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計劃暴露(1 / 1)

神聖羅馬帝國 新海月1 2332 字 2個月前

聖彼得堡,收到來自遠東的消息後,尼古拉二世直接到了暴走的邊緣。

事情的前因後果已經不重要了,反正日俄遠東衝突爆發,落在尼古拉二世眼中,就是日本人在挑釁。

舊賬還沒和日本政府算,現在日本人又敢來挑釁,那自然是不能容忍了。

如果不是考慮到西伯利亞鐵路未通車,後勤壓力製約了軍事行動,尼古拉二世恨不得現在就滅了日本。

當然,這隻是想想而已。國際局勢這麼錯綜複雜,隻有傻子才會冒然挑起戰爭。

沙皇政府準備東進不假,可什麼時候東進,在什麼背景之下東進,那就要慎重考慮了。

“吃一塹,長一智。”

最近幾十年,俄羅斯帝國可沒有少吃戰爭的虧,虧吃得多了,沙皇政府也跟著升華了。

一會兒南下,一會兒東進,看似戰略目標飄忽不定,實際上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政治智慧呢?

在不列顛和神羅爭霸的大背景下,作為世界第三大強國的俄羅斯帝國,絲毫沒有漁翁得利的喜悅,有的隻是深深的惶恐。

沒有辦法,想要爭奪世界霸權,俄羅斯帝國的實力太弱了;想要混水摸魚、漁翁得利,俄羅斯帝國的實力又太強大了。

彆看俄奧關係很好,但是兩國政府之間仍然充滿了猜忌和不信任。維也納政府都對俄羅斯不放心,英國人就更不用說了。

某種意義上來說,現在的俄羅斯帝國做得越出色,就越容易引起兩個霸主的忌憚。

尼古拉二世雖然性格優柔寡斷了一點兒,但他絕對不是一個傻子。亞曆山大三世留下的老臣們尚在,沙皇政府還沒有滑入深淵。

摻合神羅和不列顛之間的霸權爭奪,短期內確實能夠獲利頗豐。一旦兩國分出了勝負,就要輪到俄羅斯帝國倒黴了。

以俄羅斯帝國的體量,無論是誰當老大,都會深深的忌憚,打壓是必然操作。

不站隊更不行。俄羅斯帝國的實力,已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左右這次霸權鬥爭的勝負。無論是維也納、還是倫敦,都不能容忍這種不穩定因素的存在。

這樣的局麵,自然不是沙皇政府想要的。最佳的結局,自然是不列顛和神羅兩敗俱傷?俄羅斯帝國趁機崛起。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神羅和不列顛都有各自的優勢,指望兩國在對抗中一起完蛋?幾乎沒有任何可能。

站在沙皇政府的立場上?隻能選擇退而求其次?在這場霸權爭奪戰爆發前,儘可能的撈取好處,壯大自身的實力。

無論是南下印度?還是東進東亞?任何一項戰略完成,俄羅斯都會脫胎換骨再次站在世界巔峰。

遺憾的是想要實現這兩大戰略中的任何一項,都非常的困難。沙皇政府已經嘗試過了?均以失敗告終。

早在十幾年前的英俄戰爭中?沙皇政府就試出了不列顛的實力。以龍蝦兵為核心+源源不斷的印度炮灰?灰色牲口也要頭皮發麻。

當然?這不是沙皇政府放棄印度的理由。雖然敵人的軍隊數量多?但戰鬥力都不咋地?這樣的軟柿子一貫都是軍方最喜歡的。

真正令沙皇政府忌憚的還是大英帝國的雄厚國力,隻要倫敦政府不放棄,就可以一直和他們耗下去。

反正英國人的殖民地彆的不多,就是人口多,縱使是五換一、十換一?英國政府也死得死。

五個億的人口基數?就是英國人最大的底氣。拖得時間長了?最先受不了的肯定俄羅斯帝國。

縱使有神羅支持也沒用?在國家利益麵前,盟友通通都是不可靠的,誰也不能保證維也納政府不會在關鍵時刻捅他們一刀。

南下戰略受阻?東進戰略同樣也不輕鬆。敵人的實力倒是不咋地,可是交通實在是太坑了。

早在幾年的多國聯軍圍攻遠東帝國,沙皇政府就體會到了後勤的壓力。區區幾萬軍隊的後勤,國內都供應不上,隻能從日本就近采購。

一旦東進計劃正式實施,那就不是幾萬人的事情了。沒有上百萬軍隊,想要實施“黃俄羅斯計劃”,那根本就是在做夢。

幾萬軍隊的後勤可以就近采購,上百萬軍隊的後勤,那就沒人敢假於人手了。

就算是沙皇政府心大肯買,日本人也不可能賣。畢竟,俄國人的東進戰略一旦實施,俄羅斯帝國就要和日本對上了。

隻要沙皇政府想要東進,遠東僅有的兩個獨立國家,就站在俄羅斯帝國的對立麵。

敵人多不可怕,沙皇政府也不是嚇大的。問題的關鍵還是在後勤壓上。

莫說是西伯利亞鐵路尚未通車,就算是已經投入運行了。指望一條單線鐵路,解決百萬大軍的後勤問題,那也是天荒夜譚。

一次性到位不行,那就隻能轉為逐步蠶食了。可惜沙皇政府才剛剛邁出腳步,就遭到了日本人的狙擊。

更麻煩的是以俄羅斯帝國在遠東的力量投放,眼下根本就奈何不了日本人,甚至有可能反被日本威脅。

兩邊都不是大肥肉,偏偏一時半會兒又都下不了嘴,貪婪的沙皇政府自然是哪一邊都不想放棄。

外界認為沙皇政府戰略搖擺不定,俄國人自己可不那麼想,換個說法也可以是“靈活外交戰略”。

隻等國際局勢發生大變,俄羅斯帝國就可以趁機南下或者是東進,甚至是兩大戰略一起啟動。

沙皇政府等待的時機,自然是不列顛和神羅之間的霸權戰爭。隻要苟到兩個大boss打了起來,俄羅斯帝國就天高任鳥飛了。

很明顯,作為天之驕子的尼古拉二世,就不是能隱忍的主。俄羅斯帝國在之前的衝突中吃了虧,他就先受不了。

謝爾蓋·維特首相:“陛下,請息怒。日本人的賬,我們早晚會他們清算,實在是沒有必要和一個注定要滅亡的國家鬥氣。

從表麵上來看,現在是我們吃了虧。可是換個角度思考,壞事同樣也可以變成好事。

維也納政府一直都反對我們東進,最近幾年帝國在東邊的擴張,已經讓兩國關係出現了一道裂痕。

眼下這個機會,就是最好的修複期。借這個機會我們可以向外界釋放一個信號,告訴奧地利人我們東進戰略受挫。

如果有必要的話,我們還可以做出一副要放棄遠東的樣子迷惑外界,為東進戰略做掩護。

遠東和日本人的衝突,暫時也不用急著處理,拖到等西伯利亞鐵路通車後,再考慮怎麼處理也不遲。”

麵子始終沒有裡子重要,俄羅斯帝國也是能屈能伸的主。為了國家利益,謝爾蓋·維特也不介意先認慫。

至於滅掉日本,那可不是隨便說說的。尼古拉二世繼位不久,俄國政府就製定了完善的滅日計劃。

當然,計劃始終都是計劃。任何一個國家,都有一大堆靠譜、不靠譜的戰略計劃。

某種意義上來說,各國智囊庫的戰略計劃,就是一場腦洞大比拚。不比可行性,比得是誰最有想象力。

不說全部實現,但凡是能夠實現十分之一的國家,那都能夠成為地球球長。

相比征服世界、登陸太陽的瘋狂計劃,滅掉日本簡直是不值得一提。在俄羅斯帝國的所有戰略計劃中,這絕對是可行性排名靠前的存在。

聽了首相的勸說,尼古拉二世的心情好了很多。畢竟,他也是有身份、有氣度的君主,不能和一個“死國”計較。

“嗯!”

“那就暫且讓他們再逍遙幾天,後麵和他們新賬、老賬一起算。”

看得出來,尼古拉二世心中的那一口氣,還是沒有放下。估摸著等時機一成熟,他就要去尋日本人的晦氣了。

不過這都不重要了,在場的眾人同樣對日本人沒有好感。眼下沒有發作,那是自身實力不允許。

一旦條件成熟了,大家不介意讓日本人領教一下什麼是“毛熊的咆哮”。論起記仇來,俄國人絕對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

外交大臣米哈伊羅維奇:“陛下,美國人幫我們修建西伯利亞鐵路的真實原因查出來了。

根據我們從各方搜集的情報,深入分析過後,我們可以確定這背後有英國人的影子。

外交部認為這是英國人為了減輕在印度地區的軍事壓力,故意引我們東進的。

這也能夠解釋,為什麼美國人要堅持西伯利亞鐵路隻休單線,而不是雙線。”

能夠玩兒政治的都是人精,沙皇政府的效率雖然低了一點兒,但是政府高層的能力水平絕對不低。

西伯利亞鐵路都啟動了好些年,沙皇政府都沒有放棄追查美國人的真實目的。

事實證明,堅持還是有效的。不管英美兩國政府如何保密,在做交易的時候都留下了蛛絲馬跡。

短時間內,俄國人沒有發現問題,但是時間長了,等大家回過了神,就會發現異常。

又不是查案子,並不需要具體的證據。隻要證明英國人既有動機,又有暗中策劃的能力,那就是英國政府乾的。

猛的一拍桌子,尼古拉二世冷漠的說道:“果然是如此,在國家利益麵前,友誼還真是不值得一提。

不過這也沒有關係,就當是互相利用了。反正我們也要修建西伯利亞鐵路,有美國人的幫忙,我們還節省了一筆開銷。

至於後續的費用,就不用支付給他們了,相信英國人已經替我們買了單。”

嘴上說得輕描淡寫,從緊張的神色可以看出來,尼古拉二世的內心並不平靜。

查到了英國頭上,這意味著接下來的東進計劃,更要慎重考慮了。

尼古拉二世可不認為英國人的目的就這麼單純,花費這麼大的代價,就是為了引俄羅斯帝國東進。

儘管西伯利亞鐵路是單線鐵路,鐵路的運力非常有限,但是沒有規定單線就不能改雙線了。

已經有了一條鐵路,繼續在旁邊增加一條鐵路線,施工難度可比之前低得多,至少交通運輸不再是問題。

一旦鐵路改造完成,製約俄羅斯帝國向東擴張的交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能夠以傾國之力投入的毛熊,可不是遠東那兩個獨立國家能夠阻擋的,除非他們能夠聯手。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從甲午一聲炮響,就注定了兩國之間的關係不可能太好。

隻要沙皇政府略微施展外交政策,有節奏的進行擴張,就不會出問題。

在經營上百年的印度地區,不列顛能夠擋住俄軍,不等於他們在遠東也有能力狙擊俄軍。

略微一想,尼古拉二世就覺得這裡麵有問題,英國人絕對不可能真心幫他們完成“黃俄羅斯計劃”。

要知道英俄矛盾可是由來已久,互相捅刀子才是常規操作,幫對方壯大實力那就是在資敵。

問題究竟出在什麼地方,尼古拉二世不清楚。總之,在麵對遠東問題的時候,沙皇政府突然謹慎了起來。

……

發生在聖彼得堡的變故,日本政府自然是一無所知。不是情報組織不努力,實在是先天樣貌差距太大,根本就滲透不進去。

對俄羅斯帝國的情報收集,目前日本政府僅僅停留在報紙、廣播、酒館小道消息的階段。

收買情報人員,深入沙皇政府內部偵查情報,想想就行了,實際上根本就不具備可操作性。

不是沙皇政府的保密性高,恰恰相反沙皇政府的保密性,在全世界都是倒數的存在,可以說就是一個大篩子。

日本情報組織沒有能夠建功,根本原因就一個字——窮。兜裡沒錢,自然沒法操作了。

自從日俄衝突爆發,遠東地區的局勢緊張起來後,日本政府上下都慌了神。

那可是號稱“歐洲壓路機”的俄羅斯帝國,妥妥的世界頂尖列強。儘管最近幾十年沒有跟上時代,那也不是初出茅廬的日本能夠比的。

菲律賓戰爭就是最好的參考,在列強中墊底的西班牙,都能夠勞師遠征在萬裡之外和他們打個半斤八兩。

更加強大的俄羅斯帝國,那就更不用說了。總之,要對上俄國人,日本政府高層都沒有信心。

這不是慫,大家隻是遵從本心。

彆看向民間宣傳的“日西戰爭打破了白人不可戰勝的神話”,實際上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那就是一筆血虧得買賣。

唯一可以稱得上收獲的是日本海軍獲得了一個飛速發展的機會。

可惜這個機會並不怎麼美妙,由於軍艦數量太多,甲午之後日本政府一直都在為怎麼養得起這支海軍而發愁。

有了虧本的前車之鑒在,日本政府高層對和歐洲國家交戰,一直都是心有餘悸。

仗打贏了,要擔心歐陸聯盟介入乾涉,拿不到想要的戰利品;打輸了更慘,一朝回到明治維新前不說,搞不好還要淪為殖民地。

無論戰爭的勝負如何,隻要開打日本就注定是輸家。既然結局如此悲劇,那又何必要打呢?

現在還沒有輪到軍***主義當家做主,以伊藤博文為首的文官政治集團,依舊牢牢的把控著政權。

日本政府除了尚武之風濃烈了一點兒,總體來說還是一個正常國家。

除了年輕的中下層軍官士氣高昂、揮斥方遒、氣吞萬裡如虎,政府高層對戰爭那是一點兒興趣都沒有,至少在短時間內不會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