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無之為用(1 / 1)

老子的幫助 王蒙 1257 字 2個月前

三十根輻條構建成一個輪子,軸瓦與車軸之間,是留有空隙的。有了空隙,輪子才能轉動,車輛才有車輛的用處。和泥炮製做成器具,由於器具有自己的空無(空間),才能使用。開門鑿窗做成房舍(疑指洞穴、窯洞式的房舍,否則不應該說開鑿而應該說是建造),由於室內並無堆積占據,門窗都是留下了空隙的,才能當做房舍來使用。這就是說,萬物萬事,有了有,才有了依憑,有了方位,有了握持的便利。同時,因為預留了空間,預留了縫隙,留下了不確定性,留下了餘地,就是說預留了空無,它才有發揮使用運用發展的可能。第十一章開始談有與無的關係。《老子》的第一章講了道,並馬上講到了有與無。第二章講了道高於價值。第三章講了道的虛無與永恒。第四章講了道的品格。第五章講了道的下載即道的硬件天地與師法天地的聖人。第六章講了道的另一個名稱:穀神,而它的功能與玄牝相似。第七章再講天地與如何法天地。第八章再講道的另一個形象與品質:上善若水。第九章講到盈、銳、滿、驕等的背道而馳、功遂身退的天道。這是《老子》中首次出現天道的詞兒,是把道與天聯係起來,如同講計算機主機的運算程序。道是計算機的原理、基本程序、動力與啟動,而“天”是主機。至於盈、銳、滿、驕則是破壞計算機軟硬件的四大自毀程序或原生次生病毒。第十章講人應該怎麼樣去得道修道行道,講的是道與人。第十一章講的則是有與無,這是道的原理方麵的核心。猶如計算機運算的基本符號:1與0。尤其是關於“無”即“0”的偉大作用的論述,是老子的一大發現。萬物萬事都必須留有空間,留有餘地,留有不確定性,留有未完成性,留有空白,也就是留下無。房子的構建靠地基、牆壁、屋頂、門窗。房子的使用價值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使用麵積或體積,也就是取決於它的空間即無的體積、麵積。輪子的運轉需要空隙。器物的盛裝需要容量,容量也是空間——無,而不是實物。中國人繪畫講究留白,作文要求含蓄,讀文不但要讀字與行,即“有”的部分,還要讀字裡行間,即“無”的部分。政策不但要看它規定了什麼,管住了什麼,更要看它留下了多大的發揮個人與集團的積極性的空間,有哪些東西它是不限製不禁止的。市場經濟之一般優於計劃經濟,是因為它留下了更多的“無”,靠價值規律,靠“無形的手”去掌握而不是靠行政意誌與計劃。一個會說話會做事的人,人們不僅觀察他或她說了什麼做了什麼,還要研究他或她沒有說什麼沒有做什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宋慶齡副主席訪問印度,尼赫魯總理致辭說:“夫人,許多年來我們注意著您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沒有說什麼,沒有做什麼??”這話講得實在是妙極了。有時候我覺得無是最高境界的有,是最最美妙的有,是得其神韻的有。一個人沒有最高的頭銜,例如孔子,卻實際上起著萬世師表的作用,不是更偉大嗎?設想一下,如果孔子當了魯國的宰相,如果孔子有過商鞅、吳起、李斯、管仲、蘇秦、張儀式的職位與辛勞,他還能有今天的地位嗎?有了實際事物的充實與疲勞,有了現實主義的妥協與因應,你將失去多少理想主義的美麗!再如鄧小平,他的無最高頭銜身份,正是他對自身的威信、權力、經驗、魄力、把握性與正確性的最高級的自信的結果與表現。而越是一個沒有把握、沒有足夠的貨色和活兒的人,越是計較自己的名位,離了名位一天都不能活,這樣的例子還少嗎?為什麼我們評價一個人,寧願等到他身後,等到蓋棺之後再來論定?這也是因為無,要求無:他已經不在人間,評價中更少利益考量,更少顧慮畏懼,也更少意氣偏見。沒有現實的非正常因素乾擾你,你的評價更接近真實可信了,更站得住腳了。老子對於無的闡述教給了我們考慮問題的減法,即無了至少是少了私心雜念,才有澄明清晰。無了意氣用事,才有客觀公正。無了雞毛蒜皮,才有正經成就。無了囉囉唆唆,才有見識境界。無了少了蠅營狗苟,才有真正的人物。無了怨天尤人,才有勇猛精進。無了卑躬屈膝,才有堂堂正正。而那些卑微,那些低下,那些愚蠢,那些笑柄,那些倒行逆施,不恰恰是一心占有,一心爭奪,一味計較,一味摳縮的“有”個沒完的結果嗎?他們的惡言惡行,與其是說由於少了什麼無了什麼,不如說是,恰恰是有了太多不該有的神經兮兮、吹牛冒泡、私欲膨脹,患了多動症嗎?讓我們想想那些以“無”造的詞吧:無量,無限,無界,無私,無欲,無畏,無疑,無驚,無慮,無愧、無悔、無求,無尤,無(掛)礙,無儘,無等覺(佛教名詞,韓國光州的無等山即因此而命名)。這些詞都有正麵的含義和耐人尋味的內涵。另外如無常,無定,無知,無緣,無味,無覺??則雖有中性或負麵意思與某種宿命感,仍然給人哲理玄思的啟示。無,常常是有的前提。有,也常常是無的後續結果或者無的變形。有備無患。有恃無恐。無心插柳柳成蔭,有心栽花花不活。戰無不勝。天下無敵。無懈可擊。無所不在。無所不能。永垂不朽。萬無一失。忍無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這最後的兩句話是孔子說的,他說:“寧武子這人,國家太平時,就聰明;國家混亂時,就愚笨。他的聰明可以學得來,他的愚笨彆人學不來。”有的譯成:國家混亂了他就裝糊塗。我以為不一定是裝糊塗,裝糊塗成了表演藝術了。問題是一個人具有合乎大道的本性,邦一無道,他還真的傻了,一條見解也說不清楚,一點策略也搞不出來,既沒有靈氣,也沒有高招,這種本能本性的合於大道是連孔子也學不到的。從上述的這些成語、熟語中,我們可以探討出許多“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的道理。再說,無了以階級鬥爭為綱,才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無了教條崇拜,才有與時俱進。無了虎狼之心,才有了心存善良。無了患得患失,才有了寵辱無驚。無了愚昧迷信,才有了科學理性。無了自吹自擂,才有實事求是。無了驚懼焦慮,才有心理健康。有所不為,也就是無為的起碼條件,才有了格調與尊嚴;而無所不為,什麼都乾,我們說的要什麼有什麼,就很可悲了。我早就體會到了什麼叫好人、什麼叫壞人。好人就是有所不為的人。壞人就是無所不為的人。有所不為的人比無所不為的人少一點裝備武器,壞人造謠,好人不能造謠。壞人整天打小報告,好人不能也去打這種類型的報告。壞人招多招奇招狠招毒,而好人隻有一個武器:大道。最後還是好人取勝的機會多。如老子此後所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