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開放,白旗挑出,裡麵的人投降了。
他們跪在城門口,連抬頭的勇氣都沒有,隻能戰戰兢兢,匍匐在兩邊,等待新君的裁決,失敗者是沒有資格討價還價的,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新君的仁慈。
朱棣俯視著這些人,輕輕一笑,然後就打馬向前,丘福急忙攔住,“王爺,以防有詐,還是讓末將在前麵探路。”
朱棣搖了搖頭,卻也沒有繼續向前,而是轉身,揪住了柳淳的胳膊。
“走,跟我並馬進城!”
柳淳慌忙擺手,“王爺,臣怎麼好……”
“彆廢話!”朱棣惡狠狠道:“你是先帝看中的人,太子少師,又和本王同領先帝遺詔,如今靖難成功,你不跟我一起入城,是什麼道理?”
的確是很強大的理由,柳淳隻能點頭,不過他還是努力維持,讓自己的戰馬落後朱棣一個馬頭。
誠然,在朱棣沒有登基之前,他隻是個皇子,而自己這個先帝寵臣,是可以和他並駕齊驅的,但很快朱棣就會登基稱帝,從此君臣名分確定,那就是天壤之彆了。
柳淳對皇權的敬畏不是那麼強烈,隻不過他不願意在一些小節上麵,給自己惹麻煩。
隻不過柳淳沒有注意到,在朱棣嘴角似有若無的笑,很得意。
朱棣比誰都清楚,這場靖難之役,誰才是真正的第一功臣。柳淳在朝數年,培養了龐大的勢力,不管是朝中文武,還是雲南的沐家軍團,也包括北平、大寧等地的商人,甚至劉三吾,唐韻這些人……都是因為柳淳,他們才願意以身殉道,用一腔熱血,換來靖難成功!
如果論功行賞,給柳淳一個王爺,也不為過。
雖然大明沒有異姓封王的傳統,但是朱棣很願意為柳淳打破限製。
不過就在祭奠朱元璋的時候,朱棣想到了神功聖德碑,想到了父皇的身後名……老朱的偉大毋庸置疑,他不完美,但他絕對是個好皇帝。
可後人會怎麼看先帝呢?
百年之後,人們不會知道有多少百姓,願意將身家性命,毫不猶豫托付給朱元璋,也沒有人會在乎,一群老農,能敲響登聞鼓,去奉天殿麵君告狀……也不會有人理解一天處理四百多件公務,是何等繁忙辛苦。
他們隻會去找些史書,看看前輩文人是怎麼記載的……這些書寫史書的人,已經移花接木,甚至大肆篡改了一次,等到後世文人看過之後,又會毫不猶豫,牽強附會,加工渲染一遍……他們甚至會膽大到把野史筆跡搬出來,憑空捏造,無中生有。
什麼鵝肉殺人,什麼炮打慶功樓……沒有什麼是他們不敢說的,甚至還能公然得出明代無明君,無名將,無名士的荒唐結論。
其實也不用多高深的知識,一個收複北平,拿回燕雲十六州的徐達,一個捕魚兒海攻滅北元的藍玉……這倆人就敢和任何開國名將叫板,更不要說帶領大明幾乎踏入火器時代的戚繼光了。
至於名士,那就更不用說了,光是一個王陽明,立地成聖,直追孔孟……以明代的底蘊,跟任何朝代對比,都不會遜色的。
正是因為有名臣名士,所以明代的帝王才會那麼悠閒……漢武帝之後,唐玄宗之後,漢唐的天子,還有幾個能被世人熟知的。倒是老朱家,從頭到尾,都不乏有趣的人。
不信你去瞧瞧,朱家的皇帝可是養活了半個曆史分類的存在啊!
拉拉雜雜說這麼多,歸結起來就是一句話,話語權掌握在誰的手裡。朱棣似乎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在戰場上所向睥睨,不懼任何人。可是到了輿論場,朱棣就有些力不從心了,自己手下的這些人,唯有柳淳能幫上忙。
而且衍聖公孔訥死了,孔公鑒也死了……這難道就是天意嗎?
朱棣漸漸想出了一個絕佳的辦法,到底該怎麼安頓柳淳,他已經有了打算,隻是現在還不著急罷了。
他催馬入城,大街之上,黑壓壓,跪滿了人群,又投降的士兵,有士紳官吏,都在迎接燕王……還有更多的百姓,躲在家裡,把門窗緊閉,透過窗戶紙上的一點,向外麵窺望,想要知道發生了什麼。
朱棣勒住了戰馬,隨即下令,丘福和朱能各自率領一隊人馬,從兩翼掃蕩,肅清殘餘,最後大軍彙聚皇宮。
而朱棣則是帶著柳淳,讓朱高煦保護,也向皇宮進發。
這一路上,不斷有人投降,可也有人不知死活。比如已經革職幽居的魏國公徐輝祖,他聽聞靖難軍入城,立即招呼上百名家將,拚死命向皇宮衝去,他要保護天子。
隻不過當他剛剛出府就遇到了靖難軍,雙方交戰,徐輝祖武功不弱,連著斃殺了好幾個人,可就在這時候,丘福領兵趕到,一頓箭雨,徐輝祖身邊的人倒下大半,就連他自己也中了好幾箭,負傷之後的徐輝祖像是野獸一般,倉皇痛叫,跑回了府邸。
丘福隨即被徐府給圍了,他真想衝進去,直接把徐輝祖給剁了。
隻不過抬頭瞧瞧,中山王府這四個字,熠熠生輝!
丘福沒敢進去,誰的麵子都可以不看,徐皇後的麵子總不能不在乎吧?
“你們分出五百人,把中山王府給我圍了,不許一個人出來。”
丘福下令之後,興匆匆奔著皇宮而來。
此刻朱能也殺了過來,朱棣和柳淳也離著不遠了。
城裡的二十萬禁軍,除了投降,還是投降,幾乎瞬間瓦解冰消。儘管很多開國功臣已經死去,但是他們的後代部下,還是在軍中頗有影響力。
其中有不少人都跟柳淳有些交情,當初辦皇家銀行,弄海外貿易,他們有的吃過虧,有的撈到了好處。
總而言之,不打不相識嗎,現在柳大人王者歸來,這幫家夥還能放過嗎?
光是這一路上,柳淳就不知道遇到了多少磕頭下跪的……
這靖難的秋風之下,落葉凋零,人心離散,就連皇宮,也保不住了。
“陛下!”
錦衣衛大都督吳華提著一口染血的繡春刀,立在朱允炆的麵前,他咬著牙道:“臣已經手刃了老賊方孝孺。”
朱允炆重重吸了口氣,哪怕到了現在,他也不相信,方孝孺會背叛自己。
“吳卿,你是不是弄錯了,方孝孺真的背叛了朕?”
吳華都要哭了,“陛下,臣安排在方孝孺身邊的人密報,說是方孝孺曾經見過一個叫楊士奇的翰林……此人當初在長沙遊學,是被柳淳提拔進京的。這幾年都是方孝孺庇護,此人才沒有被揪出來。方孝孺慫恿陛下,殺衍聖公,殺世家大族,死守京城,就是想拖著所有人一起死,用鮮血染紅他們的前程!此等老賊,若是不除,陛下死無葬身之地啊!”
話說到這份上,也不由朱允炆不信,隻是連方孝孺都背叛了他,他想落個什麼好下場,那也是萬萬不能了。
生有處,死有地。
身為天子,最後還是要有一點體麵的。
“吳卿,你是個大忠臣,正因為如此,你能否滿足朕最後的要求?你把這奉天殿點燃了,讓朕一火而焚,也好過成為階下之囚!”
“不!”吳華用力搖頭,“陛下,臣已經安排好了,陛下立刻就能出京。”
“出京?去,去哪裡?”朱允炆苦笑道:“朕還能去哪裡?”他最信任的方孝孺已經死在了吳華的手裡,朱允炆已經分不清誰是忠心,誰是奸佞。到了外麵,隻怕人人都想要他的命,討好新君,他還能逃去哪裡?
“去海外!臣已經安排妥當,在那裡還有三百錦衣衛,他們會保護陛下,會靜靜等待機會,隻要朱棣露出破綻,陛下就可以卷土重來!”
“什麼?當真?”朱允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驚訝地張大嘴巴。吳華信心十足,“陛下放心,臣早就安排妥當了,陛下儘快換上僧袍,趕快離京。”
朱允炆一驚,“吳卿,那,那你呢?你不陪著朕一起走?”
吳華搖頭,“陛下,臣若是走了,就會露餡的,請陛下放心吧!”
不等朱允炆再問,吳華就讓手下人替朱允炆更換僧袍,同時脫下來的天子衣冠並沒有扔掉,而是交給了另一個和朱允炆年齡相貌差不多的錦衣衛,讓他穿好,冒充天子。
正在這時候,四麵八方,響起殺聲,靖難大軍已經到了皇城。
“陛下勿憂,可以走排水溝渠,燕逆還顧及不到。”
朱允炆在四個護衛的保護之下,迅速逃跑。
送走了朱允炆,吳華手裡握緊了繡春刀。
“弟兄們,咱們都是錦衣衛,生前我們殺人無忌,橫行天下,人人戰栗。死,我們也要死出模樣,讓天下人知道,咱們錦衣衛,沒有孬種,全都是好漢子!”
吳華說著,舉起繡春刀。
下一秒,宮門把炸上了天,丘福、朱能、朱高煦,三人殺了進來,吳華眼睛冒光,渾身的血液沸騰。
“弟兄們,隨我赴死!”
“死!死!死!”
……最後的錦衣衛撲了上去,很快又被大軍淹沒,而此刻奉天殿燃起熊熊大火,一個身著龍袍的年輕人,投身火中,等搶救出來,已經變成了一具焦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