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布勞恩在洛城保外就醫的時候,讚格威爾的建設工作已經開始。
讚格威爾距離開普敦大約150公裡,是一座風景優美的濱海小鎮,向北不遠就是羅克的發跡地橡樹鎮,位置還是挺不錯的。
世界大戰爆發前,為了降低大蕭條對南部非洲經濟造成的影響,南部非洲聯邦政府開啟了一輪基礎建設大升級,讚格威爾也因此有了第一條公路,開普環海公路。
環海公路顧名思義,是沿著海岸線修建的,這條公路的級彆很高,以開普敦為中心,向印度洋方向延伸到愛德華港,向大西洋方向則一直修到鯨灣,建成之後將成為全世界最長的公路。
濱海小鎮,本來就有碼頭的。
現在再加上公路,交通更便捷,馮·布勞恩還是很滿意的。
讓馮·布勞恩更滿意的是聯邦政府的重視程度。
參考雅爾塔會議的標準,馮·布勞恩是戰犯,戰爭結束後是要接受聯合法庭審判的。
正因為這一點,美國希望南部非洲聯邦政府將馮·布勞恩交出來,按照戰犯身份進行處理。
南部非洲聯邦政府不爭辯,也不回應,更不會把馮·布勞恩交出去。
交出去也行,美國這段時間也從歐洲弄走了不少科研工作者,如果美國願意把這些人交給聯合法庭審判,那麼南部非洲聯邦政府也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
交歸交,聯合法庭要是敢叛出馮·布勞恩死刑,那麼南部非洲聯邦政府也不介意,讓聯合法庭的法官們,感受下什麼叫非洲鐵拳。
在城市建設這方麵,南部非洲經驗豐富,克裡斯蒂安建築公司以最快速度拿出設計圖紙,給出的報價也很合理,跟歐洲那邊的報價比起來,絕對物美價廉。
有大型施工機械的參與,最多半年,馮·布勞恩和他手下的研究員們就可以入住新家園。
在那之前,馮·布勞恩和馬格努斯,以及同樣保外就醫的瓦爾特還得留在洛城。
馮·布勞恩保外就醫,至少身上確實有傷。
瓦爾特的病因則是營養不良,這病沒什麼好說的,好吃好喝養著就行了。
說到吃,洛城真可謂是集東西方之大成,美味佳肴應有儘有,這讓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瓦爾特樂不思蜀,馬上就適應了洛城的生活。
和期待在南部非洲大展身手的馮·布勞恩不同,瓦爾特除了火箭基地負責人的身份之外,還是德軍炮兵中將,行動上自然也就沒有馮·布勞恩那麼自由,可以到處隨便跑,不能離開洛城。
隻在洛城,也足夠讓瓦爾特“養傷”了。
南部非洲國防部將馮·布勞恩和瓦爾特,以及馮·布勞恩團隊的核心成員,安排在洛城市郊的一個度假莊園裡,這裡本來是尼亞薩蘭軍工的療養院,不對外開放,尼亞薩蘭軍工搬遷到羅德西亞後,遂改造成度假莊園。
既然是度假莊園,吃喝玩樂娛樂設施自然應有儘有,莊園裡甚至有專門的電影放映廳,這裡於是就成為馮·布勞恩團隊成員加深了解南部非洲的最佳場所。
在德國,其實也有南部非洲電影上映。
不過德國政府為了減少南部非洲電影給德國人帶來的影響,每年能在德國上映的南部非洲電影沒幾部,每一部都要受到德國政府的嚴格審核,一些不太適合讓德國人看到的鏡頭都必須按照德國政府的要求進行刪減,才能在德國上映。
這也很容易理解。
南部非洲是全世界最發達的國家,工業發達經濟繁榮不說,環境還保護的很好,於是電影裡隻要出現有關南部非洲的鏡頭,要麼高樓林立紙醉金迷,要麼就山清水秀鬼斧神工,這讓誰能受得了。
跟南部非洲相比,德國也算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在德國政府的宣傳中,南部非洲那是窮鄉僻壤,鳥不下蛋的地方,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才把西南非洲和坦葛尼喀甩給南部非洲。
看清楚,是甩,不是割讓。
所以不是德國政府無能,而是西南非洲和坦葛尼喀沒什麼價值,不能為德國輸血不說,每年還要浪費大量殖民成本,要來乾嘛!
這套說辭,在德國政府的無數次重複中,德國人倒是也信了,畢竟真正了解南部非洲的德國人並不多。
生活在謊言中的德國人,原本對自己的生活挺滿意的,結果電影裡一出現南部非洲,那家夥簡直就是神仙過得日子,再對比下自己的生活,不造反才怪呢。
這也不能怪德國政府防微杜漸,關鍵很多個南部非洲的電影導演吧,確實是不當人,選擇外鏡鏡頭的時候,淨挑好看的拍,原本八十分的水平,鏡頭裡能呈現出來一百二十分的效果,這種對外輸出的影響力就很驚人了。
馮·布勞恩團隊的研究員們,在德國已經算是見多識廣的了,可看到真實的南部非洲,實實在在感受到的衝擊力,可比電影鏡頭強得多。
“今天想看什麼?”放映廳工作人員態度好,德語也嫻熟,標準柏林口音,明顯是德裔。
為了保護馮·布勞恩的研究團隊,度假莊園被南部非洲國防部包下來,工作人員都換成自己人,電影放映廳裡,來自德國的研究員們想看什麼就放什麼。
南部非洲自己拍的電影,肯定是無刪減版本,足夠精彩,要什麼有什麼。
“撒哈拉——”來自東普魯士的謝裡登對《撒哈拉》這部電影情有獨鐘。
《撒哈拉》是星城電影公司去年拍攝的一部電影,內容講述了南部非洲遠征軍在北非戰役期間,拯救了一個北非女孩的故事,標準商業片。
說是商業片,不可避免的也涵蓋文化輸出,畢竟戰爭片,讓人熱血沸騰的鏡頭必不可少,影片裡麵的遠征軍士兵個個陽光帥氣,個性鮮明,正義感爆棚,兼且經濟實力不俗,整體形象就跟文學作品裡的王子差不多。
“你都看了多少遍《撒哈拉》了,我要看《榮耀之路》。”來自盧森堡的霍奇森有不同意見。
《榮耀之路》也是星城電影公司出品,內容講述了一個孩子立誌成為飛行員,最終成為軍方王牌,並且成為噴氣式飛機試飛員的故事。
這部電影也是緊追時事,自從去年噴氣式戰鬥機出現在戰場上之後,就有一批有關飛行員的影片上映,《榮耀之路》是其中的佼佼者,不僅在南部非洲廣受好評,並且出口到美國和歐洲。
“《榮耀之路》有什麼好看的,我要看《偷天大盜》。”熱衷動作片的弗雷澤也有自己的喜好。
從這裡就能看出,南部非洲電影這些年真的是遍地開花,滿足不同人群的觀影需求。
瓦爾特就在這時候來到放映廳。
放映廳的麵積之前並不大,畢竟是專為度假莊園的顧客服務。
馮·布勞恩的團隊抵達莊園之後,放映廳的麵積增加了不少,舒適程度又提高了一個等級,可供大約50人同時觀影。
瓦爾特身為前研究所所長,又是炮兵中將,在影片選擇這個問題上,自然是有發言權的。
“有沒有最新的?”瓦爾特不喜歡二刷三刷,整天看電影其實也挺無聊的。
關鍵是沒事情可做,瓦爾特和馮·布勞恩都要等待南部非洲國防部的審查,不看電影還能乾什麼。
“最新的是《克裡特島》,要看嗎?”服務員重點關注瓦爾特的需求。
有新的自然要看。
不過電影剛開始沒多久,瓦爾特就後悔了。
《克裡特島》同樣是戰爭片,背景是希臘戰役,講述的是德國第一空降師在克裡特島進行空降,然後被南部非洲遠征軍揍得落花流水。
瓦爾特和研究員們都是德國人。
《克裡特島》的主要內容是南部非洲遠征軍各種暴力輸出,將德國第一空降師打的幾乎團滅,也就在這一次戰鬥過後,德國對於空降兵的使用就非常謹慎了。
電影嘛,源於現實高於現實,為了給觀眾更好地體驗,導演肯定會進行適當誇張。
於是最終呈現到影片裡,德軍就有點慘,形象有點猥瑣,讓德國人一貫自豪的紀律性更是無從談起。
瓦爾特看了一半就黑臉,直接離開放映廳。
雖然德國已經戰敗,瓦爾特也來到南部非洲,不過瓦爾特對於德國還是有感情的。
晚上馮·布勞恩回到莊園,跟瓦爾特聊起和特斯拉的交流,瓦爾特就有點心不在焉。
“你怎麼了?”馮·布勞恩關心,瓦爾特是他在南部非洲關係最密切的人。
“沒什麼,讚格威爾建設的怎麼樣了?”瓦爾特不想回憶電影內容,雖然他知道,電影反映出來的殘酷程度,遠不及真實情況。
戰爭是很殘酷的,如果把真實戰場拍出來,估計能嚇哭小孩子,根本無法上映。
瓦爾特身為德軍高層,對於德軍在戰爭中的所作所為也有所了解。
身為技術官員,瓦爾特有點回避自己的身份,不想深入了解德軍暴行。
“南部非洲聯邦政府沒說謊,最多半年,我們就可以搬入新家園。”馮·布勞恩很高興,這意味著他和他的團隊,前途一片光明。
“再等等看吧,至少我們這些人,現在還有價值。”瓦爾特心情低落,他擔心他們這些人,剩餘價值被榨乾之後,會向抹布一樣被扔掉。
這也很正常。
彆聽南部非洲聯邦政府宣傳的有多好,資本主義國家,本質上就是為資本服務的,從這個角度上說,南部非洲和美國差不多。
當然區彆還是有。
美國不是為資本服務,而是被資本控製,羅斯福算是美國曆史上最成功的總統了,在考慮國策的時候,依然不可避免的,受到美國資本的影響。
至於現在的杜魯門就不用說了,他在從政之前壓根就是商人,立場鮮明。
在美國,違背資本意誌的下場是很悲慘的。
羅斯福能連任四屆,除了聽話之外,個人能力確實強,能帶領美國從大蕭條中走出來,充分證明羅斯福的能力。
資本要賺錢,大環境得好。
大蕭條期間,美國百業凋敝,整個國家都要破產了,讓美國資本家去賺誰的錢——
這也說不定。
美國資本裡,希伯來人很活躍,這幫人是沒有國家這個概念的,自然也就沒有家國情懷,就算美國倒了,希伯來人也能去其他國家繼續禍害。
所以一定要小心那些沒有國家概念的人,他們才是真正的吸血鬼和寄生蟲。
“至少在目前看來,沒有比南部非洲更好地選擇。”馮·布勞恩意誌堅定。
這當然也是相對的。
馮·布勞恩雖然不是希伯來人,內心的家國情懷也不多,要不然也不至於德國還沒有戰敗,就向南部非洲遠征軍投降。
在投降之前,馮·布勞恩也有選擇的餘地,就算他的V2火箭給英國帶來了巨大損失,如果當時馮·布勞恩向英國投降,英國相比也會欣然接納。
美國就更不用說了。
“南部非洲在火箭這個領域的研究,比我們走的更遠。”瓦爾特對於自己所處的環境有清醒的認識。
度假莊園之前是尼亞薩蘭軍工的療養院,圖書館自然也必不可少。
而且因為尼亞薩蘭軍工的行業特性,度假莊園的圖書館,專業性更高。
在度假莊園這幾天,除了餐廳和電影廳,圖書館是瓦爾特待得時間最久的地方,通過圖書館,瓦爾特對南部非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我知道,今天特斯拉先生也向我提起過——”馮·布勞恩眼中的擔憂一閃即逝,他也不向表麵上看上去的那麼氣定神閒:“——不過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南部非洲聯邦政府既然花費這麼大代價,把我們從歐洲帶到南部非洲,那麼就不會輕易放棄我們。”
瓦爾特聽了這話,心情並沒有放鬆下來,反而愈發沉重。
科學家就是科學家,絕大部分智慧都用在科研上,對於人情世故,確實是還得磨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