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二章 戰略會議(1 / 1)

天唐錦繡 公子許 1399 字 2個月前

天色已經黑透,先期趕來的十餘萬大軍才在衍水西安紮下營寨,與東岸的左武衛相互依托,互為犄角,進可攻退可守,營帳連綿數十裡,旌旗招展,遮天蔽日。

中軍帳裡,樹根蠟燭燃起,亮如白晝。

李二陛下站在牆壁一側的巨大輿圖麵前,看著圖上詳細的標注、細致的線條,即便是安市城附近的山嶺河流、村莊集鎮都清清楚楚,每一條道路、每一處街巷,就仿佛此刻人在半空俯瞰這一片區域,無所遺漏。

自從進入兵部稱為左侍郎的時候開始,房俊便大力推行輿圖之測繪,甚至為此培養了大量精於測量、計算、繪製的人才,利用軍中細作、國中商賈等等各種渠道將這些人送到高句麗各個地方,花費無數錢糧隻為眼前這些輿圖。

回過頭,再看看隨行的兵部官員製作的簡易沙盤,心中愈發感慨。沙盤這東西古已有之,秦在部署滅六國時,秦始皇親自堆製研究各國地理形勢,在李斯的輔佐下,派大將王翦進行統一六國之戰爭。

據說,秦始皇在修建陵墓時,更是在自己的陵墓中堆建了一個大型的地形模型,模型中不僅砌有高山、丘陵、城池等,而且還用水銀模擬江河、大海,用機械裝置使水銀流動循環,極儘精巧。

漢建武年間,光武帝征伐天水、武都一帶地方豪強隗囂時,大將馬援“聚米為山穀,指畫形勢”,使光武帝頓有“虜在吾目中矣”的感覺。

然而曆史上那些沙盤,哪一個比得了眼前這種?

不僅山川地形都是通過測量之後以一定之比例縮小,甚至就連山峰之高度、河水之深度、地形地勢高低之變化都精確無比,站在這裡,安市城方圓百裡之內儘在眼前。

身為主帥,統禦千軍萬馬,最是能夠從這種沙盤當中體會到那種“指點江山”的愜意、舒暢。

滿朝文武都想壓製房俊,甚至將最強悍的水是排斥於整個東征作戰計劃之外,然而無論是數十萬大軍的輜重、糧秣調派,亦或是眼前這種輿圖、沙盤,哪一項不是房俊的功勞?

這等功勳若當真論功行賞,又會低於哪個?

當年自己誇讚房俊一句“宰輔之才”,還真是有眼光啊……

心底感慨一番,他抬頭環視眾人,看著程咬金道:“盧國公將安市城的情況給大夥講講吧。”

言罷,回到座位上拿起茶杯,喝了一口,闔上雙目養神。

前些時日在熊嶽城泡溫泉很是舒爽,但是兩個高句麗美人讓他透支得有些嚴重,甚至不得不依靠藥物頂上。然而快樂過後,自然便是極其嚴重的虛弱,好似整個人都給掏空一般,不僅四肢無力身體酸軟,就連精神亦是懨懨。

心裡暗暗打定主意,藥丸固然有效,可往後定要有所節製。

可隨即又想到此番禦駕親征,不僅跋涉萬裡隨軍出征對於身體是一個極大的考驗,排兵布陣運籌謀劃更是需要耗費無儘的精力,若是沒有那些藥丸頂一頂,自己是否熬得住?

罷了,東征乃是重中之重,不僅攸關自己畢生之名望,更影響身後之美譽,便再依靠藥物頂一頂,待到得勝還朝之後,再將朝政托付於太子,自己在太極宮中好生休息調養,想必能夠將耗損的元氣補充回來……

程咬金站在沙盤前,肅容道:“安市城內已經集結了超過二十萬高句麗軍隊,皆是高句麗之精銳軍隊,其中騎兵不少於兩萬,可以說,高句麗國內一半的精銳力量都在這裡。”

伸出手指,在打雀穀的地方比劃了一下,說道:“先前薛將軍於此處重創高句麗之援軍,但是並未封鎖這裡,所以一旦安市城之戰開打,平穰城必定還要增兵支援,畢竟平穰城依舊有數十萬軍隊拱衛,故而打雀穀必須死死的封堵,否則戰事開打,忽然有一支精銳敵軍出現在後方,難免腹背受敵。”

李績麵容嚴肅,頷首道:“之前對於高句麗的了解還是少了一些,一直將其看作如突厥、薛延陀那樣的遊牧之國。然而進了高句麗國境,方才知曉其幅員之遼闊,人口之繁盛。一場大戰可動用超過五十萬軍隊,天下除去吾大唐之外,怕是也隻有高句麗了。”

如今的高句麗雖然多以農耕為生,但是其遊牧民族的特質卻並未拋棄,民風剽悍、勇猛善戰,戰事開啟,立刻全民皆兵,老幼婦孺儘皆上陣殺敵,兼且國境之內山嶺連綿、河流密布,想要將其征服,難度實在太大。

否則以大隋當年之強盛,何至於三度征伐儘皆铩羽而歸,徒使數十萬將士埋骨遼東,中原哭聲一片?

不輕敵,這是但凡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之道不能犯的錯誤。

然而在東征開始之前,朝野上下卻甚少有人真正認識到高句麗的強盛底蘊,都樂觀的認為大唐雄師天下無敵,一旦開戰,便必然是摧枯拉朽直搗龍庭,一場大勝指日可待。

也僅有房俊等寥寥數人一再強調要詳細謀劃,不可兵將驕縱,卻被淹沒在一片沸騰喧囂的慷慨激昂之中,差一點背負一個畏戰不前、誇大其詞的罪名……

尉遲恭一張黑臉放著油光,粗著嗓子道:“高句麗的確強盛,然而此刻大軍深入其境,不可使兵卒產生畏戰之情緒,所以吾等在此小心謹慎的布置戰略即可,對外還是要宣稱大唐之強大非是高句麗可以抵禦,以便穩定軍心。”

李績頷首道:“正當如此。”

閉目養神的李二陛下忽然響起,房俊那廝好像曾說過一句話: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誠哉斯言,大道至簡。

眾人圍著沙盤,一會兒低頭討論戰術,一會兒又抬頭看看輿圖,商量著如何截斷敵軍之來援,如何圍住城池展開強攻,如何埋設火藥炸毀城牆,如何殺入城中剿滅敵軍……

議論紛紛,各抒己見。

薛萬徹則與阿史那思摩站在角落裡,並不參與商議戰術之製定,兩個大腦袋湊在一起嘀嘀咕咕,時不時露出萎縮的笑容,旋即又趕緊斂去,唯恐被旁人看到……

李二陛下一睜眼,便見到這一幅情形,略微蹙了下眉頭,旋即又舒展開來。

薛萬徹勇猛無儔,最擅長打硬仗,不過計謀缺乏了一些,很容易衝動誤事,所以他打仗要麼大勝,要麼大敗,缺少穩定性,對於軍隊的掌控更是遠遠不如其餘當朝名將,他在軍中做的那些個混帳事,李二陛下豈能不知曉?

原本是想要來到安市城之後敲打他一番的,畢竟軍法無情,一個將軍帶頭禍亂軍紀,必定影響軍心士氣。

然而現在看到薛萬徹一副沒心沒肺的模樣,他又改了主意。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反過來說,從來沒有過錯的人,要麼是當世聖賢,要麼就是彆有圖謀。自己的確對薛萬徹甚是器重,包括阿史那思摩也給於了極大的信任,然而說到底,這兩個一個是當年隱太子的心腹,曾一度揚言要攻陷秦王府,讓他李二的妻妾子孫給隱太子陪葬。另一個則是突厥貴族,身上流著突厥的血脈,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平常時候這兩人或許恭順忠誠,然而一旦局勢有變,他們會何去何從,就不得不讓人思量一番了……

尤其是薛萬徹這數月來擔任大軍之先鋒,一路攻城拔寨戰無不勝,這般態勢繼續下去,等到東征結束,自己該當如何封賞?

難不成還要敕封一個國公?

那是絕對不行的。

到了國公這等爵位,已經不僅僅是講究能力和功勞,更重要的是政治麵貌。比如房俊,人家根正苗紅,父子兩代有大功於國,更是他李二陛下最為堅定的擁護者,是他統治這個帝國的根基所在,這一點薛萬徹比不了。

既然犯下一些錯誤,那麼等到時候將功抵過,卻也並不影響自己賞罰分明的作風……

李二陛下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水,笑問道:“諸位愛卿商議得如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