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漢子並不是一個人來的,他伸手一招便道:
“還不出來?”
隨著他這手一招,從其背後走出來了一個畏畏縮縮的老頭子,他身穿青布長衫頭上一頂瓜皮小帽,然後陪著笑道:
“見過表少爺。”
楊小果打量了一下這老頭子,有些不悅的道:
“老丁,你來乾什麼?”
老丁苦笑道:
“我奉老爺的命令,來給表少爺送一樣東西。”
他一麵說,一麵就從肩頭上取下了一個包裹,旁邊的龍阿紅也是不悅的道:
“師父讓你來送包裹,你乾嘛要和鄭老五一起?”
這個三角眼男子不是彆人,名叫鄭進,與楊小果一樣,乃是此時楊家門下的第二代弟子,排行第五,因此又被稱為鄭五。
而楊小果則不一樣了,他乃是師父的嫡親侄子,本身資質就挺好,人也挺油滑外加情商又高,更關鍵是姓楊啊
所以就算練武時候耍些滑頭,平時行事還有些不謹,比如吃喝嫖賭什麼的,卻依然能討得師父的歡心。
鄭五這個人心胸狹小,為人木訥,素來就與楊小果不對付,兩人一直都針鋒相對,但每次起了衝突必然是鄭五被臭罵一頓。
常年累月下來,鄭五心中的委屈就越來越深,外加他本來就不是心胸寬闊的人,這委屈累積起來,就慢慢變成了恨。
老丁哭喪著臉囁嚅道:
“老奴本來是一個人上路的,卻在半道上遇到了劫匪,還好五爺恰好路過將那幫王八蛋及時趕走。”
“老奴怕路上再有什麼波折誤了事,就隻能央求五爺陪著老奴過來。”
龍阿紅乃是心裡麵藏不住話的人,聽了之後立即冷笑道:
“丁貴你也是老糊塗了,你一個老頭子身上也沒什麼值錢東西,劫匪怎麼會找上你?我看就是鄭老五安排的吧?”
此時聽得龍阿紅說話,鄭五冷笑一聲,看著楊小果道:
“師弟你真是越混越不長進了,有卵子的老爺們說話,什麼時候輪到娘們插嘴了?”
龍阿紅也是潑辣的性子,聞言勃然大怒:
“娘們怎麼了?你媽也是娘們還不是把你生了下來,大耳刮子抽得你啪啪響,沒事你就趕緊給老娘滾蛋,這裡沒你站的地方。”
然後她斜眼看向了老丁:
“師父派你來到底有啥事,有話就說有屁快放。”
老丁苦著臉從肩膀上解下了包裹,然後放在了旁邊的桌子上。
當他解開包裹以後,能見到裡麵裝著的赫然是一個裝飾十分精美的木頭匣子,匣子的表麵刷著朱紅色的清漆,表麵的花紋則是一把鬼頭刀和一把寶劍交斬在了一起,一看就給人鋒芒畢露的感覺。
在匣子的側麵,鐫刻著“弘揚國術,振我國威”這八個字,看起來漆色尤新,應該是才加工出來不久。
打開了盒子之後就能見到,裡麵是一張巴掌大小的燙金帖子,上麵龍飛鳳舞的寫著一行大字:
“列強環視,萬馬齊喑,值此危亡緊急關頭,聞君術德並重,文武兼修,特邀君與壬辰年霜月聚於申城,以國術大會之名,共商強種救國,禦侮圖存大計。”
帖子最後的落款是:李烈均。
看到了這張帖子,素來都顯得有些不著調的楊小果都挺直了身軀,眼中有著熱切的光芒。
這一張帖子,就是由中央國術館發出的邀請帖,現在又被稱為是天下英雄帖,全國一共就隻發九十九張。
當年楊無敵在京城所向披靡,橫掃京師武術界,打下了天下第一高手的名氣,因此哪怕是到了現在,楊門太極依然是國術圈子裡麵不能忽視的一方霸主。
這一次國術大會若是沒有了楊門太極的參與,就相當於後世的世乒賽沒有中國參加那樣離譜,肯定就會被人詬病。
因此,儘管天下英雄帖很是緊俏,每個省的武林中人都為此打破頭來爭奪,中央國術館這邊也是很大氣的撥給楊門太極這個門派四張。
結果這四張帖子當中,當今掌門楊益侯那肯定是要自留一張的。
然後楊益侯的生死兄弟,象形拳傳人周法武雖然實力高強,卻因為主練的是猴拳,動輒摳人眼睛,挖人褲襠,出手陰損所以被國術館的大佬不喜,沒有拿到帖子。
但是,這樣的武術界盛會史無前例,哪怕是二十幾年前的考武狀元也沒有這麼高的關注度,因此隻要是練家子都想要參加一下。
周法武便找到楊益侯,主動開口說想要見識見識,楊益侯能不答應?結果又被分去一張。
剩餘下來的兩張帖子,楊門太極的一乾門下弟子當然都眼巴巴的望著呢,結果這時候又有一個人找了上來。
這人卻是晉商當中首屈一指的角色,叫做羅廣發,家財萬貫不說,並且還是楊門太極背後的金主,平時楊門太極這邊的日常開銷用度都是羅廣發在支撐著,並且毫無怨言。
金主爸爸開口,那能不給麵子?
於是就隻剩餘下來一張帖子了,這張帖子肯定門下弟子眼巴巴的盯著呢,甚至私下裡連競爭的方式都想好了,彼此之間相互切磋,最後勝者就拿到手,這樣的話憑本事拿帖,也沒有什麼怨言。
結果楊益侯這位掌門心裡麵卻不舒服了,他覺得自己乃是一門之主,什麼時候輪到下麵這幫小王八蛋做主帖子的歸屬?這是要翻天?
於是楊益侯很乾脆的召集眾弟子,直接將帖子分配給了侄子楊小果,就差點說出那句霸氣十足的台詞了:
誰讚成?誰反對?
一眾弟子還能怎樣呢?現在天地君親師五個字深入人心,哪怕是師父將徒弟打殺了也隻是被入刑罰錢,根本不用償命的。
弟子們都是敢怒不敢言,但這時候鄭五這家夥卻起了彆樣的心思。
這家夥心胸狹窄,自視甚高,在兩年之前的時候就已經練成了好幾門殺招,與同門師兄弟切磋的時候實力有所保留。
這次他本是對一張天下英雄帖誌在必得,卻沒料到出了這麼個波折,心中的恨意更是越發醞釀得狠了。
在正常的時間線上,鄭進雖然心裡不忿,但最後還是咽了這口氣,一直到一年半以後楊益侯去世才徹底爆發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