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國家大事(1 / 1)

漢闕 七月新番 1816 字 2個月前

臘月初一將至,正忙活著賑災和天子大婚事宜,整日不著家的丞相、昌水侯田廣明,今日卻抽空來了城外莊園彆院一趟。

他進了門就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屏退左右後,便板著臉斥道:“你怎麼來了?”

來的卻是一個年過三旬的美婦人,長了一張尖俏的狐兒臉,雖然不再年輕,卻有成熟的韻味,這種女人是田廣明的最愛。

婦人下拜,朝他低低俯身哭泣道:“三年了,昌水侯忘了受降城的那一夜了麼?”

田廣明當然忘不掉,三年前的元霆元年,他奉命率四萬騎出朔方擊匈奴,受降城,剛好受降城都尉病死。田廣明沒有彆的愛好,就是好色,見都尉寡妻美豔,久在軍中未近女色已久的他按捺不住,竟與之通奸——就在受降城都尉靈柩所在堂上辦了事。

雖然很刺激,但事後田廣明也後怕,雖然列侯公卿納妾十餘也是常事,但此事若是捅出去,仍是大罪,有漢以來因通奸罪被處置廢掉的諸侯列侯可不少。

於是那一夜就成了露水之情,二人再未聯係,誰料她今日卻找上了門來。

來的還不止她,更有一個兩歲多的孩子。

婦人哭哭啼啼:“此子對外說成是亡夫的遺腹子,實則是昌水侯的骨血,但旁人不大信,如今妾在夫家受儘白眼排擠,實在是過不下去,還望丞相接納我母子。”

她邊說邊將那孩子推了過來:“瞧這眼睛,瞧這眉毛,和丞相長得一模一樣!”

田廣明目瞪口呆,他子嗣眾多,對忽然多出一個兒子無感,也不關心究竟是不是他的種。倒是再見這婦人,又勾起了心裡的欲火,做了丞相後,也不像當年那般後怕了,故作沉吟打發奴婢將孩子帶下後,攬住了婦人的腰,也不挑場地,就在廳堂案幾上一坐,笑道:

“其實大不必換一身衣裳,你還是穿斬衰之服時最美。”

……

事後田廣明心滿意足坐在車上回丞相府,城牆之外,仍能不時看到等待救濟的災民。

大旱之後,天子特地下了詔令:“蓋聞農者興德之本也,今歲不登,已遣使者振貸困乏。”官府從各地入穀,輸長安倉,助貸貧民。並鼓勵民間商賈豪強以車船載穀入關者,即便夾帶其他貨物,也毋用傳,不收稅。

隨著本用於軍備的長安倉輸出穀物,以及關東糧食漕運入京,流民得到了安撫,發回原籍也不現實,他們很多已經將土地變賣換了救命的糧食,恐怕還是沿用孝武時的舊製,遷到朔方、河西等邊郡去。

田廣明不由暗自慶幸:“這場大旱十年不遇,虧得蔡義撐到八月才薨,不然這災異恐怕要應到我身上了。”

大漢信奉天人感應,即便先前任弘樂遊原引雷電,也未能將其推翻,一旦鬨了嚴重的大災,皇帝肯定要找原因,身為百官之首的丞相,無疑是背鍋首選。

幸好老丞相蔡義臨死前多撐了一段時間,從禦史大夫升位接替他的田廣明,倒是成了賑災有功的新丞相。大將軍恢複了丞相一定職權,田廣明與禦史大夫杜延年名義上主持兩府外朝,但也能參加中朝集議——這下大將軍的人當真兼職內外了。

今日並無太多大的事務,倒是禦史大夫杜延年送來一份奏疏,是大司農屬下均輸官,名叫“耿壽昌”所奏,認為應當吸取災害教訓,效李悝之法,在桑弘羊平準法基礎上,在郡國普遍設置備災糧倉。

“以穀賤時增其賈而糴,以利農,穀貴時減賈而糶,名曰常平倉。民便之。”

“如今關東漕糧猶不足使災民充饑,此事等災情過了再議。”

“還有諫議大夫魏相上奏。”杜延年又將另一份奏疏擺到案前與田廣明商量。

“魏相言,陛下已令太官損膳省宰,樂府減樂人,邊塞罷兵,使歸就農業。然天子立後,聘黃金三萬斤,車馬、奴婢、雜帛、珍寶以數千萬計,而大婚操辦所用財帛更超過了上萬萬錢,此舍小放大也,遭逢大災,不如將婚禮從簡。”

“荒唐!”

田廣明差點拍案而起,這魏相過去就犯過錯被拘禁,若非河南郡人念他是個好官叩闕攔著大將軍車馬求饒,恐怕還關著呢,剛回朝中不久就又發癔症了,真是不識好歹。

“諸事皆可從簡,唯喜、喪之事不可!”

……

霍夫人顯消息靈通,人在家中也聽說有人上疏提議大婚從簡,頓時炸了毛。

“簡?他當天子大婚立後是什麼?是小戶人家娶嫁麼?這可是國家大事!”

霍夫人自有自己一套價值觀:“民間遇到了不好的事,還講究大操大辦衝喜,天子立後,也是為了給災年衝喜!”

“更何況天下那麼大,一百多個郡國,今年此處有旱,明年那邊有澇,若按這腐儒的說辭,天子都不用娶嫁了,我記得這魏相不是曾犯法被革職麼?怎又回京做大夫了?“

有知情的霍氏家奴下拜道:“聽說是太常丙吉大夫所舉薦。”

“這丙吉,真是越老越糊塗。”

霍夫人心生不滿,等晚上大將軍忙完一天公務疲倦歸來,便絮絮叨叨說起此事。

霍光默默聽著,打從去年開始,他便能感到自己越來越衰老,精力大不如當年了。入夜後體乏困倦看不懂奏疏,在未央宮裡從公車司馬門到尚書台這短短距離都有些走不動,過去能一百步走完的路程,如今卻要多走二十餘步。

所以才抬高了田廣明和杜延年的職權,好讓他們輔佐自己處置朝政,在田延年自殺後,這兩人就變成了他在朝中的左膀右臂。

對妻子的這些抱怨,霍光煩不勝煩,隻告誡她一句話:

“慎之,勿為竇太主!”

竇太主便是漢武帝的姑姑兼丈母娘館陶公主,她為人貪婪,自持冊立孝武有功,飛揚跋扈,孝武亦患之,最後陳阿嬌果然沒落得好下場。

霍光指的是,彆像館陶公主那樣不識好歹,但霍夫人想到的卻是館陶公主的另一個愛好,頓時心虛起來,不敢再提此事,隻嘀咕道:“反正不能比上官氏立後時寒酸。”

當年五歲的上官澹嫁給十歲的孝昭,當然沒法大操大辦,如今霍夫人隻望自己女兒能勝過一頭。雖然太皇太後是她外孫女,但畢竟隔了一層,還姓上官,霍氏的長久富貴,還是要靠女兒和往後要繼承皇位的霍氏外孫。

大將軍在朝堂說一不二,這場劉霍聯姻被視為穩定朝政的大事,到了次日,群臣皆斥責魏相奏疏,倒是霍光主動謙退,請求從簡。

但皇帝卻破天荒駁回了這請求,堅持大辦!

雖然身為皇帝不會到妻家親迎,但臘月初一大婚當日,劉詢仍親迎於前殿兩階間,給足了霍家人麵子。

其他儀式,無非是列侯婚禮的加強版,隻是伴隨著賜丞相以下至郎吏從官金、錢、帛各有差,赦天下,讓此事成了普天同慶,長安城外的流民們,今天甚至能吃上管飽的乾飯,也少不了誇皇帝皇後幾句。

隻是這熱鬨喜慶,讓劉詢有些恍惚,忽然想起當年西安侯婚禮時的情形。

那時候他身份特殊,便拒絕了任弘上席之邀,而帶著妻子許平君遠遠坐在一個角落裡,幾乎要隱進裡牆的陰影中。

當時許平君發現丈夫不說話了,一看他若有所思的神情,便低聲道:“良人莫非是在羨慕西安侯成婚時的賓朋滿堂?妾倒是覺得,婚俗不在於熱鬨繁雜,而在於夫妻恩愛,一牛一馬,新婦入於青廬,幾位朋僚相賀便足矣。”

雖然當時劉詢羨慕的,其實是西安侯事業有成,而自己不名一文,但回想起來,平君倒是一語成讖了。

未央雖大,不若尚冠裡兩進小宅,舉國皆賀,也不若牽著那人的手來得快樂。

婚禮的男女家長,分彆是上官太皇太後和大將軍霍光,然而這倆位家長本身就是祖孫關係,劉詢忽然想到。

“朕是太皇太後之孫,而皇後比太皇太後大一輩,婚後她要隨我喊太皇太後皇祖母,若是按霍氏那邊輩分算,太皇太後又成了朕的晚輩。”

這複雜的輩分讓劉詢都算暈了。

婚禮期間還有了個小插曲,皇後入未央宮時,城外忽然刮起了風,折斷了北闕的一杆旗幟,偏偏挑了這節骨眼刮風,簡直是不祥之兆啊。

倒是群臣找了好理由:“乃庚子雨水灑道,辛醜清靚無塵,其夕穀風迅疾,從東北來。辛醜,《巽》之宮日也。《巽》為風為順,後誼明,母道得,溫和慈惠之化也。《易》曰:‘受茲介福,於其王母。’《禮》曰:‘承天之慶,萬福無疆。’此風寓意百穀豐茂,庶草蕃殖,元元歡喜,兆民賴福,天下幸甚!”

一通瞎扯圓上了尷尬,劉詢心裡卻默默念道:“儒生真是胡言亂語,即便天有感應,也是在警告,她不是合適的皇後人選。”

他心裡真正有資格為天下母的皇後,此刻已懷有七八月身孕,在冷清的宮室裡和王婕妤一起待著。

一同有身孕的還有張美人、衛八子等,皆封為婕妤,珠子混在諸多魚目裡,就算霍皇後像趙王劉恢的呂氏王後那般善妒,也總不會針對平君了。

婚禮的最後,又成同牢之禮於上西堂,皇後放下舉在麵前的小扇後,其容貌倒讓劉詢一愣。不像大將軍,倒是與其母霍顯年輕時有幾分相似,才十六七歲的年紀,確實稚嫩而貌美。

霍成君受過貴族教育,舉止優雅,但生性比較大膽,同牢共食時也不避開目光,還敢抬眼打量皇帝。和平君成婚時羞得垂首好似想將腦袋埋進胸前,隻到入洞房時才被他掐著下巴抬起來截然不同。

這回憶讓劉詢微微發愣,然後便努力不去再想,隻對皇後溫和一笑,將合巹酒遞給了她。

一百年前,與呂氏聯姻的劉姓王侯,一共有四種不同下場,那四條路就擺在麵前。

從今天起,劉詢便要冷落諸婕妤嬪妃,犧牲一下男色,給霍皇後專房之寵了。

“我不會步了劉友、劉恢後塵。”

劉詢滿臉喜氣,這一刻仿佛祖先附體,演技拔群,隻默默對自己道:“而當效孝文皇帝、城陽景王!”

……

PS:受降都尉前死,喪柩在堂,廣明召其寡妻與奸。——《漢書.酷吏傳》嘖嘖嘖會玩。

第二章在晚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