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7章 勾心鬥角(1 / 1)

蜀漢之莊稼漢 甲青 2546 字 2個月前

第1019章勾心鬥角

正所謂:

君侯河邊見來客,並州人心初收攏。

馮刺史在河邊接見並州來客,不但意味著涼州軍後方有了初步穩固的跡象。

同時也標誌著大漢邁出了正式收攏並州人心的一步。

協商嘛,不就是相互妥協商量?

至於河東,屯田客本就要比普通亂民有組織。

不然河東亂象,怎麼會來得如此暴烈?

再經過這場戰亂的洗禮,這些屯田客,就算是初步成為潛在的軍事後備役。

現在加上並州的糧草支援。

駐兵,練兵,糧草,後勤,一概不缺。

馮刺史這才算是有了與司馬懿在河邊長期相持的資本。

還是那句話,料敵從寬是原則。

雖然不知道司馬懿還能挺多久,但儘量把準備做得充足一些總是沒錯的。

涼州軍在河東呆得越久,關中這一戰的天平,就會越往大漢這邊傾斜。

將可以隻顧領兵,帥則需要統籌全局。

這也是為什麼馮刺史能越過諸多軍中前輩,成為新一代領軍人物的原因之一。

像魏延這種,前有打算用精兵為自己的軍功賭一把,後有就算置三軍於死地也要任性胡鬨。

在當時的緊急情況下,拿北伐大軍來置氣,和拿整個國家安危來置氣有什麼分彆?

投不投魏國什麼的,重要麼?

大漢丞相好歹也是提出“觀人七法”的人物,能選這種人作為自己身後的軍中統帥就有鬼了。

資格老有屁用?

一點大局觀都沒有。

什麼叫大局觀?

至少也應該像魏國大司馬那樣,為了給大魏以後留下更多的元氣,給大魏保存更多的實力。

一看到勢頭不對,局勢不可為,立刻趁早引軍而退。(黑哨)

當然,司馬懿隻要仍是魏國的大司馬,他就仍是魏國之臣。

所以他想要領軍退出關中之前,須得到魏國皇帝曹叡的同意。

不過司馬懿對此並不擔心。

因為他知道,此時魏國的皇帝陛下,早已久臥病榻,根本沒有太多的精力處理朝政。

按魏製,原本就算是皇帝不能理事,也會由尚書台和中書省共同分擔政務。

但原尚書令陳矯去年六月剛拜司徒,年底就突然去世。

而接手尚書令的薛悌,出身寒微,平日裡多有倚仗右仆射(即尚書令之副)司馬孚。

同時在世家日益掌權的魏國,薛悌早就順應潮流,與司馬家交好。

再加上中書省的中書監劉放和中書令孫資,借著曹叡生病之際,愈有專權之象。

而劉放與孫資二人,為了防止曹肇等政敵在曹叡死後輔政,又與司馬懿有秘信往來。

可以說,司馬懿人在關中,實則已經把朝堂滲透得深入無比。

如今他想要從關中退兵,洛陽自會有人開始幫他操辦起來。

“陛下,壽春急報,孫權親領十萬大軍,已臨巢湖北岸,隨時可能登岸,向合肥新城而去!”

早一些時候,魏國就探知吳國欲兵分三路北犯:

西路陸遜諸葛瑾領號稱五萬人,從夏口擊襄陽;東邊孫韶張承號稱五萬人,入淮,犯廣陵;孫權親自領十萬兵馬居中,從巢湖攻合肥新城;

此等進犯,任誰都能看出,東西二路,不過是偏師,故作聲勢。

孫權真正想要進攻的,仍是合肥。

滿寵從孫權進入巢湖的那一天起,就開始收攏揚州各地將士備戰。

如今看到孫權果然往合肥新城而來,便準備領軍迎擊。

殄夷將軍田豫得知滿寵的打算,立刻勸說道:

“關中戰況正鏖,前番朝廷征調不少將士錢糧支援關中,就連豫州青州亦不例外,今吳寇舉大軍而來,隻怕所圖非小。”

“兵法有雲:兵貴神速。孫權早早就說要北犯,時至今日方至,依末將看來,此有質新城而致大軍之疑。”

“如今賊兵多而吾兵寡,若將軍提前親領大軍向合肥,萬一孫權不登岸,反是轉而向東,前去廣陵,那當如何?”

滿寵想起犯廣陵的孫韶張承等賊寇,不由地點頭,於是問道:

“那吾當如何?”

田豫說道:

“合肥新城,城固而兵精,賊人就算是大軍親至,亦必不能旦夕而下。吾等隻管任其攻城,挫其銳氣。”

“賊攻城不下,必罷怠也;罷怠而後擊之,必大破也!”

“將軍若是擔心合肥,可讓末將先領三千人往之,將軍親領大軍在後,伺機而擊賊。”

滿寵點頭:“善。”

魏國在東南一線,本來布置了大量的兵馬,以防東吳。

隻是經過石亭一戰,東南一線的魏軍元氣大傷。

偏偏西邊的漢軍這些年來,又是步步緊逼,大有如泰山傾壓之勢。

是故魏國的重點防禦方向,早就轉移到了西邊,一直沒有辦法給揚州一線補充兵力。

更彆說前段時間,馮賊從北邊破並州入河東,洛陽一日三驚。

蔣濟帶著魏國最後一支戰略機動部隊,在河內軹關防備馮賊。

洛陽短時間內幾乎成了一個無兵可守的都城。

所以魏國不得不從豫州青州緊急抽調三萬人馬到洛陽,以防萬一。

此二州的兵力,本就是東南戰線的後備力量。

這一下子抽掉三萬人,揚州一線,滿打滿算,就剩下六萬來人。

再加上還要派出一部分兵力防守廣陵,現在滿寵手裡實際全部兵力,也就是四萬上下。

所以田豫所言“賊兵多而吾兵寡”,便是這個原因。

麵對孫權中路與東路兩路來勢洶洶的十五萬大軍,滿寵頗感壓力。

他在聽取田豫意見的同時,又立刻派出快馬,前往洛陽求援。

得知吳寇終於正式北犯,曹叡不得不拖著病體,召集重臣商量對策。

有人疑慮地說道:

“滿寵領數萬精兵,卻不敢前去迎擊,此可謂擁兵怯敵耶?”

曹叡久病,本就有些敏感。

再加上他早被關中的各種壞消息搞得心情極壞。

此時一聽到這個話,眉頭就是大皺。

西邊司馬懿已是屢有不聽旨意之嫌,若是東麵的滿寵亦心存異心,莫不成大魏軍中諸將,皆是欺吾久病不能理事?

幸好散騎常侍劉邵站出來反駁道:

“賊眾新至,心專氣銳,滿將軍兵少,若是此時進擊,必不能製敵,故拖延以待變,確實是可行之策,非怯敵也。”

“以臣看來,合肥新城遠離巢湖,吳寇欲攻新城,必要上岸,陸上最是合適大魏精騎縱橫。”

“田豫既已領五千人出發,不若就讓他揚聲進道,虛耀形勢,再讓滿將軍派五千精騎隨後,佯言斷賊糧道。”

“則賊必心存疑慮,不敢全力攻城,此亦可拖延賊人。”

曹叡聞言,點了點頭,覺得可以一試。

若是此計成能,則可暫挫吳寇銳氣,即便不成,亦可試滿寵是否忠心。

看到曹叡同意了劉邵之言,劉放也跟著站出來:

“陛下,劉常侍之計,雖可暫時拖延賊人,但欲退敵,最好還是派出援軍。今西有蜀虜,東有吳寇,國可謂危矣!”

“臣鬥膽,懇請陛下重振先帝遺誌,禦駕東征,外震宵小之膽,內振軍吏之心。如此,國可安矣!”

孫資與劉放一向同進同退,此時也連忙出列:

“陛下,年初時,山東山茌縣曾現祥瑞黃龍,高侍中有言:魏得土得,正應黃色,還曾勸陛下改年號。”

“故依臣看來,魏之氣運,正在東方。陛下此時禦駕往東,正當其時。”

已經老態龍鐘的高堂隆,此時聽到孫資提起自己,當下就是一怔。

他抬起頭,看向劉放孫資二人,渾濁的眼中閃過些許複雜的目光。

黃龍現的時候,蜀虜還沒有進犯大魏呢!

現在這二人忽然提起起這個事,簡直就是把他放在火上烤。

偏偏曹叡聞言,竟是希冀地看向高堂隆:

“高堂公,你以為此言如何?”

高堂隆顫巍巍地站出列:

“陛下,今蜀、吳二賊,所居非白地,亦非小虜、聚邑之寇,乃僭越稱帝,欲與中國爭衡。”“陛下今當以平賊為先,若能先退吳寇,再全力阻蜀虜,再修政明德,此方是最大的祥瑞……”

曹叡聞言不禁皺眉,這高堂隆莫不是老糊塗了,怎麼說話這般顛三倒四的?

我問的是山茌縣黃龍祥瑞是不是應吾前往東方,而不是讓你勸吾修政明德。

隻是看到高堂隆已是垂垂老矣,連站都有些站不穩,當下也不好多說什麼:

“高堂公所言甚是。”

關中的戰事已是極為不利,誰也不知道,河東的馮賊會不會有哪一天就突然竄到洛陽城下。

所以魏國朝堂,有不少人早已生了東遷之心。

此時有了吳國這個借口,再加上曹叡也有前往許昌讓天女煉丹之心。

所以一番議論下來,皇帝禦駕東征的事,終於正式定了下來。

就在洛陽朝堂所有高官權貴大多都在忙著謀算,如何跟著皇帝“看似東征,實則遷都”跑路時。

侍中兼太史令高堂隆卻是病倒了,而且病情來得極快,倒下去沒幾天,就已經是手腳皆不能動,唯能口言。

他自知命不久矣,便讓人代筆,自己口述了一封奏章:

“曾子有言曰: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臣寢疾有增無損,恐命不久矣,盼陛下少垂省臨臣之言。”

“黃初之際,有異類之鳥,育長燕巢,口爪胸皆赤,此魏室之大異也。又青龍年間,陛下令建陵霄闕,此宮未成,有鵲巢其上。”

“此二者,皆謂魏之大患,不在外而在內,宜防鷹揚之臣起於蕭牆之內。”

“故老臣議,可選諸王,使君國典兵,往往棋跱,鎮撫皇畿,翼亮帝室。”

“夫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漢失其德,魏得而繼之,方有天下。由此觀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獨陛下之天下是也。”

若是彆人說起這種預兆之事,恐非所宜。

但高堂隆身為太史令,專掌天時、星曆,國祭、喪、娶奏良日及時節禁忌,有瑞應、災異則記之。

他言國之預兆,正是司職所在。

高堂隆的奏章讓曹叡沉默良久,這才歎息一聲。

所謂鷹揚之臣,曹叡自然是讚同的。

隻是讓曹氏諸親王立國掌兵,卻非曹叡所願。

特彆是那句“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獨陛下之天下”,更是讓曹叡心裡大感不舒服。

更彆說在這種時候,外有強敵侵犯,內有權臣擁兵,若是再讓諸親王立國掌兵,這是嫌大魏不夠亂?

隻是高堂隆乃三朝老臣,正如他所說的那樣,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看在他一片赤忠之心的份上,曹叡本想親自手寫一份詔書作答,以示安慰。

隻是他久病體弱,詔書還沒寫到一半,腦門就開始突突跳動,讓他的眼睛鼓脹昏花起來,於是有些難受伏在案幾上。

廉昭知道這是陛下操勞太過,體力不支,連忙讓人過來扶著曹叡進入臥室休息。

就在曹叡準備乘坐禦舟東征時,孫權正手執馬鞭,坐在馬上,左顧右盼,意氣風發。

此次伐賊,乃是吳蜀兩國提前兩年就約定好了的。

前年的時候,孫權造五百大錢,就是為了籌備錢糧。

按理來說,今年蜀國出兵一個月,最遲不超三個月,吳國就要出兵北上。

畢竟蜀國路程較遠,比吳國提前一些時日,那也算是合理。

隻是孫權卻是生生拖了小半年,這才算是聚兵於巢湖。

然後又在巢湖等了好久,直到得知蜀國的馮永已經是兵臨河東,鬨得魏國上下人心惶惶。

孫權這才大驚失色,連忙領著大軍渡過巢水,準備登岸。

登岸之後,孫權還強笑著謂左右曰:

“如今魏國大部兵力,皆聚於關中,與蜀人相持,合肥魏兵,乃是近年來最少,攻之正當其時。”

這些年來,吳軍年年北上,基本都是選在冬春之際,就是為了最大減少魏軍精騎的優勢。

這一次拖延到深秋,孫權也不怕事後蜀人會派人前來質問。

隻是想到從蜀魏兩地傳來的消息看,馮永居然能領數萬精騎繞道並州,直下河東,當真是驚爆了無數人的眼球:

蜀人精騎,竟是恐怖如斯?

吳國去年就從蜀國手裡拿到了一批戰馬,孫權也算是對軍中戰馬略有所知。

騎兵為什麼是最昂貴的兵種?

不說騎軍的各種裝備,也不說戰馬所吃的精細豆糧。

就拿戰馬的損耗來說,每年因為馬蹄磨損,導致無法乘騎的戰馬數量,基本就占了軍中戰馬的兩成,甚至三成。

若是逢大戰,戰馬乘騎過度,馬蹄就會磨損得更快。

前漢每有大戰,總是十數萬匹戰馬出征,最後歸來,往往隻剩下數萬乃至兩三萬,這不是沒有理由的。

而馮永呢?

從涼州到河東,轉戰萬裡,他的戰馬居然能跑過去!

若非事實就擺在眼前,恐怕誰也不敢相信這世間竟有這等精騎。

也正是因為誰也想不到馮永的戰馬能跑這麼遠。

所以才沒有人會想到他能繞道並州,南下進入河東。

想起蜀國很有可能一口氣吞下關中並州河東,孫權心裡就是有些空落落的。

按他與陸遜商量好的計劃,蜀國就是再能打,但要攻打關中,怎麼也算是勞師遠征。

而魏國又是經營關中多年,魏國在占了地利人和之下,雙方很有可能會相持不下。

魏蜀相持得越久,對吳國就越是有利。

本來這個計劃應當是能行得通的。

聽說諸葛亮所率領的蜀軍主力,在五丈原與司馬懿所率的魏軍主力,可是相持了半年。

唯一讓人沒有想到的是,蜀虜悍匪馮永會從河東冒出來。

在洛陽的細作,確認了這個事情的真實性後,孫權立刻就下令原本是要進逼襄陽的陸遜,讓他轉向東邊,接應自己。

至於襄陽那邊……就看魏國能不能把握住機會了。

因為荊州北部的宛城,可是有武關與關中相通的。

現在是不管魏蜀兩國在關中如何,反正合肥,他孫權是一定要拿下來的!

不然,蜀國拿下了兩個半州,吳國卻一無所得,那就真是虧大了。

想起馮永手裡的恐怖精騎,孫權心裡不禁嘀咕:

看來用舟船之術換取蜀國騎軍之法,也算是值了。

此戰過後,吾得好好思量一番,再派一些人前往蜀國,務必要把蜀國騎軍之法全部學來。

最好是能讓馮明文親自來教才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