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3章 遊說烏氏(1 / 1)

攻掠天下 餘觀魚 1065 字 2個月前

數日後,烏氏首領營帳。

這個族群,算上男女老幼,也有一二十萬人口,常年居住在戎區西部一帶。

其首領名為烏義,是個四十開外的大漢,黑發披散,額前有發繩裝飾,胡須濃密而短,使他整個人看起來非常精悍。

此時,他也在和族內一些骨乾們商量著事情,內容無非就是秦滅白戎,會給己方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在烏氏眼裡,這是個很難確定的事情。

有人說道:“世人皆言,秦王乃虎狼之君,並取中原,宰割天下,而今,又欲滅白戎,若其滅亡,我們的下場恐怕也不會好啊。”

“是啊。”另有人附和:“以秦國的實力,這還隻是先頭部隊,他們身後還有百萬大軍呢,西戎王是不可能抵擋得住的,隻恐唇亡齒寒啊。”

“可如果我們幫了白戎的話,那就是明著與秦王作對,若秦軍攻我烏氏,又如何是好啊……”

聽著這些言論,烏義摸了摸下巴上的短須,眼珠轉動,並沒有馬上下結論,而是話鋒一轉道:“現在秦軍對氐羌兩族是什麼態度?”

“並無用兵之意向,但也沒有什麼明確的態度。”有人回到:“不過秦軍此戰,所殺的都是白戎一係,還沒聽說有其他族群受到傷害。”

徹底消滅西戎王,使戎區內不再有武裝力量,對其他族群采取懷柔政策,漸漸的融合、同化他們,這是上官文若提議的大戰略,蕭遠是采納了的。

一味的訴諸武力,雖然能短暫的鎮壓,但絕非長久之計。

整個西戎地區,有兩百多萬人口,如果見人就殺,等於逼著他們聯合反抗,到時候事情會更遭。

相對的,隻滅白戎,其他族群見自己沒有危險,就不敢貿然插手,更等於一種變相的分化。

謀士的大戰略計,是有水平的,不同將領的片麵戰術,是關乎全局的。

滅掉了白戎,允許其他族群繼續放羊牧馬,施以相應政策,讓他們生活美滿,於其而言,比在西戎王的統治下要更好。

如此一來,才能徹底穩固西疆,使這裡真正變為秦國領土的一部分。

烏義仍舊在摸著下巴上的短須,微微眯眼。

他剛準備說話,可一名族人卻快步走了進來,施禮說道:“首領,上官文若拜營。”

“什麼?上官文若?”烏義微微一驚。

帳內其他人也是互相對視了一眼。

天下名士,又是秦王麾下重要謀臣,他們怎麼可能沒聽說過。

反應過來後,烏義下意識問道:“他帶了多少秦軍?”

“隻……隻他一人。”

“什麼?”烏義頓露不可思議。

其他人也忍不住交頭接耳起來:“這個上官文若,不是秦王身邊的謀士嗎……”

“是啊,聽說還是秦國一品大臣呢……”

也立即有人道:“大哥,此人好大的膽子!就不怕我們把他殺了,將其首級,獻給西戎王!”

烏義一抬手,打斷了他,心思百轉。

片刻後,幽幽說道:“請他進來吧。”

“是!”族人領命而去。

不多時,上官文若一身便裝,邁步走了進來。

他現在的年紀,還未到三十,正是英姿之年,渾身上下,充滿了書卷氣。

從容不迫,拱手作揖,朝著正上方的烏義稍稍施了一禮:“在下上官文若,見過烏氏首領。”

他禮儀標準,不卑不亢,儘管帳內左右,所有人都以不懷好意的眼神盯著他,甚至還有人按住了腰間彎刀刀柄,可其哪有半點緊張之色。

烏義麵上也沒有什麼客套的意思,而是拿過了自己的佩刀,狀似隨意的把玩著,不冷不熱道:“足下好膽量,竟敢孤身一人,前來此地,剛好,我戰刀新磨,正缺頭顱待斬。”

說著話,他也以淩厲的眼神看向了上官文若。

與此同時,左右眾人亦齊齊按住刀柄,將彎刀抽出了半截。

出鞘聲連成了一片。

“嗬嗬。”上官文若笑了,根本不為所動,笑著說道:“首領豈不聞,王者一怒,必當伏屍百萬,流血漂櫓,隻恐這把戰刀砍不了我的頭顱,反而害了你自己。”

這話的潛台詞,已經無需多說了。

烏義臉色一變,他哪敢真的殺了上官文若,不過是想嚇唬嚇唬他,先在氣勢上占據上風罷了。

見這文官淡定從容,並非鼠輩,他知道,心理博弈是沒有用的,便抬了抬手。

左右眾人會意,紛紛彎刀回鞘,也有人忍不住冷哼了一聲。

“足下此來,究竟何意,不妨直言。”烏義說著話,也將手中佩刀放在了一邊。

“當然是來給首領送一件喜事的。”上官文若道。

“哦?這倒令人好奇,何來喜事之有。”烏義饒有興致道。

上官文若麵向了眾人,聲音平淡:“昔日商氏天子,伐於伊厥,遇檀公相助,得以滅賊,而保天下太平。是年,檀公不過一小吏爾。”

“今日之烏氏,猶比當年之檀公,若能襄助正義,蓋成大業,何愁世代榮華。”

“而今,我王號令王師,除暴滅賊,用不了多久,西戎王必將逃至烏氏,若首領以此除賊,不僅是順應天意,得功勳大業,下,更對得起族內百姓,永保烏氏太平。”

“此,難道不是一件喜事嗎?”

他一連說了很多,侃侃而談,並沒有任何請求烏氏的意思,而是言明自己是來送功勞的。

帳內眾人聞言,不由相顧對視。

烏義的臉色也開始變幻不定。

見狀,上官文若繼續道:“我一直認為,烏氏首領,乃明大局,有句話說的好,天賜良機,若失之交臂,悔而晚矣。”

長久的沉默後,烏義終於說話了:“先生是說,烏氏可助秦王建功?”

不知不覺中,他的稱呼已經改了,足可說明他的心態已經發生了變化,或者說,他本來就不是站在西戎王那邊的。

上官文若心思何其縝密,微笑道:“當然,這是一件白撿的功勞,我王必會念及烏氏之功,首領的決定,也必將關乎西疆的和平安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