇帝載湉將有對那拉蘭兒不利的行動。於是,爆發政變,那拉蘭兒從她那挪用海軍經費,在北京西北六公裡外興建的豪華蓋世的頤和園,悄悄返回北京,把載湉幽禁,下令逮捕維新黨。康有為跟他的學生梁啟超在英國和日本公使館掩護下,逃到海外。六名維新黨的領袖,包括大黑暗時代中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的譚嗣同,都被以叛逆罪名處決。其他的維新黨人,都被貶竄。那拉蘭兒跟十一世紀的反改革主流司馬光一樣,掌到大權後,馬上下令恢複原狀。科舉考試仍恢複用八股文,各古老官署仍恢複設立,司法恢複苦刑拷打,監獄仍恢複巴夏禮所受的那種黑暗。守舊黨歡聲雷動,歌頌那拉蘭兒是滿洲民族的救星,亙古以來最英明的女聖。——曆史不斷呈現一種現象,對國家民族前途憂心如焚的人,往往受到最大的痛苦。而顢頇汙穢的既得利益群,反而是最快樂的人。十八義和團清王朝已到了末日,亡在旦夕,老太婆那拉蘭兒再對它砍下決定性致命的最後一刀。這一刀就是她利用的義和團。我們先說明清王朝皇帝寶座在本世紀(十九)的傳位世係,他們間的關係位置如下表所示:那拉蘭兒本是奕囗的婢女,因生了兒子載淳,才在名位上擢升為嬪妃(載漪是另一位姬妾生的)。一八六一年,即英法聯軍攻陷北京的次年,奕囗在熱河(河北承德)行宮中逝世,據說是被外國使節進駐北京並且還要他接見的條款氣死的。六歲的載淳繼位,那拉蘭兒名正言)順的當了皇太後。她是六世紀北魏帝國胡太後的翻版,有太多的小聰明和太多的小權術,甚至乾涉到兒子房帷間的私事。一八七四年,載淳僅十九歲,就糊裡糊塗的死掉。載淳沒有兒子,依傳統製度,應該由載淳的異母弟弟戴漪,或由載漪的兒子繼位。但在極權政治下,傳統和製度都是為箝製被統治者而設,不是為拘束統治者自身而設。那拉蘭兒堅持立五歲的載湉,因為載湉的母親是那拉蘭兒的妹妹,載湉又隻是一個兒童,那拉蘭兒可以長期的握住權力不放。百日維新和袁世凱的誣陷,使那拉蘭兒認為載湉罪不可赦,守舊派三公大臣對載湉更為怨恨,那拉蘭兒決心把他推下寶座。她知道清政府已不能一意孤行,這件大事必須試探外國的態度。試探的結果是,各國對載湉有很好的印象,強烈反對。那拉蘭兒於是想到謀殺,每天命皇家禦醫進宮,給沒有病的載湉診病,一麵傳出消息說皇帝的病情沉重。各國公使一致表示關切,各省重要官員也紛紛要求保護皇帝,謀殺念頭隻好取消,但陰謀沒有中止。戊戌政變的明年(一八九九),即本世紀(十九)最後一年,那拉蘭兒宣布立載漪的兒子溥(亻雋)當皇太子(大阿哥),預備采取合法的外貌,把載湉排除。清政府示意各國使節進宮道賀,各國使節根本不理。這不但使那拉蘭兒難堪,也使立即奪取帝位的計劃落空。於是,一批蠢才,包括那拉蘭兒,皇太子之父載漪,以及全體守舊黨,一個個義憤填膺。而那拉蘭兒又看到轉變為保皇黨的康有為、梁啟超,在日本發表把她攻擊的狗頭噴血的言論,老太婆遂把外國人看作眼中釘,但她束手無策,因為她王朝的軍隊抵擋不住外國人的槍炮。就在這個時候,她接到報告說,山東省一些稱為“義和拳”的愛國民眾,有一種神奇的法力,用不著變什麼法,改什麼革,隻要口中念念有詞,洋人的槍炮就不能把自己擊傷。老太婆大喜過望,最困難的問題已經解決,她要向所有的“洋鬼子”——這是代替“夷狄”的新興名詞,作一次總的清算。義和團最初的名稱是義和拳,屬於白蓮教的一支,事實上就是本世紀(十九)一八一三年曾在北京、滑縣發動暴動失敗的天理教的化身。中國自從四十年代鴉片戰爭以來,一次又一次的巨額賠款,和貿易上(主要的是鴉片)大量入超,再強壯的人都會把血抽乾。加上官員們日趨嚴重的貪汙,使國家的財富枯竭,農村殘破。失去土地的農民迅速增加,一個廣大的民變,自六十年代撚軍平息後,現在再度爆發。但是門戶開放後的國際背景,使他們的目標很容易的轉到外國人身上,直覺的認為外國人是他們所受災難的唯一根源。外國傳教士的傳教熱情是可佩的,但來到中國的傳教士中,卻擁有一些癟三無賴之輩,對他們認為落後地區(事實上確是如此),驕傲侮慢,不可一世,有時候還做他們本國政府的暗探。而一些中國教徒,也不再拜祭祖先,任憑祖先的墳墓荒蕪,都使他們的親族和鄰居怒氣衝天。而且分子複雜,有些更利用傳教士洋人的力量,橫行鄉裡,為非作歹。傳教士袒護教徒,地方官員畏懼洋人,袒護傳教士,傳教士遂往往成為地方上的惡霸,使鄉民的怨恨更與日俱增。中國人對教會所辦的慈善事業,如育嬰室、醫院,無法了解,就繪影繪聲的曆曆指控教士修女都挖兒童的心肝,吃死人的眼睛。義和拳本是跟洋人無關的民間組織,但現在瞄準了洋人和中國籍的教徒。他們起初跟那拉蘭兒一樣,對外國同樣的敢怒而不敢言。可是不久他們中間的聰明人就發明了“鐵布衫”、“金鐘罩”等秘密武器,一旦念動咒語,身上就像裹上一層鋼甲,刀槍不入。用簡單的咒語代替艱苦的科學發展,用不傷害既得利益的法術代替革新變法,就可以轉弱為強,發生奇跡,這正是腐敗的守舊人士最聽得進去的消息。山東省長(巡撫)毓賢是守舊黨中最堅定的滿洲人巨頭,他對義和拳大大的既驚又喜。義和拳不斷地攻擊外國傳教士。毓賢下令把“義和拳”改稱“義和團”,使他們在形式上成為一個正式的民間組織,又為他們提出“扶清滅洋”口號,以加強他將來向中央政府推薦的可能性。各國對層出不窮的暴行提出抗議,清政府不得不把毓賢召回北京,擢升出賣載湉的袁世凱繼任山東省長。袁世凱的頭腦到底比毓賢稍為清楚,他禁止義和團濫打濫殺。義和團反抗,袁世凱就用他所統率的新軍鎮壓,把義和團的領袖朱紅燈處決。義和團在山東不能立足,紛紛逃到直隸(河北省)。毓賢到了北京,向皇太子之父載漪、宰相徐桐、副宰相兼司法部長(協辦大學士刑部尚書)剛毅,保證義和團是天老爺特地派下來的救星,有神靈附體。這一批腦筋化不開的人渣,欣然向那拉蘭兒推薦,老太婆大喜之情,前麵已經敘述過了。十九東西方世界一八○三年(白蓮教戰亂第八年),美國人富爾敦發明輪船。一八○四年(白蓮教戰亂第九年),法國終身執政拿破侖稱帝,法蘭西第一共和終。一八○六年(陝西寧陝縣兵變),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法蘭西斯二世宣布除去帝號,僅稱奧地利國王。神聖羅馬帝國自是消失。一八一二年(清政府下令嚴禁滿洲皇族跟漢人通婚),拿破侖進攻俄國,陷莫斯科(明年,法軍潰敗)。一八一四年(清政府下令不準建築洋式房屋,商號不準用洋字。撚軍四起),英、普、奧、瑞典聯軍攻陷巴黎,囚拿破侖於厄爾巴島。法國故王之弟路易十八複辟。一八一五年(英國第二次使臣亞墨爾斯抵北京的前一年),拿破侖偷返法國,與聯軍決戰於滑鐵盧,再敗,被流放大西洋聖赫雷那島。一八三七年(林則徐在廣州焚毀鴉片前二年),英王威廉四世逝世,侄女維多利亞嗣位(在位六十五年,為英國大黃金時代)。一八四四年(鴉片戰爭結束後第二年),美國人摩爾發明電報。一八四八年(太平天國建立前三年),(一)巴黎發生暴動,法王路易腓力普逃往英國。法國再建共和國(第二共和),選出拿破侖的侄兒路易波拿巴當總統。(二)民主共和的革命思想不可遏止,維也納發生暴動,奧國宰相梅特涅逃往英國。(三)馬克思、恩格斯發表《共產黨宣言》。一八五二年(太平天國建國第二年),法國總統路易·波拿巴稱帝,改名拿破侖三世,法國第二共和亡。一八五四年(太平天國建國第四年),克裡米亞戰爭爆發,英、法、土耳其向俄國宣戰。英國女子南丁格爾組隊赴前線擔任看護,軍中女護士製度自此建立。一八六○年(太平天國建國第十年。英法聯軍攻陷北京,焚燒圓明園。中國割烏蘇裡江以東三十四萬平方公裡領土給俄國),美國林肯當選總統,南方十一蓄奴州宣布獨立,成立美洲聯邦。一八六一年(太平天國建國第十一年),美國林肯總統就職,認為各邦不可自由脫離,命軍隊開入南方,戰爭遂起。史學家稱美國南北戰爭。一八六四年(太平天國亡),各國工人代表集會倫敦,組織國際勞工協會(第一國際)。一八六五年(太平天國亡後的明年),美國南北戰爭結束,恢複統一,林肯總統遇刺身死。一八七○年(阿古柏可汗統一新疆全境),普法戰爭爆發,法帝拿破侖三世被普軍生擒。巴黎人聞訊,宣布改為共和國(第三共和)。一八七一年(俄國占領伊犁),(一)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巴黎加冕為德意誌帝國皇帝。(二)巴黎共產黨及社會主義者,成立公社。國民會議派軍鎮壓,公社堅守四十餘日失敗。一八八○年(《聖彼得堡條約》簽訂前一年),從這一年起,歐洲各國蜂湧入侵非洲,二十年間,瓜分罄儘。一八八九年(清帝載湉親政),各國工人代表集會巴黎,組織國際社會主義者勞動聯盟(第二國際)。一八九○年(中日甲午戰爭前四年),法國上尉屈裡弗斯冤獄案起,保工黨誣陷他是德國間諜,共和黨極力為他伸雪。一八九七年(戊戌政變前一年。德國占領青島、俄國占領旅順、大連的前一年)意大利人馬可尼發明無線電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