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曆史舞台-2(1 / 1)

中國人史綱 柏楊 6789 字 2個月前

五城市中國的城市,跟其他任何一個具有悠久曆史國家的城市一樣,價值不斷的在改變。現代的重要城市,往往在曆史上沒有地位。像東部第一大港上海,十七世紀時尚是一個荒涼的漁村。西部邊疆的伊寧,遲到十八世紀並人中國版圖後,才成為重鎮。以大霧聞名世界的重慶,二十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作為中國的戰時首都,才突然重耍,之前不過是一個閉塞的崎嶇山城。而在曆史上曾充當過非常重要角色的城市,現代卻大都凋零。雲南省的大理市,曾作為大理帝國的首都五百一十六年之久。黑龍江省的阿城市,十二世紀時是金帝國的首都,宋玉朝皇帝趙佶父於就匍匐在它那簡陋的宮闕之下。我們先介紹古都部份:從紀元前二十七世紀,中國第一位國家元首黃帝王朝一任帝姬軒轅開始到二十世紀中國境內清王朝末任帝溥儀被逐下金鑾寶殿為止,四千六百四十三年間,中國共出現了八十三個大小不同和壽命不同的政權,跟五百五十九個男女帝王——其中三百九十七個是皇帝,一百六十二個是國王。八十三個政權共建立了九十六個國都,那就是說,有九十六個城市之多,曾充當過發號施令的場所。我們用下表列出建都時間最久的最前十名:中國最早、最古老的國都,是居第十位的新鄭,築城時間在紀元前二十七世紀,僅比西方世界薩爾貢帝國的阿卡德城稍晚一百年。居第四位的夏縣,築城時間在紀元前二十三世紀。居第八位的商丘,築城時間在紀元前十八世紀。居第六位的江陵,築城時間在紀元前七世紀。但這一係列的在古中國煊赫一時的權力中心,現在雖然仍有名稱相同的城市存在,卻很難再找到昔日光榮的殘跡。建都之久居第一位的西安。它所在位置的渭河流域和關中地區,是古中國的精華所在。八、九世紀時,受到吐蕃王國和叛軍的攻擊,灌溉係統破壞,人民逃散,不能再維持一個經濟單元,才喪失繼續作為國都的資格。但二十世紀使它複興,成為重工業中心之一。它擁有最多的古跡,從紀元前二世紀西漢王朝所建立的長樂宮遺跡,到絕世美女楊玉環沐浴過的華清池溫泉,無一不使人興起懷古的幽情。居第二位的洛陽亦然,紀元前十一世紀,周王朝在此興築兩個相距二十公裡的雙子城:西城稱為王城,東城稱為成周——成周也稱洛邑、洛陽,不久就成為全國政治文化的中心,以美女和牡丹聞名於世。但它恰位於華北大平原的西方邊緣,跟關中地區相接,成為內戰中必爭之地,再三再四地被大火焚毀,以致十世紀之後,終於沒落為一個窄狹而又粗陋的小城,直到二十世紀末,才逐漸恢複它過去的光輝。它擁有跟西安同樣多的古跡,洛陽城跟黃河之間的邙山,就隱藏著無數曆史故事。居第三位的北京,是中國古城中的鑽石。自十三世紀起,一直都是中國大一統時代中央政府所在地。北京語在二十世紀初被定為標準中國語,北京居民的謙遜態度和文化素質的深厚,為全國所稱道。它所擁有的古跡都是近代的,沒有西安、洛陽那麼古老,因之保存的也比較完整。北京在中國近代史上顯示出它重要性的原因有二:一是它的位置,不但可照顧多災多難的北疆,還有充分的熱力,輻射到遙遠的東北地區黑龍江流域和西北地區的新疆。在來自北方的侵略威脅消失前,國都設在北京,是一種倔強的麵對挑戰的態度。二是國民的心理狀態,北京一連數百年都是全國政治文化中心,人們有一種向往的向心力,增加全國團結和統一的力量。居第五位的南京,於三世紀東漢王朝末期築成,被形容為具有龍蟠虎踞的形勢。但它充當國都的時代,幾乎全是分裂時代。而且每一個王朝,都在短短的期間內,發生變化,包括令後人惋惜的悲劇。從前中國人口集中在長江以北中原地區,不像現在,江南的人口密度反而較高,所以把南京作為首都,在過去那些時代,有它的困難。居第七位的開封,是地理條件最差的古都。它四周連一個較為險要,可作初步抵抗外來軍隊,以待援軍的關隘都沒有。敵人從東西南三方任何一方進攻,都能長驅直入,逕抵城下。北方雖然有黃河,但黃河是會結冰的,反而更有利於敵人的行軍。而在不結冰時期,敵人又隨時可以決堤灌城。所以凡是以開封作國都的政權,幾乎全都以被屠殺作為結局。居第九位的杭州,是中國最美麗的城市之一。但它比南京更偏東南,在交通不便的往昔,情形跟成都相同,隻能充當分裂時代一個地區的重心。它近郊的西湖,是中國最美麗的勝景之一,湖畔全是引人入迷的古跡名勝,幾乎每一個墳墓,每一條小橋,都是一部史詩。除此之外,依照順序,還有下列九個古城,充當國都的時間,都在百年之上。十一內蒙古巴林左旗,古稱臨潢,遼帝國的國都。跟新鄭相同,曆時二百零五年。十二河南省安陽市,古稱殷邑。充當商王朝國都二百零四年。十九世紀時,附近的小屯村農民在耕田時掘出很多刻有奇怪古文字的甲殼和骨骼,才發現是三千年前的古都廢墟。考古學家為研究那些以及之後不斷出土的甲骨上的古文字,特彆建立了一門專門學問,稱為“甲骨學”,對紀元前十二世紀商王朝的社會形態作深入的探討。十三寧夏銀川市,古稱興慶。充當西夏帝國國都一百九十六年。但西夏的文化程度太低,在亡於蒙古人時,又遭到徹底的毀滅,我們現在已很難尋覓到留下來的屬於興慶古城的遺跡。十四四川省成都市。它是中國分裂時代的寵兒,斷斷續續地充當割據狀態下的一些短命政權的國都,共曆時一百六十年,但卻是保留古跡最多的城市之一,尤其是三國時代的古跡。成都以芙蓉花聞名,所以也稱錦城,或稱蓉城。十五山東省淄博市,充當戰國時代齊王國國都一百三十九年。是紀元前四世紀時中國兩大超級巨城之一(另一是秦王國國都鹹陽)。史籍上對它人口的稠密形容為:“吐氣成雲,揮汗如雨。”十六河北省邢台市,古稱襄國。充當商王朝跟後趙帝國的國都共一百三十五年。十七陝西省鹹陽市,充當戰國時代秦王國、以至秦王朝首都,共一百三十三年。鹹陽位於另一名都西安西北二十五公裡,它是中國第一個皇帝贏政的國都。但當秦王朝覆亡時,推翻它的強人項羽把當時最宏偉的阿房宮燒成一片焦土,鹹陽進永遠喪失充當首都的資格。十八山西省臨汾市,古稱平陽。充當黃帝王朝第六任堯帝伊祁放勳跟大分裂時代漢趙帝國的國都,共一百一十年,另外還有黃帝王朝第七任舜帝姚重華作為國都的山西省永濟市(臨汾西南一百七十公裡),同是儒家學派所歌頌的伊甸園。十九甘肅省武威市,古稱姑臧。也是中國分裂時代的寵兒,河西走廊的政治和經濟中心,大分裂時代作為四個短命政權的國都共一百零八年。除了這些古都,我們再介紹一些其他城市。事實上這些城市大半也都是古都,任何一個國家如果有中國這種擁有九十五個古都的話,都會發現,略具規模的城市,都有過這份光榮。甘肅省蘭州市,最早的名字是金城,古都之一,大分裂時代西秦王國曾在此建都十三年。蘭州是現代中國地理上的幾何中心,但在二十世紀之前,全國開發地區僅限於東南,所以包括西安在內,都一直被當作荒涼的西北邊城。西安曾一度被定為西京,蘭州更在西京五百公裡之外。二十世紀之後,它才顯出它所具有的重要價值。廣東省廣州市,同樣也是古都之一。小分裂時代南漢帝國曾在此建都五十五年。是中國跟外國人接觸最早的通商海港之一,擁有巨大的財富和從貿易中產生的繁榮,直到十四世紀大黑暗時代來臨,才告萎縮。十九世紀時,西洋的巨艦巨炮,首先在此敲開中國關閉緊緊的大門,以後即成為僅次於上海的中國第二大港。江蘇省揚州市,古稱廣陵、江都,是一個純商業城市,位於南北大運河注入長江的地方,雖然不斷受到戰爭的傷害,但始終保持它特有的繁榮。自命不凡的七世紀隋王朝皇帝楊廣,對揚州就有一種強烈的感情,他選擇了揚州作為他被絞死的刑場。江蘇省蘇州市,古稱姑蘇,充當春秋時代吳王國國都八十八年。紀元前五世紀吳王國國王夫差,在此築城,從此即以美女聞名全國。有諺語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即指蘇州的美女和杭州的美景而言。西藏拉薩市,這是世界屋脊上最大的城市,古稱邏些城,是古吐蕃王國的國都,喇嘛教的聖地。它神秘的程度跟童話中巫婆住的魔宮一樣。中國古代所采取的“公主和親”政策,在此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強悍的吐蕃人,最後終於被嫁過去的中國公主所信仰的佛教馴服,現在拉薩還存有吐蕃國王為中國公主所建的宮殿。遼寧省遼陽市,是東北地區最古老的城市,古稱襄平,也稱遼東。它至遲在紀元前四世紀便已築城,當時燕王國長達八百公裡的長城,西起上穀(河北懷來),東端便經過此城之北。它在燕王國覆亡前夕,曾充當首都五年。大分裂時代曾一度被朝鮮半島上的高句麗王國占領,引起以後楊廣三次失敗的征討。後來遼、金、蒙古三個大帝國,都把它定為陪都,稱為東京。十七世紀清王朝初興起時——那時尚稱後金汗國,也曾在此建都四年。東北所有的其他城市,都是它的晚輩。甘肅省敦煌市,也屬於古都之群,大分裂時代充當西涼王國國都八年。在十八世紀俞,始終是中國西部邊界上的重鎮,現在敦煌西距邊界線帕米爾高原一千七百公裡。而從前敦煌西距邊界線隻不過一百公裡。就在敦煌西北七十公裡處,築有要塞玉門關,探險家兼西域萬王之王的班超老年時思念故鄉,渴望返國,當時的東漢政府依靠他安撫西域,拒絕他退休,他曾哀告說:“我並不敢盼望回到酒泉郡,隻願生時進入玉門關。”後來庫姆塔格沙漠和羅布泊南移,玉門關西去的道路斷絕。於是在敦煌西南五十公裡處,築起另一個要塞陽關,代替玉門關成為西陲門戶,唐王朝詩人曾形容說:“勸君更進一杯酒二百出陽關無故人。”顯示出敦煌曆史上的形勢。在結束本節之時,我們發現,中國文明體係中,建築文明似是最貧乏的一環。除了萬裡長城純軍事工程外,古中國缺少雄偉的城市,雄偉的宮殿,更缺少雄偉的民間房舍。宗教的寺院廟宇固然具有規模,但陰暗窒塞,隻適合鬼神擠在一起,不適合人類正常生活。所謂飛簷琉瓦,雕梁畫棟以及亭台樓榭巧妙的庭院布置,跟中國這麼一個龐大帝國應有的磅礴心胸和氣吞山河的氣魄相較,好像巨人戴著其小如豆的禮帽,非常的不相稱。事實上,一直到二十世紀初葉,我們還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的民間建築,都非常矮小簡陋,跟沒有文明的野蠻民族相去無幾。比中國最早的古都新鄭還要早一千年的克裡特島邁諾斯王國的國都諾薩斯城,就比中國十九世紀時的任何一個城市,都壯觀百倍。歐洲那種哥特式、希臘式、羅馬式各型建築,像雅典的萬神殿、羅馬的聖彼得教堂,古中國從沒有產生過。為什麼會如此?原因在於絕對君權思想下的政治形態,因為堅持尊君的緣故,不允許人民的房舍高過或好過政府官員們的房舍,也不允許政府官員們的房舍高過或好過帝王的皇官。至少從第一個黃金時代——即大黃金時代結束時起,將近兩千年的漫長歲月裡,政府一直禁止人民在建築上作任何改變和追求任何進步。曆代王朝都有一種建築法規,規定人民房舍的最高限度和最廣限度,也規定隻準使用什麼質料,什麼顏色和什麼圖案,如果有人不遵守這個規定,或拒絕傳統的矮小簡陋的形式,發揮他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建造一棟高大寬敞、空氣流通的巨廈,他就犯了“違製”的條款,會受到跟叛逆一樣同等懲罰,最嚴厲時可能全家老幼一律處斬。這種畸形的抑製,直到十九世紀還是如此。鴉片戰爭爆發的前一年,當時的清政府還下令禁止人民仿效西洋興建兩層以上的樓房。另一種現象也使我們驚異,那就是中國曆史上的新興政權,對於焚燒舊政權的建築物懷有濃厚的興趣。叛變成功的武裝部隊一旦攻陷大一點的城市(尤其是國都),第一件事幾乎就是縱火。像紀元前三世紀,西楚王國國王項羽焚燒秦王朝國都鹹陽(陝西鹹陽),大火三月不絕。縱火的目的在於表示自己是愛民的,所以對暴政下的產品必須徹底掃除。可是新貴們當然不願露天而居,燒掉後不久,他們就振振有詞地再建築屬於自己的更豪華的宮殿。等到下一個叛變成功時,再被付之一炬。結果是,中國的古城和古建築,幾乎全部毀滅,留下來的寥寥無幾。諾薩斯城仍在,而新鄭已數度化為廢墟。羅馬城仍在,而西安、洛陽,除了一些被挖掘過的帝王墳墓外,很少屬於建築物上的古跡。開封十世紀宋王朝的宮殿,二十世紀初隻剩下個磚砌的高台。南京十四世紀明王朝的宮殿,二十世紀初成為一個命名為“明故宮”的飛機場。隻有北京的城市和宮殿仍保留著,但都是十五世紀後的建築,而它的窄狹和陰暗,也使人失望。這些人為的禁忌符咒,在鴉片戰爭後終於被撕毀,西方發源的新興文化的衝擊使中國人的靈性複蘇,在現代中國巨廈林立的街頭,我們無法思議古城窄狹擁擠的景象。六地理區域每個國家對自己的國土,都有曆史累積下來的識彆,也就是習慣上的稱謂。原則上依據自然山川和人文狀況,但主要的還是依據曆史發展的軌跡。所以地區的區分,並不一定完全合理,更沒有明確的界限。中國亦然。我們必須把它一一介紹明白,然後在敘述曆史活動時,才不致被這種不規則的地理區域所混淆。中國曆史上主要的有下列九個地理區域:一河西走廊(甘肅中西部)二西域(新疆)三河套(內蒙古伊克昭盟)四塞北(內蒙古中部)五漠北(外蒙古)六東北(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及內蒙古東二盟)七雲貴高原(雲南、貴州)八青藏高原(世界屋頂)九中國本部分彆予以說明:河西走廊,位於中國的中西部,北麵是瀚海沙漠群西端的諸小沙漠和一連串較小的被稱為“北山”的山係,南麵是我們所介紹過的祁連山脈,也被稱為“南山”。這個走廊從天山東端起,斜向東南,直到中國西部城市蘭州,長達一千一百公裡,但最窄狹的腰部寬度隻一百公裡。如同一條匹練,把一連串寶石——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等大城,聯綴在一起,是古中國通往西方諸國唯一的國際道路。第七第人世紀時,沃野相接,被形容為“塞外江南”。可是後來論人吐蕃王國和回紇汗國潰散後的零星部落之手,遂變成一個荒涼貧苦地帶。直到二十世紀,交通道路和水利工程複建,這個殘破的匹練才再度發出亮光。西域,指現在的新疆和中亞的東部,以及克什米爾地區。但大多數情形下,隻指新疆。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三條高入雲霄的巨大山脈,成一個“三”字形,夾著兩塊巨大的準噶爾盆地和塔裡木盆地。紀元前二世紀張騫進入這個陌生的世界時,僅塔裡木盆地塔克拉瑪乾沙漠四周就有三十六個獨立王國。七世紀一度被中國並入版圖,設立一百多個州。但到了八世紀,卻被吐蕃王國奪去。一千年之後的十八世紀,才再回到中國版圖,命名為新疆,成為中國最大的一行政區域。河套,即黃河“幾”字地區。黃河穿過全國中心蘭州後折向北流,流到陰山山脈之下,一連作兩個九十度的劇烈轉彎,好像天神拋的繩索恰恰套住鄂爾多斯高原跟它上麵的鄂爾多斯沙漠。這一帶應該是貧瘠的,但因黃河跟陰山之間有完備的灌溉係統,所以人煙稠密,農產豐富。一個古老的諺語說:“黃河百害,唯利一套。”二十世紀後,工業發達,使本區達到連夢都夢不到的繁榮。塞北,塞,指要塞,萬裡長城當然是最大的要塞。所以“塞北”即指萬裡長城以北,也稱“塞外”(曆史上卻沒有“塞南”“塞內”的相對稱謂)。廣義的塞北包括“漠北”,即包括從萬裡長城直到貝加爾湖的內外蒙古全部地區。狹義的塞北則隻到外蒙古邊境,所以也稱為“漠南”——瀚海沙漠群南部之意,也就是十七世紀之後的內蒙古中部的範圍。本區跟中國本部雖隻隔一線萬裡長城,但氣候和地理環境以及人文反應,都大不相同。塞北比較寒冷,缺雨而多風沙,隻有少數沙漠的間隙地帶,才有辛苦開辟的農田和作為沙漠港口的城市。塞北是中國曆史上產生外患最多的地區,除八世紀吐蕃王國和十九世紀之後西洋海上諸國外,中國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對外戰爭,都是抵禦來自塞北的侵略。數不勝數的遊牧民族,從塞北沙漠排山倒海般地湧出鐵蹄,這跟羅馬帝國的命運一樣,但羅馬人缺少中華人的數量和中華人所具有的彈性。漠北,指瀚海沙漠群的北部,也就是狹義的塞北之北,包括外蒙古跟貝加爾湖,是北方遊牧民族向中國發動侵略的根據地。哈爾和林就是匈奴汗國的王庭所在,回紇汗國曾修築城垣,後來成為蒙古帝國早期的首都。中國對侵略者反擊時,遠征軍必須作艱苦地深入,穿越瀚海沙漠群,才能打擊到侵略者的心臟。如果僅隻在塞北地區取得勝利,隻不過是一種假象。遠征軍一旦撤退,遊牧民族的力量就會立刻再度集結。這是中國所感受的最大的威脅。漠北跟中國合而為一時,中華人才有安全;跟中國分離時,中華人不能安枕。東北,也稱遼東、滿洲。因位於萬裡長城起點山海關之北,所以也稱關外,而稱山海關以南的中國本部為關內。東北是中國最寒冷的地區,大興安嶺下的免渡河曾出現過使人失色的攝氏零下五十點零二度的氣溫。本區擁有兩個大的水係跟兩個大的平原,即鬆花江平原和遼河平原。土壤肥沃,僅把泥土運到關內,就是上等肥料。紀元前十二世紀時,鬆花江畔有一個肅慎部落,曾派人千裡迢迢前來中國朝貢。以後在這個古部落故土上,出現過很多獨立王國。朝鮮半島上的高句麗王國,也曾侵占過遼東半島。七世紀末期崛起的渤海王國,更一度成為東北地區的強權。後來成為女真人的根據地,先後建立了強大的金帝國和加倍強大的清帝國。二十世紀初,日本還在此製造一個傀儡政權滿洲帝國。說明這個地區跟巴蜀地區一樣,是一個完整的經濟和軍事單元,具有獨立防禦和獨立進攻的能力。雲貴高原,包括雲南和貴州二省,是由無數大山,無數急湍河流和無數險峻深穀所構成的廣大高原。雲南地區的山脈,大都由北向南的密密排列,像一道又一道的巨牆,緊夾著翻騰而下的咆哮河川。貴州地區則萬山交錯,難得看見稍大一點的平坦地麵,有三句諺語可說明貴州在古中國微不足道的可憐地位:“天無三日晴,地無三裡平,人無三兩銀。”雲南的氣候較為適宜,但交通之不便,比貴州的“地無三裡平”更為嚴重,直線距離隻一日的路程,因必須翻山涉穀的緣故,常要三日四日才能到達。如昆明距大理二百五十公裡,步行要走十四日。大理距騰衝一百九十公裡,步行要走十五日。這種困難的交通情況和阻塞的地勢,是雲貴高原重大的特征。另一個特征是人種複雜,貴州叢山是苗民族的根據地,其他地區則星棋羅布著傣人、水人、侗人、布依人、土家人、仡佬人等等。中華人對這些少數民族十分陌生,對被稱為“瘴氣”的空氣汙染,和各種蠻荒地區所有的傳染病,又深懷恐懼,所以在十九世紀之前,一直把本區當作遍地都是毒蟲的穴窟,堅信每一位漂亮的苗族女郎,都會一種神秘的“下蠱”邪術(沒有人知道“蠱”是什麼,據說可借飲食鑽到肚子裡,定時發作),能使欺騙她愛情的中華族薄幸男子毒發不治。於是大家認為十人到此,至少有九人會不幸死亡。連被派到這裡充當官員的中華人,也都像綁赴刑場一樣的悲哀。二十世紀後,鐵路公路和重工業,以雷霆萬鈞的力量進入本區,一切都發生奇異的改變,成為一個嶄新的現代化世界。青藏高原,即吐蕃王國故地,亦即我們前麵所介紹的世界屋脊,藏民族古老的生存空間。吐蕃於十四世紀稱烏斯藏,十七世紀稱圖伯特,又稱西藏。我們不知道它為什麼如此不斷改變稱謂,也不知道這些稱謂的意義。因為它是世界屋脊的緣故,所以空氣稀薄而寒冷,夏天仍需穿著棉衣。山上遍是千年以上的積雪,地麵遍是無法流到海洋裡的短促河流所造成的內陸湖沼。藏民族七世紀時,曾在這裡建立強大的吐蕃王國,征服西域,重創中國,跟向東擴張的阿拉伯帝國不斷戰爭而且獲勝。王國因內戰瓦解後,再不能複興,人口也急劇減少。到了十九世紀,二百三十萬平方公裡廣大的吐蕃王國故地上,藏人隻剩下二百萬人,而且繼續減少。二十世紀後,藏人的覺醒和漢人大量的移民,本區才獲得新生力量。中國本部,即中國最初的疆土,猶如英國最初的英格蘭,美國最初的十三州。中國第一個王朝——黃帝王朝在紀元前二十七世紀建立時,位於黃河中遊跟支流的汾水下遊,麵積大概隻有二萬或三萬平方公裡。經過不斷地開拓,到了紀元前三世紀,秦王朝贏政大帝征服了林立的獨立王國,又向北向南,作劇烈地擴張,國土遂膨脹到三百萬平方公裡,北到萬裡長城,南到南中國海,西到黃河南岸的蘭州,東到東中國海(包括渤海、黃海、東海)。此即我們所稱的中國本部,不過有時候也包括河套和河西走廊,有時候也包括雲貴兩省和海南島,有時候也包括台灣島。中國本部複分為下列七個小區:一中原二河東三關中四隴西五江淮六巴蜀七江南中原,就是現代所稱的華北大平原,北到長城,南到淮河,西到函穀關,東到東中國海。其中黃河以北稱為“河北”、“河朔”;黃河以南稱為“河南”、“河灌”(河北、河南是地理區域,不同於行政區域的河北省和河南省)。全區因位於函穀關以東、所以四世紀時稱為“關東”。又因位於崤山之東,所以紀元前四世紀到紀元後三世紀之間,也稱為“山東”(不同於行政區域的山東省)。因為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和發展核心,所以也是中國曆史的心臟地帶,最大的特征是一望無際的肥沃平野。中國本部是中國曆史舞台的重心,中原則又是中國本部的重心,中國的曆史絕大部分在此演出。河東,位於太行山脈跟黃河之間,因在黃河之東,所以稱為“河東”。但它同時也在太行山脈之西,所以十四世紀後,改稱為“山西”。它自成一個戰鬥單元,構成對河北、關中最大的威脅,中國古代很多王朝都建都於此,或在此崛起。關中,指秦嶺山脈以北和萬裡長城以南地區,因古都西安位於群關之中而得名。東有函穀關,西有蕭關,南有大散關、武關,北有金鎖關、秦關。紀元前三世紀之前,已相當富庶,建都在鹹陽(陝西鹹陽)的秦王國,向外不斷侵略。身為東方緊鄰,建都在最古老的古都新鄭的韓王國,無法抵抗,於是想出一個任何有大腦的人都想不出的奇異辦法,派遣了一位卓越的水利工程師去教秦王國開築灌溉係統。認為如此就使秦王國民疲財儘和專心內部事務,不再向外擴張。這跟現在幫助敵人製造原子彈,以期他國庫空虛,不再向外擴張同樣的駭人聽聞。在工程進行途中,秦王國發現了這個陰謀,但也立刻領悟到,這個陰謀太可愛了,對韓王國不過延長數年壽命;而對秦王國,卻可享萬世利益。從此關中更加繁榮,甲於全國達一千年之久,九世紀時才毀於吐蕃王國的入侵。直到二十世紀,大量的水利工程和大量的工業建設投入,關中才恢複它昔日的重要地位。世界上竟然有韓王國那種政治家,用增強敵人戰力的手段,來換取暫時的苟安,而自己卻沒有把握時間,振作圖強。曆史上很多重大決定,似乎不能以正常的理智去了解,此不過一例。隴西,指河西走廊跟關中之間地區,東是隴山,西是黃河南岸的蘭州,也就是現在甘肅的東部和寧夏。萬山起伏,跟關中、河東(山西),共同組成黃土高原。這裡是曆史上羌民族和氐民族主要根據地之一,也是關中的屏障,一旦被西方蠻族攻陷,關中便會一夕數驚。江淮,指長江跟淮河之間的狹長地帶,是一個小小的和最平坦的原野,事實上屬於華北大平原的延伸。統一時代它是糧食倉庫,分裂時代它是拉鋸戰的戰場,若乾決定性的戰役和著名的戰役,都在本區發生。巴蜀,即現在的四川省所在的四川盆地。巴,巴國,今重慶;蜀,蜀國,今成都。本區四麵都是高山,當中是一塊廣達二十萬平方公裡的巨大盆地,隻有長江一線跟東方相連,但長江在本區跟東方地區交界之處,擁有二百零四公裡長的三峽——三個險惡萬狀,窄狹如線的峽穀,山高水急,航行極度危險。全區麵積有三十萬平方公裡,跟日本大小略等。所以命名為四川的緣故,因它擁有四條注入長江的重要河川:嘉陵江、沱江、岷江、烏江。巴蜀本是一個蠻荒窮苦的地區,紀元前三世紀時,秦王國所任命的蜀郡郡長(郡守)李冰跟他的兒子李二郎,是兩位創造奇跡的偉大水利專家,他們修築河渠,築壩引水,本區遂兩千餘年沒有水患,成為沃野千裡的“天府之國”。李冰父子逝世後,巴蜀人民堅信他們已升天成神,所以為他們建立廟宇,世世焚香膜拜。李冰父子所建的工程中,最有名的是都江堰——位於都江堰市的巨大水壩,保持到二十世紀的今天,仍完整無缺。使巴蜀在經濟上和軍事上,以及地理形勢上,都成為具有雄厚實力的獨立單元。諺語說:“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每當改朝換代或分裂時代,巴蜀即成為野心家的樂園、從紀元開始之後計算,在這裡已產生過七個短命帝國,和更多的半獨立性的政治割據局麵。二十世紀後,工業興起,礦山開發,更使本區如虎添翼,成為現代中國的鑽石地區。江南,指長江以南和越南北部地區,也稱“華南”或“南中國”。三世紀之前,這裡還是一片蠻荒。四世紀大分裂時代,中華民族從中原南遷,定居在五嶺山脈周圍,因為是僑居身份,所以稱為“客家人”,他們的後裔仍操著三世紀中原的古中國言語,可能是中華民族中血統最純的一支。九世紀時,軍閥混戰,中華民族第二次南遷。十二世紀時,金帝國席卷中原,中華民族第三次南遷。江南遂逐漸開發,成為中國水利最完善的稻米區和最富庶的農業社會。以致中華人在習慣上,對任何富庶地區,都稱之為第二江南。本區的東北角落,即太湖附近,因位於長江東南,在三世紀之前,稱為“江東”。本區最南沿海地帶,因位於五嶺山脈之南,所以一向也稱為“嶺南”,當然包括海南島在內。七演員我們已經介紹了中國曆史舞台的外貌,現在再介紹在這個舞台上出現的演員。有一個故事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中華人的種族成份,中華民國初建立時,曾使用五色旗作為國旗,國旗上橫列著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代表漢、滿、蒙、回、藏五大民族。這個國旗維持了十七年的壽命,才被取消,原因之一是,還有同樣重要一支的苗民族,未曾列入,同時也忽略了其他少數民族。不過事實上,漢民族居絕對多數,其他民族居絕對少數。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時,中國的人口估計有四億五千萬,而漢民族四億二千萬,占百分之九十四。其他各民族的總和隻不過三千萬,占百分之六。中華人是黃種人的一支,與白種人和黑種人有一目了然的區彆。中國人具有黃種人的共同特征,也具有唯有中國人才有的特征。最初到中國的西洋人,往往發現中華人的相貌竟然完全相同,不禁擔心中國人自己之間如何辨識。這說明中華人自成一個血緣係統,雖經過無數混血,但中華民族單一的元素仍然十分強烈。最顯著的是體格方麵,中華人比較矮小,平均高度一百六十五厘米左右(北方人比較高,平均一百七十厘米,南方人平均隻一百六十厘米),這個平均高度遠低於白種人,以致跟白種人談話時,不得不把頭上仰,中華人對這種現象當然非常的不高興,在諸如籃球之類的競賽上,中華人可以說無力跟旗杆一樣高的白種人對抗,但靈活地跳躍使中華人在戰場上得到相對的補償。其次,中華人的眼珠是黑色的(假如他有一雙白種人的藍眼珠或灰眼珠,他一定是一個瞎子);頭發也是黑色的,又直又硬,以致中華人對黑種人卷曲的頭發大惑不解。最顯著的另一件事是,中華人的鼻子比較低而體毛比較稀少,因之對白種人的高而大的鼻子和身上亂草般的體毛最為驚訝。中華人是什麼時候在黃河流域出現的,以及他們為什麼不在尼羅河出現,也不在密西西比河出現,而恰恰地在黃河出現,原因如何,我們一點都不知道。隻知道當紀元前六世紀時,古中華文明已有高度成就,中華人已建立了強大的政府組織達一千餘年,而遍地仍布滿了使中華人狼狽不堪的野蠻民族。那些被稱為“戎”、“狄”的野蠻民族的若乾部落,距當時周王朝的首都洛邑(河南洛陽),最近不過三十公裡。周王朝的國王有時還得跟他們結盟,有時還被他們趕出洛邑。然而,大概就在那時候,中華人形成他們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特有性格:第一是確定了農業生活,世界上再沒有第二個民族像中華人這麼喜愛耕種。中華人足跡所到之處,必然地會出現青蔥的農田。一個中華人就是一棵樹,離不開泥土,而且緊抓著泥土,根深蒂固。第二是中華人喜愛和平,這是由泥土的芳香而來。遊牧民族和商人先天的具有侵略的衝動,農民則根本不喜歡侵略,因為侵略行為和侵略結果都對他沒有直接利益。隻有長久的安定,才可以保障田中的莊稼收獲。第三是中華人日增的保守性,農村是世界上最少變化的社會,缺少刺激和竟爭,不容易產生冒險的和開創的精神。從這種社會孕育出來的儒家思想在政治上和教育上取得控製權之後,更使保守的傾向加強。中華人是世界上最善良的民族之一,雖然在曆史上不斷出現戰爭,不斷出現殺戮,但任何一個民族的曆史都是如此,不同的是這都不是中華人主動的追求。隻有在受到外來異民族過度的侵略,或受到貪暴官員過度的迫害時,才會發出壯烈的反擊。中華人真正的英雄氣概和高貴的精神價值,在反擊中全部顯露,也在這種反擊中,滾雪球般地不斷壯大。信史時代之後不久,中華人即創造出中國第一個黃金時代——大黃金時代,自紀元前五世紀到紀元前一世紀,這正是中華人的青春年齡,有無窮的澎湃活力去追求進步和勝利,他們使古中華文明光芒四射。中華人最早的勁敵是瀚海沙漠上的匈奴人,經過三百年的戰鬥而終於把它擊潰,匈奴一支向西逃亡,引起歐洲民族的大遷移和西羅馬帝國的滅亡。一支於一世紀時向中國投降。四世紀時,匈奴人和散居在中國北部中部各地的鮮卑人、羯人、氐人、羌人五種少數民族,被稱為“五胡”,乘當時的晉王朝因殘酷、愚蠢和長期的自相殘殺而失去控製力之際,紛紛叛變,跟若乾中華民族的野心家先後建立了十九個獨立王國,造成曆時三百年的大分裂時代。大分裂時代於六世紀結束,五胡全部被中華人同化。一個含著五胡血液的新生的中華人,昂然興起,在七世紀時再度發揮他們強大的能力,創造出中國第二個黃金時代。但在匈奴人遺留下的真空地帶上,又出現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侵入的突厥人,他們先後建立了很多汗國,最著名的是突厥汗國和回紇汗國。突厥人人主匈奴故地在公元五世紀。--編者中華人跟突厥人戰鬥,也曆時三百年,突厥人的最後一個汗國回紇,於九世紀時瓦解。中國北方第一次沒有外患,可是西南方位於世界屋脊的藏民族,居高臨下的開始入侵。中國用儘了渾身解數,包括美女攻勢,才把他們擋住。而北方轉眼間又恢複原狀,契丹民族崛起,統一了突厥故土上的零星小部落,建立遼帝國。這時已是十世紀了,中國開始衰微。在短暫的小分裂時代,人數不過十數萬的突厥人的一支沙陀人,就在中國建立了三個短命帝國,並且把以北京為中心的十六個州,出賣給契丹人,使萬裡長城的功能全失。小分裂時代匆匆結束後,中華人再度統一中國,而且混合著突厥的血液。但是已不再像大分裂時代結束後那麼蓬勃振作的立即複興。這至少由於兩個原因:一、佛教的傳入,使人認為痛苦是命中注定、無法避免的,但它卻是來世歡樂的種子。反抗暴政、反抗侵略和追求幸福真理的意誌,普遍消沉,有時候且被認為毫無意義。二、儒家學派的主流理學興起,士大夫階層的結構更為堅固,他們運用政府的和禮教的力量,阻止任何改革,使公孫秧於紀元前四世紀時造成的因改革而突飛猛進的奇跡,不能再現。中華文化已進入老境。到了十二世紀,鮮卑一支的女真人在東北鬆花江流域建立金帝國,以雷霆萬鈞的力量把契丹人擊潰,把漢民族建立的宋帝國從華北大平原驅逐到長江以南。十三世紀,匈奴後裔的蒙古人在女真人的背後漠北崛起,如法炮製的把女真人擊潰,再把局促在江南一隅的宋帝國消滅,將整個中國置於控製之下。於是中華人第一次嘗到亡國滋味,一向以天之驕子自命的中華人,在蒙古帝國中,被列為次於蒙古人和西域人的第三等人和第四等人(淮河以北中華人屬於第三等,淮河以南中華人屬第四等)。這種遭遇是難堪的,和西羅馬帝國滅亡的情形一樣,野蠻人征服文明人,反而把文明人當作劣等民族看待。蒙古人統治中國不到一百年,於十四世紀時,被逐出萬裡長城。蒙古人跟一個深入寶山空手而回的粗漢一樣,吸收中華民族的文化太少了,所以在回到他們荒涼的故土之後,仍過著他們原始的遊牧生活。然而,混合著女真人和蒙古人血液的中華人,仍不能精神飽滿地一躍而起,因為他太過於衰邁。接替蒙古人統治的是中華人建立的明王朝,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最使人倒胃的一個政權,它采取一係列的窒息民族靈性、傷害人性尊嚴的措施,諸如:一。嚴格的閉關自守,減少或根本斷絕跟外國的貿易和交往,竭力拒絕吸收新的事物和新的文化。二、建立八股文的科舉製度,士大夫階層範圍擴大,定理學為官定思想,知識分子的頭腦一天比一天僵化。三、明王朝的皇帝幾乎全是低能、墮落,而又凶暴顢頇的無賴,他們依靠宦官和酷刑治理國家,政治製度和人性尊嚴被嚴重破壞。於是,大黑暗時代來臨,中華人進入前所未有的悲慘境地,內部陷於長期混亂,疆域萎縮到紀元前三世紀秦王朝所奠定的範圍。這樣一直苟延殘喘到十七世紀,女真人後裔的滿洲人,在東北女真人故土上建立清帝國,擊清明王朝,入主中原。滿洲人帶來了秩序與和平,而且以生龍活虎的衝擊力為中國創造了第三個黃金時代,使疆土洶湧地膨脹,除了像嫁妝一樣,把東北地區和內蒙古並入中國版圖外,十七世紀合並外蒙古,十八世紀合並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和古西域的新疆,共開拓八百九十萬平方公裡的國土,幾乎超過明王朝三百五十萬平方公裡的三倍,使當時中國的疆域達一千二百四十萬平方公裡。六大民族以及其他少數民族共聚一堂。中華人必須永遠感謝這個一度被詈為侵略者“韃子”的滿洲人,沒有他們,中國隻是一個明王朝時那種中等的農業國家:滿洲人不久就全部漢化,同時因他們的固有文化太低,以致除了全盤接受明王朝的政治形態和儒家理學思想外,彆無選擇。接受的結果,使它無力撥開大黑暗時代殘留下來沉重的壓力,第三個黃金時代終被腐蝕。十九世紀時,西方嶄新的現代文明東來,中華人遂成為世界上被戲弄、被宰割、被作為笑料的醜角。在外國人眼目中,十九世紀時的中華人,就是“辮子”、“苦力”、“寬衣大袖”、“吸食鴉片”、“自私貪汙”、“馬虎敷衍”、“得過且過”,而女人又都是纏足的殘廢。這是一個使人汗顏的圖畫,但事實卻真是如此。中國麵臨瓜分,中華人麵臨淘汰滅絕。中華人終於覺醒,二十世紀初,占中國人口百分之九十四的漢人,從滿族人手中奪回政權,建立中華民國。滿族這個偉大的民族,在完成為中國擴張領土的艱難任務後,消失於漢民族同化熔爐之中。中國像一個巨大的立方體,在排水倒海的浪潮中,它會傾倒。但在浪潮退去後,昂然的仍矗立在那裡,以另一麵正視世界,永不消失,永不沉沒。就在二十世紀,使人沮喪的大黑暗時代結束,五千年專製帝王製度給柬,悠久的但已不能適應時代的生活方式和意識形態,也被逐漸拋棄。奄奄一息的中華人返老還童,英姿煥發,創造出中國第四個黃金時代,在全世界萬邦之中,充當忠實的和強大光榮的角色,而且成為最重要的主角之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