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二章 一份“謝禮”(1 / 1)

天唐錦繡 公子許 1492 字 2個月前

危機愈大,機遇自然也就愈大。

若是一敗塗地自不必說,房俊必定死守河西,寧肯戰死沙場亦不會後退一步。身後就是關中,帝國京畿所在,退無可退。他薛仁貴亦是如此,一旦西域失陷,阿拉伯人的軍隊就順勢東進,直撲河西,屆時房俊麵臨前後夾擊,必敗無疑。

可若是勝了,那便是鯉魚躍龍門,一戰成名天下知。

逆境之中以少勝多、反敗為勝,那是唯有古之名將才能夠做到的事情。若房俊守住河西,自己守住西域,那麼必定功勳蓋世、青史垂名。

哪怕是千年之後,子孫後代都要仰望今日之戰,歌功頌德,心悅誠服。

薛仁貴隻覺得一顆心“霍霍”跳動。

誰能不好名呢?

對於仕人來講,生死事小,名望事大。多少人願意搏一個青史留名,甘願直麵死亡?

而身為一個軍人,對敵臨戰、馬革裹屍,更是早將生死置之度外。若能一戰而定下流傳後世之勳名,縱然身死陣前,亦無憾矣。

當然,身為一軍之統帥,不能時時刻刻惦記著名望功勳,一切要以大局為重。而安西軍眼下之局勢,便是固守西域,不使阿拉伯人橫掃西域、突入河西,進而威脅關中。

在此大戰略之上,無論碎葉城也好,疏勒鎮也罷,甚至輪台、交河,皆可舍棄。

最後之戰場,便是玉門關。

這是安西軍之底線,縱然全軍覆沒,數萬將士埋骨西域,亦不能使敵寇越雷池一步。

而在此之前,自可以發揮靈活機動之戰術,堅壁清野也好,迂回作戰也罷,主要目的便是不斷的消耗敵寇的有生兵力,拖住他們前進的步伐,將其死死的拖在西域。

書吏奉上香茶,薛仁貴自己斟了一杯,坐回到書案之後,提起毛筆,一邊喝著茶水,一邊看著牆壁上的輿圖,腦海之中勾勒著敵寇有可能的進軍路線,然後思忖著如何排兵布陣,如何誘敵深入,又該如何設下伏擊,利用有限的兵力,在西域這一片廣袤的土地之上,與敵寇竭儘全力的周旋,並且取得最終之勝利。

戰前根據多方信息,彙總之後預訂作戰之策略,是薛仁貴一以貫之的習慣。

正所謂“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而況於無算乎?”

當然戰場之上局勢瞬息萬變,往往一個不起眼的變化,便會使得局勢陡然逆轉,事先準備做得再是充分,若是一成不變的依計而行,結果唯有慘敗一途。預定下大體戰略,設置出處某一個計策、埋伏,再根據實際情況不斷的修改、推進、完善,這才是為將者應當做到的。

就如同李孝恭所言那般,衝鋒陷陣自有麾下將校去做,一軍之主將再是驍勇亦是白費,必須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那才算是合格。

……

碎葉城校尉元畏忙碌一天,到了晚上宵禁之後,方才回到住所。

脫去鞋子讓仆人燒了熱水沐浴一番,換了一身常服跪坐在堂中的地板上,慢悠悠的享用著豐盛的晚膳,還開了一壇好酒,感覺這才是生活的模樣。

元家雖然落魄,但是偏支遠房散落各處,猶有幾分底蘊,他也算是世家子弟。

從小錦衣玉食,到了這條件艱苦的西域幾年時間才算是適應過來,不過骨子裡那種世家子弟的優越依舊未曾褪去,閒暇之時,也總是願意好生的享受一番,亦算得上是苦中作樂。

老仆從外頭輕手輕腳的走進來,躬身道:“郎君,有客人前來拜訪,說是長孫家的人。”

元畏正自吃酒,聞言差點嗆到,忙問道:“可說了何事?”

他現在最怕見到長孫家的人。

元家落魄,子弟不得不依靠關隴貴族們在軍中亦或官場之上存活,元畏又一貫緊貼長孫家,對其言聽計從,長孫家來人拜訪算是好事,應當是有需要他出力的地方。

世間之事,究其根本不過是“交換”兩字而已,他給長孫家出力,臟活苦活累活全都乾,猶如鷹犬走狗一般,然後長孫家提供給他亟需的政治資源,助他一步一步高升,這本是互惠互利,相互利用。

然而上一次長孫淹懇請他幫助剿滅一夥大食人匪盜,卻不慎將長孫濬亂刀殺死,這件事一直是他心中一個夢魘。

長孫無忌那“陰人”護犢子是出了名了,若是知道兒子死在自己手中,豈能善罷甘休?

非得將自己千刀萬剮了不可。

所以一聽是長孫家來人,心裡便“咯噔”一下,下意識就覺得會不會是長孫無忌派人索命的……

不過轉念一想,長孫淹應該不會如此無能。

再怎麼說,長孫濬之死都不能攤在他的頭上,他隻是聽命行事,是長孫淹自己沒弄明白,故而導致長孫濬之死。這件事一旦泄露出去,自己固然會被長孫無忌當作泄憤之對象,他長孫淹豈非更慘?

按照眼下長孫家的形勢,長孫淹可是有希望繼承家主之位的,斷不會讓這件事泄露出去。

然而想到這裡,剛剛放下的心又懸了起來。

既然長孫淹有希望繼承家主之位,那麼長孫濬之死的真相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外界知曉。而知曉長孫濬之死真正過程的唯有自己與長孫淹,那麼長孫淹會不會乾脆殺人滅口,將這件事徹徹底底的湮滅下去,世間再也無人知曉?

甚至於思維再發散一些,想象力再豐富一些,長孫濬之死既然最大的得益者是長孫淹,那麼會不會這看似巧合的一切,都隻是長孫淹暗中謀劃?

……

娘咧!

元畏暗罵一句,世家門閥當真除去外表的風光顯赫之外,內裡全是肮臟齷蹉。雖然不敢肯定到底是不是長孫淹謀害了長孫濬,但是這種可能是極其存在的,他原本就是世家子弟,對於這種骨肉相殘、手足鬩牆的故事不要聽得太多……

放下酒杯,元畏歎氣道:“讓他進來吧。”

躲是躲不掉的,自己身在軍中,受到關隴門閥的節製,若是長孫淹當真要將他滅口,遲早得去麵對。

“喏。”

老仆躬身退出,到了門口,又聽元畏叮囑道:“將下人都斥退吧,左右不得有人靠近。”

鬼知道長孫家派人來談些什麼,最好不要讓家中仆人聽去。這老仆是他前來安西軍赴任之時從家中帶來的,最是忠心,可以信賴。

老仆應了,轉身出去將長孫家的人帶進堂中,自己則退出去,將左右仆人儘皆趕走,站在門口看門。

長孫家派人的是一個四旬左右的中年,一身文士打扮,頜下長須烏黑整齊,相貌不俗,氣度甚好。

“在下長孫漢,見過元校尉。”

“毋須多禮,請入座。”

元畏擺擺手,這個名字他有所聽聞,算是長孫家往來西域的商隊中一個上得了台麵的人物,據說是長孫無忌族兄的子嗣,甚得長孫無忌之信賴。

讓了個座,然後問道:“是否要一同吃一杯水酒?”

長孫漢含笑道:“在下此前剛剛用過晚膳,謝過元校尉。”

元畏也不勉強,將杯中酒喝乾,放下酒杯,正襟危坐,問道:“不知足下前來,有何見教?”

長孫漢道:“不敢當。此番前來,隻是問問元校尉,何以城中忽然下令各地商賈儘皆遷往輪台城,且庫房之中的貨殖亦要一同運走?”

元畏蹙眉道:“此乃安西軍司馬薛仁貴的命令,長孫家難道意欲不遵軍令?”

長孫家即便是最鼎盛之時,也不可能罔顧軍令自行其是,這般跑上門來,難道是認為他元畏能夠影響薛仁貴?

長孫漢依舊一副溫文爾雅的模樣,捋著胡須,搖頭道:“自然不敢。不過彆家倒還好說,不過是遷徙一番,費時費力罷了。但是長孫家在碎葉城中囤積了大批貨殖,價值不下千萬之數。如今一道令下便不許通行絲路,且需全部前往輪台城,這一裡一外,損失實在是太大。元校尉與長孫家素來交好,吾家四郎更是與元校尉交情莫逆,故而在下此番前來,詢問一下是否有通融之處?若有,則長孫家感激不儘。”

說著,從衣袖之中取出一個信封放在桌上,右手蓋在上麵,用食指敲了敲,看著元畏道:“長安城中永和坊一處三進的院落,此乃謝禮。”

元畏一雙眉毛頓時挑起。

永和坊一處三進的院落,價值起碼上千貫,一出手便是如此之重的謝禮,事情很顯然不僅是“通融”那麼簡單……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