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劉洎的算計(1 / 1)

天唐錦繡 公子許 1401 字 2個月前

仇恨與前程相比,那個比較重要?

這是個很難的選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無論怎麼選都自有其道理。

那麼,仇恨與百世流芳相比,那個比較重要?

這就容易選擇得多了,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後者。

人生七十古來稀,等到壽數已儘命歸黃泉,塵歸塵土歸土,什麼仇恨什麼友誼什麼利益都將隨風散去,消逝在茫茫歲月之中,再無痕跡。

幾十年後,誰還會記得當年的誰誰誰跟誰有過不死不休之仇恨?

可若是能讓自己的名字在死去之後仍舊在世間流傳,並且是以一種“偉光正”的形象讓子孫後代謹記,那才是一個人畢生所應當追求的崇高目標!

劉洎現在就打算這麼辦!

房俊是不是當真冤屈?他到底是不是殺害長孫澹的凶手?

在劉洎看來,這些完全不重要!

這一首《青鬆》,便可以奠定房俊正氣浩然的形象!在大唐這個文人墨客推崇詩作如瘋如狂的年代,隻要有這一首詩在,即便房俊最後難逃罪責,也有大把的人認為他不過是一個皇權與門閥爭鬥之中的犧牲品。

房俊的未來或許是悲劇的,但絕對正麵!

詞由心生,詩以詠誌!

試想,能夠寫出這樣一首忍辱負重、正氣浩然的詩作之人,怎麼可能是大奸大惡的殘忍凶徒?

當這首詩的背景是房俊現在所受到的遭遇,必將成為一樁膾炙人口的美談傳遍天下,流傳後世!這是一個忠臣義士蒙受冤屈的故事,是民間最最受到歡迎的版本!

若是自己能在其中扮演一個不畏強權、耿直剛正、一心為了洗刷忠臣冤屈不惜官職性命的禦史形象,畢竟伴隨這個故事被天下人所傳唱!

與之相比,與房俊的那一點點仇恨算得了什麼?

劉洎越想越是興奮,腳步輕快,一路飛奔回禦史台,將心腹禦史全部召集起來,秘密研究著如何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施,如何將每一步動作都儘善儘美……

*****

如何操作《青鬆》這首詩使得自己從中受益並且利益最大化,這需要好生綢繆一番,但是最緊要的就是將這首詩以最快的速度傳播出去。

若不能讓這首詩天下皆知,若不能讓房俊的“冤屈”震動天下,劉洎又怎麼從中得利?

當即,劉洎便將這首詩的拓印版本送去京兆府……

即便房俊不在,京兆府當中依舊是房俊一係當家。諸如少尹獨孤誠之流,攝於房俊的威勢,哪怕房俊身陷囹圄亦是循規蹈矩,不敢稍有半點行差踏錯。

這個時候神氣一把倒是容易,可一旦房俊全須全尾的回來了,誰敢去直麵他的怒火?

杜楚客得到房俊的托付,正帶著王玄策與李義府等人綢繆大事,希翼與此事一旦發動便能震蕩朝局,轉移人們的視線。當劉洎找上門的時候,杜楚客也有些發愣。

等到劉洎將自己的想法道出,杜楚客愈發懵了……

這人不是與房俊素有仇怨、頗為不和麼?

怎地吃錯了藥,居然開始為房俊奔走呼籲了?

不過杜楚客到底老成持重曆經風雨,稍一琢磨,便立刻吩咐新一期的《貞觀周報》將這篇詩作刊登出去,不管劉洎有什麼謀算,總之是對房俊有好處的,何樂而不為呢?

簡簡單單就是一首詩,沒有任何旁白,更無任何鼓動。

《貞觀周報》的發行量越來越大,受眾也越來越廣,幾乎是大唐所有大規模的繁華城市之中都有銷售。而房俊的名氣現在更是家喻戶曉,尤其是他在詩詞之上的“造詣”早已登峰造極,即便是那些文壇泰鬥們酸溜溜表示不屑,卻並不妨礙民間大受歡迎。

作為《貞觀周報》的發起之地,長安城中幾乎是一夜之間便在大街小巷傳頌著這首剛正雄邁的《青鬆》……

老百姓最喜歡看的故事就是那些忠臣先遭蒙冤而後雪恥、義士俠肝義膽快意恩仇,而作為觀眾百姓眼中“萬家生佛”的房二郎,妥妥的更是忠臣的代表!

能夠打擊門閥世家、維護平頭百姓的大臣不是忠臣是什麼?

敢於向元氏那樣的豪族發起審訊、為幾十個慘遭屠戮的無辜少女伸冤雪恥的大臣不是忠臣是什麼?

能夠在西域血戰突厥狼騎、在江南平定山越叛亂、在海外揚威異域開疆拓土,不是忠臣是什麼?

這樣的忠臣,怎可能是殺人凶手?

房二郎手上沾滿鮮血、握著無數人命,可哪一條命不是番邦異族?

況且可是那長孫澹先要借著廷杖之機謀害房二郎性命啊……

這樣無德無品又凶殘狠厲的人,死了豈不是正好?

翌日一早,長安震動!

無數長安城內、城外、關中諸縣的百姓自發的彙聚到刑部衙門之前,人頭攢動摩肩擦踵,將刑部衙門門前的大街圍攏得水泄不通!

不過百姓表現得非常克製,嘁嘁喳喳的彙聚與此,卻絕無過分之舉動。

現如今聖君臨朝、賢相佐政,隻是偶爾有一二奸佞殘害忠良,陛下被蒙蔽而已。大家彙聚於此不過是想要引起陛下重視,親自過問房二郎一案,不至於使得忠臣蒙冤、奸佞得誌!

可滿朝上下,誰敢輕忽視之?

宿衛宮城的禁衛唯恐民眾衝擊皇宮,全服盔甲嚴陣以待;左右武侯、京兆府巡捕悉數出動維持秩序,各衛大營嚴謹兵卒進出,長安全城戒嚴!

長安震動,朝野震動!

皇宮中的李二陛下聞聽之後臉色陰翳難堪!

身為皇帝,最怕的是什麼?

不是山賊肆虐,清剿不寧;不是臣子謀逆,禍起蕭牆;更不是外敵寇邊,大戰將起……

而是民心不在,民怨沸騰!

沒有人比李二陛下更看得清楚民心的力量!

孟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君以此思危,則危將焉而不至矣?”

李二陛下更想起魏徵當初的那一道《十思疏》有一句話:“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得民心者得天下!

何以區區一個房俊的官司,便能牽動這許多毫無瓜葛的百姓為其振臂而乎、嘯聚京師?

無非是刑部所為引起民憤而已。

可即使如此,李二陛下也感受到來自於那些手無寸鐵、身份低微的尋常百姓的力量!這些看似低賤的“蟻民”,卻正是大唐繁榮昌盛之根基!自己心心念念的打擊世家門閥、扶持寒門士子,不就是為了爭取天下占據絕大多數的尋常百姓,從而使得自己得到更為強大的助力,擺脫世家門閥的鉗製威脅?

李二陛下深吸一口氣,吩咐左右內侍道:“即刻前往政事堂知會諸位宰輔一聲,讓他們替朕擬旨,停止刑部單獨審理房俊一案,由刑部、禦史台、大理寺三司推事!”

“諾!”

內侍匆忙趕到政事堂,將皇帝的旨意傳達給諸位宰輔。

政事堂中的諸位宰輔、參知政事正自被刑部衙門被圍之事弄得驚疑不定,正在商議是要采取懷柔策略嚴加防備漸漸疏散,還是動用武力直接采用暴力措施進行驅散……

大致上,多數人都同意前者。

就算是那些向來不將“蟻民”放在眼中的世家子弟,此刻也不得被這些蟻民聚集起來所顯露的力量所震撼,再聯想不久之前被一群憤怒的百姓衝擊府邸、一把火燒得精光的道德坊元家,誰敢動用武力強製驅散?

一旦這些民眾被激怒,那就是一場席卷關中的災難……

京畿動蕩,帝國飄搖!

誰能承受如此責任?

向來強勢的長孫無忌因為在家為兒子守靈,從而並未出現在政事堂。受到皇帝旨意,房玄齡、岑文本等人當即命門下省官員擬訂聖旨,呈遞刑部。

然後命令長安城中各支部隊嚴密布控,放置民眾趁亂衝擊坊市,責令京兆府負責進行疏散……

一場突如其來的危機,致使整個長安城風聲鶴唳!

也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