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是必然的,不管柏林政府開出的條件多麼誘人,本質上都是空手套白狼。
況且,普俄戰爭也不是表麵上這麼簡單,還充斥著英法奧的博弈。
最初是英法支持普波聯邦、奧地利支持俄羅斯帝國,到了現在英奧兩國的立場沒有發生變化,法國人卻消極怠工了。
都是利益決定的,能夠打擊競爭對手,為什麼不乾呢?
法國人在這次戰爭中投入的資源不多,即便是普波聯邦戰敗,他們的損失也很有限。
經濟上的這些損失,還可以通過其他方麵彌補回來。
比如說:英國企業受債務影響,經營陷入困境、甚至破產。
且不說競爭對手受損,帶來的收益。光看著英國人倒黴,法國人就理由高興。
隨著法蘭西帝國的日漸強大,親英派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不斷增加的利益衝突,讓兩國愈行愈遠。
站在法蘭西的立場上,從長遠來看,俄國人贏得戰爭也更加符合他們的利益。
兩國勢力範圍相隔甚遠,發生利益衝突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一個強大的俄羅斯帝國,還可以從背後牽製奧地利。
不管俄奧關係有多好,隻要俄羅斯帝國強大了起來,兩國就會分道揚鑣,國家利益不是個人意誌能夠扭轉的。
什麼都不做,就能同時打擊兩個競爭對手,法國政府自然知道該怎麼選擇。
英國人有算計,法國人有算計,奧地利自然也不能例外。
俄羅斯帝國強大起來確實是一個威脅,但這是未來的潛在威脅,至少二三十年內不需要考慮。
短期來看,奧地利最大的競爭對手還是英法。普波聯邦戰敗,債務違約成為了必然,英國經濟肯定會因此大受影響。
法國經濟也好不到哪裡去,表麵上來看他們投入的力度不大,損失在可控範圍內,遺憾是法國經濟本身就存在問題。
戰爭時期市場繁榮,工業原材料成本高不是問題,等普俄戰爭結束了,沒有了這些國際訂單後,這個問題就該爆發了。
恰好這個時期,又是全世界工業產能過剩的巔峰,市場競爭最激烈的時候,成本將成為市場競爭的核心因素之一。
成本居高不下,法國工商業界拿什麼和英奧搶市場?
資本是逐利的,利益會驅使他們從不賺錢的製造業流向金融業,進而改變法國的經濟結構。
這已經不是奧地利第一次布局了,幾乎每一次經濟危機過後,法國製造業在經濟中所占的比重都會下降。
幸好這年頭,沒人意識到製造業的重要性,要不然巴黎政府早就急眼了。
當然,現在距離急眼也快了。在第三產業沒有發展起來的時代,能夠創造就業崗位的還是製造業。
工業產能萎縮,必然會導致就業率下降,這些人總不能都趕去種地吧?
法國本土的土地早就有主了,海外殖民地倒是不少,問題是法國民眾願意去麼?
很遺憾,受海洋文化的影響,法蘭西民眾更喜歡呆在城市,而不是跑去殖民地開荒。
這一點早就被證明了,無論是原時空、還是現在,法國的移民積極性都不高。
經濟不好,大家就自發的控製生育,康德姆發明為了法國計生工作做出了重大貢獻。
生得少了壓力自然就小了,反正這年頭底層民眾壽命短,不需要考慮養老問題,有沒有下一代不重要。
人口出生率下降是長期性問題,短時間內危害還體現不出來。經濟帶來的社會危機,卻無法避免。
法意合並還不到十年,在經濟發展好的時間,很多矛盾都被掩蓋了下來。經濟危機一旦爆發,就要噴發了。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法蘭西最虛弱的時刻。才短短的幾年時間,意大利民眾還沒有歸心,拿破侖四世的統治根本就不穩固。
真要是讓他們磨合幾十年,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統治方法,大法蘭西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地中海帝國”,威脅就要大得去了。
……
戰場上處於下風,外交上無法說服奧地利,法國人又不肯增加投入,一時間柏林政府的壓力大增。
1880年10月12日,柏林政府啟動了擴大動員計劃,凡年齡在十六周歲~五十周歲之間、身體健康的男子都要參加民兵訓練,並且隨時做好被征召的準備。
看得出來,柏林政府真急眼了,對毛奇也不是那麼信任。雖然沒有進行極限動員,卻已經開始做相關的準備。
“極限動員”對一個國家的組織能力非常考驗,不是每個人都願意上戰場,這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要麼是原始的封建時代,統治的麵積有限,領主一聲令下,所有的農奴都拿起武器上戰場。
要麼是受到了嚴重的屈辱、民族主義勃發,大家願意為國家而戰;要麼是生存遇到了困難,必須要用手中的武器,為自己獲取生存空間。
這些普波聯邦都靠不上,那就隻能靠政府的組織能力。畢竟戰爭不僅僅隻是把人召集起來就完事了,還要進行軍事訓練,同時還必須保障後勤物資供給。
維也納宮
放下了手中的情報,弗朗茨問道:“普波聯邦如果進行極限動員,最多能夠動員多少軍隊?”
沉思了片刻功夫後,參謀長阿爾布雷希特緩緩的回答道:“根據我們收集到的資料分析,普波聯邦最多能夠動員出六百萬人。”
“六百萬人”不是六百萬軍隊,人和軍隊是兩個概念,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成為合格的士兵。
這個“六百萬”隻是簡單的排除了身體殘疾、病號,證明普波聯邦有六百萬適齡男子。
想要把這些人都訓練成軍隊,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原因非常簡單,社會上還有很多崗位需要人,並且還是不可或缺的那種。
政府機關、醫院、學校、軍工企業、科研機構……
除了這些崗位外,還有大量的特殊階級。不是貴族,歐洲貴族都會上戰場,貴族榮耀容不得他們這個時候退縮。
不願意服兵役的主要是資本家、中產階級、小商人、專家學者……,這些人有錢、有社會地位,不願意上戰場賣命。
柏林政府要是把他們納入服役範圍內,估計國內都能夠鬨翻天。
把這些全部扣除後,才是柏林政府真正能夠動員起來的。動員過後還要進行篩選,踢出一部分不適合從軍的。
最後具體還有多少人,這就要看柏林政府的篩選標準了。或許三百萬、或許四百萬,在沒有極限動員前,誰也不知道普波聯邦能夠動員多少軍隊。
不過,無論是三百萬、還是四百萬,這個數字都是要震驚世界的。
普俄兩國交戰的地區也是有限的,當投入的兵力達到一定程度後,就會到達戰場承受極限,不可能無限度的增加下去。
達到戰場容量極限後,俄軍無法再保持戰場上的兵力優勢,伊萬諾夫的保守戰術就很難發揮作用了。
理論上來說,隻要普軍擁有三百萬軍隊,不隻要能夠投入前線兩百萬,毛奇都能擊敗俄國人。
弗朗茨疑惑的問:“怎麼,你不看好普波聯邦的極限動員?”
參謀長阿爾布雷希特點了點頭,解釋道:“同一個國家的軍隊,戰鬥力也是不一樣的。普波聯邦一旦進行極限動員過後,普軍的戰鬥力就會急劇下降,
沒有足夠軍官、士兵缺乏訓練、兵源質量下降,這麼多因素加起來,普軍的戰鬥力恐怕會被拉到和俄軍同一水平。
精銳部隊能夠做到的事情,普通軍隊根本就完不成。
部隊戰鬥力大幅度下降,指揮官們也需要磨合適應的時間,而戰場上最缺的就是時間。
沙皇政府現在能夠和普波聯邦兌子,未來同樣也可以。甚至不需要打勝仗,隻要能夠給普軍造成重大傷亡,打敗仗同樣能夠贏得戰爭。
除非毛奇能夠打出驚人交換比出來,要不然他們遲早會被俄國人的人海戰術堆死。
在這個問題上,我和毛奇的看法一致,普軍的優勢在於機動力,盲目擴編等於放棄這種優勢。”
這對奧地利也是一個警示,想要玩兒人海戰術,就學習俄國人重數量、不重質量,想要二者兼顧還是洗洗睡吧!
或許兩三百萬軍隊的軍官,奧地利可以提前儲備,這個數字一旦上升到五百萬、六百萬,乃至於上千萬過後,提前儲備做夢吧!
把現役士兵全部培養成軍官?想得很美,實際上人和人之間也是有差距的,不是誰都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軍官。
一名優秀的士兵,並不等於也能成為一名優秀的軍官,很多人的都隻適合做士兵。
即便是花費資源培養,最多也就連排級封頂。退役回家要不了幾年,又被打回原型了。
這種苦惱沒有困擾弗朗茨多久,想想競爭對手他就欣慰了。優劣都是對比出來的,不需要做得最好,隻要比競爭對手強就行了。
弗朗茨又沒準備做拿破侖第二,奧地利不需要獨戰整個歐洲大陸,遇到單獨的敵人,根本就用不到那麼多軍隊。
略加思索過後,弗朗茨做出了決定:“普波聯邦還沒有到極限,這場戰爭還有得打,原計劃出售的武器技術暫時擱置。”
儘管新的武器可以讓戰爭變得更加慘烈,弗朗茨也不敢冒然放出去,奧地利想要的是普俄兩敗俱傷,而不是讓普波聯邦翻盤。
同樣的武器裝備,放在不同的人手中,能夠發揮出來的戰鬥力也是截然不同的。
看伊萬諾夫的用兵就知道,那是妥妥的保守派。有什麼樣的領導,就有什麼樣的下屬,對新式武器的運用俄軍肯定比不上普軍。
無論是“機槍”、還是“迫擊炮”,這些看似武力不大武器,能夠爆發出來的殺傷力都很驚人。如果讓毛奇找到了機會,沒準能夠扭轉一次大戰役。
俄國人的家底厚實,前線輸一次不可怕,可怕的是戰爭失敗導致沙皇政府換將。
彆看伊萬諾夫元帥沒有多少亮點,但他仍然是最適合指揮俄軍的統帥,要是換了一個人,誰知道打出什麼鬼出來。
不是弗朗茨低估俄國人,他們的軍官素質整體上就要略低一籌,具體表現在受教育程度上。
高層軍官尚好,大都接受了完善的教育,中下層軍官很多都隻是接受過家庭軍事教育,受過軍校培養的軍官比例很低。
要不然雅頓那樣的奧地利軍校留學生,也不可能短短幾年時間,就一路平步青雲成為將軍。(前文提到過,科韋利守備司令官)
不是外來的和尚好念經,關鍵是對比其他人,他的能力確實很優秀,至少在理論上知識上是如此。
采用保守戰術的時候,反正都是打呆仗,需要軍官發揮個人能力的空間有限,這種劣勢還不明顯。
要是換了新的指揮官,改變了作戰模式,需要前線的軍官們自由發揮個人指揮能力,俄國人就要吃苦頭了。
或許有天才指揮官會湧現出來,不過更多的還是蠢才。
在上百萬人的大戰中,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決定戰爭勝負的往往不是那極個彆的天才,更多的還是無數的蠢才。
要是沒有蠢貨的襯托,又哪來的天才呢?軍事史上的奇跡,往往都是這兩類人共同創造的。
……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陛下,昨天我和英國公使會麵的時候,他帶來了消息。
隻要我們停止支持俄國人,英國政府就承認我們戰後吞並俄屬巴爾乾半島,包括君士坦丁堡在內。”
弗朗茨直接翻了翻白眼,這算什麼事?奧地利吞並俄屬巴爾乾半島,還需要英國人承認麼?
不是弗朗茨自傲,從蘇伊士運河通航開始,英國人在地中海的影響力就逐漸衰落,巴爾乾半島更輪不到他們插手。
奧地利真要吞並這些地區,真正意義上的阻礙隻有俄國人,英國人“承認與否”根本就影響不到最終結果。
換法國人來說還差不多,至少人家有乾涉的能力。至於英國人,什麼時候皇家海軍主力敢深入亞得裡亞海再說。
不過,這也能夠從側麵證明倫敦政府急了。原本被他們寄予厚望的法國人,現在選擇冷眼旁觀,英國人手中的籌碼不夠了。
弗朗茨:“沒有烏克蘭地區?”
“沒有!”韋森貝格回答道
弗朗茨搖了搖頭:“看來倫敦政府的意識,還停留在三十年前,什麼地方都想要指手畫腳。
告訴英國人,俄奧關係源遠流長流長,我們對君士坦丁堡沒有興趣,讓他們不要挑撥離間。”
不管有沒有興趣,現在奧地利都必須要沒有興趣。君士坦丁堡不是好拿的,拿了就意味著要和俄國人死磕下去,替普波聯邦分擔了仇恨。
奧地利都占據達達尼爾海峽了,君士坦丁堡隻能錦上添花。除了君士坦丁堡外,俄屬巴爾乾半島還有啥?
保加利亞?
現在已經是1880年了,不是1850年,保加利亞民族主義已經勃發。
保加利亞地區文化風俗和俄羅斯非常接近,語言上更可以互通,沙皇政府都沒有消化掉,弗朗茨可不認為奧地利就能夠那麼容易同化當地人。
說白了,保加利亞除了玫瑰精油外,彆的資源奧地利都不缺。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自然難以提起興趣。