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你看陛下那麼節儉,你又那麼孝順,怎麼會違背陛下的意思……所以,臣覺得簡單隆重就好,真的,不用鋪張浪費!”柳淳可不想當冤大頭,而且麵對朱標,他的膽子更大了一些。
“不!”
朱標這一次非常頑固,他搖頭道:“柳淳,你不用拿話擠兌我,該花的錢,一定要花……這不是北元徹底覆滅,朝廷的邊防壓力驟減……父皇的意思是趁機向藩國宣示天威,昭告天下,列出不征之國,從此永享太平……這要是自己人關門過壽,也就無所謂了。有那麼多的外客,自然要顧及體麵,不能失了威風。”朱標義正詞嚴道。
柳淳聽到不征之國,就想起了倭國……也不知道老朱腦子抽了咋地,怎麼會把倭國列為不征之國!
“那個殿下……若真是要顯示威風,震懾屬國,光有排場還不夠,還必須亮出實力……另外呢,臣覺得光是給恩典,列出不征之國,不足以感動藩屬,還要有更大的誠意才行。”柳淳說得煞有介事,仿佛真的替藩屬國考慮一般。
“哦?你還有什麼好點子?”朱標好奇道。
“臣覺得應該弄一個貿易同盟啊!”
“貿易……同盟?”朱標沉吟道:“你想跟這些藩屬做生意?”
“殿下英明。”
朱標一聽,下意識搖頭,並且沉著臉,輕咳道:“那個柳淳啊……我提醒你啊,彆沒事總跟父皇對著乾……我天天替你說好話,費心思周旋,挺不容易的,彆給我添亂了。”
朱標都覺得委屈……自從母後去世之後,他就凡事儘量順著老朱,不惹父皇生氣……可自從柳淳冒出來,老爹天天跟他吹胡子瞪眼,為了保住柳淳,他都不知道挨了多少罵了。
可偏偏這小子鬼主意不斷,還總是惹禍的點子,你小子就不能消停點!
讓我少挨點罵嗎?
看著朱標便秘一樣的表情,柳淳猛醒,貌似還有海禁一說啊!當初徐妙錦就提過,自己怎麼又忘了,難道是最近太順了,有點得意忘形?
海禁!
提到這個,柳淳有鬱悶了……朱元璋啊朱元璋,怎麼總是給自己添亂呢?
濫發寶鈔,把紙幣信用都給敗壞了,弄得他開設銀行,舉步維艱……想要對海外藩國下手,他弄個不征之國,想要出海做生意,他來個海禁……朱重八啊,你就是擋著小爺財路的王屋和太行啊!
柳淳弄很好奇,他覺得有必要弄清楚朱元璋到底怎麼想的,是不是真的打算徹底放棄海洋,隻是專心耕種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他總覺得朱元璋不應該這麼鼠目寸光!
朱標有心讓柳淳幫忙操持壽誕,自然願意解答疑惑……從洪武三年開始,朱元璋就下旨,罷了太倉黃渡市舶司,在洪武七年,又撤消了福建,浙江和廣東三處市舶司,到了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下令嚴禁瀕海民私通海外諸國,洪武十七年二月,命湯和巡視浙江、福建沿海諸城,禁民入海捕魚……每隔幾年,老朱就要頒行一道海禁命令,而且越來越嚴格……
老朱不但嚴禁入海通商,還規定了嚴酷的處罰辦法。若奸豪勢要及軍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違式大船,將帶違禁貨物下海,前往番國買賣,潛通海賊,同謀結聚,及為向導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已行律處斬,梟首示眾,全家發邊衛充軍。其打造前項海船,賣與夷人圖利者,比照將應禁軍器下海者,因而走泄軍情律,為首者處斬,為從者發邊充軍。
“父皇也有他的無奈。”
朱標敘述了海禁過程,然後歎道:“國初的時候,張士誠和方國珍的殘部退到了海上,與海盜勾結,為禍東南……當時朝廷全力對付北元,隻得暫時廢除市舶司,防止百姓跟逆賊勾結,以致尾大不掉……”
經過朱標的講解,柳淳似有所悟……朱元璋最初的海禁,是為了國防需要,屬於臨時措施,遠非國策。在洪武十三年,爆發了胡惟庸案,其中有一條罪名就是通倭,朱元璋擔心胡惟庸的餘孽逃去海外,因此又嚴禁瀕海民私通外國,派遣湯和等人巡視海疆,也是這個原因。
而且朱元璋的海禁,除了應對一些突發事件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剛剛經曆戰亂,急需恢複生產,老朱把商業需求壓縮到了最低,讓所有勞動力都全力以赴,開荒種田,充實府庫。
海外貿易,自然被視作人力資源的浪費,被嚴厲禁止。
“殿下,曆次海禁,主要說不許瀕海民眾下海,打漁通商,那朝廷呢?是不是也不許出海?”柳淳反問道。
朱標笑著搖頭,反問道:“連朝廷都不許出海,那如何跟藩國通貢貿易啊?”
柳淳不由得豁然開朗,果然是這麼回事!
明初的海禁的確存在,可海禁禁的是百姓,而不是官方,也不知道哪位天才,把海禁跟閉關鎖國畫上了等號!
朱元璋才沒有那麼傻,而朱棣的七下西洋,也是官方貿易,隻是規模比他爹大了無數倍而已,本質上沒有任何衝突,完全是一脈相承。
隻是到了後來,文官商人越發覺得官方貿易不過癮,宮裡把錢賺走了,他們沒得到多少好處……就扭曲祖訓,所謂海禁,變成了禁官方貿易,至於民間,那是一路綠燈,越做越大,要不然哪來的那麼多東南富商!
由此可見,掌握輿論和話語有多重要,能把黑的說成白的,白的說成黑的,是非顛倒,人妖不分……
所謂海禁,跟不征之國,正是老朱對外戰略的體現,放在一起看,就會一目了然。
國初以種田,恢複國力為主,所以有了海禁……而對外的威脅當中,以北元殘部為主……老朱說過,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彼既不為中國患,而我興兵輕伐,亦不祥也。
老朱的意思很明白了,四夷跟大明有山海阻隔,對方沒法威脅大明,而大明呢,也不方便輕易攻擊……當然了,假如有人敢冒犯大明天威,忍無可忍,那也就不需要客氣了。
老朱是不是一味忍讓,被動挨打呢?
顯然不是!
朱元璋覺得山限海隔的諸夷是高麗啊,倭國啊,安南啊,還有其他一大堆連名字都叫不上來的國家……這些都無足輕重,大明的重點,要防禦胡戎,因為這些草原部落跟西北土地連接,從秦漢開始,曆代戰爭不斷,必須要選派精兵良將,時刻戒備。
聽完了朱標的解釋……柳淳突然很泄氣,真的!
不管是海禁,還是不征之國,老朱跟曆代沿襲的策略,沒太大的差彆,也不知道那些故意歪曲朱元璋意思,非要把洪武帝說成保守固執,甚至蠻不講理的史學家,是安了什麼心思?
既然老朱不是鐵板一塊,榆木腦袋,那就有商量的餘地。
“殿下……臣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私人是不準海外貿易的,朝廷可以做這件事情。”
朱標點頭,“是的。”
“那皇家銀行算不算朝廷?”
“這個……皇家銀行自然是父皇的!”朱標心說,這小子果然要插手了。
“那是不是由皇家銀行出麵,就可以和海外藩國做生意了?”
朱標思索了一下,搖頭道:“柳淳,你這是想把銀行變成市舶司啊……我看父皇未必能答應。與海外貿易,固然有利可圖,但我大明立國不過二十年,百姓依然以耕種務農為主……若是太多人經商,會動搖國本的!畢竟東南跟大寧不一樣,這裡人多地少,多種一畝桑,就要少種一畝糧,若是趕上了饑荒年景,那又該如何是好?桑絲不能當飯吃。”
“哈哈哈!”
柳淳突然大笑起來,“殿下英明……這也就是臣要讓皇家銀行介入的原因……”柳淳探身,喜滋滋道:“殿下,絲綢,瓷器,這都是天朝僅有的好東西……過去通過市舶司,並沒有賣出好價錢。假如讓皇家銀行負責海貿。我們走精品路線,少量采購,然後以更高的價錢,賣給藩國……總利潤沒變,貨物卻少了,耗費的人力和土地也就少了,不會影響到糧田的。”
柳淳所講,就是統一對外出口的概念,避免自己人互相競爭,以至於賣不出好價錢。而且壟斷了貨源,還能成倍提高價格……對本國老百姓,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沒問題,至於外國,對不起了,物美不美放一邊,價錢是絕對不能便宜的。
敢不服,那就把“不征之國”,變成“必征之國”!
鄭和是永樂三年,第一次下西洋,考慮到靖難之役帶來的損失,以洪武晚年的國力,組織一支“鄭和船隊”,並不是難事,而且就算打五折,打三折、一折,也足以橫掃海外諸國了。
朱標眼睛放光,不得不說,柳淳這小子,真是個鬼才!
“好,跟我進宮,就算挨父皇的罵,我也要替你說話,懇請父皇同意你的提議!”朱標仿佛舍生取義的勇士,直奔奉天殿殺去,柳淳在後麵跟著,嘴卻撇到了一邊……說的那麼大義凜然,信你才怪!
要不是有暴利,你會急吼吼去見你爹?
瞧著吧,這次向海外貿易,大頭兒還會進你們爺倆的腰包,我也就是個喝湯的命,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