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柳淳在金殿上,他保證會感歎一句,原來愚蠢是沒有極限的。
朱棣弄出開除皇族的戲碼,無非就是打擊朱允炆的聲望,誰能想到,朱允炆這邊竟然要主動跟著朱棣起舞,攔都攔不住。
這還不算愚蠢,那世上就沒有愚蠢的人了。
可就是這麼臭的一個主意,竟然得到了不少人的響應。
其中就包括暴昭等人,也不知道是蠢還是壞!
“陛下,燕逆蠱惑人心,用心可誅。然則陛下繼位以來,國事如麻,李景隆和徐輝祖先後戰敗,喪師辱國,罪莫大焉。當下民有怨氣,兵無鬥誌,到了萬分危機的時刻。倘若陛下能降罪己詔,以誠待人,將朝廷的情況告訴百姓,臣民必定體諒天子的艱難,上下一心,不愁不勝!”
其他人跟著附和,這時候黃子澄可聽不下去了。
“荒唐!陛下何罪,爾等竟然慫恿陛下降罪己詔,這不是授人以柄嗎?”
黃子澄在朱允炆繼位之後,升任太常寺卿兼翰林學士。官職不算高,可是他每日入宮,跟朱允炆商討國策,儼然真宰相,就連六部尚書都比不過他。
可今天沒人怕黃子澄了,陳迪就冷笑道:“黃大人,天子當然無罪!可眼下的情形,你又如何解釋?藩王造反,朝廷接連戰敗,民間怨氣彌漫,總要給百姓一個交代吧?”
黃子澄也算是老油條了,豈能聽不出陳迪話裡有話!
“你又想怎樣?”
陳迪哂笑,“自古以來,上天降罪,宰相代天子受過。如今黃大人既是帝師,儼然宰輔,為何不能替天子受過?”
圖窮匕見了,不得不佩服,到了這個時候,他們居然還有心思內鬥。
陳迪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讓黃子澄替朱允炆受過,暴昭也跟著道:“沒錯,如果真是賢臣乾吏,輔佐有功,又怎麼會落得今天的地步!黃大人,你有誤國之罪,你還想否認嗎?”
黃子澄的氣不打一處來,說句實話,把罪責歸給他,真是冤枉了。
要知道在朱允炆的手下,黃子澄是相對老實的,那些國策是齊泰和練子寧等人早就定下的,朱允炆也全盤接受了。
結果呢,一個讓朱允炆弄死了,一個被俘虜了,成了叛徒。現在沒人敢在朱允炆麵前提練子寧,生怕這位天子抽風。
黃子澄他不過是接了個爛攤子,隻能勉力為之,結果弄來弄去,越來越糟。
明明壞事不是我乾的,可為什麼都歸罪到我的頭上?
黃子澄知道,再怎麼叫嚷,也沒有用。
這一大堆文官當中,已經有很多人想要取代他了,好不容易抓到了他的疏漏,豈能放過!現在唯一能救他的隻有朱允炆了。
黃子澄沉默不語,等待著皇帝替他說話,他等來等去,跳出來攻擊他的人越來越多,朱允炆卻像是被堵住了嘴巴,一語全無!
“嗬嗬嗬!”
黃子澄心裡苦笑,突然雙膝跪倒,悲聲淒慘道:“陛下,老臣無能,屍位素餐,以致接連戰敗,怨聲載道,老臣情願辭去官職,回鄉思過,還請陛下恩準!”說完,他把烏紗帽放在了一邊,五體投地。
朱允炆忙道:“黃先生,你教導朕多年,勞苦功高,安忍棄朕而去?”
總算替老黃說了句公道話,這時候陳迪身後的方孝孺實在是忍不住了。這不是扯淡嗎,大敵當前,先讓皇帝下罪己詔,接著要趕走黃子澄,這還沒怎麼樣,就自亂陣腳,真懷疑你們是不是朱棣派來的臥底!
方孝孺又突然想起了一個人,柳淳!
沒錯,他在京多年,又是錦衣衛的指揮使,又是天子寵臣,他現在稀裡糊塗死了,可方孝孺總懷疑那麼驚才絕豔的一個人物,會突然葬身大海,怎麼聽著都有點怪怪的。
假使柳淳沒死,他會不會躲在暗處操控一切啊?這朝堂上,又有多少柳淳的人?想到這裡,方孝孺下意識打了個冷顫。
“啟奏部下,老臣以為這是燕逆撼動軍心士氣的一招,萬萬不可隨之起舞,老臣覺得勝敗乃是兵家常事,無足輕重。如今魏國公徐輝祖堵在重慶府,川中逆賊無法順江而下,洛陽方麵,幾十萬大軍雲集,燕逆絕非對手。至於北平方向,老將軍耿炳文穩如泰山,朱高熾被圍困在北平方寸之間,已經露出敗相。在這個關頭,如果自亂陣腳,實在是不智得很,請陛下察之!”
老方這番話,算是救了黃子澄,朱允炆略微沉吟,想想也對,從實力對比上來說,他還有龐大的力量,未必就會敗了。
隻是處處被動,這個滋味不好受啊!
而且六大藩王一起反叛,對了,還有個二五仔齊王,再加上燒死在家裡的湘王,他的皇叔都沒剩下幾個了。
“免去黃子澄官職,仍留在京中聽用。三日之後,朕會親自前往太廟,祭奠先帝,將朱棣等逆賊從宗人玉牒當中趕出!”
朱允炆咬著牙道:“卿等皆是大明的忠臣,望爾等勠力同心,共度難關,切不可互相攻訐,自亂陣腳!”
朱允炆留下一句無力的警告,就草草退朝,黃子澄最後一個從地上爬起來,兩條腿跟灌了鉛似的。陛下當真仁慈,沒有把他逐出京城,甚至還留著他參讚機務,跟以前沒什麼差彆。可這心裡就是不舒服。
我真是太難了!
一場內訌,暫時化解了,可隨著前方局勢緊張,這幫文官互相撕咬隻會愈演愈烈,畢竟他們沒有本事咬彆人,遇到了糟糕的局麵,隻能咬自己人,以顯示存在。這就是每到亡國的時候,內鬥就越是激烈的原因。
在京城之中,有一個人正在盯著,他就是徐增壽!
大哥果然敗了!
李景隆那個蠢貨也扛不住多久,至於耿炳文,老頭很明顯留了一手,假如他全力以赴,朱高熾未必能擋得住。
如今朝堂又鬥了起來,說句不客氣的,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
看起來姐夫朱棣,還有準妹夫柳淳,他們要贏了。
當初大哥辜負了他們的信任,背叛了先帝,才讓朱允炆登基……這個錯誤就該讓我來還!
徐增壽又等了三天,機會突然就來了。
朱允炆在拜祭朱元璋的時候,提到了一句:朕躬德薄,獲罪於天,四方藩王揭竿而起,萬方百姓塗炭生靈。
徐增壽冷笑,不下罪己詔,可就憑這句話,我就要坐實你的罪名!
徐增壽立刻吩咐人,弄到了朱允炆的全文,然後又以“東海評論”的名義,迅速寫好一篇文章,以蘇州為中心,迅速擴散江南。
東海評論是柳淳曾經用過的一個馬甲,在新舊交替的時候,柳淳幾篇文章,都寫得入骨三分,算是把紛亂的朝局剖析清清楚楚。
徐增壽繼承了這個筆名,他沒有柳淳的兩下子,但是他有錢!
蘇州半城都是他的產業,徐增壽手下也有一批文人。
他們看到了朱允炆的祭文,立刻揮動大筆,一篇篇花團錦簇的文章,迅速出爐。
燕王朱棣,痛斥天子大罪,並將天子逐出玉牒。如今天子在太廟之中,當著先帝的麵,已經承認罪過,燕王所言半點不虛!
天子德薄,必須退位!
帝師黃子澄被罷免官職,替天子背上罵名,不打自招!
……
這些觀點迅速流傳開,並且傳的到處都是。朱允炆的威望本就不高,在連番的打擊之下,已經岌岌可危。
而這一次更是在蘇州等地快速發酵……要知道蘇州工商發達,又是對外貿易的核心,這裡有江南最發達的市民階層,他們對輿論的影響,幾乎堪比士林清議。
就這樣,朱允炆的名聲迅速臭了,人們提到天子,都是一臉歎息,憤憤不平……等朱允炆發現這些文章的時候,已經晚了。
“是誰?到底是誰?竟敢如此欺辱君父,朕必殺之!”朱允炆踩著遍地的碎瓷片,憤怒大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