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7年12月21日,英國首相格萊斯頓在回應國會質詢的時候,公開向阿富汗宣戰,第二次英阿戰爭爆發。
這年頭大英帝國欺負一個小國還不需要國會授權,事實上要不是華特斯遇刺案鬨得沸沸揚揚,阿富汗連享受宣戰的資格都沒有。
和這個年代大多數土著小國一樣,歐洲世界根本就不曾承認過阿富汗政府。
在大多數歐洲人的認知中,阿富汗王國就和土著部落差不多。即便是英軍在上一次阿富汗戰爭中敗北,仍然沒有改變外界的認知。
因為印度殖民軍不能代表不列顛的真正戰鬥力,和阿富汗戰鬥的也隻是東印度公司,並非整個大英帝國。
這一點從對阿富汗宣戰就可以看出來,明知道阿富汗可能是被冤枉的,英國政府還是宣戰了,連調查的過場都懶得走。
從英阿宣戰開始,弗朗茨就功成身退,當起了快樂的吃瓜群眾。
然而左等右等,就是不見好戲上演。英國政府口號喊得驚天動地,就是不見實際行動。
說好的聖誕節過後就出兵,一直等到二月份都不見戰爭打響,再等下去就是下一個聖誕節了。
這個時候,要是還不知道,英國人再玩宣而不戰,弗朗茨也就白做這麼多年皇帝了。
……
弗朗茨問道:“俄國人準備的怎麼樣了?”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沙皇政府已經在中亞地區集結了兩個步兵師和一個騎兵師,以及大量的戰略物資。
隻等冰雪融化,國內道路暢通後,就會向中亞地區發起進攻。”
英國人不動,不等於俄國人也不動。相比狡詐的英國人來說,俄國人還是要好忽悠一些。
或許是基因傳承的關係,俄國人對土地一貫都沒有什麼抵抗力,尤其是曾經還占領過中亞地區。
見新手的小弟有危險,在奧地利的鼓動下去。權衡利弊後沒有發現危險,沙皇政府就決定乾了。
卡爾首相:“英國政府對阿富汗宣而不戰,看來他們已經意識到了危險,現在就看他們舍不舍得放棄了。
俄國人剛剛恢複幾分元氣,最多也就吃掉一兩個中亞汗國,想要一口氣橫掃中亞再南下印度洋,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現在留給英國政府的有兩條路,要麼停止軍備競賽,集中力量乾掉阿富汗,和俄國人在中亞地區打一仗;要麼舍棄小半個中亞給俄國人,全力進行軍備競賽。
無論做出什麼選擇,英國人的勝算都很大。當然,也不排除倫敦政府昏了頭,同時開啟軍備競賽和中亞攻略。”
站在奧地利的角度上,當然是希望英國去中亞和俄國人死磕。無論誰勝誰負,奧地利都是贏家。
盟友不盟友的一點兒都不重要,要是英國人能夠開掛弄死俄國人,弗朗茨不介意給他們頒發一百噸重的勳章,絕對是純金的。
反之亦然,隻要俄國人能夠南下印度,弗朗茨不介意全力援助。當然,砸鍋賣鐵就算了,關係沒到那份兒上。
相比之下,軍備競賽就沒搞頭了。與其砸錢和英國人拚消耗,還不如把這些錢拿去發展國內。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同時開啟軍備競賽和中亞攻略,英國人不會那麼不智。
英國政府現在應該非常糾結,不知道兼顧哪頭,畢竟他們在和三個大國對抗。
或許我們應該幫他們一把,控製軍備競賽的強度,讓英國人放心大膽的北上和俄國人博弈。
在這個問題上,相信法國人會和我們有共同語言。
拿破侖四世正忙著鏟除異己,參與軍備競賽也是趕鴨子上架。如果可以提前結束的話,他沒有理由會拒絕。”
卡爾首相問道:“俄國人那邊怎麼交代?我們可是承諾了要牽製英國人的,現在就這麼放棄,恐怕說不過去。”
俄奧可是沒有,擅自違約的事情,就連俄國人都很少乾,何況是愛惜羽毛的奧地利。
奧地利縱橫歐洲幾百年,靠得就是外交。尤其是反法戰爭之後奧地利複興之前,這一段時間,全靠外交手段維持大國地位。
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經營,奧地利政府的國際信譽已經非常值錢了。
除非確定能夠搞死俄國人,擺脫東線威脅,要不然奧地利政府是不會輕易違約的。
財政大臣馬克回答道:“這個問題好辦,隻要讓俄國人知道我們把造艦的經費借給了他們,無力繼續進行軍備競賽就行了。”
眾人眼前一亮,雖然陰損了一點兒,但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解決辦法。
沙皇政府家底有限,中亞戰爭要是速戰速決,也就罷了;要是戰爭持續下去,俄國人必定會向奧地利借錢。
到時候,奧地利金融界不買俄國人的賬,維也納政府為了兩國友誼,把造艦經費借給他們打仗——完美。
見眾人統一了立場,弗朗茨微微一笑:“那麼事情就這麼定了,財政部負責給俄國人一個交代。
外交部秘密和法國人聯絡,促成這場中亞大混戰,儘可能的削弱英俄兩國。”
……
奧地利在行動,英國人也沒閒著。都是被逼出來的,同時和三個大國對抗,英國政府也是壓力山大。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在國際鬥爭中未必全部適用,但是在單獨的某一事件中,卻是可以湊效的。
海洋文明賦予了英國人危機意識,發現同時和俄法奧三國對抗後,英國政府就開始尋求解決之道。
俄奧抱團了很多年,想要過得奧地利的支持不現實,英國政府將目標放在了法國人身上。
1888年3月1日,英國外交大臣喬治訪問巴黎。倫敦政府抱有非常高的期望,喬治爵士還公開表示這是英法關係的破冰之旅。
對突如其來的不速之客,拿破侖四世本身是不歡迎的。究其原因,看看不遠處的凡爾賽宮就知道了。
受巴黎革命的破壞,時至今日凡爾賽宮也僅僅恢複了百分之七十,剩下的地方仍然處於施工中。
而英國人恰好就是引發巴黎革命的罪魁禍首,就連革命被鎮壓後,很多革命黨首腦都是英國人給送出去的。
國仇家恨湊在了一起,拿破侖四世自然對英國人沒有好感,確切的說是對英奧兩個黑手都沒好感。
例行的歡迎宴會,拿破侖四世都沒有任何理由的缺席了。這應該算是自拿破侖三世時代開始,法國皇帝首次這麼不給英國人麵子。
除了外交關係惡化外,更多的還是英法兩國之間的實力對比發生了變化。
作為世界第一陸軍強國、世界第二海軍強國的法蘭西,對英國人的霸權地位已經不在認可。
尤其是法國年輕一代,包括拿破侖四世本人在內,對英國人都沒有敬畏之心,有的隻是躍躍欲試的挑戰之心。
正好印證了那句話:誰是世界霸主,誰就擁有全世界最多的敵人。
……
凡爾賽宮,拿破侖四世陰沉著臉問道:“英國人送上門來了,你們覺得他們想要從我們這裡得到什麼?”
對英國人不爽歸不爽,外交活動還是要正常展開的。能不能談出結果來,歸根結底還是要看利益,而不是個人的感觀。
外交大臣卡雷爾·卡德萊茨:“陛下,英國人這是急了。
俄國人在中亞地區躍躍欲試,大戰一觸即發,背後還有奧地利的影子。
萬一局勢失控,很可能出現俄奧聯手向印度擴張的局麵。
如果不能找到人牽製住奧地利,英國人就要獨自對抗戰俄奧兩國。就算最後能贏,他們也會損失慘重,甚至是丟掉印度。”
殖民地爭奪不光看表麵上的勝負,還要考慮殖民地的統治問題。
尤其是印度這種人口密集區,一旦民族主義思想輸入,統治成本會超乎想象。
列強博弈可沒有什麼節操,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大家也是經常乾。
首相特倫斯·布爾金冷笑道:“那隻是英國人的麻煩,俄奧就算是聯合也吞不下印度。
英國人在印度地區經營了這麼多年,就算是守不住了,也能夠策動當地獨立。
奧地利人應該不會抱有這樣的幻想,不過俄國人就說不準了,他們可是有黃俄羅斯計劃的。
印度應該比遠東帝國要容易入手一些,以沙皇政府的貪婪,隻要有機會就不會放棄。
因為俄奧同盟的關係,奧地利就算不自己上,也不會阻止俄國人向印度擴張。
這也是我們的機會,可以坐山觀虎鬥,沒準還能夠撿點兒便宜。
現在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對比一下各方的報價,選擇利益最大化一方的加入。”
特倫斯·布爾金的意見,可以說是代表了法國政府中的主流。大家仇視英國人不假,但也不會和利益過不去。
隻要英國人出價夠高,一切皆有可能。
猶豫了一會兒過後,拿破侖四世點了點頭,表示認可這種觀點。
眉宇間的那一絲憂愁,還是看得出他並不是那麼情願。沒有辦法,國與國之間還是利益為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