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培敏又問施謹:“你這邊報上去的年度預算被批了嗎?”
施謹說:“批了。”
梁傑則不問先答:“我這邊申請加的兩個新人頭,也批了。”
去年大家苦了足足十個月,現在各部門的待招人頭終於解凍。經濟和生意回暖,雇主不再捉襟見肘,相對應的,就業市場也會跟著回暖。
隔天,施謹主動邀請梅森一道吃午餐。梅森沒有拒絕。這是自宋零諾轉崗後,兩人第一次在非工作的場合一對一地溝通。
吃著飯,施謹表達關心:“現在從外麵招小朋友很難嗎?”
梅森說:“hrbp動作太慢。”
施謹問:“需要我去找周健打個招呼嗎?”
梅森並不需要施謹的這份幫助,“不用了。工作量我應付得來。”
i的工作量並不小,然而梅森的回應還是和昨天開小會時一樣。或許是她在施謹麵前刻意如此,但不管怎樣,她已經成功向施謹傳達了自己的態度。
施謹便不再多言。
梅森問:“宋零諾在你那邊還好嗎?”
施謹點頭,“很好。”
小姑娘能吃苦,學習能力快,抗壓性高,責任心強,這些都是梅森一早就清楚的特質,她說:“宋零諾優點很多,缺點也很明顯,她有時候太固執,聽不進去過來人的建議。”
施謹說:“是麼。”
梅森說:“我都是為了她好,但她無法理解。我有時會想,這家公司是不是對年輕人才過於友好寬容了,這對她們今後的發展真的是好事嗎?”
無論梅森內心深處怎麼想,她的話聽上去足夠推心置腹。施謹回以微笑,“很多時候我們會忘記,零諾時尚還不到三歲,它是名副其實的n-alpha,比n-z還要年輕一代。像這家公司一樣的公司,今後隻會越來越多。”
和梅森吃完這頓飯,施謹抽空上樓,找了周健一趟。她問周健:“i的人招得這麼慢嗎?”
周健說:“我們有流程。”
施謹說:“再複雜的流程,能慢到這個地步?”
之前搶梅森的人,施謹毫不手軟,現在跑來關心,不免略顯虛情假意。雖然兩人之間沒有深仇大恨,但畢竟是個實實在在的過節,施謹就算想幫忙,也得梅森買賬才行。更何況i目前情況特殊,周健無法給出施謹滿意的答案,“這……要不你找我老板投訴吧?”
施謹卻笑了,“你又不是在幫我招人,我投訴你乾什麼。”
再隔天,薑闌叫施謹到她辦公室。和數字化創新的工作彙報無關,薑闌把一份方案推到施謹眼前,叫她過目。
是品牌中心為宋零諾量身製定的未來三十六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